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模拟世界”的十大理由 老胡说科学 2019-07-02 21:09:15
麻省理工学的计算机科学家、硅谷视频游戏设计师给出了“模拟假说”的10个理由:我们的现实是一个模拟的、像素化的3D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xp、关卡,以及由一些巨型人工智能运行的任务。 最近,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子游戏中,或者有时被称为“模拟假设”,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关注,因为埃隆·马斯克等知名人士曾公开讨论过这一想法。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开始考虑像《头号玩家》中那样的虚拟世界。《头号玩家》很快将成为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大片。 有些人,比如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坚信我们生活在一种模拟之中。其他一些人,比如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已经设想了将我们的意识下载到基于硅的设备上的想法,这意味着我们毕竟只是数字信息。有些人,比如牛津大学讲师尼克·博斯特罗姆,认为我们实际上可能已经在这样的模拟中被人为地模拟了意识! 科幻小说还是神秘主义?就像我第一次接触到最伟大的想法一样,我通过看和读太多科幻小说了解了模拟假说。第一次是在一集《星际迷航》中,holo-deck角色意识到他是在一个模拟的世界中,我想知道,我们是否可能在一个“全息”的空间里,而“外面”有另一个世界?
虽然当时这只是一个暂时的想法,但直到1999年电影《黑客帝国》上映,这个想法才在大众意识中成长。在我看来,这种模拟可能存在使这成为噩梦场景的霸主(在Matrix和Elon Musk的视频游戏版本中,模拟背后有超级智能的霸主)。
- 《黑客帝国》在大众意识中植入了这样一种观念:我们是在一个模拟的现实中
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想法并没有那么疯狂。一个像我们这样实施先进模拟的文明可能比我们早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不难想象这样一个文明创造出比我们今天能够创造的更复杂的游戏。 当我开始学习量子物理,以及它对“客观”与“主观”现实本质的惊人揭示时,我开始再次思考大型多人电子游戏的想法。此外,当我进一步研究东方传统,尤其是瑜伽和佛教哲学时,我发现他们关于世界本质的观点实际上与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的观点非常一致。 为什么这可能是一个电子游戏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为什么我们可能生活在模拟环境中: 1. 像素,分辨率,虚拟和增强现实马斯克提出的一个主要论点是,一个更先进的文明将拥有分辨率非常高的游戏——高到我们无法区分“真实”世界和“模拟世界”。 今天,我们已经在虚拟现实中看到,“完全沉浸”是可能的。任何玩过一款令人信服的VR游戏的人都会意识到忘记现实世界并“相信”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是有可能的。 举个很好的例子,去年我在玩一款乒乓球VR游戏的原型,尽管这款游戏的分辨率并不那么‘现实’,但我还是迷失了自己,并认为自己是在玩真正的乒乓球。我把球拍放在乒乓球“桌子”上,靠在桌子上。当然,这是一张虚拟现实的桌子,所以它并不真实存在——我最终把球拍(实际上是Vive控制器)扔到了地板上。当我靠近“桌子”时,我几乎跌倒了,才意识到没有桌子。
- 在《Ready Player One》中,一个真实的沉浸式虚拟现实世界Oasis成为了最终的逃离
想象一下一百年后我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像素分辨率,更不用说一千年后了!这很有说服力。此外,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在不需要眼镜的情况下投射到视网膜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周围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分辨率上并不存在,与现实世界无法区分。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外面的世界”可能真的只是我们头脑中的一个投影。 2. 像素、量子和色诺悖论。我记得读本科时,我和同学们就现实的本质展开了哲学辩论,一直到深夜。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色诺悖论。这个想法是,如果空间是连续的,就像数字一样(你总能在任意两个数字之间找到无穷多个数字),怎么可能触摸到像墙壁这样的物体呢?你总是要走完一半的路程才到那儿。用阿喀琉斯和乌龟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悖论。如果乌龟跑在阿喀琉斯前面,如果他总是要走“一半的距离”,他怎么可能赶上乌龟呢?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悖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空间必须量子化——必须有一个我们走过的最小距离。后来,我发现我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人;无论这个“最小”量是普朗克常数还是其他什么量,都没有我们所知道的物理宇宙可能由像素组成这一观点重要。就像电子游戏一样!现实世界中有多少像素?用一个非科学术语来说,就是一坨屎。 3.一个开放的世界和无限可能的幻想。早期的电子游戏是线性结构的,比如《太空入侵者》或《吃豆人》。有一组有限的“运动”是允许使用一些“输入”控件的,并且每个级别都有特定的目标,您可以在各个级别中线性地前进。 随着电子游戏的发展和3d“世界”模型的普及,电子游戏经历了一次进化飞跃。从玩家的角度来看,你似乎可以移动并做任何事情。开放世界电子游戏的例子包括GTA(侠盗猎车手)和魔兽世界,或者模拟生活的模拟人生,最终是像第二人生这样的虚拟世界的模拟人生。当然,认为世界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在世界内部做“任何事情”的想法是一种精心制作的幻觉。 游戏设计师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使用3D建模,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生成的世界,看起来是无限的,但实际上是一组地图和规则。在任何游戏中,不管它看起来有多“开放”,都有潜在的任务、任务或成就是由游戏设计师设计出来的。难道我们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开放”错觉吗?
- 像“第二人生”这样的开放世界游戏给人一种自由选择的错觉
4. 概率波的崩溃,未来的自我,平行宇宙在量子物理学中,最有趣的概念之一是概率矩阵,它解释了亚原子粒子如何同时表现出波和固体粒子的特性。在电子或光子的水平上,波被解释为粒子在任何给定时间可能在何处的一组概率。当我们观察到一种特定的可能性时,概率波被称为“坍缩”,我们在一个特定的位置看到一个粒子。
一些解释者把这带到宏观层面,说我们在现在和未来都存在一系列的可能性。我们应该走哪条路?没有一个好的解释,概率波如何坍缩是量子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物理学家给出的最佳答案是,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坍缩。 例如,物理学家弗雷德·艾伦·沃尔夫说,来自这些可能的未来的信息现在就会传到我们这里,我们向未来发出一个“要约波”,这个“要约波”与来自未来到现在的“要约波”相互作用。我们导航到哪一种可能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两种波如何相互叠加(或相互抵消)。 这些结果令人吃惊。未来的自我正在把信息送回当下,而我们正在有意识地选择走哪条路。
- 多个可能的‘未来’正在向我们发送用于决策的信息。
量子物理学另一个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相关方面是平行宇宙理论,当我们做出决定时,我们会进入不同的“宇宙”。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们每做一个决定,就会有一个多宇宙向外延伸,从而产生不同的时间线(事实上,平行宇宙理论是为了解决时间旅行的祖父悖论而提出的)。 计算机选择下一步的方法是预测可能的未来,然后使用某种算法对这些未来进行“排序”,然后将这些值带回当前,然后AI就会选择要遵循的路径。 我们在游戏中计算的可能的未来真的存在吗?还是只是概率?我意识到这与量子级别上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除了在现有的游戏中,如象棋或跳棋,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函数(基于游戏规则)来决定哪条路径是最优的。我们在游戏设计中使用了“极小值”算法,试图在“未来的转折点”上最大化我们的得分并最小化对手的得分。
在的模拟生活中,假设有另一个“函数”是对这些可能的未来进行排序,我们在某种潜意识的水平上选择我们可能想要从现在的未来中提取的那些可能的未来和分支,就像在电子游戏中一样! 5. 可观察和条件呈现。当我们玩3d电子游戏时,我们使用3d模型来绘制世界地图。在一些游戏中,我们允许用户生成的内容保留在世界中,即使我们退出了游戏会话,以便其他玩家可以看到它。 在电子游戏中,这种“世界模型”存在于角色的感知之外。在一个旨在优化的技巧中,我们没有在每个玩家的电脑上“渲染”整个世界。我们只渲染玩家所在的世界的一部分,并且通常只在特定的时间呈现特定的观点。渲染整个世界是不切实际的! 此外,在3d视频游戏中,有一些技术可以根据玩家所看到的内容来优化渲染效果。这些技术在《毁灭战士》等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中率先出现,现在在VR头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个哲学问题出现在量子物理和电子游戏中,那就是如果没有人在三维世界的特定部分,没有人在观察它,或者没有玩家在那里——这种特殊的可能性存在吗? 就像薛定谔的猫,在有人注意到它之前它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一样,电子游戏的世界依赖于玩家登录来呈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人登录到特定的房间或特定的世界,它处于什么状态?例如,如果没有玩家登录到像《魔兽世界》这样的MMORPG的服务器上会发生什么?服务器正在运行,但一般情况下,在玩家登录观察发生了什么之前,什么都不会发生,这与量子物理没什么不同。 精神和神秘的传统接下来的几个原因反映了一些精神和宗教传统,特别是东方传统和模拟假设之间有趣的相似之处。 6. 世界是一种幻觉。在许多神秘的传统中,特别是在佛教和印度教中,我们被告知我们周围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幻觉。玛雅,梵语中幻相的意思,是用来描述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而婆罗门,则是真实的世界。在佛教中,“觉醒”意味着你必须认识到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幻觉。事实上,“佛”一词的字面意思是“醒着”。 用现代术语来说,它们可能只是描述了一种我们都沉浸其中的电子游戏,就像《星际迷航》中的全息甲板一样。我们被困在虚幻的世界里,而真实的世界就在那之外,除非我们“醒来”,否则我们通常无法感知。 事实上,佛教瑜伽有一个分支叫“梦瑜伽”,用来帮助我们“醒来”。在梦瑜伽(一种清醒梦的形式)中,参与者被教导要意识到我们晚上做的梦是“模拟”的体验。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是在一个模拟中,我们可以“唤醒自己”。这个想法是,如果我们能在梦的“假”世界里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在现实生活的“假”世界里做到——这也是一个模拟的现实! 7. 多重生命,点,层次和经验。根据许多东方传统,我们实际上正在经历多重生命,在每一种生命中获得经验,并进入不同的“进化”阶段。 在早期的电子游戏中,如《吃豆人》或《太空入侵者》,每个玩家也都有一些生命——玩家累积点数直到角色被杀死。玩家可以从他们死亡的地方“继续”,或者“重新开始”,直到可怕的“游戏结束”在屏幕上闪现。 在mmorpg中,玩家通常拥有一个角色,该角色在游戏过程(角色的状态)之间存储了一组特定的体验。如果我们重新开始,玩家当然会记得他们在前世获得的技能,但角色的状态却是零值。 这类似于佛教的一些传统,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即使我们保留了前世的倾向,当我们“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跨越了“遗忘之河”。在这些传统中,仍然有一个地方可以储存我们所有的经验和观点。在哪里?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听起来确实像是上传到某种“云服务器”上。
让我们看看西方的宗教传统。在基督教的传统中,每个肩膀上都有两个天使的概念,以及去天堂或地狱的想法(当然还有炼狱)。同样,我们也有同样的想::将玩家的游戏状态上传到呈现世界之外的某个地方。 8. 任务,因果报应和类神AI在东方传统中,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是随机的,有一种系统可以跟踪我们的想法和行为,然后在这个世界上创造情境来处理我们过去的行为,这叫做因果报应。现在,如果你要设计一个看似开放的游戏,一个可以追踪数十亿玩家的模拟游戏,你需要追踪每个人的任务和成就。 在今天的电子游戏中,每个玩家的任务/成就/挑战都是一样的。然而,这并不是很难想象一个更复杂的视频游戏,其中任务的选择是基于玩家过去的经验。就像在电子游戏的特定关卡中,玩家可能会面临类似的挑战,一次又一次,直到他们能够通过挑战。 为了完成这些“个性化的任务”,你需要同步大量的“玩家”和“NPC”或非玩家角色(在伟大的模拟中有数十亿并发玩家)。你还需要弄清楚在3d世界的某个特定区域,哪些其他玩家可能与玩家的任务兼容。游戏中每一次互动的结果都可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导致未来更多的挑战。 一些智能需要跟踪数十亿并发玩家(这在今天的任何电子游戏中都还无法做到)。人工智能系统似乎是完成这类任务的理想选择。它甚至可能不需要那么智能,只要规则是明确定义的,并且它可以无限扩展! 让我们从东方转向西方,转向一个更传统的宗教框架。在这些宗教中,每个人都向上帝祈祷。上帝是什么?什么样的智慧,如果它存在的话,能够记录这么多,数十亿的个人祈祷和时间线?什么可以记录下在审判日,你是进入一个更深的,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游戏关卡(“地狱”),还是进入一个更高的,更令人愉快的关卡(“天堂”)。你猜对了——一个极其复杂的人工智能。 最终的原因:远离精神传统,让我们回到科学,我们的最后两个原因。 9. 玩家角色(PC) vs.非玩家角色(npc)牛津大学教授尼克博斯特罗姆长期以来一直是模拟假说的支持者。他提出的论点是不同的——文明不太可能存活下来,如果它们存活下来,那么它们将拥有强大的计算机,能够进行“祖先”模拟。博斯特罗姆总结道,我们更有可能是模拟的意识,而不是真实的生物。从他著名的论文中: 有一件事,后人可能会做他们的超级强大的计算机是运行详细的模拟他们的祖先或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的人。因为他们的计算机非常强大,他们可以运行很多这样的模拟。假设这些被模拟的人是有意识的(如果这些模拟足够精细,并且在心理哲学中某个被广泛接受的位置是正确的,他们就会是有意识的)。那么有可能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像我们这样的思想并不属于原始种族,而是属于由原始种族的高级后代模拟出来的人。那么就有可能争辩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理性地认为,我们很可能属于模拟思维,而不是原始的生物思维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试图创造真实的NPC或非玩家角色。随着游戏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人工智能角色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可能很快就会接近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这是一种与人类没有区别的人工智能(如果你和他们交谈的话)。 我还记得像Zork这样的早期文本游戏,玩家会和你交谈,并试图让这些角色变得真实。人工智能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npc。一旦我们做到了(10年后?在100年?在一千年后),我们在模拟中与之互动的人是npc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博斯特罗姆教授认为“我们”是模拟的意识。 10. 光速、虫洞等。奇怪的是,在我们的宇宙中,就我们所知,我们从A点到B点最快的速度是光速。这也恰好是电子系统和电磁波的速度。在一个普通的电子游戏中,我们最快的将信息从一个玩家发送到下一个玩家的方式是通过电线。除非我们对空间的概念是由某种形式的电磁波产生的,否则为什么我们在太空中最快的速度会和电磁波的速度一样呢? 在《第二人生》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你试图从A点走到B点,你将会被困在游戏的“空间”中,并且不得不慢慢移动——无论你是在走路还是在飞行。另一方面,你可以立即传送到游戏的另一部分,此时3d世界的另一部分将呈现在你周围。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能力吗?一些物理学家已经建立了虫洞理论,或者爱因斯坦-罗森桥,它可以让我们穿透时空结构,从而缩短时空结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后门——基本上是一个视频游戏术语中的传送口。
结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电子游戏中,毕竟伟大的模拟。我甚至还没有涉及到一些更深奥的或心理上的原因。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能力的迅速提高,或许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看起来和感觉上都和我们一样真实的模拟世界。电子游戏从简单的规则和简单的2d世界发展而来,现在已经迅速发展成为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数百万玩家在模拟世界中进行交互。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创造出10亿玩家以及类似我们自己的模拟世界的机会正在迅速接近。 此外,量子物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宇宙(或多个宇宙)的描述,这种描述从“客观现实”的角度看是没有意义的,但需要一些意识的观察。这些有时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违背了常识,除非我们生活在一个电子游戏而不是物理现实中,而意识相当于我们“登录”了系统。 东方传统,尤其是佛教传统,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我们经历了多种生活,试图完成我们的个人任务,所有这些任务都储存在“呈现的世界”之外。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储了这些信息,还为我们创造了获得“成就”的新环境。当然听起来像电子游戏。 所有这些领域,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量子物理和东方精神传统都指向一个可能的场景: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电子游戏中,我称之为“伟大的模拟”。像所有的模拟一样,我们的世界可能只有在“模拟”运行时才是真实的。 这让我想起了英国知识分子哈弗洛克·埃利斯关于梦想的一句话。他说:“梦想在持续的时候是真实的“。
- 大鹏展翅123 7天前
人超脱不了自己的经验,根本就不存在幻想这回事——人类无法幻想出体验之外的东西。龙不过是现实动物的集合,鬼不过是人自己的形象,而这篇文章不过是受到了游戏的启发,把世界和游戏进行一种简单拙劣的类比而已。
回复 ⋅ 4条回复 18
- 宇宙天文宗师 7天前
〔宇宙定律〕 一 、物质的电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质存在电磁力,同一种物质介质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种物质介质相互推。多的物质会把少的物质推成圆球,因为两种物质都在推,而且同一种物质任何一点推力都一样大。推力又称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匀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质任何一点向外发出推力都一样大,但两种物质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样大。又因两种物质都在使劲推少的物质被迫成圆球。圆球是物质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个球面称为圆球面。圆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线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圆球面任何一点都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条力线经过球心垂直于球心,所以从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线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远离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质压力重力的天体,它的最外层表层必须是球形(圆球),天体的球面如果变成方形……中心不但没有物质压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热能量聚焦、正负(反)能量聚焦 光与一切物质同在充满整个物质世界。太阳、恒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远聚焦才能永远发光发热。我们看到的会发光发热的星星、星系、恒星、太阳、行星中心,行星的卫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恒星、太阳、行星的外面外层都有一个圆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圆球面是平凸透镜、凹凸透镜, 只要形成平凸透镜、凹凸透镜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循环的。 三、对环流层{上层与下层对环流} 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动力层,宇宙间天体的公转自转都是有对环流层推动带动运动的。同一个星球自转有对环流层推动自转……公转有对环流层带动运动,自转与公转运动是二个环流层,二个对环流层不是在同一个中心上的。没有大气层或有大气层大气只对流不进行对环流的星球(孤独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卫星是一定不会自转的。 ♥♥♥……………………………… 【真实的宇宙形态结构】 宇宙是时间无限空间无涯物质有限世界。空间存在着一个一个大型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没有相连被真空隔离。各个物质世界都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我们生活在其中一个大型物质世界里。 我们的大型物质世界最多最外层的物质紧紧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态。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大圆球每一个大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我们就在其中一个大圆球面里面。这个大圆球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大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圆球……………………总星系。总星系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在总星系圆球面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大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圆球银河系它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银河系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圆球太阳系它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太阳系内最多的物质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许许多的圆球每一个圆球都有一个圆球面及一个中心,其中一个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圆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气态圆球面内的最多气态物质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种各样不相混合的气态物质反推成一个一个圆球。 这些大大小小从大到小的圆球刚刚形成光‘就聚焦在它们的中心点上使中心发光发热,太阳、行星中心、银河系中心、总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恒星都是有光聚焦才发光发热的。因光聚焦在中心点上发光发热就会发生对流 对环流。每一个中心点上有一组或多组对环流层,接近中心的对环流层可带动中心转动自转,远离中心的对环流层可推动天体、星系、恒星、物体、物质、行星等等绕中心公转。月球有气态层只有局部的对流没有对环流所以没有自转只有公转,月球公转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组对环流层推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其它行星的卫星公转类同。靠近地壳的对环流层(有对流层与中间层组成交替环流)带动地球自转其他行星自转类同。地球月球在同一个圆球面内被太阳系的对环流层推动绕太阳公转的其他行星公转类同。太阳系圆球面内全部行星被银河系的对环流层推动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的其他恒星系公转类同。银河系圆球面内的恒星系被总星系的对环流层推动绕总星系中心公转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转类同。总星系圆球面内的星系被更大的对环流层推动绕更大的中心公转。就这样以此类推外面外层到底有多少层次我不敢下决定…… 根据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层
回复 6
- adooboo 6天前
太长了,快速浏览,就说三点。1. 知道缸中大脑就会无视分辨率。你的梦有分辨率问题吗?2. 芝诺悖论的解法无须量子化,懂极限的计算就能破解。3. 佛教并不认为一切是虚幻的。所谓此岸即彼岸,世间即涅槃。
回复 1
- 飞翔的小陀螺 7天前
玩vr两个小时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可以模拟出来,你以为你的触觉是真的?这只是大脑告诉你的信号,地球,包括我们的世界观很有可能只是一堆信号,唯一真实存在的就是你的意识,其他真不好说。
回复 6
- shy是狗 7天前
那当我自主的结束这场游戏,我会出现在哪里呢?再者说,我这个所谓的自主结束游戏是不是也是游戏规则设定好的呢?在一个宏观世界里这些个智能的,有思维的模拟意识如果脱离了游戏,那他还存不存在?如果存在,是以一个什么方式存在的呢?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