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什么而怎么样,是一条直线式的思考方式。仿佛怎么样就只是为了什么,不为了什么我就不怎么样,或不用怎么样。
写作却好像并不能直接和什么划等号。
为了致富而写作,这条路已被无数人证明是艰难的。强如路遥,因《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却因无钱进京领奖,气愤之下爆粗口说:“日他妈的文学。”
为了舒缓精神压力而写作,这似乎也不能成立,有太多的名作家因写作而自杀,或长期陷入痛苦而不能自拔。
为了打发时间而写作,这个选择就太累了,睡懒觉、喝小酒、看电视、看小说、穷游等等,有太多的方式可以打发时间,而且都比写作要轻松,要随意。
我其实并不爱写作,我高考时作文甚至写跑了题,如果不是数学接近满分地帮忙,也许我这二十多年的生活就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来过。
上大学时一不小心加入了一个写作的社团,从此开始了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生活。
我的写作是从读报评报开始的,每天拿到报纸都会通览一篇,找出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按照自己制定的读、划、抄、评、背、仿“六步法”,与它较量与己较量。从一开始社团负责人想把我开除,但后来我终于有火柴盒、豆腐块之类的文字变成铅字,成为社团的骨干,自己的付出自己知道。
大学毕业后,决心不再写东西,而去一线打拼。但上学时养成的习惯总是不自觉地会每天写点什么,虽没有拿去发表,但还是被领导发现了,加之我又是当年单位为数不多的本科毕业生,就被调到了机关。一入机关不由己,从此和文字开始了没完没了打斗。
除了公文写作外,我也时常写一些给自己看的内容。我把这些看作是让自己不停思考的锻炼,让自己养成一个爱观察、勤思考、多动手的写作习惯。通过有形的文字,记录下周边的变化发展,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和对自己的影响。
如果像现在这样公开写作,还要有一种同理心,想着看到自己文字的人能从中有何收获,如何对得起人家付给你的时间和精力,最大可能地给读者提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你的文章能被大家认可,就说明你的思考与大家在一起,不仅是自己的提升,也必将对社会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