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查看: 333|回复: 3
收起左侧

[数码知识] 中国通信发展史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03 名

发帖:NO. 93 名

在线:NO. 93 名

塞翁364 发表于 2020-5-6 21: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中国通信发展史(一)电报1973手机馆 2020-02-11 20:01:41
《国产手机史》前传:中国通信发展史
在正式介绍国产手机发展史之前,我们额外的、简单回顾一下中国通讯发展史,以便加深了解,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中国通信发展史(一)电报
中国通信发展史(二)固定电话
中国通信发展史(三)寻呼机
中国通信发展史(四)移动电话
中国通信发展史(五)1G——5G
中国通信发展史(六)运营商
本期讲述第一部分——电报
1.电报诞生早期
1833年,号称“数学之王”的德国科学家高斯和最早制成电流表的德国科学家韦伯,开始研制成一种电磁式电报机,并在他们两人的实验室之间,架设了电报线。他们用一根可以左右偏转的磁针来传送信息,并商定了一种“密电码”:如磁针向右摆三下,再向左摆一下代表字母a,向右摆一下,再向左摆三下代表字母b……
1835年,俄国科学家希林格,也曾发明了可实用的电报机,同时41岁的莫尔斯在美国也研制出电报机的最初样品,并研发了莫斯电码,并在1844年5月24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电报通讯。
早期的电报线十分简单,只是架起来的单根导线,1844年,美国建设的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就是以大地作为回路的单根导线。1850年,法国和英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铺设了一条电报线,是世界上第一条传送电报的海底电缆线路。
1847年2月,鼓浪屿人林鍼于应邀赴美教授中文,1849年回国后,他通过撰写的游记《西海纪游草》,介绍美国电报技术,是最早把电报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书中,他这样如此写道:每隔百步竖两个木杆,杆上横架电线,文字编为暗号,以码代字,用电报机传递,收发电报时,首尾各有人以任其职,如首一动,尾即知之,不论政务,顷刻可通万里”,当时没有“电报”一词,林鍼称为“巧驿”“急邮”。
2.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70年的4月,英国驻中国公使——威妥玛,给大清总理衙门大臣奕訢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要求清政府允许英资在华电报公司在中国设电报电缆,多次交涉后清政府答应了请求,奕訢表示:同意在水底安放电缆,但粗线端不得上岸。
1870年6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成立远东公司和上海站,租用南京路5号作为营业处。
1871年,中国首条出现电报线路,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修建,是从香港经上海至日本长崎的海底电缆,清政府反对电缆在上海登陆,但丹麦公司不理清政府,依旧将线路引至上海公共租界,并在6月3日起开始收发电报,这使得上海市民也可以收到大洋彼岸打来的电报。
人类第一封电报发出27年后,中国厦门也出现了电报,1871年初,丹麦国际电报公司在鼓浪屿田尾路开办大北电报公司,同年3月开始营业。







厦门大北电报公司







1873年,华侨商人王承荣在法国巴黎从事船政贸易时,与王斌、李镛潜心学习外国电报机原理,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报机,同治十二年(1873)向清政府秉告关于他研制成第一台汉字电报机的情况并提请在中国设立电报事业,清政府没有采纳。档案记载: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王承荣由巴黎回国,期间曾将电报机带到上海,禀奉李鸿章谕令到津,等待接见、面询之后,进京谒见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王奕訢。






1874年,溥仪刚刚即位,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擅自架设了从福州泛船浦——福州马尾罗星塔的电报水线。
1876年清政府与订立合同,由福建通商局出钱从大北公司买下福州电报线路使用权,收归官办。这条线路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电报线路,此时已与莫尔斯电报机发明过去了近40年。
3.近现代我国电报的发展
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大沽及北、塘之间架设电报线路,用作军事通讯。
1880年,中俄伊犁交涉,李鸿章以“用兵之道,神速为贵”为由,准奏天津开办电报总局。
1881年,开通天津至上海的电报服务。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设立台湾电报局,修建高雄至台南的电报线路,全长95华里。
1887年,李鸿章的老乡,台湾巡抚刘铭传为了解决台湾省与大陆的通信问题,开始修建福州至台湾的海底电缆,向福建船政学堂寻求帮助,,福建船政学堂的创始人为左宗棠,设立的有电报学堂,刘铭传招募了一部分毕业生,成为了海底电缆的技术人员,当年9月中旬之时,一条从台湾省新北市淡水区至福州市连江县川石岛的海底电缆终于铺设成功,是中国首条海底电缆。
甲午中日爆发,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让台湾成为了日本的囊中之物,这条电缆,清政府也在无奈之下出售给了日本,售价为10万墨西哥元。1931年中国与日本谈判不欢而散,5月1日凌晨6时,福建电信工会代表陈贻衍等人在川石水线房外果断切断电缆终端。
1895年电磁波无线通信被实现。
1908年,江苏省官款修建淞崇无线电局,供官商通报,是中国第一个商用无线电报。
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
1912年,民国元年,政府接管清政府邮传部,改组为交通部,设电政、邮政、路政、航政四个司。
1930年,上海南京间开办真迹电报。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61年,大北电报公司将设备转让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2月9日,由上海邮电管理局与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签订转让契约,1962年3月,厦门邮电局派员接收大北电报公司在厦门的财产,该公司在厦门的历史宣告结束。
1969年,“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可以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的机器,中文译码机的译印速度相当惊人,每分钟高达2800个汉字,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0个汉字。
2001年8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这意味着受飞速发展的新兴通信产业的冲击,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
2004年元旦当日,香港电讯盈科即停止电报业务。
2006年1月,美国西联电报公司终止电报服务。
2013年7月14日,印度国有电信公司终止电报业务。
《 国产手机发展史》系列文章持续更新!


中国通讯发展史(二)电话1973手机馆 2020-02-13 15:29:10
在中国,电报和电话出现的时间相差不大,在电报线路修建以后,电话也紧随着进入中国,很多时候电话线、电报线是共用的,二者的发展轨迹也几乎是并行,并不是电报进入中国好多年,才慢慢出现了更先进的电话。这一期的电话,指的是固话,也就是所谓的“座机”,不是移动电话(手机)。
1.电话的发明
1861年,德国一名教师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话机,利用声波原理可在短距离互相通话,但没有投入真正的使用。
电话的发明人一直以来有争议,一说是安东尼奥·梅乌奇,一说是贝尔,一说是伊莱沙·格雷,这类事情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故事,最主要的争议还是梅乌奇和贝尔。
1849年,41岁的梅乌奇在一次电击治疗中偶然发现,电线可以传递一些声音,随后他做了一个简易的传声系统,1860年52岁梅乌奇的向公众展示了这个系统,并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了关于这项发明的介绍,这时他的竞争对手亚历山大·贝尔才13岁。由于穷困潦倒,无法支付专利维持费,便向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寄去了模型和技术细节,希望得到商用,但不了了之。
1876年2月14日,和梅乌奇共用一个实验室的贝尔向美国专利局提出电话专利权申请,申请于3月3日批准。
不过,贝尔是自己独立发明了电话、还是改进了传声设备、还是剽窃了梅乌奇,或者是采用了不同的原理,请保持冷静,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同样的创造和创意会在多处产生,这是很常见的。
最初用来传送电话信号的是电报线,但用这种线路传送电话,噪声干扰很大,于是人们不得改进通信线路。1883年,出现了采用第二根导线作为回路的线路,使电话通信的噪声干扰大大减小。
2."电话"叫法起源
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给这种通信方式起一个名字:Telephone,一直使用到了现在。
汉语的“电话”一词,是日本创造的汉语词,其实日本翻译的汉语名字有很多,除了电话,最有名的是哲学术语“形而上学”。电话是意译英文的telephone,中国人对这个英文词采取了音译,译作“德律风”。
20世纪初年,一群在日本的绍兴籍留学生联名给家乡写回信,其中详细介绍了日本的近代化情形,鲁迅也列名其中,信中说到“电话”时,特意注释道:“以电器传达话语,中国人译为‘德律风’,不如电话之切”,慢慢的就叫电话了,在一段时期内“电话”和“德律风”两种叫法通用,后来“德律风”慢慢消失。
3.中国人第一次接触电话
1876年(光绪二年),宁波海关官员李圭奉命前往美国,参加在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见到了能传话的电话机,并写进了他所著的《环游地球新录》一书中,李圭是目前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个见到电话的中国人。
在这本书中还对美国邮政作了详细的记载,并建议大清朝也开办中国邮政,他的见解得到了李鸿章的赞许,随后受命又拟写了《译拟邮政局寄信条规》,对十几种邮件的规格、特征、资费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康有为22岁时,读了刚出版《环游地球新录》。

李圭


1877年,贝尔发明电话的第二年,一位中国人就有幸使用了电话,这个中国人叫郭嵩焘,是大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

郭嵩焘


1877年10月16日,郭嵩焘应邀访问了英国伦敦附近的一家电力厂,在参观过程中,主人特意请他体验从美国传入英国不久的电话,电话一端装在楼上,一端装在楼下,郭嵩焘让随从中国使馆翻译官张德彝到楼下去接听,自己在楼上拨通电话。
郭:“你听闻乎?”
张:“听闻。”
郭:“你知觉乎?”
张:“知觉”
郭:“请数数目字”
张:“一二三四五六七”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使用电话,郭嵩焘在日记里写下使用电话的心得体会:“其语言多者亦多不能明,惟此数者分明”,他称之为“声报机器”,郭嵩焘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该书寄到总理衙门后,遭到顽固派的攻击漫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
1879年,郭嵩焘迫于朝廷压力辞职回国,回到故乡湖南,赶上湖南守旧排外的风潮,骂郭嵩焘是“汉奸卖国贼”“勾通洋人”的标语贴满大街小巷,郭嵩焘没有放在心上,他写了一首诗歌抒发心怀:
世人欲杀定为才,迂拙频遭反噬来。
学问半通官半显,一生怀抱几曾开。
傲慢疏慵不失真,唯余老态托传神。
流芳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终年73岁,他去世后,李鸿章上奏请宣付国史馆为郭嵩焘立传,并请赐谥号,但没有获朝廷批准。
中国人第一次在国内用上电话也是1877年,也就是电话发明一年后,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为了保持总局(现今中山东一路9号)——金利源码头(现十六铺)的联系,从外国买了一台单线双向磁石通话机,拉起了从外滩到十六铺码头的电话线,线路只有一公里长,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部电话——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不过这个电话是单对单的、点对点的电话。
3.磁石式电话
贝尔的电话是磁石式电话,所谓的磁石式电话,又称手摇电话机、摇把子电话,在电话左侧有一个摇把,使用电话前需要手摇给蓄电池充电,大致工作原理是:当发话者拿起电话机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作用于送话器,引起话筒的金属盒内碳粒忽松忽紧——电阻忽大忽小——电路中电流忽强忽弱。,话音电流沿着线路传送到对方电话机的受话器内,听筒内电磁铁的磁性忽强忽弱——薄铁片受到的磁力忽大忽小——引起薄铁片的振动而发出和发话人相同的声音。
4.外商修建上海电话
1882年,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公司内设置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在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架设电线杆,装设了电话25家,每户话机年租费150元大洋,并装有一部公用电话。这是电话发明6年后,上海第一个经营性的电话交换所,只比世界第一家电话公司——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晚5年。
当时实际用户41户,其中洋行用户38户,中国商行3户,年底用户就升到了338户,每户的租机费为每年150元大洋。同年,英商中国东洋德律风等公司也在上海设立了电话公司。
黄式权在《淞南梦影录》中记载道:“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二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则迥不相同,传递之法,不用字母拼装,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据云十二点钟内,可传遍地球五大洲。”
这些市话的安装意义不同于前面轮船招商局点对单的对讲电话的是,这25家设有电话的地方可以互相通话,通过电话交换所实现转接,每个接线员面前都有很多接驳板,当呼叫方拨打电话时,对应的插座会有灯亮起,然后接线员可以拿起话筒然后询问你打向何处,如果电话号码在他管理的范围之内,就将线插头插进对应的插孔,然后被叫方家里的电话就开始响铃,双方就可以通话了。

大北电报公司外滩7号电话交换所的电话接线生


5.清朝民国中国电话事业发展
1900年,在清政府的推行下,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因防务戒严,省垣地方辽阔,文武各员分驻较远,遇事传商,深虑稽延”,奏准“分段安设德律风,以线传语,以期呼应灵通”。他在南京润德里成立江南官电局,设电话交换所(又称“德律风总汇处”),初设50门磁石式人工交换机一部,实装单机16部,均为官邸衙署使用。
1903年,天津电话总局成立。
1904年,北京官办电话局成立。
1907年2月,清政府邮传部电政总局以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在上海南市东门外新码头里街设立上海电话局,租了三间民房,作为局房,共有员工19人,开业时有用户97家,打破了自1882年外商电话公司建立始,一直由外商垄断上海电话通信业的局面。
电话存在着传输距离有限,仅“及六十里之远”,以及“语言多者亦多不能明”的局限性,改进的路很漫长。因此,电话进入中国后,没有像电报那样,快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1889年,当时在安徽主管安庆电报业务的彭名保,设计制造成我国第一部电话机,取名为“传声器”,通话距离最远可达300华里。

彭名保


1929年,南京至上海间铺设了长途线路,一对线途经镇江、无锡、苏州、昆山等地,一地通话,其他各地停止。后又加一对线直达上海。打长途电话要先拨记录挂号,分加急、普通两种。由于线路太少,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商话让军话、军话让防空、小官让大官,遇到蒋介石电话,除防空外,统统让路。
6.建国后的电话发展
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
1970年,丹麦首次使用F-68数字按钮拨号电话,代替了转盘式。
1978年,中国电话容量359万门,用户214万,普及率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
1982年,中国第一部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日本F-150,在福州启用,这项工作从1979年底开始,在设备选型阶段,我国先后与富士通、NEC、爱立信、菲利浦等8家厂商谈判,并到日本进行了短期的设备选型考察。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在1980年12月24日,与富士通签订了引进合同,市话设备于1982年1月30日从日本横滨发货,4月12日安装完毕,11月27日零点正式开通。
1985年,深圳发行了我国第一套电话卡,共3枚,面值87元。

1987年,温州邮电引进万门程控电话



1991年10月30日,杭州市电信局在采荷新村举办电话装机大会 现场受理业务


1991年就安装市内电话的初装费是1500元。
1995年办理市内电话的初装费是3500元。
2003年3月,固定电话用户数达22562.6万,移动电话用户2214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即将追平赶超固话。
《国产手机发展史》系列文章持续更新!




中国通讯发展史(三)寻呼机1973手机馆 2020-02-17 12:33:46
传呼机在市场上曾有众多称谓:传呼机、呼叫机、寻呼机、BP机和BB机,专业名词是无线电叫人业务,此外还有更广为人知,并且泛着港台腔的昵称——Call机,Call机这个词在香港电影中出现的频率很高,“Call我”的意思就是“用传呼机呼叫我”。
在中国的通讯历史中,有两种通讯形式,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曾风靡一时,然后没入历史,一个是寻呼机,一个是小灵通。
传呼机有单向(仅接收)和双向(收发)两种类型,但单向仅能接收的机型是最为常见的,分成四种机型:
音乐机(没有屏幕,只有铃声提示有人呼叫)
数字机(可显示数字及空白)
文字机(可显示文字及数字)
语音机(可收语音讯息,直接播出人声)
1.世界第一台寻呼机
关于寻呼机的发明,找遍国内外找到三个说法,但都是些片段描述,逻辑不明确,并没有发现三种说法之间的某种联系,所以罗列出来:
1948年,贝尔实验室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传呼机——Bell Boy。
1949年,曾在美国军方做通讯的阿尔·格罗斯发明了第一部无线寻呼机。
1956年,摩托罗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无线寻呼机机(BP机)。
2.中国第一台寻呼机
1983年9月,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模拟寻呼系统,第一个寻呼信号来自上海华侨商店的一间盥洗室。当时是为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而开通寻呼服务,那只有一个寻呼座席,30多个用户,即工作人员。1984年1月,寻呼台搬到了锦江饭店地下室一间狭小的房间内,座席也只有两个。
最早的寻呼服务是寻呼台发送呼叫信息给用户,用户再打电话到寻呼台查询回电号码,以后的数字寻呼,姓氏都是用代码表示,那时寻呼小姐的基本功是背姓氏代码和一些常用短语,如早点回家、老地方见等。80、90年代末寻呼机风靡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华旅、万声、国信、亚太、新华、远望这些寻呼台先后成立。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已经面世了,传呼机为何会拥有一段辉煌的时光呢?
(1)有线座机电话安装要排队,费用也要数千元。
(2)BP机比两三万元的大哥大便宜不少,只需数千元,90年代,价格降到了500元左右。
(3)BP机可以随身携带。
但寻呼机产品都来自国外,尤其来自摩托罗拉,开始只能显示英文字符或只显示一部分汉字,国内使用者收到信息后,需要打电话回寻呼,才能知道通讯内容。
传呼机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机、数字机阶段,模拟机的呼叫方式相对低端,接收者要查看呼叫信息需要回拨到寻呼台查询。数字机阶段,传呼机开始加入了电话号码和英文信息显示的支持。当时,很多用户习惯性的在传呼机背后贴上传呼代码,进行自助解码,很多人对传呼代码倒背如流。






1984年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1985年11月25日首次开办无线寻呼业务。
3.国内寻呼机飞速发展
1991年7月19日,山东浪潮公司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台汉字传呼机,并编制了“传呼通信用汉字信息表示及其编码字符集”,随后摩托罗拉、松下等企业均采用该标准生产汉显传呼机。11月15日,上海首先在150MHz频段上开通汉字寻呼系统。
“手拿大哥大,腰间BP机”在上世纪90年代被当作是身份的象征。除了大哥大和BB机,当一个寻呼台转接员也是羡煞旁人,一位联通国脉传呼公司的老员工回忆:当时在国脉做一名寻呼小姐,年薪近3万,最高峰时国脉有700多个寻呼座席,2000多寻呼小姐三班倒,每天的寻呼量超过百万次,每年大年夜,报社、电视台记者在机房里等着统计拜年寻呼量。



























1993年5月,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研发成功,这家厂商随后在手机市场也大放异彩,几乎人人都听过他的宣传口号,没错,它就是——波导,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1995年,波导又自行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股票信息机,1998年一年就波导就生产销售寻呼机102.4万台,也为波导走上手机之路积累了原始资本。
1998年,全国寻呼机用户突破6546万,名列世界第一。物极必反,传呼机业务从这一年开始走下坡,并且迅速的在几年之内从市场上销声匿迹,仅偏居在特殊行业如医院和酒店。韩寒执导的电影《乘风破浪》就讲述了这一现象,徐太浪的父亲徐正太(彭于晏饰)在入狱前囤积BB机等升值,指望给有孕在身的小花(赵丽颖饰)母子一个保障,结果等来的却是BB机的淘汰。






1999年信产部拆分中国电信开始,寻呼业务开始由中国联通负责,当时中国联通寻呼在全国拥有近4500万用户,市场占有率超过60%,联通也是中国寻呼业上最后一个大佬。
2002年,生产中国市场上第一台BP机的世界最大寻呼机生产厂商摩托罗拉公司停止生产和销售传统寻呼机,年底中国呼机只剩2500万用户。
2005年,远望寻呼的一名负责人说:“7月份卖了13台寻呼机,10月份4台,11月份5台”,到2005年9月底,中国传呼机用户只剩下109.7万。
2007年3月,信息产业部发表公示称:中国联通公司已经申请停止经营北京等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8/199、126/127、128/129无线寻呼服务,彻底退出传呼市场,中国的部分偏远地区这一年也逐渐关闭寻呼业务。从开通到退市,传呼机在中国存在了24年。
2018年,日本最后一家寻呼机服务商宣布,将在2019年9月份终止寻呼机服务,这意味着寻呼机正式成为历史,一些仍在使用传呼机里小范围特殊行业,也在慢慢更换为新的通讯设备。
《国产手机发展史》系列文章持续更新!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1973手机馆


收藏
举报





8 条评论

写下您的评论...
评论





  • 椰子115 2月前

    转发了

    回复 ⋅ 1条回复1


  • Arts 1月前

    满满的回忆,淡淡的忧伤!

    回复3


  • 用户6751238734469 1天前

    当年上初中,家里人为了旁边,给我买了一台摩托罗拉汉显bb机,当时真的很拉风,但是也有一些尴尬的事,就是留言时,总有些同学开玩笑,说着占便宜之类的话






中国通讯发展史(四)移动电话1973手机馆 2020-02-19 15:50:59

1.世界第一部移动电话
世界第一部“手机”来自摩托罗拉,严格来说应该叫“蜂窝移动”电话,这是摩托罗拉的官方命名。

摩托罗拉DynaTAC手机模型


1973年4月3日,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摩托罗拉实验室一阵狂欢,世界第一部“便携式”移动电话诞生。研发负责人是马丁·库珀(Martin Cooper),随即他走上大街,拨打了一个电话:
“这里是乔尔·恩格尔(JoelEngel)”
“尤尔,我正在用一个真正的移动电话和你通话!”
接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库珀长期以来的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的一名科学家尤尔·恩格尔。当时刚毕业的马丁·库珀鼓起勇气去乔尔的公司碰运气,乔治在无线电界小有名气,并没有给库珀机会,库珀临走前留下一句:“乔治先生,终有一天您会正眼看我的!”
马丁·库帕说,他发明手机的灵感来自于电视剧《星际迷航》,巧的是,2010年第一代iPad发布会上,乔布斯就是用《星际迷航》来展示ipad的视频播放性能。
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研发历经10年左右,马丁·库珀的人来领导这个项目的研发项目组长,1972年他开始了这个项目,直进展缓慢,1973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发明了一种叫做“蜂窝通讯”的技术,马丁库帕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正好为自己的发明提供了技术的支撑,因为‘蜂窝通讯’采用蜂窝式无线组网的方式,把终端和无线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互相通讯。幸运的是,AT&T公司并没有打算将此项技术导向个人用户,公司的高管认为蜂窝通信仅仅是“车载通信。同时AT&T也在开展研发无线电话的计划当时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在考虑是否允许AT&T在美国建立网络,并提供无线服务,在AT&T面前摩托罗拉就是个小公司,大好商机摩托罗不愿意让机会白白溜走,剩下的问题就是谁先研发出来,摩托罗拉要求马丁在六个星期内制作出无线电话模型。
1973年4月3日 马丁在纽约市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摩托罗拉DynaTAC手机,

马丁·库珀


在DynaTAC 8000X的专利证书上总共有三个人的名字:Krolopp、Cooper以及当时摩托罗拉通讯部领袖John Mitchell。
1983年6月13日这款手机,正式推入市场,重794克,长33厘米,标价3995美元。电池可持续通话20-30分钟,充电时间要10小时。
2.中国第一部移动电话
改革开放初期,移动电话漂洋过海来到达中国,获得一个新的名字——“大哥大”。1987年,摩托罗拉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也意味着中国正式步入移动通讯时代。
摩托罗拉3200具有一块可双行显示的单色屏幕,支持英文短信,英文电话薄,支持DTMF音频发送,缩位拨号。



摩托罗拉三千数字大哥大系列只有三个型号(都是德国产)不同国家、地区上市时间不同,分别是3000、3200、3300,其中摩托罗拉 International 3000 ,大概在1994年推出,作为摩托罗拉公司内部员工销售使用机型,因没有对外推出市场,现在存世量极其罕有,有收藏意向的可以考虑考虑。
1987年11月18日,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信接轨,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召开前夕,建设开通了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成立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首批用户发展了700个,也意味着中国正式步入移动通讯时代、1G时代。

1987 年11月18日,在全国第六届运动会前夕,原邮电部部长杨泰芳在工程开通仪式上拨通移动电话


中国第一个拥有大哥大的用户叫徐峰,如今是广东中海集团董事长。

徐峰


徐峰回忆道:“当时,我有个亲戚在省邮电局工作,1987年11月21日,她告诉我广州举办六运会提供了100台试用手机,六运会结束后,这批手机会可能投入市场。”听到消息后的徐峰,放下所有的事情,立刻赶到了省邮电局无线分局的营业厅。
“接待我的是景寿雄,我咨询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决定这100台手机是否对外销售。当时,景寿雄就向时任广州电信局无线分局的冯柏堂局长请示是否可以销售,得到许可之后才开始出售这批手机。”据原广州电信局无线分局的局长冯柏堂介绍,广州第一台手机是1987年配合六运会开通的,第一年手机供货非常少,当时共卖了290多台,是日本的NEC品牌,而第一批应用于六运会的手机更是只有100台。
“是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一共100台手机,100个号码,所有的号码都是用手抄在一张纸上,从01到99,前面的号码是9010,一共六位。”徐峰一眼就相中了“901088”这个号码。当时立即填写了一张移动电话入网申请表,买下一部“大哥大”,成为了中国内地第一个使用“大哥大”的用户。那一年,徐徐峰刚创业一年,只有23岁。
拿到属于自己的“大哥大”之后,徐峰回到办公室之后,他就用左手(手机)给右手(座机)打了一个电话,第一时间听了听无线电话在空中传播的声音。
当初的手机费用,一台进口NEC手机是1350美金,卖出价大概是12000元,初装费要6000元,话费是6毛/分钟,月租150元,很多人的话费一个月一般在一二千元,多的达到三四千元。

徐峰的电话申请单


他回忆道:“1987年11月2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成为中国第一 个手机用户。虽然购买模拟手机花费了2万元,入网费6000元,但是手机解决了我进行贸易洽谈的急需,帮助我成为市场经济第一批受益者。
3.移动电话与2G
1G模拟通讯时代很快就过渡到了2G数字通信时代。
1992年,邮电部批准建设嘉兴地区数字移动电话(GSM)系统试点,GSM系统的有关设备由全球著名电信设备制造商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两公司同时承担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验证,2月开始安装,5月17日,完成网络调试、测验等第一阶段试验任务,实现电话通话,我国第一个GSM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领示系统开通。


1993年9月1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使用,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在浙江省嘉兴市开通。嘉兴数字移动电话(GSM)通信网包括1个交换中心和6个基站,服务范围覆盖全市五县(市)两区,数字移动电话交换机最终容量为10万户。
在部署第二代移动通信时,是选择欧洲的更成熟的GSM,还是美国性能更佳的CDMA,这其中有技术、市场、经济、政治的复杂考量,在浙江嘉兴试点验证基础上,邮电部党组果断决策——就上GSM!1994年10月,1994年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


原邮电部部长吴基传打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GSM电话


吴部长手里拿的就是诺基亚2110


4.移动电话发展
1994年,在深圳首次移动电话号码拍卖会上,一位竞买者以人民币65.5万元高价,买走“大哥大”电话吉祥号码——9088888

1994年,从沈阳开往大连的火车上,卧铺车厢里打大哥大的旅客



1996年,广东广州,火爆的“大哥大”市场


1998年1月,浙江省余杭电信局正式开通了小灵通业务,这个我们会在后面的《国产手机史》讲到一家做小灵通的扛把子手机厂商。
1999年推出了第一款支持中文输入手机摩托罗拉CD928+。这款手机不仅可以使用中文输入编辑短信,电话簿也可以输入中文名字。

摩托罗拉CD928+


2001年12月31日,广州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六位数的手机号码被十一位的数字代替,徐峰的大哥大成为历史,陪伴了他14年。
2003年10月底,固定电话用户2.551亿户,移动电话用户2.569亿户,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手机正式成为了人们的通讯老大。
2007年11月底,全国手机用户数已超过5.39亿户
截至2019年6月,手机用户总数达到15.9亿户,2019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4亿(不包括港澳台),意味着人手一个手机,还多了2亿手机出来。



中国通讯发展史(五)运营商1973手机馆 2020-02-23 17:47:16
1.清朝民国的通信开端
讲到运营商,还得从早期的邮政和电信说起,简单理解,邮政负责送信送物,电信负责通讯业务。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3月20日,由北洋政府总理大臣李鸿章奏章光绪皇帝批准,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华大清邮政」,由英国人督办。
1911年以后,邮政由国民政府直属,而电信属于国民政府的交通部管辖,级别上邮政高于电信。

民国时期的邮政局



大清的邮政局电报房



在运送西安长武至兰州邮件路上的陕西邮差


2.建国后邮政电信的分分合合
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正式成立。
1951年,邮政和电信统一合并纳入邮电部。
1967年,邮政电信分家,邮政归交通,电信归军区。
1969年,邮电部被撤销,成立邮政总局、电信总局。
1973年,邮电部恢复,邮政和电信第二次合并。
1997年,邮电部做出在全国实施“邮电分营”。

位于北京长安街的原邮电部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具有悠久历史的邮电部被分拆。在原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产业部」,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
1998年这个时间段左右,我国电信行业有四大扛把子公司,人送名称“巨大中华”。
1985年,中兴通讯成立
1987年,华为通讯成立
1995年,巨龙信息成立
1998年,大唐电信成立
2008年6月29日10时,在原信息产业部所在地北京西长安街和万寿路两个办公地点,用了10年的信息产业部牌匾撤下,更换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工信部。


3.从七家运营商到三家
1994年1月12日,电子工业部发起成立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由电子部系统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参股组建,包括彩虹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国投电子公司等30多个股东单位。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合通讯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经国务院批准,挂牌成立。联通是由电子工业部(原机电部)、电力部和铁道部共同组建的。


1997年,北京电信长城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1999年,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进行拆分重组。
(1)寻呼业务(国信寻呼),并入联通
(2)卫星通信业务成为中国卫通的雏形
(3)移动电话业务成了中国移动雏形
(4)电信长城并入了中国联通
然后……
1999年10月,中国网通成立,开展互联网服务
2000年4月,中国移动成立,开展移动业务
2000年5月,中国电信成立,开展固话业务
2001年1月,中国铁通成立
2001年12月,中国卫通成立
由此中国电信运营商七雄形成: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

新旧标识


2002年5月,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北方九省一市电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与小网通、吉通合并,成立了新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7雄6雄:电信、联通、移动、卫通、铁通、网通
2008年5月24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公告:
(1)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
(2)鼓励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
(3)建议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4)建议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6雄变3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简单理解,在早期各家都是有自己的业务的,比如电信负责有线网络服务,移动负责移动电话网络服务,后来随着分家重组,电信也做了移动电话服务,移动也做了有线网络服务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其实还有一个中国广电,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个中国广电和大家常说的广电不一样,常说的广电是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前身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也就是管电影电视的那个。
本文说的广电是指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中国广电),负责全国范围内有线电视网络的相关业务,开展三网融合业务。
广电和移动、电信、联通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那就是没有“中央集权”,各省市县都是自己搞自己的有限电视业务及网络。
说完了大陆地区的运营商,下面来看看港澳台地区的运营商情况。
4.香港运营商
香港移动运营商:PCCW、和记电讯、数码通、CSL、中国移动。
在长期的演变中,香港的通信商和内地一样,经历了重组收购并购合并拆分等等,最终形成了这几家主要的运营商,他们的业务不仅仅限于移动业务,很广泛。


PCCW电讯盈科
全称 Pacific Century Cyber Works Limited,是由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创立的盈科数码动力有限公司,与香港电讯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合并而成的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的股票代号是0008,也称八号仔,是中国香港最大的电讯公司。
2002年为减债而出售旗下CSL公司给澳洲电讯,没错CSL以前是电讯盈科的。
2005年初,中国网通斥资约10亿美元收购电讯盈科20%的股权,并和电讯盈科协定:当控股权变更时需要得到网通的同意,随后在美国和澳洲资本打算进入时,网通通过政治因素施压,为的是保证香港通讯业务不受外资控制。
2006年电讯盈科收购香港分量最小的运营商Sunday,有趣的是Sunday的股东之一是华为,拥有9.91%的股份, 同时也是Sunday3G网络设备的唯一提供商,不过最后华为卖出了自己的股份。
和记电讯3HK
和记电讯是和记黄埔的子公司,和记黄埔就是李嘉诚的公司,现在由长子李泽钜负责。
香港和记电讯于1983年开始在香港经营移动电话业务,1985年成立和记电话有限公司,推出主要用于公司车队香港首套流动电讯系统。1996年,和记电话品牌与提供传呼服务的品牌和记传讯合并为和记电讯,2004年1月在香港以阿拉伯数字“3”作为品牌推出3G服务,加上香港标识就是前面提到的3HK,同时还有在香港提供固网电讯服务的“HGC”品牌。
此处插一句题外话,说两句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公司。
在英国四大电信营运商中,O2拥有2410万名客户,位居第二,和记黄埔旗下的Three则拥有800多万客户,排名最后。2015年和记黄埔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
2010年、2011年,李嘉诚先后以90.3亿美元、38.7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与水务业务;2012年7月,又耗资30.32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管道燃气业务。
在英国,李嘉诚家族拥有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在爱尔兰、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均有电信业务的投资收购。
CSL(香港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英文是Communication Services Limited,香港流动通讯有限公司,也翻译香港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旗下有品牌1O1O、One2Free及新世界传动网。前面讲过了CSL起初是香港电讯旗下公司。
1993年,推出1O1O品牌。
1996年,推出One2Free品牌。
1997年, 收购讯联电信。
2002年,电讯盈科出售CSL给澳洲电讯公司。
2006年,澳洲电讯和新世界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CSL New World Mobility Limited 合营公司,随后改名香港移动通讯有限公司,将原CSL的业务转移到此公司。
2014年,香港电讯(电讯盈科集团合伙成员)又收购CSL,继续开展业务。
中国移动
香港的中国移动不是指漫游,而是中国移动确实在香港有子公司。
2006年3月,华润万众被中移动收购,更名中移动万众,成为中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华润万众是华润集团的下属企业,品牌是“PEOPLES”,1997年1月正式提供服务,成为香港首家PCS移动网络运营商。
2008年12月5日,中移动万众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并采用新英文名称"China Mobile HongKong",公司旗下的品牌"PEOPLES"维持不变。
Smartone (数码通)
是Vodafone (沃达丰)的伙伴网络商,数码通电讯集团有限公司于1996在香港上市,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1992年由新鸿基地产及ABC佳讯组成,1993年3月推出亚洲首项GSM移动通信服务,是香港首间推出GSM制式的公共流动无线电话服务的通信商,也是香港继香港电讯CSL、和记电讯及讯联电信后第四间移动通信公司,1996年10月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5.台湾运营商
台湾主要的五大电信运营商分别是: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威宝电信、亚太电信,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是前三家。










中华电信
简称中华电、CHT,是台湾的电信运营商之一,原为“国有企业”,1996年由台湾交通部电信总局的营运部门分拆及公司化而来,1997年之后逐渐民营化。
中华电信提供通讯、互联网、电视等多种业务,中华电信数据通信(互联网)的子品牌为HiNet,移动通信的子品牌为emome,中华电信目前是台湾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运营商。
台湾大哥大
台湾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公司曾用名太平洋电信,是中国台湾第一家取得政府核发全区GSM1800系统特许营运执照的民营电信机构,也是省内第一家推出WCDMA系统(3G)移动通讯公司,发展过程中合并了东信电讯、泛亚电讯。台湾大哥大品牌的代言人曾有:王力宏、萧敬腾、蓝心湄。
除了通讯业务,台湾大哥大还做购物APP、即时通讯APP、视频播放、音乐播放、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业务。2010年,推出第一支自有品牌Android手机T1。2013年,台湾大哥大推出Amazing系列A3、A4、A5、A6自有品牌智能手机。
远传电信
最初由远东集团与美国AT&T合资成立,1998年1月,远传电信正式开台。当前与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合作,拥有WCDMA(3G)以及LTE(4G)移动通信业务。远传电信发展过程中曾合并了、远致电信、东荣国际电信。
2009年中国移动曾签约欲购入远传电信12%的股份,但是根据台湾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远传电信是属于第一类的通信,任何外资也不能投资,所以收购未被批准。
威宝电信(台湾之星)
台湾之星电信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tar Telecom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台湾之星,缩写为T- STAR,前身是2000年4月成立的联邦电信股份有限公司,2003更名为威宝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亚太电信
原名为亚太固网宽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母公司亚太固网,子公司亚太行动及亚太线上共同筹组而成,2007年12月更名为“亚太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7月,鸿海集团旗下国碁电子参与亚太电信私募案,成为主要的股东,也是是台湾五家电信运营商当中第一家拿到5G实验频谱的运营商。
有一段趣事儿:
台湾地区5G执照竞标的时候,2019年12日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邀五大电信业者总经理以上代表人至NCC面试,面试顺序分别是中华电信、台湾之星、台湾大哥大、亚太电信、远传电信,五大运营商董事长亲自上阵参加面试,分别是中华电信谢继茂、台湾大哥大蔡明忠、远传电信徐旭东、台湾之星林清棠、亚太电信吕芳铭。
至于澳门地区的运营商,由于面积较小离香港也不远,很多香港运营商也在澳门开展服务,比如和记电讯、数码通、中国电信,除此以外还有澳门电讯,英文缩写“CTM”,是澳门最大的电讯营运商。



中国通讯发展史(六)1G到5G(超详细)1973手机馆 2020-03-02 18:21:34
G是指Generation,1G、2G、3G、4G、5G网络分别指:第一、二、三、四、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中国1G——5G发展时间表


1.第一代移动通讯系统(1G)
“大哥大”使用的就是1G,第一代通信技术,即模拟通信技术,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表示和传递信息所使用的电信号或电磁波信号往往是对信息本身的直接模拟,例如语音(电话)、静态图像(传真)、动态图像(电视、可视电话)等信息的传递,用户的语音信息的传输以模拟语音方式出现的。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珀于1976年首先将无线电应用于移动电话。同年,国际无线电大会批准了800/900 MHz频段用于移动电话的频率分配方案。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了全球第一个移动蜂窝电话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5年后,这套系统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
1G的缺点是: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和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也就是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这种数据信息无法支持。
1G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全球1G标准有:
NMT:北欧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
AMPS:美国,72多个国家地区采用
TACS:英国,30个国家地区采用(包括中国)
JTAGS:日本移动电话系统
C-Netz:西德移动电话系统
Radiocom 2000:法国移动电话系统
RTMI:意大利移动电话系统
中国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于1987年11月18日在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开通并正式商用,2001年12月底中国移动关闭模拟移动通信网,1G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长达14年,用户数最高达到了660万。
2.第二代移动通讯系统(2G)
1G除了上述缺点之外,1G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只有“国家标准”,没有“国际标准”,国际漫游是个大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2G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用户体验速率为10kbps,峰值速率为100kbps。2G主要以语音通讯和短信为主,2G技术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TDMA,一种是基于CDMA。
2G通讯系统有:
GSM:基于TDMA,源于欧洲、已全球化
IDEN:基于TDMA,美国电信系统商Nextell使用
IS-136(D-AMPS):基于TDMA,源于美国
IS-95(CDMA One):基于CDMA、源于美国
PDC:基于TDMA,仅在日本普及
GSM移动通信系统开发始于1982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前身欧洲邮政电信管理会议(CEPT)成立了移动特别行动小组(Groupe Speciale Mobile)也简称GSM,后来为了推广改成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最早在1982年由GSM小组负责开发,后来先后经手CEPT、ETSI,最终被移交给3GPP。
2G技术研发制定过程中尝试了很多技术方式,如: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
2004年已拥有了超过十亿的2G用户,当然有个别的例外,日本和韩国就从未采用过GSM。

世界上第一款支持GSM的手机,诺基亚7110


国内从1996年引进GSM商用,中国主要使用GSM-800, GSM-900, GSM-1800频段,139号段,号码10位,后升为11位,一直到今天。

第一部进入国内的2G手机——爱立信GH337


3.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过渡——2.5G
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多且复杂,从2G到3G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出现了2.5G技术。GPRS、HSCSD、WAP、EDGE、蓝牙(Bluetooth)、EPOC等技术都是2.5G技术。
2.5G的系统大致有:GPRS、EDGE、CDMA1X。2.5G俗称GPRS, EDGE俗称2.75G,在中国的话,2.5G指的就是GPRS,也就是移动的GPRS服务。
2.5G能够实现图片、铃声、短小的视频传输、也可以无线上网,大家可能更熟悉他在中国的另一个名字:移动梦网,英文叫做Monternet,意思是Mobile+Internet,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是不是觉得很厉害,移动的这个梦网服务,在当时的历史阶段引领了一阵子的发展,包括很多行业,如手机、互联网、游戏、音乐、视频。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
80、90后的同学们应该十分清楚,小时候偷偷拿着家里的手机,愉快了点了几下手机梦网,看了看新闻、图片、小说,下载订阅了几个搞笑彩铃,然后手机欠费几十元,还可能伴随着爹妈的一顿臭骂和毒打,那是在北京奥运之前的一段时光,也就是2G向3G过渡的时间。来几个关键词帮大家回忆回忆:手机阅读、多媒体彩铃、手机游戏、139邮箱、手机报、飞信、12580、音乐随身听、再来两张图片,大家就更明了了。




很多人也在在这个时候最早的接触"流量"这个词,也是在这个时候知道手机可以上网,上网需要流量,手机没流量是要扣话费的。
4.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3G)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940年,美国女演员海蒂·拉玛和她的作曲家丈夫乔治·安塞尔提出一个Spectrum频谱的技术概念,这个被称为“展布频谱技术”(也称码分扩频技术)的技术理论给以后的移动通讯技术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1942年8月11日,这项技术在美国通过专利申请,美国国家专利局网站上的存档显示这个技术专利最初是用于军事用途的,二战结束后暂时失去了价值,美国军方封存了这项技术,但它的概念已经让很多国家产生了兴趣。
1985年,在美国的圣迭戈成立了一个名为“高通”的小公司,这个公司利用美国军方解禁的“展布频谱技术”开发出一个被名为“CDMA”的新技术,CDMA技术直接导致了3G的诞生,CDMA就是3G的根本基础原理,而展布频谱技术就是CDMA的基础,三大3G标准都是基于高通的CDMA。
3G的标准有:
美国CDMA2000:高通为主导提出应用日韩北美
欧洲WCDMA:主要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
中国TD-SCDMA:中国移动一家采用
中国联通采用的是:WCDMA
中国移动采用的是:TD-SCDMA
中国电信采用的是:CDMA2000
结合起来一看,在3G时代,不管是那个国家的标准和技术都是基于高通CDMA,高通拥有高达4000+的CDMA专利,其中核心专利是CDMA原理、雷克接收机、功率控制,以及软切换,这就意味着高通掌握了3G核心科技,成为了一个压制全通信业的绝对霸主,换成白话,就是可以收专利费,夸张点说你只要说用3G网络,就一定会给高通交钱,不管你用什么品牌手机、什么运营商网络,都要交钱,只是这个钱运营商、芯片厂商、手机厂商等已经帮你交过了,有人会说:我手机用的是联发科芯片,不是高通的,是不是不用交钱?不,照样要交,因为不管是华为、联发科、三星,手机芯片里都有通讯基带模块,高通的CDMA是核心专利,通信方面一定绕不过去,就像修楼房一定离不开钢筋水泥沙子一样,这就是行业人称的"高通"税。
好在国际上专利最常见的保护期是20年,从时间上来算,高通的3G的技术大部分已经过期,只有部分涉及到EVDO Rev A相关没有过期,Rev A是CDMA2000后续演进版本,现在中国电信的3G网络就是Rev A版本。
5.中国TD-SCDMA之殇
各位已经发现了端倪,中国的TD-SCDMA有且仅有中国移动一家采用,是什么情况?关于中国的TD-SCDMA这里还有一段尘封的往事,也是一段大家不愿意提起的往事。
在1994年,电信科学院院长李世鹤了解到之前一起工作过的,在美国读博士的陈卫及美国大学执教的徐广涵在合作研究智能天线,还成立了Cwill公司,三人经过技术沟通,认为SCDMA在无线传输上极具潜力,将SCDMA技术介绍到邮电部,并带领邮电部专家到美国考察和演示,得到邮电部相关领导的高度认可,决定将相关技术进入国内。
1995年11月,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和Cwill公司合资成立了信威公司,紧接着SCDMA被列入“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得到1500万元的资助,还得到国家计委的1000万元资助,被李世鹤和周寰看好的SCDMA技术,成了后来中国TD-SCDMA的雏形。
ITU(国际电信联盟)在1997年发文征集3G提案,并在1998年6月30日截止,中国当时接到征集函后,就有了好几次关于“中国要不要做、究竟怎么做”的集中讨论,当时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验是一片空白,华为、中兴当时主要生产程控交换机设备,GSM设备还在研制开发过程中,对3G和标准一片空白。
在1998年1月开了一个关于标准决策的至关重要的会议,讨论关于候选技术提交和中国确定3G候选技术策略的香山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有很多来自全国高校的教授和研究院所,争论得非常厉害,大多数人都持怀疑态度,邮电部相关领导最后拍板:“中国发展移动通信事业不能永远靠国外的技术,总得有个第一次,第一次可能不会成功,但会留下宝贵的经验,我支持他们把TD-SCDMA提到国际上去,如果真失败了,我们也看作是一次胜利,一次中国人敢于创新的尝试,也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中国的TD-SCDMA其实是分为两部分的,是中国的SCDMA加上西门子的TD-CDMA技术,西门子在3G研究的初期是聚焦于TDD研究的,但是在欧洲初步技术筛选中,败给了以爱立信和Nokia为代表的WCDMA阵营,并且西门子作为欧洲公司,还要联名和投资支持欧洲阵营的UMTS,因此之前的TDD投资基本上就打了水漂,后来在西门子研究部参与3G研发的李万林的推荐下,西门子决定用这一技术与中国人合作,恰好中国申请TD-SCDMA技术专利数量不够,正好买下来了西门子的TD-CDMA,这才有了现在我们说的TD-SCDMA。
但是这么短时间做出来的通讯标准难免存在一些小问题,技术也不是特别成熟。
曾主管中国移动技术部的高层经理称:相较于WCDMA、CDMA2000,TD-SCDMA的技术本源决定了它的低速率,再怎么优化也赶不上其他的3G标准。”
2000年5月,在中国的强硬表态支持下,所谓强硬表态就是:你们不用我自己用,并罢会表示抗议,无奈之下ITU(国际电信联盟)宣布将中国提交的TD-SCDMA,与欧洲主导的WCDMA,美国主导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3G国际标准。其中很多国家和厂商表示不会支持和采用,厂商表示:你自己用这个标准可以,但我不会给你生产支持这个标准的芯片和手机,代表就是苹果和高通,但技术不成熟,加上巨头有实力,我们也无能为力。
2008年4月,相关人员上书,明确建议由中国移动来做TD-SCDMA,理由是中国移动有用户优势、有充足的资金且是国际品牌,说白了就是谁肥宰谁,这一建议很快得到批示,最终中国移动硬上TD-SCDMA,2008年以“迎奥运”为名宣布:TD-SCDMA自4月1日起由中国移动“试运行”。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中国进入了3G时代
2009年中国移动的用户数为5.22亿,在全国7 .25亿移动用户中比达72%,中国联通20%,中国电信8%。
2013年4G商用之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移动户占比分别为62.2%、22.7%、 15.1%。中国移动份额下降,可以说TD-SCDMA“功不可没”。


三大标准已定,但故事并没有结束,Intel为首的一批厂商又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WiMAX技术
WiMAX,就是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即802.16。从802.16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它和802.11(无线局域网Wi-Fi)之间的关系。
Wi-Fi是局域网技术,WiMAX是城域网技术,也就是说一个是覆盖100米的无线网,一个是覆盖20公里的无线网。
WiMAX技术主导者是Intel、IBM、摩托罗拉、北电(加拿大),以及北美一些运营商,Intel与摩托罗拉向WiMAX项目注资9亿美元支持WiMAX,当时已经是2007年了, 2000年的时候,三大3G标准已经敲定,但美国就是美国,WiMAX最终以“补录”的形式成为第四个3G国际电信标准,并如愿地分配到了全球频率。
除中国大陆之外,几乎都成了WiMAX的试验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都部署了WiMAX,台湾省的全球一动、威迈思电信、远传电信、大众电信、大同电信、威达超舜电讯等六家运营商,都抢到了WiMAX牌照。
由于中国和欧洲的通讯生产商都一起对付美国WiMAX,连美国高通都不想生产WiMAX的支持设备和芯片,2010年,WiMAX标准的最大支柱Intel先撑不住了,宣布解散WiMAX部门。
6.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4G)
4G是将WLAN技术和3G通信技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图像的传输速度更快,让传输图像的质量和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4G通信技术让用户的上网可以高达理论100M,3G通信技术相比,是其20倍,4G带来了高清、视频直播、云计算、手机网游等。
4G有多个叫法,国际电信联盟称其为IMT-Advanced技术,其它的还有B3G、BeyondIMT-2000等叫法。
4G有两大技术根基:LTE和IEEE802.16m(WiMax2),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就是在3G基础上通过技术迭代慢慢达到4G。
前面我们讲了,在3G时代,欧洲为了推广自己的UMTS,建立了3GPP组织,在向4G演进时,3GPP明确的"去高通化",在路线上规避了高通的专利技术。与此同时,高通又整了一个3GPP2,开始搞自己的4G演进技术,也就是UMB,由于高通在3G时代全行业收取"高通税",使得大部分的设备厂家都去支持LTE而不支持UMB,同时部署了高通的CDMA的运营商也宣布了对LTE的支持,外加上UMB盟友转投当时Intel领头的Wimax。UMB自身不能同频干扰,全球性经济危机,种种不利条件的叠加下,高通宣布了放弃UMB而转投LTE。不过家底厚,高通还是有有一部分专利被写入4G标准,只不过不是核心专利,而是部分必要专利,按照LTE标准的的最早期的版本3GPP R8来看,确立于2008年,也就是高通的4G专利要在2028年左右才会陆陆续续的开始过期。
2009年10月,ITU共计征集到了六个候选技术,六个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3GPP的LTE-Advanced的技术;另外一类是基于IEEE802.16m(WiMax2 )的技术,中国提交的候选技术作为LTE-Advanced的一个组成部分。
六个候选技术分别是:
北美标准化组织IEEE的802.16m(WiMax2)
日本3GPP的FDD-LTE-Advance
韩国(基于802.16m)
中国(TD-LTE-Advanced)(LTE-TDD)
欧洲标准化组织3GPP(FDD-LTE-Advance)


4G的确定下来国际标准有两项:LTE-Advance和IEEE,TD-LTE只有一条道,通过信号灯控制器来决定什么时候可以上,什么下。LTE FDD有两条道,往上走和往下走可以同时进行,相互独立的。两者各具优势:TD-LTE占用资源少,LTE-FDD性能更强劲。
2013年12月4日,4G牌照发放,我国进入4G时代。
中国联通:TD-LTE、FDD-LTE
中国电信:TD-LTE、FDD-LTE
中国移动:TD-LTE
可能各位想问,为什么中国移动没有选择FDD-LTE?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3G网络为FDD制式,所以采取LTE混合组网模式,至于中国移动为什么只采用TD-LTE我想,大家琢磨琢磨也知道的差不多了。
7.第五代移动通讯系统(5G)
5G网络的主要优势数据传输速率高,最高可达10Gbit/s,比有线互联网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窝网络快100倍。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低于1毫秒,而4G的延迟为30-70毫秒。
5G的准备工作从2013年开始,2017年2月,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宣布了“5G”的官方 Logo。


2017年12月21日,在国际电信标准组织3GPP RAN第78次全体会议上,5G 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
5G NR是“5G New Radio”的缩写,中文学名“5G新空口”,而“空口”则是空中接口,比如手机到基站的接口。
在5G阶段,3GPP组织把接入网(5G NR)和核心网(5G Core)拆开了,要各自独立演进到5G时代,这是因为5G不仅是为移动宽带设计,它要面向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三大场景。简单说就是5G不只是把速度搞上去就行,还得解决延迟、承受大规模机器同时通信,如图:


现今时间段,提到5G,有一个词汇是你一定会听到的,那就是:双模双载波,双模和双载波,包含了目前5G最为大家讨论关心的两个方面:
(1)双模指5G网络的两种部署方式
NSA(非独立组网)、SA(独立组网)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SA需要新建5G基站和5G核心网,NSA就是利用4G基站或核心网
(2)双载波
这个术语说的是5G的两个频段区间
一种是6GHz以下,又称Sub-6GHz,跟目前2、3、4G差不多在一个频段
一种是在24GHz以上,高频毫米波(mmWave)








理论:频率越高,电磁波的波长越短,能量越高,衰减越快,穿透性越差,散射越少,对人体伤害越大,中学物理告诉我们,波长越长,越容易绕过障碍物
根据上述理论可知:毫米波频率在24GHz以上,所以他波长很短,携带的信息多,传递的也快,也就意味着,延迟很低,相应的问题就是覆盖小,建筑遮挡穿透性差,覆盖同一区域,Sub-6GHz的基站1个就行,但毫米波基站可能需要5个,但是这个频率还远没到伤害你身体的阶段不必担心。
但由于目前还在4G到5G过渡阶段,现有4G基础好,而且Sub-6GHz传输距离长、蜂巢覆盖范围较广,对基站的需求数量较少,相对配套设置也发展成熟,我国国土辽阔,全面覆盖成本大时间长,为了及时享受5G,所以目前国内5G的初期建设主要使用Sub-6GHz频段。以后随着各技术环节成熟,加上慢慢修建新5G基站,毫米波肯定会发展起来。
5G发展时间线:
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召开前夕,沃达丰和华为宣布,两公司在西班牙合作采用非独立的3GPP 5G新无线标准和Sub6 GHz频段完成了全球首个5G通话测试。
2018年2月27日,华为在MWC2018大展上发布了首款3GPP标准5G商用芯片巴龙5G01和5G商用终端,支持全球主流5G频段,包括Sub6GHz(低频)、mmWave(高频)。
2018年6月13日,3GPP 5G NR标准SA(Standalone,独立组网)方案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会正式完成并发布,这标志着第一个真正完整意义的国际5G标准正式出炉。
2018年12月1日,韩国三大运营商SK、KT与LG U+同步在韩国部分地区推出5G服务,这也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服务在全球首次实现商用,第一批应用5G服务的地区为首尔、首都圈和韩国六大广域市的市中心,手机用户2019年3月份左右可以使用5G服务。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2019年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5G商用,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

关于5G,肯定有人会问:
(1)2G、3G、4G都有不同国家的标准,5G的标准是什么?
(2)5G方面,华为真的是老大吗?
其一:3G时代有三大平行技术标准,4G时代有两大技术路线,而到了5G时代,全球将统一技术路径,因为5G涉及的内容方面太多太多,所以各自为战难度大,且没什么意义,大家合起伙来共同制定一个标准才是共赢的。
5G的标准目前国际电信联盟正在制定,5G的标准制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R15标准,第二阶段为R16标准,已经开了几次会,第一次开会,2018年6月完成,该阶段完成独立组网的5G标准(SA),支持增强移动宽带和低时延高可靠物联网,完成网络接口协议。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阶段标准或者第一版标准。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网络设备,减少网络部署成本,R15版本又划分成了早期版本(非独立组网NSA,已于2018年3月冻结)、主要版本(独立组网SA,已于2018年9月冻结)和延迟版本(原定2018年12月冻结,后推迟到2019年),所以之前所说的冻结只是R15的NAS和AS冻结,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全部要求的R16标准估计要到2020年才能冻结。
其二:5G目前主要看各家的专利贡献情况,很多专利还在申请和研发中,这部分内容较多,我们放在下一期:5G必要专利和基带芯片,敬请关注。

《国产手机发展史》系列文章持续更新!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1973手机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3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0-12-20 00: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好贴,支持,希望楼主多发这样的帖子。已关注!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沙发 2020-12-20 00:54:55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9 名

发帖:NO. 48 名

在线:NO. 71 名

一条龙 发表于 2023-11-19 03: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我只是来赚积分的!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板凳 2023-11-19 03:23:10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3-12-25 18: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顶!顶!顶!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地板 2023-12-25 18:31:57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7 17:12 , Processed in 0.601547 second(s), 7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