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想写出让别人极羡慕的好文章,这三条一定要会 齐居士 2019-07-03 08:53:38
朱光潜:想写出让别人极羡慕的好文章,这三条一定要会 朱光潜,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少年时以“恒、恬、诚、勇”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他精通英、法、德等国语言,翻译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黑格尔的巨著《美学》,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他八十多岁时仍然笔耕不辍创作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作品。
朱光潜
朱光潜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谈到作文,他给中学生做了下面的建议: 01 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改”
朱光潜认为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但是古往今来第一流的作品大多是“刻苦的推敲揣摩”修改的结果。他举例说福楼拜三个月炼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十年辛苦的稿本,因不满意竟然付之一炬,从头再来。托尔斯泰改稿期间口头禅就变成了“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甚至稿子发出,想到几个字要改,专门发电报去报馆要求替他修改。
朱光潜先生强调修改,强调到“咬文嚼字”的程度。在短文《咬文嚼字》中举例道: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文末朱光潜说: 无论是阅读或写作都“不能懒不能粗心”。“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所以让我们放弃“倚马千言”的妄想,像甘地那样虔诚地对待作文(甘地每逢作文必斋戒沉思一日后动笔),咬文嚼字,认真修改。
02 有一条必经的路径——“仿”
朱光潜认为“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
字典解释“临帖”就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然后下笔仿写。
朱光潜所谓“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是指很多人包括一流的作家作文起初都是经过“摹仿的阶段”。
朱先生说以前中国读书人“总须读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方可下笔。
外国人也一样。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
输 模仿就是仿照现成或真实的样子做。所以学写作文首先要读书。但这里的读书不是也不能全凭兴趣的阅读,而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为自己下笔创作寻求可借鉴的方法语言等的过程。 03 有一道必攻的关隘——“写故事”
朱光潜说:“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
他强调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描写文”这个词现在不用了。但从朱先生的例子——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来看类似于现在所谓“写景”“状物”“写人”等的写作训练。这样看来“描写文”也应该类似或者隶属于我们所说的记叙文。
朱光潜反对中学生入手写“议论文”。认为强调入手就写议论文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容易使中学生走到“空疏俗滥的路上去。” 综上述,朱光潜说的“写生”就是建议中学生多写现代语境中的“记叙文”。 “读者新语文”的平台上,始终坚持小学生和初中生作文训练重在“讲故事”。其实两者异曲同工。故事按表达方式来分类属于“记叙文”。 但日常学习中一提到记叙文,学生往往看重其“亲历”性。所以很多学生又“无话可说”了。 而写故事学生一般认为可以天马行空。没有思想压力倒更能训练“记叙文”的能力。
所以我们不妨大胆认为朱光潜所说的“写生”,一定程度上是指中学生写作文有一道也许第一道关就是“讲故事”。 朱光潜说“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这也许是我们很多人读到好文章的感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让我们也按照以上的建议开始作文,写出让别人羡慕的好文章。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