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查看: 2893|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学语法知识学习笔记:单句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7 名

发帖:NO. 19 名

在线:NO. 3 名

凤舞九天 发表于 2019-6-18 21: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中学语法知识学习笔记:单句  语文梦工场 2019-06-18 12:49:28
单句
(二)句类
句子还可以从整体功能、用途的角度进行观察。“句类”,就是从句子的功能或者语气上对句子进行观察、区分的结果。因而,
所谓句类,实际上是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的类别。
传统语言学研究指出,从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上观察句子,可以看到句子有四种不同的类别:
1.陈述句:说明一件事情。陈述句发挥特定的陈述功能,在语气上属平直调或者缓降调。如:
① 他来了。
② 小王走了。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在语气上,疑问句有一个缓升的语调。如:
① 他来了吗?
② 小王走了吗?第五章 单句
3.感叹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强烈的情绪。在语气上,感叹句有一个急升的语调:
① 他来了!
② 小王走了!
4.祈使句:表达命令、劝诱、禁止意义的句子。在语气上,祈使句可以是一个急升调,也可以是一个缓降调。如:
① 你来!
② 小王,你走吧。其实,每一类句子都是一个功能范畴——表达功能的范畴,比如,陈述范畴、感叹范畴、疑问范畴、祈使范畴等。这样,语法研究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以下研究:
汉语怎样表达陈述范畴?
汉语怎样表达疑问范畴?
汉语怎样表达感叹范畴?
汉语怎样表达祈使范畴?
这些问题都是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第五章 单句
(三)句式
除了上述两个角度之外,句子还可以根据其自身不同的结构特性加以区别。
句式,就是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的单句格式 。
汉语的句式通常有“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连”字句等等。
任何语言的语法学习,除了学习一些句子类型之外,还必须把握一些特殊的句子格式,所以,句式教学,是语法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一)句型确定的原则在确定一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类型之前,首先要对这种语言的句子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句子的基本结构成分的类,确定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的格局,最后归纳、确定句子格局的类——句型。句型确定的具体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确定句型,不考虑句子语气方面的因素,即语气的差异不影响句子结构格式:
① 你是谁? (疑问语气、疑问句)
② 我去! (感叹语气、感叹句) 主+谓:主谓句
③ 你来一趟!(祈使语气、祈使句)第五章 单句
2.用语法功能相同的词语替换句中词语,不改变句子的结构类型。如:
N1│V │N2
他 │ 写│信。
我 │ 看│书。 主+谓:主谓句
北京│ 是│大城市。
小王│ 来了。这里,实际上包含了一个规则:由相同词类构成的不同的句子属于一个句型。
3.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型,因此,句子中的超结构成分(即独立成分、独立语)不作为确定句型的因素。如:
① 身体怎么样了,老刘?
② 你想,我能不去吗?
③ 这件事,看样子,没戏了。这个原则是在提醒人们,首先,要明确句子中的独立成分与句中其他成分不存在结构上的联系,因而,不能误将独立成分作为一个句子的普通成分。如上述三例中,如果将其中的“老刘”、“你想”、“看样子”三个独立成分作为一个普通的成分来处理,就有可能对各个句子的结构类型做出不同的判断。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要明确独立成分的个性、特征,要能够认识并判断哪个成分是独立成分,这实际上也是免将独立成分作为一般成分处理的前提。此前,在上一章中强调独立成分的特征、种类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第五章 单句
(二)确定句型的方法
原则与方法不同,前者是宏观上的规定,而后者则是微观上、具体过程中的细则。
确定句型的方法有三点。
1.句型是一个层级性系统,在确定句型时,要从大到小、从上到下逐级进行。如上面基本概念中看到的汉语句型系统图。
实践证明,越级操作的结果是句型系统混乱,达不到划分句型的目的。第五章 单句
2.如果一个句子整体上是一个偏正结构,则它的结构类型要由被修饰的中心语部分的结构类型来确定。如:
① [关于种棉花],我没有经验。(单句、主谓句、动宾谓语句)
② [在我国],北方还是冰天雪地,而南方已经开始播种了。(复句、转折关系)如果没有看到①中的句首状语“关于种棉花”而误将①的句型判断为偏正结构,就是不合理的,因为从句子成分的角度来看,句首状语不是必有的结构成分。②的情况更加明显,如果按照宏观结构来确定句子类型,它可能被判定为单句,但实际上,这个句子是一个复句,这是公认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必须根据被修饰的部分的结构情况才能得出 。
课前提问
(1)什么叫句型?句型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语气可以把句子分为几种?
(3)什么叫句式?举例?汉语里有哪些句式?
(4)句子分类指哪些?
(5)句型确定的原则有几个?
(6)独立成分为什么不能做为确定句型的因素?
(7)什么叫主谓谓语?
(8)什么是连动短语?
(9)什么叫兼语短语?
第五章 单句
三.主谓句
(一)主谓谓语句
1.主谓谓语句的含义
用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如:
① 小王‖心地善良。
② 那个人‖身材高大。
由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主谓谓语句的总体结构是是:
曾经有人认为,上述大小主语之间往往隐含着领属关系,所以,整个句子应看作是定中短语作主语。但是,大小主语之间确实可以加上一个状语,从而证明它们是不同的句子成分,整个句子是主谓谓语句:
① 小王[的确/确实……]心地善良。
② 那个人[的确/确实……]身材高大 。第五章 单句
2.主谓谓语句的类型
主谓谓语句可以根据大小的情况区分为以下类别。(1)大小主语之间具有领属或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如:
① 我‖身体很好。 (领属)
② 咱们俩‖谁也别去。(局部—整体)(2)大小主语与小谓语之间有施事、受事、当事、工具等关系。
如:
① 他‖普通话说得不错。
② 那个人‖我们一起打过球。
③ 这支笔‖我写过字 。(3)大主语是个话题,整个谓语从某个方面对这个话题进行说明。
如:
① 无线电,‖我是外行。
② 那个地方,‖他并不陌生。(4)大主语和谓语中的某个词语是复指关系。
如:
① 小王, 他是我们的班长。
② 白杨树,‖我赞美你。(5)大主语和谓语有解注关系。
如:
① 白菜‖五毛钱一斤。
② 红酒‖十块钱一瓶。上边的种种主谓谓语句都是各种著述中意见比较一致的,摘录在这里,供大家了解。
第五章 单句
3.主谓谓语句和“定中短语作主语句”
汉语中有一种句子,叫做“定中短语作主语句”,故名思义,其主语是由一个定中短语充当的。但外表上非常像主谓谓语句。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说出不同点,并说明理据。
第一组 第二组
老王白发苍苍。 我们工厂很大。
小李思维敏捷。 车间书记是我。
车间热气腾腾。 连队战士活跃。
─ ─ ─ ─ ─ ─
A B C A B C第五章 单句
这两组句子的共同特点是:都可以分为三段。似乎A、B之间都隐含有领属的关系。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结构类型。这里有两个问题是:
a.到底这两组句子有何区别?
b.怎么区别?研究表明,上述两组句子中,第一组是“主谓谓语句”,第二组是“定中短语作主语句”。具体判别方法有以下两种:
(1)看A+B+C内部可有停顿的位置:如果是“A,+B+C”,则整个句子是主谓谓语句;内部停顿是“A+B,+C”,则整个句子就应该是定中短语作主语句:
第一组 第二组
*老王白发/苍苍。 我们工厂/很大。
*小李思维/敏捷。 车间书记/是我。
*车间热气/腾腾。 连队战士/活跃。
可见,第一组应该是主谓谓语句,而第二组应该是定中短语作主语句。第五章 单句
A B
a1老王(呢/嘛/呀)白发苍苍。 *b1我们(呢/嘛/呀)工厂很大。
*a1'老王白发(呢/嘛/呀)苍苍。 b1'我们工厂(呢/嘛/呀)很大。
a2小李(呢/嘛/呀)思维敏捷。 *b2车间(呢/嘛/呀)书记是我。
*a2'小李思维(呢/嘛/呀)敏捷。 b2'车间书记(呢/嘛/呀)是我。
a3车间(呢/嘛/呀)热气腾腾。 *b3连队(呢/嘛/呀)战士活跃。
*a3'车间热气(呢/嘛/呀)腾腾。 b3'连队战士(呢/嘛/呀)活跃。
可见,A组的可有停顿位置符合主谓谓语句的特征,属于主谓谓语句。B组的可有停顿位置符合定中短语作主语句的特征,属于定中短语作主语句。
语言实践中,有一些是兼具上述两类句子特征的句子。如:
① 西湖春色正浓。
② 中国历史悠久。
③ 照片颜色发黄。
试通过上述界定方式加以界定。 答案
答案:① 西湖/春色正浓。 (主谓谓语句)
西湖春色/正浓。 (定中短语作主语句)
② 中国/历史悠久。 (主谓谓语句)
中国历史/悠久。 (定中短语作主语句)
③ 照片/颜色发黄。 (主谓谓语句)
照片颜色/发黄。 (定中短语作主语句)4.主谓谓语句和“主谓短语作主语句”
汉语中还有一种句子与主谓谓语句容易发生纠葛,这就是主谓短语作主语的句子,简称“主谓作主句”。
典型的“主谓作主句”指的是以下句子 :
① 他当书记,‖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② 你心里想什么,‖我早就知道。
观察表明,这类句子的结构特征是:
a.前后两个部分有“,”隔开。
b.前一个部分是个主谓短语,作句子的主语;后一部分表示判断,作句子的谓语。
如果取消中间的“,”,就可能与动宾短语作小主语的主谓谓语句相混淆:
① 笨人干活不耍滑。
② 这个人说话风趣。
上述两个句子是什么句型?为什么?
实际上,上述两个句子就是一种兼具上述两种特征的句子格式。找到或者加上不同的标记,就可以实现为不同的句式。具体界定过程的关键是,根据“主语+谓语”之间可以添加状语,可以有停顿的特征,找到句子内部的可有的停顿位置,即找到添加状语的位置:
[1]笨人干活不耍滑。
→笨人(,/嘛/的确)干活不耍滑。(主谓谓语句)
→笨人干活(,/嘛/的确)不耍滑。(主谓作主句)
[2]这个人说话风趣。
→这个人(,/嘛/的确)说话风趣。(主谓谓语句)
→这个人说话(,/嘛/的确)风趣。(主谓作主句)
下边是几个相关的例子:
他走路姿势好看。
我睡不着是当然的。
我打字快起来了。第五章 单句
三.主谓句
(二)双宾语句
1.双宾语句的含义
汉语的带宾动词从大宾语的角度来观察是比较复杂的。起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a.无宾动词:不带宾语的动词。如:
病 醒 休息 出发 发抖 完毕 苏醒 气喘
生气 站岗 结婚 作主 睡觉 革命 上当 理发b.有的必带宾语:
结(婚) 姓(张) 具有 含有 企图 成为
C.多数带一个宾语:可以带体词性宾语、谓词性宾语、兼带体词、谓词性宾语d.也有带两个宾语的:
一个动词如果同时既涉及对象又涉及事物,就可能带上两个宾语。这就是所谓的双宾语句。如:
① 我给他 一本书。
O1 O2
O1:近宾语/间接宾语 O2:远宾语/直接宾语
② 小张告诉我 一件事。
O1 O2
O1:近宾语/间接宾语 O2:远宾语/直接宾语第五章 单句
从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双宾语句的结构模式为:
S+VP+O1+O2
两个宾语的结构语义特性是不同的。
从距离动语的物理距离的远近来看,O1是近宾语,O2是远宾语。
从与动语的语义关系的来看,O1与动语具有间接的语义关系,是间接宾语。O2与动语具有直接的语义关系,是直接宾语。
另外,从逻辑—语义的角度来看,两个宾语也是有差异的。
O1通常是一个生物体,或者是一个可以代表生物体的机构名称。多数情况下是指人的,如上述①中的“他”和②中的“我”。有时还可以是指人以外的动物或者代表人的机构:
③ 我给猫一条鱼。(“猫”是动物)
④ 书店送给图书馆一些书。(“图书馆”是代表人的机构名称)O2通常指无生命的物。
如前述①、②中的“书”和“事”。但也有指有生命的人或物:
⑤ 孤儿院送给老张一个孩子。
⑥ 我给了他一只猫。第五章 单句
2.总结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双宾语句的总体特征:
a.有两个宾语,O1通常表示对象,O2通常表示事物。
b.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上的联系,否则就不成其为双宾语句。下边是两个反例:
① 我看过《子夜》、《青春之歌》。
(《子夜》不表对象,且联合结构作宾语)
② 谁也没买她一根火柴。 (“她”表对象,但定中短语作宾语)
由于上述两个句子的宾语都是一个结构体,因而不构成双宾语而是一般的单宾语。3.双宾语句的范围
汉语的双宾语句根据核心动词的语义类别可以分别为以下几种。
(1)“给予”类:句中核心动词是“给予”类动词。如“给、给予、送、赠、还、交、赏、告诉、教导、V给”等等。例如:
① 他送给我一支笔。
② 我告诉他:小王来了。
广义的“给予”类动词还应包括“泼、扬、撒、洒、淋、唾、溅”等等。(2)“获取”类:核心动词表示“获取”意义。如 “问、拿、抓、请教、询问、反问、打听、请示”等等。
例如:
① 我问你一个问题。
② 他请示上级:能不能提前放假 。(3)“称谓”类:核心动词表示“称谓”义。如 “叫、称、喊”等等。
例如:
① 大家都叫他“王掌柜”。
② 山民们都称他“雷神夜”。
也有人说这类双宾句中的两个宾语是同位短语,因而不是双宾语句。(4)杂类:核心动词是“欠、限、瞒”等等,不容易归入上述几类中去。
例如:
① 我限你三天时间,过期不候。
② 我瞒过你什么事?第五章 单句
4.复杂的双宾语句
复杂的双宾语句指的是:两个宾语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宾语内部又是一个复杂的成分。如:
① 我给他们每个人一杯矿泉水。(O2是一个复杂的成分)
② 老师给他们一人两本书。(O2是一个复杂的成分)③ 我给他们来访的客人 一人一杯矿泉水。(O1、O2都是复杂成分)
④ 老师给他们刚刚进校的学生 一人两本书。(O1、O2都是复杂成分)汉语的双宾语句确是一种有特点的句子格式,有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课前提问
(1)举例主谓短语作主语的句子?
(2)主谓短语作主语的句子在宏观上有哪两个特点?
(3)什么叫双宾语句?
(4)什么叫远宾语和近宾语?
(5)什么叫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6)宾语1宾语2中宾语1的语意特征是什么?
(7)宾语1宾语2中宾语2的语意特征是什么?
(8)双宾语句有什么特点?
(9)双宾语句有几个种类?
第五章 单句
三.主谓句
(三)连谓句
1.连谓句的含义
连谓句,是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连谓短语,指的是一个短语内部连用几个动词性成分,表示一个人的连发性、并发性动作行为,或者从不同方面分述某个人物。下边是一些实例:
① 他写好报告 交给通信员。(连发性动作行为)
② 他拿着书 站在门口。 (并发性动作行为)③ 他有权 提出申诉。 (分述某个人物)
2.连谓句的特点
通过上述几个例子的观察可以看到连谓句有以下几个特点:
(1)谓语部分连用的几个动词性成分的顺序不能颠倒。如上述三例中的“写好报告交给通信员”、“拿着书站在门口”和“有权提出申诉”都不能颠倒顺序,否则,或者意义发生变化,或者语义不通。此一项足以证明连谓短语不同于动词性的联合短语。
(2)每个连用的动词性短语都可以单独与主语发生主谓关系。
还是以上三个例子为例:
① 他写好报告交给通信员。→(他+写好报告)+(他+交给通信员)
② 他拿着书站在门口。→(他+拿着书)+(他+站在门口)
③ 他有权提出申诉。→(他+有权)+(他+提出申诉)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连谓句与兼语句的主要差异之一。(3)连用的各动词性成分之间没有停顿,没有关联词语。否则就有可能是一个表示连贯关系的复句。下边是两个反例:
① 他走过去[,]拿起衣服出去了。
② 我缓缓地站起来,[然后]转过身去往外走。第五章 单句
3.连谓句的结构类型
连谓句谓语连用动词性成分的项数可以是两项,也可以是几项。现在以两项为例,考查以下连谓句的结构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动宾+动)。如:
你倒杯茶水喝。 我找本书看。
(2)主+(动+动宾)。如:
我去看电影。 你来削苹果。
(3)主+(动宾+动宾)。如:
他去图书馆借书了。 几个人说着话走进院子里。
(4)主+(动+动)。如:
他笑着说。 豆芽炒着吃。第五章 单句
4.连谓句的语义类型
连谓句谓语内部连用几个动词性成分,这些动词性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是不同的,根据这种语义联系,可以把连谓句的语义类型区分为以下几种。
续动式:几个动词性成分依次表示主体先后发出的动作行为。
如:
① 他转过身来 看了我一眼。
② 他点着烟 吸了一口。伴随式:前后两个动词性成分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伴随进行的
如:
① 他倚着门框 站着。
② 小栓坐在里面的桌前 吃饭。目的式:后一个动词性成分在语义上是前面的动词性成分所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① 金旺他爹去三仙姑那里 问病。
② 我们前去医院 看望了他。补充式:前后两个动词性成分支配同一个对象,后一个动词性成分从肯定、否定各方面对前边的动作行为进行补充。
如:
① 下班了,他还穿着工作服 不脱。
② 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直摇。重动式:后一部分重复使用同一个动词,使相关的语义内容得到近一步的表述

① 他养花 养得好。
② 那个人玩电子游戏 玩得着迷。连用的几个动词性成分分别从肯定、否定方面对主语进行分述。
如:
① 他有能力 做好这件事。
② 他再也没有勇气 坐那辆车了。第五章 单句
5.复杂的连谓句
复杂的连谓句指的是连用动词性成分的数量多于两项的情况。如:
① 我实在没有勇气 回过头来 去找那只丢失了的鞋子。
② 容儿侧过脸来 瞪着眼睛 盯着巧巧 问道……
汉语连谓句也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句子类型,其中许多问题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廓清、理顺、发掘。课前提问
(1)什么叫连谓句,连动短语?
(2)连谓句的特征有哪些?
(3)根据什么分连谓句的语义类型?
(4)什么叫复杂连谓句?
(5)什么叫兼语句?兼语短语?
(6)兼语短语是怎么来的?
(7)兼语句的类型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8)兼语句最本质的特点?
(9)连谓句、兼语句的混合式在什么情况下合成?
第五章 单句
三.主谓句
(四)兼语句
1.兼语句的内涵
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即一个主谓句的谓语部分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由于其中的宾、主相同套合而成的。如:
上级派他去。 你请他来。
__ __
 ̄ ̄  ̄ ̄
由此可以得出兼语句谓语部分的结构特征:
主+VP1 +NP+VP2
______
 ̄ ̄ ̄ ̄ ̄ ̄第五章 单句
2.兼语句的类型
在兼语句中,有两个动词VP1+NP+VP2,但实际上VP2对于兼语句的构成没有多大的影响,VP1的类型是十分关键的,它实际影响了兼语句的构成。根据观察,VP1出现是有一定范围的,有条件的。根据VP1的类别,可以将兼语句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别。
(1)“使令”类:VP1具有“使令”意义。如“叫、使、让、派、催、逼、指使、鼓励、引导、允许、答应、劝说、组织、领导、召集、命令、阻止、禁止”等等。实例如:
① 我请你吃饭。
② 他要求我再说一遍。
(2)“心理情绪”类:VP1具有某种“心理情绪”的意义。如“爱、憎、嫌、怪、烦、笑话、喜欢、讨厌、佩服、感谢、责备、祝贺”等等。实例如:
① 大家喜欢他老实。
② 他爱人讨厌他赌钱 。
(3)“举荐”类:VP1具有“选举、推荐”的意义。如“选、选举、推选、推荐、举荐”等等。实例如:
① 大家都推荐他当班长。
② 咱们推选他当主席 。
(4)“有无”类:VP1具有“有无”的意义。如“有、没有、是”等等。实例如:
① 有几个人到处找你。
② 是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第五章 单句
3.通过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有关汉语兼语句的本质特征。
汉语兼语句的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包含“兼语”成分,兼语成分对前面的动词(VP1)来说是宾语,而对于后边的动词(VP2)来说,是主语。因此,整个谓语部分可以分化出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来,其中的“宾语”和“主语”同形。这正是汉语兼语句的最为主要的特征,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兼语句和连谓句得以明确地区别。
下边是两组相关的句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并说明理据:
① a 我催着他干活。
b 我瞒着他干活。
② a 那辆车有人坐。
b 那个人有车坐。答案:① a 我催着他干活。 (兼语句:我催着他,他干活)
b 我瞒着他干活。(连谓句:我瞒着他,我干活)
② a 那辆车有人坐。(兼语句:有人,人坐)
b 那个人有车坐。(连谓句: 那个人有车,那个人坐)第五章 单句
4.兼语句和连谓句纠结现象
兼语式和连动式在汉语中都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句式。由于经常使用,所以往往运用在一处,因此往往有一些纠结的现象。研究表明这种纠结现象通常有两种。
(1)混合式:有的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VP1含有“伴随”、“协助”的意义,这时,整个句子既属于兼语句,又属于连谓句。如:
① 他扶着老太太上车。
→他扶着老太太,老太太上车。
(分化出动宾、主谓短语,宾主同一,是兼语句)
→他扶着老太太,他上车。
(两个动词性成分同表述一个主语,是连谓句)第五章 单句
② 老王领着大家走在大路上。
→老王领着大家,大家走在大路上。
(分化出动宾、主谓短语,宾主同一,是兼语句)
→老王领着大家,老王走在大路上。
(两个动词性成分同表述一个主语,是连动句)
下边是两个与此相关的句子,分析一下它们是否相同。如不同,要说出差异在哪里:
① 他催着老太太上车。
② 他陪着老太太坐车。第五章 单句第五章 单句
答案:
① 他催着老太太上车。(他催老太太,老太太上车,是兼语句)
② 他陪着老太太坐车。(他陪着老太太,老太太坐车,他坐车,是兼语句和连谓句混合式。(2)交错式:指的是兼语句和连动句在句中交错出现的句子:
① 你去请 老王 来工地 开会。(连动+兼语+连动)
② 我要求 小王 代 我 请 老张 给老刘 写几个字。(兼语+连动+兼语)5.复杂的兼语句
复杂的兼语句,指的是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兼语”的句子。如:
① 你派 小王 通知 小张 明天住院。
② 没有 人 请 他 找 我 回公司。
6.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
下边的两个句子非常相似:
① 我希望他明天参加会议。
② 我邀请他明天参加会议。第五章 单句
两个句子的外部结构形式比较相似:都是S+VP1+NP+VP2,但实际情况有不同。
一般认为,①是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简称“主谓作宾句”):它的核心动词是一个可以带谓词性宾语的谓宾动词,宾语则是一个主谓短语。而②则是一个兼语句。
问题是,如何判断并区别上述两类句子?已有的研究表明,
具体的界定方法有以下两方面。
(1)看句子的谓语部分是否可以分化出两个短语: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来,如果能,是兼语句;否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在这方面,上述两个句子的表现是不同的:
① 我希望他明天参加会议。
*我希望他,他明天参加会议。(主谓短语作宾语句② 我邀请他明天参加会议。
→我邀请他,他明天参加会议。(兼语句)(2)看能否颠倒语序:汉语句子中的宾语大都可以位移到句首
,如:
吃饭了→饭吃了 写好信了→信写好了如果一个句子是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那么,按照上述规则,这个由主谓短语充当的宾语也应该可以位移到句子的开始:
我希望他明天参加会议。
→他明天参加会议,我希望。(主谓短语作宾句)
我邀请他明天参加会议。
*他明天参加会议,我邀请。(兼语句)
下边是两个相关的句子:
① 她简直不能理解张老师在讲授什么内容。
→张老师在讲授什么内容,她简直不能理解。
② 小王坚信:小李是不会错的。
→小李是不会错的,小王坚信。
③ 党派他到兰考工作。
*他到兰考工作,党派。
④ 老王让我去买菜。
*我去买菜,老王让。
根据上边的讨论,可以看到①、②符合主谓短语作宾语的特征,而③、④则与兼语句的情况比较一致。第五章 单句
三.主谓句
(五)存现句
1.存现句含义
存现句,指的是说明某处或某时有某人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如:
① 河里漂着两只船。 (存在)
② 前面来了两个客人。 (出现)
③ 昨天走了两个陌生人。 (消失)这类句子在结构上大都可以分为三段:首段是一个表示时间或者处所意义的名词性成分,如上边三例中的“河里”和“前面”和“昨天”。中段是一个表示“出现”、“存在”或“消失”意义的词语,如其中的“漂”、“来”和“走”,称为“隐现动词”。末段通常是一个表示“出现”、“存在”或“消失”意义的实体名词,如上述三例中的“两只船”、“两个客人”和“两个陌生人”。
2.存现句的种类
汉语的存现句可以根据句中动词的种类分别为以下两个种类:(1)以上述①为代表,句中动词表示“存在意义”,
整个句子具有“存在”意义的“存在句”。
(2)以上述②、③为代表,
句中动词表示“出现”、“消失”意义而整句表示“隐现”意义的“隐现句”。
下边分别描述。(1)存在句及其特征
a.存在句存在句,是说明某处存在某人、物的句子。基本结构是:
某处+存在动词+某人、物
如:
① 墙上挂着几幅画。
② 桌子上有几本书。
③ 路西边是一片草地。第五章 单句
b.特征
存在句的特征说的是其主要结构成分的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b1.“V存在”:通常是表示“安置”意义的动词,如“挂、摆、放、刻、插、堆、穿写、画”等等。“V存在”之后通常附带“着”,表示存在,如上述例[1]。也有时附带“满”,表示“尽是、全是”等意义。如:
④ 天空上缀满了小星星。
还有时,“V存在”后边加“了”,用法和加“着”一样,“着”和“了”可以互换。如 :
⑤ 墙上挂着(了)几幅画。
⑥ 四周围着(了)几十个人。
偶尔也有V后不加助词的例子:
⑦ 条案前立一张红木方桌。
但很明显,这种例子的自立性显然也比以上几种句子差,它出现的前后一定还存在其他句子。b2.宾语通常是无定的,而且通常不是单个的名词:它一般由“一个”或“几个”意义的数量词语来修饰。
如上述⑤、⑥:
⑤ 墙上挂着(了)几幅画。
⑥ 四周围着(了)几十个人。b3.有时,宾语是一个专有名词,前边也可以出现“(一)个”,但有时这个修饰语也可以不用:
⑦ 中国古代有个秦始皇。
⑧ 广场上耸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五章 单句
(2)隐现句及其特征
a.隐现句
隐现句,指的是说明某时、某处出现或者消失了某人、某物的句子。如:
① 店里走了一伙客人。 (消失,位移性消失)
② 昨天发生了一件事情。 (出现,原点性出现)b.特征
有以下几个方面。
b1.V隐现:通常含有“出现”、“消失”意义,有两类:
V隐现1:“位移性的V隐现动词”,指句中动词或动词所附带的趋向补语具有位移性意义。如:
① 对面来了两个人。 (位移性出现)
② 门洞里飞走了一只鸟。(位移性消失)V隐现2:“原点性的V隐现动词”,指的是动词及其所带去向补语都不涉及空间变化。
如:
① 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原点性出现)
② 村子里死了两个人。 (原点性消失)b2.V隐现的后边通常带趋向补语或者助词“了”:
① 荒地里走出几个人。 (带“趋向补语”)
② 老张家昨天来了几个人。(带“了”)b3.宾语通常是不定指的名词语。常常用“一个”“几个”等数量词语修饰。
有时,宾语不含数量短语,但末尾带语气词“了2”。如:
① 来客人了。(和“客人来了”比较)
② 张家丢钱了。
存现句,是汉语各种句式中比较复杂的一种,其中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课前提问
(1)混合式与交错式有什么差别?
(2)为什么说复杂的兼语句是复杂的?
(3)举例说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
(4)什么叫存现句?有哪两种?
(5)存在句中核心动词的主要特点?
(6)隐性句中核心动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什么叫把子句?
(8)把子句使用的四种环境中哪点最关键?
第五章 单句
三.主谓句
(六)“把”字句
1.“把”子句的含义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句中动词的受事提到动词的前边加以突出、强调的句子。例如:
① 小王把书丢了。 (小王丢了书。)
② 他把饭吃光了。 (他吃光了饭。)
③ 他把那台电视修好了。 (他修好了那台电视。)从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以下的认识:
(1)“把”字句的总体结构可以描写为:
NP1+把NP2+VP(+NP2)
(2)VP≠AP,即“把”字句中的核心动词不能是一个AP成分。
(3)“把”字句的基本功能是将句末的宾语提前到句中动词的前边,表示强调:宾语位于一个超常规的位置,一个显眼的位置,因而是一个被强调的位置。这大概符合语法中的一个规则:凡是处于超常规位置上的成分,通常都是得到突出、强调的成分。
第五章 单句
2.“把”字句使用的环境
在语法里,凡是结构比较特殊的格式,使用的环境就越加特殊。“把”字句不是一般的句式,而是有独特形式特征的句式,所以,“把”字句的使用环境应该是比较特殊的。研究表明,“把”字句的使用,是有一定环境的,各种使用环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言语操用者对“把”字句的择优的或者强制性的选择。
研究表明,“把”字句使用的环境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当谓语动词涉及两个方面:一个表示对象,一个表示对象被处置的处所、时间或者数量时,必要的话,可以使用“把”字句。如:
① 他 犯人 关 三天:关犯人 关三天
→他把犯人关了三天。
② 他 鸡蛋 放 桌子上:放鸡蛋 放桌子上
→他把鸡蛋放桌子上了。
③ 他 左手 摇 三下:摇左手 摇三下
→他把左手摇了三下。
(2)当动词后带介词短语,又有受事成分时,有时要用“把”字将这个受事提前,加以强调。即:
如:
① 一些大国 自己的意志 强加 于小国:强加自己的意志 强加于小国
→一些大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小国。
② 他 群众的热情 引 向正轨:引群众的热情 引向正轨
→他把群众的热情引向正轨。
(3)有时,动词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象,一个是事物,但其中那个表示“事物”的方面比较复杂时,就可以用“把”字将表示对象的成分置于动词的前边,使动词前后保持平衡:
① 玉宝 告诉 大家 周扒皮学鸡叫的事:告诉大家 告诉周扒皮学鸡叫的事
→玉宝把周扒皮学鸡叫的事告诉了大家。
他们 我把这最后通
② 我 退还 他们 这最后通牒式的信:退还他们 退还这最后通牒式的信
→我把这最后通牒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4)动词带宾语,又带情态补语时,用“把”字将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使动词前后两端语义分布平衡。如:
① 他 搞 自己的家 富富足足、和美和美
→他把自己的家搞得富富足足、和和美美。
② 不能看 这件事情 太轻
→不能把这件事情看得太轻。
上述几种“把”字句使用的环境,实际上是汉语“把”字句选择使用的可能条件或者择优使用“把”字句的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可以选择使用“把”字句,或者说在这种环境下选择使用“把”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无奈的选择,因为不使用“把”字句,整个语义内容就不容易得到较好的表达。
另外,汉语“把”字句是否只有以上几种选择使用的环境,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把”字句的特征
这里说的特征,是构成特征。主要考察构成“把”字句的各主要成分的语法构成情况。主要涉及NP2、VP动词和可有的NP3宾语几个成分。
(1)NP2,在语义上是句中核心动词的受事。从功能上来看,通常是一个名词性成分,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一个非名词性成分,不过这个非名词性成分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名词化,成为一个普通的成分。不论如何,这个NP2在意义上都是确指的:或者是在上文中曾经出现,或者是为交际双方所共知;在形式上,这些NP2都可以受“这个”、“那个”之类表确指意义的词语或者一些表特定意义的词语的修饰。如:
① 甲:我刚才放桌子上一个苹果。
乙:小王已经把[那个]苹果吃了。
② 我这里有本书,你把[这本]书送给老师。
③ 老王把[你刚才说的那个带花的布包]递给了我。
④ 他一向把吃[这件事/这个方面]看得很重要 。
(2)VP动词,通常是一个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并且有较强的动作性。传统上,将“把”字句称为“处置式”,主要原因就是句中的这个主要动词具有较强的动作性,可以使它所关涉的对象NP2发生某种变化。在形式上,VP通常不能是一个光杆形式:它的前边或者后边要有一些其他的成分:
V+宾: 你把这件事告诉小王。
V+补: 把门关上!
V重叠: 都把自己的情况说一说/说说。
V+助: 我把灯关了。
状+V: 把门向外拉!
在诗歌歌词等韵文中,由于受到韵律的限制,或者是为了符合韵律的要求,常有“把”字句中V动词光杆形式出现的情况:
我高高兴兴把桥上,看看四外的好风光。
这当然属于特殊情况。
(3)NP3,V动词的可有宾语。如果V动词之后还有宾语的话,它通常不应是一个受事宾语,因为“把”后边的NP2在语义上是它的受事。研究表明,NP3在语义上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a.NP3是NP2的接受者或唯一终点。如:
① 我把作业交给了王老师。
② 把书给我!
b.NP3表示NP2存在的处所:
① 把书放回桌子上。
② 我把他送进了医院。
c.NP3表示NP2受V动词影响的结果:
① 把地面砸了个大坑。
② 把墙挖了个洞。
例中的“大坑”和“洞”,都是“砸”和“挖”后的结果:动作之前它们是不存在的。有人把这类语义成分也看作是广义的受事。
d.NP2表示V动作的工具或数量:
① 把这些玉米过过筛子。
② 把他关三天!
e.NP3是NP2的一部分:
① 他把眼睛闭上了一只。
② 他把大门上了闩。
4.特殊的“把”字句
上边说的都是普通的“把”字句。语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把”字句,它们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有一些独到的地方,这里收集了三类,作一个介绍:
(1)表示“致使”意义的“把”字句:在形式上,这类“把”字句中的V部分通常是一个兼属形容词的非动作动词,所以,V与NP2的关系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甚至不是动宾关系: 致使
① 把他冻得直哆嗦。
(冻致使他哆嗦,“冻”和“他”不是“动作+受事”的关系)
② 小明把鞋跑丢了。
(跑使鞋丢了,“跑”和“鞋”不是“动作+受事”的关系)
(2)表示“不如意”的事情。这类“把”字句在形式上,V动词+NP2不是动宾关系,NP2+V是主谓关系。如:
① 把个犯人 跑丢了。
② 天气这么冷,偏偏又把个帽子 没了。
(3)NP2表示V动作的处所、范围:
① 把个王府井 走遍了,也没找到那家书店。
② 你把抽屉 再找一遍。
因为V和NP2有上述关系,所以,这类句子大都可以变换为:
把NP+VP2→在NP2+VP
(把个王府井走遍了→在王府井走遍了)
5.“把”字句的表达功能
有两个方面。
(1)强调NP2受事,并含有动作行为对受事有所处置的意味。
“把”字句中的受事NP2由于被提到动词的前边,是处于一个非常规的位置,因而得到突出和强调。又因为V动词往往是具有动作性较强的词语,因而往往可以使NP2受事因受到某种影响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如:
① 把犯人押走。 (“押”使犯人“移动”)
② 把这封信写完。(“写”使“这封信”完整)
③ 把钢笔砸了。 (“砸”使“钢笔”消失)
(2)可以使句子表达的语义内容前后均衡,重点突出。
“把”字句的特点是用“把”将受事提到动词的前边,这样可以使动词前后的成分分布均衡,同时,受事由后边提到前边,作为句子的语义表达的重点而得到突出、强调。如:
① 排列 你的名字 在第一班第一号
→把你的名字排列在第一班第一号。
② 摔倒 我 在污泥里
→把我摔倒在污泥里 。
汉语的“把”字句是一种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句子,加上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了,句子在使用过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异变,加上句式本身固有的一些特殊性以及使用“把”字句的语言环境的多样性等等,各种因素都使得“把”字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句式,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课前提问
(1)“把”子句中名词的特征是什么?
(2)“把”子句中动词有什么特点?
(3)特殊“把”子句的特点是什么?
(4)“把”子句有什么功能?
(5)什么叫“被”子句?
(6)把子句与“被”子句有什么差异?
三.主谓句
(七)“被”字句
1.“被”字句的含义
“被”字句,是用“被”将施事置于句子主谓之间或者单纯用“被”附在句中动词之前表示被动的句子。如:
① 小王 被 警察 抓走了。
受事 施事
② 小王被()抓走了。
施事不必说出,或不能说出,或说不清楚
2.“被”字句使用的环境
和“把”字句一样,“被”字句也有特定的使用环境。研究表明,汉语的“被”字句通常在以下几种环境下使用。
(1)如果存在一个受事和动作,还要表达被动的意义,而且为了避免受事作主语时不被误解为施事,通常选择“被”字句。如:
① 小王+逮捕了→小王被逮捕了。
② 鸡+吃掉了→鸡被吃掉了。
当然,有的时候,即使是受事作了主语也不会被误解为施事,就可以选择意义上的被动句:
① 信+写完了→信写完了。
② 饭+吃光了→饭吃光了。
(2)有时,受事充当主语,面对一个动作行为,要表达某种“不情愿”、“不愉快”意义时,选用“被”字句。
“被”字句是通常表示“遭受”意义,所以,受事主语所承受的动作行为往往是为“它”所不情愿的、不愉快的。 这种语义上的特征可以通过和与之对应的“把”字句进行比较非常清楚地看出来:
① 我把小王批评了一顿。(“我”是施动者,没有“不情愿”的含义)
② 我被小王批评了一顿。(“我”是被动者,表达“不情愿”的含义)
从总体上来说,上述说法是站得住的,汉语绝大多数“被”字句确实是表示“遭受”义的。另外,随着语言的发展,也确实有一些新兴的“被”字句不表示所谓的“遭受”义,而是表示某种合理的、愉快的、甚至是期盼的动作行为或事情变化:
① 我的这个设想被自己不久前的一个意外的奇遇证实了。
②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③ 我被选为区团委书记 。
上述三个例子,①中的“被奇遇证实”没有“遭受”意义,“证实”这件事对于主体来说无所谓有益还是无益,是好还是不好。②中的“被一些事情感动”对于主体来说是好事; ③中的“被选为区团委书记”对于主体来说绝对是好事,可能是盼望已久的事情。但是,不论如何,上述几个句子中的主语所表示的人物所承受的某种动作行为仍然是被动的。
(3)当受事主语为动物等有生命的物种时,特定的语境有时不足以表明主语的施受个性、角色的时候,要表达“被动”的语义,而且为了避免歧义,可以使用“被”字句。如:
① 鸡吃光了。→鸡被吃光了。
② 他放走了。→他被放走了。
这类句子的谓语动词的后边通常都带有一个“出、到、成、走、完”之类的补语。
3.“被”字句的几种格式
汉语“被”字句通常有以下几种格式。
(1)介词“被”后边有宾语。此时,“被”的作用是引进施事。
① 他被老张拉走了。
② 我被领导批评了一顿。
“被”后的宾语也可以是泛指人的,此时的施事者往往是无需指明或无法指明的:
③ 桌子让人借走了。
应该说,上边的各例是汉语“被”字句的典型形式。
(2)“被”后边无宾语,即“被”紧附在谓语动词上表示被动。在这种格式里,“被”字的作用只是表示被动。如:
① 办公室的门被撞开了。
② 屋里的东西已经被偷光了。
③ 面粉早被装上了车。
这里的“被”应该是一个副词。
(3)“被……所……”式:是由古代汉语中的“为……所……”格式变化而来的。主要用于书面语中。这种格式中,“被”后的名词一定要出现,谓语动词通常是双音节的,其后通常不再有其他成分。如:
① 人们已经被这种悲壮的场面所感动。
② 这种人正在被历史的步伐所抛弃。
(4)“被……给……”式:这里的“给”是结构助词,只是帮助表示被动,而且使句子口语性更强。
① 几个犯人被他给“修理”得规规矩矩。
② 一大块面包一会儿就被他给吃了个精光。
有时,“被”和“把”可以连用于同一句子之中,构成一个混合式:
① 那个孩子被人把他打了一顿。
② 他被人把眼睛给蒙上了。
4.“被”字句的结构特征
从上边的种种讨论中,可以看到,“被”字句的结构是:
NP1(受事)+被+NP2(施事)+VP
考察“被”字句的结构特征实际上就是要看这当中几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情况。
(1)NP1:通常表示一个有定的信息,它是为交际双方都明确的。如果是一个定中短语,其修饰语通常是表示确定意义的“这个”或者“那个”以及其他具有确定意义的成分:
① 他在山里盖了间草棚,草棚又被烧毁了。
② 那件衣服早就被他送人了。
(2)VP动词:通常是一个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动词,它能够支配受事主语,可以单独和受事主语构成动宾关系。所以,形容词和一些具备较强动作性的动词(如“有、是、姓、属于等”)都不能进入到“被”字句VP动词的位置上。
VP动词在句子当中通常不能是一个光杆形式。它的前后总是有一些其他辅助性成分,比如动作行为的方式、数量、时间、结果、趋向等等。
a.V+了/过/宾语/补语
① 他被大家说服了。
② 他从小就没被人骂过。
③ 他被选为团委书记。
④ 他的行李被运走了 。
b.状语+V。如:
① 你的话很容易被人误解。
② 他早就被解雇了。
V是光杆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a.是一些中补结构的复合词,因其内部已经有了相当于“补语”的成分,可以单独出现的句子当中:
① 这里的人们从来都没有被吓倒。
② 他的恶习并没有被纠正。
其他还有“提高、说服、推翻、摧毁、改进、扩大、压缩、阐明、推广、延长”等等。
b.是一些语义内容当中已经包含了动作结果、方向等不良意味的单音节动词,也可以单独用于“被”子句中,如“害、杀、抢、捕、骗”等等。实例如:
① 宋教仁在北京被害。
② 他的钱包在回家的路上被抢 。
(3)动词之后通常没有宾语。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宾语:宾语是受事,宾语和主语具有领属关系或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可以清楚表明主语承当了动作行为之后的具体情况,为全句表述增添新的内容。如:
① 徐锡林是被挖了心。
② 他被蜜蜂蛰了手。
③ 我被这强烈的灯光照花了眼睛。
下边是一些反例:
④ *大家都被他那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目光。
⑤ *园子里的蔬菜被雨水冲洗了叶子。
⑥ *屈原被大鱼驮回了身体。
比较可知:
①、②、③中的“心、手、眼睛”体现了“挖、蛰、照”等动作的具体对象,没有这些宾语,相应动词的具体对象就不清楚,所以,它们是必有的; ④、⑤、⑥中的“目光、叶子、身体”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吸引大家”、“冲刷蔬菜”、“驮回屈原”里了。
5.特殊的“被”字句
如前所述,“被”字句的主语通常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整个句子表示的“遭受”意义是为受事主体所不愿意、感到不愉快的。
在特殊情况下,“被”字句的主语不表示动词的受事,而只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因而构成特殊的“被”字句。如:
① 操场上堆满了砂石。
② 走廊被学生们挤得过不去人。
和“把”字句一样,汉语的“被”字句也是一种使用频率高而且非常复杂的句子格式。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三.主谓句
(八)“是”字句
1.“是”字句的含义
(1)“是”的界定
构成“是”字句的“是”,有以下特征:
a.可以接受副词的修饰。如:
这些都是你的。
b.可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如:
是不是有人来?
c.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你是老王?——是。
(2)“是”字句的含义
以上各例都是“是”字句:其中各句的谓语都含有一个“是”,“是”在这些句子中充当谓语的核心。由此可见,所谓的“是”字句指的是:
由动词“是”作谓语核心的动宾谓语句。
所以,“是”字句的结构模式是:
主+“是”+宾
2.“是”字句的类型
“是”字句在汉语的语言活动中运用广泛,使用频率高,表现灵活多样,类型也比较复杂。这里主要以结构为纲,先从结构上分类,再从意义上分析“是”字句各结构类型在表义上的差异。
(1)名1+是+名2
这是汉语“是”字句用法最为灵活的一种,具体情况又区别为以下几种情况。
a.表示同一关系的判断:其中,名1=名2,如:
① 我是小王。
② 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
b.表示种属关系的判断:其中,名1〈-名2。如:
① 他是北语的学生。 (他是北语学生的一员)
② 杜甫是河南人。 (杜甫是河南人之一)
c.表示比喻、借代。即:用名2比喻、借代名1 。如:
① 金旺他爹是刘家峤的一只老虎。
② 她就是一株盛开的美人蕉。
③ 两个老爷一东一西。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d.表示存在。模式是:名1+是+名2,其中,“是”等于“有”。如:
① 靠西墙是一张大床。
② 四周是高低不平的远山。
如果“是”前边还有状语,有时不能用“有”替换:
③ 四周全是大山。≠四周全有大山。
e.宾语从某个方面对主语加以说明。如:
① 老王是个慢性子。 (性格)
② 小李是瘦高个。 (身材)
③ 回国日期,老张是明天,老李是后天。(时间)
④ 这次实习,一班是上海,二班是杭州。(处所)
⑤ 这次排练,小王是东郭先生,你是狼。(角色)
(2)名/非名+是+名/非名
a.说明原因,如:
① 人家是不知道,才来问你。
② 他不去旅行是身体顶不下来吧?
b.说明目的,如:
① 我来中国是学汉语。
② 他是来检查工作,我是来学习。
c.表示申辩,基本格式是:“是X不是Y”或“不是X是Y”。如:
① 这是进,不是出。
② 不是不想买,是买不起。
(3)X是X,(Y是Y)
a.强调主、宾同类──单项式,“是”的前边有“就、总、到底”等等。如:
① 事实就是事实。
② 对的总是对的。
b.表示两类事物界线分明,不会混淆──双项式:X是X,Y是Y。如:
① 字写得横是横,竖是竖。
② 老王这人一向公是公,私是私。
c.表示转折,模式为:X是X,就是……。如:
① 他这个人聪明是聪明,就是不用功。
② 这东西有是有,就是不能用。
(4)是X就Y,表示某事“没有例外”。如:
① 这种事,是个人就会。
② 这人,是节目就看。
总体上说,汉语的“是”字句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句子,一方面,由于“是”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该句式使用上的广泛性,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三.主谓句
(九)“有”字句
1.“有”字句的含义
(1)“有”字句的界定
a.“有”是个非动作动词,基本意义是“领有”或“存在”,此外,还可以表示 “发生”、“出现”、“列举”、“包括”以及“达到”等等。
b.“有”能受副词“没”的修饰,不受“不”的修饰。
(2)“有”字句的含义
这里的“有”字句,是由动词“有”参与构成的动宾谓语句。如:
① 我有一本书。 (具有/领有)
② 山上有许多石头。(存在)
2.“有”字句的类型
如前所述,“有”的基本意义是“领有”、“存在”,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意义,“有”的意义不同,其用法也有不同。这里根据“有”的不同意义、用法,将“有”字句归为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1)表“领有”、“具有”,模式是:名1+有+名2。具体情况又有以下几种:
a.宾语和主语有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如:
① 人都有两只手。
② 大桥有十四个桥墩 。
b.宾语表示主语的某种属性。如:
① 这件事有重要的意义。
② 那只狗很有灵性。
(2)表示“存在”的“有”字句。模式是:时间词/处所词1+有+实体名1。如:
① 屋里有人。
② 地上有水 。
有时,句首处所名词的前边用了介词来表示强调“处所”的重要性,这时,处所名词的后边通常有停顿:
① 在墙角,有一个大铁柜。
② 靠窗户,有一把竹椅。
有时,有前边的“时间、处所”名词可以省略,形成“有+名词”的格式,常用于感叹句中:
① “有情况!”他一边喊,一边往外边奔。
② “有贼!”高玉宝大喊了一声。
有时,表示“存在实体”的名词也可以放在“有”的前边:
① 桌面上中餐西餐都有。
② 山上茶花杜鹃花都有。
(3)表示“发生”或“出现”的“有”字句。模式是:名+有+动。如:
① 他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
② 孩子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里的“有”通常可以用“出现”来替代。此外,此时的“有”后边可以带“了”。
这是“有”的特殊用法。可以看作是“名1+有+名2”格式的类推。
(4)表示“列举”、“包括”意义的“有”字句。有三种具体情况。
a.名+有+联合短语/数量短语,名词与“有”后面的联合短语或数量短语是同类事物。如:
① 人造纤维有粘胶纤维、铜氨纤维和醋酸纤维等。
② 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二十多人。
b.名+有名X+名Y……,名词等于“有”后面各名词之和。
① 来客,有送行李的,有拿东西的,有送钱的。
② 操场上的人,有跑的,有跳的,有打篮球的。
c.名+有+数量名:宾语表示主语所指的数量,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① 一年有十二个月。 (数量名)
② 这本书有二十二页。(数量名)
③ “大”字有三划。 (数量)
这当中的“有”在意义上大致相当于“包括”、“等于”、“是”等等。
(5)表“达到”意义的“有”字句:名+有+名(约量/概数)。如:
① 这人有三十多岁。
② 刀的长度有一尺左右。
以上是汉语“有”字句的一些情况。由于“有”在使用上的复杂性,汉语的“有”字句在使用上也有很多错综复杂的特性,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三.主谓句
(十)“所”字句
1.“所”的界定以及“所”字句
(1)“所”的界定
“所”是个结构助词,主要功能是加在动词的前边,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短语,多用于书面语。如“所说”、“所见”等等。
(2)“所”字句
“所”字句,指的是含有“所”字短语的句子。如:
① 这就是你所说的“化合”?
② 这不是我所需要的东西。
因为“所”字句的关键是含有“所”字短语,因而“所”字短语是要进一步说明的。
2.“所”字短语的类型及其特点
(1)类型
“所”字短语“所X”可以根据“所”后成分的类区分为以下几种。
a.所+体宾动词,如:
所写 所做 所痛恨 所创造
b.所+能愿动词。如:
所能 所会 所愿 所能够
c.所+动词短语,如:
所独有 所极为关心 所必须学习 所极力吹捧
d.所+主谓短语→主+所+谓语。如:
我认识→我所认识
我支持→我所支持
我能做→我所能做
(2)特点
a.“所”字短语一般是不自由的短语──通常不能单说。常见的形式是以“‘所’字短语+的”形式用于句中。如:
所说的 所没有的 所必须掌握的
有些固定说法中有单用的现象,如:
①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② 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
这类用法数量比较少,不能类推。
b.假如动词X是一个动作行为动词,“所X”在意义上指向动作X的受事。如:
① 关心的是你 (“关心你”或“你关心”)
② 所关心的是你 (关心你)
3.“所”字句的类型
如前所述,“所”字句,是包含“所”字短语的句子。根据“所”字短语在句中的位置,“所”字短语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所”字短语充当定语的“所”字句。如:
① 这是钟表匠(所需要)的工具。
② 我(所看到)的黄河不是这样。
(2)“所”字短语充当主语的“所”字句。如:
① 你所见到的,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
② 秋风所掠走的,春风又送来了。
“所”字短语充当主语,其后必带“的”。
(3)“所”字短语充当宾语的“所”字句。如:
① 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② 这种境界是画家们所追求的。
(4)“所”字短语充当介词宾语的“所”句。如:
① 困难比他们所想象的要多得多。
② 你照他所说的去做。
上边是汉语“所”字句的一些情况,实际上,由于汉语“所”字在用法上的复杂性,汉语“所”字句的复杂性也是必然的,有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观察。课前提问
(1)“有”字句中有的最基本的含义。
(2)什么叫“有”字句?
(3)什么叫“所”字短语?
(4)根据什么给“所”字短语分类?
四.非主谓句
(一)非主谓句的含义
汉语多数句子,尤其是书面语中的句子,都是可以分析出主语和谓语来的句子,叫做主谓句。但是,也有一些句子,尤其是用于口语中的句子,往往是分析不出主语和谓语来的句子,这就是和主谓句相对而言的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就是结构上分析不出主语谓语来的句子,即句子的主题结构不是由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
① 刮风了。
② 蛇!(二)非主谓语句的种类
根据句子具体构成成分的复杂程度,汉语的非主谓句总体上可以分别为以下两种:无主句和独词句。
1.无主句
(1)无主句的含义
无主句,是结构上没有主语的非主谓句。如上述例①。
非主谓句中的无主句与主语缺省的句子是有区别的。
(2)无主句和主语省略句的区别
从理念上来讲,无主句是或者很难确定,是说不出的;或者在任何环境中都无须说出来。这样,无主句和主语省略的句子对特定语境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两者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区别。
a.主语缺省的句子的主语是确定的,只是处于上下文的限制、提示而有所省略而已,因而是可以补出的。而无主句往往是没有确定的主语,所以补不出主语:
① 小王刚才来了,[ ]又很快就走了。
② 救命!两个例子所反映的情况是有差异的:根据语境的提示,可以判断出①中的[ ]省略了一个主语“小王”,是一个省略句或者“不完全主谓句”;②的情况就不同:我们无法通过一些语境的因素来判断其确定的主语到底是什么,因而,是一个省略句。
b.由于对语境的严重依赖,不完全主谓句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就往往会表义不明确、不确定。比如上述①“[ ]又很快就走了。”离开了特定的语境,接受者就难以解读其明确的具体的含义。而②中的“救命!”则不然,没有特定的语境暗示,人们照样可以了解它的具体含义。
(3)无主句使用的环境
汉语的无主句通常在以下几种环境中使用。
a.叙述自然现象或提示新发生的某种变化。如:
① 下雪了。
② 发水了。
③ 集合了!
④ 下课了!
b.用于表述自然、社会、生活经验知识的格言、谚语,如:
①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② 立冬不砍菜,一定受霜害。
c.用于某种劝诱、阻止、祝愿的情境,如:
① 请勿吸烟!
②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进站上车!
③ 祝你生日快乐!
④ 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
d.用于某种解释、存在的语境,如:
① 是我拿走了那个东西。
② 有人!大家注意!
2.独词句
(1)独词句的含义
独词句,是由一个词或者作用相当于一个词的短语充当句子主体的非主谓句。如前述“蛇!”就是。
独词句也是一种完整的句子,名词性的独词句不同于主谓句的主语,而非名词性的独词句也不同于主谓句的谓语。它不依赖于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也照样可以表达清楚、明确。
和无主句一样,独词句也没有省略什么,因此也补不出确定的主语或谓语来。
(2)独词句使用的环境
汉语的独词句通常用于以下几种环境中。
a.用于某些感叹的情景:
好大的雨! 这种人! 天哪! 真好!
b.叙述某种时间、场所或者提醒出现了某种新的情况:
① 星期天上午9:30,办公室。
② 第二年冬天。③ 老鼠!
④ 鬼子!
c.用于特殊的祈使情景:
① (甲对乙一伸手)钥匙!
② (顾客对饭店服务小姐招招手)筷子!
d.用于呼应情境:
① 喂!老王!老王!
② 哎!来了!
③ 是!是!好!好!当然!
④ 怎么!为什么!
e.用作敬语:
① 劳驾!
② 谢谢!
③ 客气!
④辛苦了!
由于传统习惯、观念的影响,以往的汉语语法研究者们大多只是关注汉语主谓句的研究而不重视或者说忽视汉语的非主谓句的研究,这种操作上的偏颇所带来的缺憾已经在实践应用中日渐明显,因此,不论如何,有关汉语非主谓句的研究或观察都应该重新得到足够的重视。
上边谈到的是汉语单句类型中的一些最为常规的知识点。简单地说,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单句中的一些句子格式,相信这些知识会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价值。
五.单句和短语
(一)单句和短语的一致性
1.外部形态上相近似
汉语的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与一些西方语言中的短语和句子的关系不同。从总体情况上来说,一个汉语的句子大致关系是:
这个公式可以进一步明确为:
句子=短语+句调
比如:
① 他去。
② 快来!
③ 考试?
④ 北京的秋天非常凉爽。
⑤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有两千多年了。
2.基本结构类型大致相同
在汉语的语法中,短语可以看作是抽象化了的单句,而单句则可以看作是通过语气具体化了的短语。这实际上体现了二者之间的一种相类同的实质:二者的基本结构方式一致。
汉语的短语和句子大都是由下列五种结构方式构成的,即“主谓”、“偏正”、“动宾”、“联合”、“中补”。在汉语的句法结构构成中,这五种结构模式使用的频率高,造出的短语数量也多。
这种实质给人的启示是:分析短语和分析句子使用的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可以尝试以相对简单的短语为入手点,找到分析句子的方法,探索汉语句子的结构模式。
3.组词规则大致相同
由于没有外部形态的约束,汉语的词在构成句子和构成短语的过程中的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汉语短语内部组词的规则和句子内部组词的规则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汉语句法结构中递归性原则的突出表现,并使得句法套叠现象成为系统存在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下边是几个实例:
① 他去
他去不行。
② 快来
我希望他快来。
——短语和句子的组词规则一致
③ 我业务搞得好。
④ 一个多么好的女人!
——由递归原则运用造成的成分套叠(二)单句和短语的差异性
不论如何,短语和单句都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尽管有一些一致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才是主要的,这种差异下使得它们成为两级不同的语言单位。
短语和句子的主要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有的短语不能实现为句子
单句大多由短语加上句调实现而来,但是,并非所有的短语都可以加上一个句调实现为一个单句。研究表明,汉语的短语根据其自身的活动能力可以区分为两个大的类型:自由短语——自立性较强,活动能力比较强; 粘着短语——自立性较差,活动能力比较差,通常不能单独活动而必须附着在另外一个短语之上发挥特定的句法职能。
这样,一个自由短语通常可以借助于句调的帮助而实现为一个句子,而一个粘着短语往往不能加上句调后实现为一个句子。比如:
① 我去。 写字呢。 我和他。 快来! 说清楚!
② 把我(放了) 被他(借去了) 至于老王
①中句都是由自由短语加上句调实现而来的。②中的各个短语很显然不能加上一个句调实现为一个句子,它们都是粘着性的短语。
2.内部构成成分的差异
句子是一种比短语复杂得多的句法单位,是一种动态的单位。所以,单句中有的构成成分,短语中不一定具有。比如,单句中必须有一个句调,就是短语中所不具备的:
单句=短语+句调
从宏观上来看,短语只相当于句子中的主体结构成分,而句子中的超句段成分之一的句调是它作为语言应用单位的标记,是短语这种作为语言备用的静态单位所不可能具备的。
此外,句子内部可以有语音停顿,形式上可以用“,”或者语气词(如“呢”、“吧”)来表示,如
① 他[,]还没有来。
② 我[呢]就不去了[吧]。
3.构成成分活动特点的差异
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相对紧密,语序固定。
句子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比较疏松,可以停顿、插入其他成分或者易位。下边是一个可以发生易位变化的句子:
他科长职务前几天被撤掉了。
→他科长职务,据说前几天被撤掉了。(停顿、插入成分)
→前几天,他科长职务被撤掉了。 (易位)
→他科长职务被撤掉了,前几天。 (易位)
如前所述,汉语的句子和短语有一些相近之处,但不论如何,二者之间的差异都应该是明显的、主要的,正确认识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明确语言使用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利于语言静态单位和动态单位差异的确定,从而正确地使用语言,促进语言学习与教学的良性发展。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7 05:21 , Processed in 0.267550 second(s), 5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