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决战上甘岭》成功立项,我们应怎样认识这场68年前的鏖战?原创 军武次位面 2020-06-05 17:15:28
近两年,浙江某影视公司即将拍摄电影《决战上甘岭》的消息反反复复出现,这也吊足了军迷的胃口。
作为一场在1956年已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过一次大银幕、也是大伊万最期望能够重拍的战役之一,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将这场气壮山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的“光荣之战”重新搬上大银幕无疑具有非凡的意义。
因此,今天咱们来说一说近现代中国的战争史,说一说1952年10月发生在上甘岭地区的那场浴血厮杀。
对中美两军的评价
提到上甘岭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得益于诸多将视角集中在志愿军基层部队与普通战士的报告文学、纪实著作、影视作品,也得益于诸多民间研究者、战争亲历者的口口相传、口述历史。现在大家提起上甘岭战役与抗美援朝,印象更深刻的大多数是志愿军轻步兵极其精湛的战斗技能、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战斗力天下第一”的传说也来自于此。
但是在大伊万看来,这种对我军轻步兵的溢美之词、乃至认为上甘岭战役完全是被我军轻步兵啃下来的,在一些方面未能反映实际情况,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完全低估了志愿军。甚至毫不客气地说,低估了志愿军诸兵种在上甘岭战役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也低估了上甘岭战役在战略上与战役上之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巨大意义。
上甘岭地形实拍
“志愿军轻步兵战斗力天下第一”
说“志愿军轻步兵战斗力天下第一”未能反映实际情况,其实咱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一下。
守卫在坑道口的战士们
正面比较的话,诚然志愿军步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始终处于装备相对低劣、火力相对贫弱、补给相对原始、支援近乎没有的状态中。
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英雄阵地欢庆胜利
在正面攻击时只能以其步兵战斗技巧去突破美军由多层队属、分队、连排支援火器构筑的环形野战工事,在纵深穿插中只能靠铁脚板去追赶美军的摩托化甚至机械化部队,在防御作战中只能凭借高超的工事构筑技术来抵御美军炮火乃至空地火力的轮番攻击,并以超人的作战意志去完成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甘岭战役后联合国军遗留下来的炮弹壳
但拿来同行对比的话,咱们就会发现同在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其他国家表现也不赖:远的如1942年9月与纳粹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市内殊死巷战的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近的如1951年7月与美军拼死争夺“伤心岭”与“喋血岭”的朝鲜人民军(此战为上甘岭战役的前奏,也被李奇微称为“最困难的一战”),这些步兵部队的战斗力之勇悍、战斗意志之坚定,并不在志愿军之下。
上甘岭表面阵地被炸为焦土
同时,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战争的现代化程度很低,志愿军步兵部队在入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相当一部分步兵在连排、班组战术上表现依然稚嫩,在利用技术装备和支援火力组织战斗上也十分落后,唯有以血肉之躯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对抗。故而在大伊万看来,说“志愿军轻步兵战斗力天下第一”实际上暗含了另一种意思: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只能组织好步兵进攻,在协同作战能力上依然比较缺位。
15军军长秦基伟(左二)、15军参谋长张蕴钰(左三,电影《横空出世》中李雪健扮演的冯石的人物原型)在上甘岭战役的军指挥所研究作战方案
而如果从反面比较的话,说句不太客气的话,志愿军步兵的战斗力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对手衬托的好”:没错,这里面的对手说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军。
跟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太一样,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美军在战局顺风顺水、弹药粮草充足,且得到队属战役炮兵、配属坦克部队、空军战术遮断的情况下,可以组织起非常有效的进攻。但是一旦总体战局不利、补给线路被断,或者必须面临攻坚作战,乃至与敌军展开视径接触范围内的迫近交战,美军步兵立即就不知道怎么打仗了——战争初期面对志愿军的连续三次战役性穿插,美军都被打得人仰马翻乃至全军崩溃就是明证。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一旦碰到山地攻坚就开始抓瞎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甘岭战役前很长一个时期的美国陆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算是两支“各有优劣、风格相克”的部队,要夺取战斗胜利关键看谁能尽最大可能性避免自己的劣势区间、发挥自己的优势。
美国陆军也是赢家
在上甘岭战役之前,很不幸的是,美国陆军才是逐步摆脱自己的劣势并缓慢夺取整个抗美援朝战局主动权的一方:
在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后颁奖银星奖章
在军事战略上,伴随着双方战线逐步南移进入平原地带,美军机械化与摩托化步兵的机动性开始凸显,战线开始逐步拉平,志愿军想通过大范围纵深穿插对美军实施侧翼攻击越来越不容易;
在战役战法上,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在洞悉了志愿军“礼拜攻势”特征后,开始大规模执行“脱离接触”、“收缩防线”避免遭到志愿军侧翼攻击,并在志愿军攻势耗竭时以营、团级混成战斗队发起短促反击的战法,以此为基础夺取了第五次战役的部分胜利,给志愿军部队造成了较大杀伤;
在部队战术上,通过对美军步兵乃至韩国陆军步兵的大面积整训,美军步兵在单兵战斗意志上的薄弱正在被缓慢纠正,在山地攻坚上的粗劣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如前文所说的“伤心岭”与“喋血岭”之战,美军尽管付出了惨重代价,但起码达成了作战目的,锻炼了部队的战斗力,简单来讲就是美国陆军开始逐步学会打仗了,开始在保持自己优势区间的基础之上,缓慢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了。这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部队来讲,毫无疑问的,这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上甘岭战役对我军的意义
因此,在对上甘岭战役之前中美两军基本的战役态势、各自的优势区间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大伊万不得不认为:很多人对上甘岭战役在战略上、战役上、战术上之于我军的意义不是被高估了,恰恰相反是被低估了。
战略层面
咱们先说战略层面上的影响,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到6月)与“伤心岭”、“喋血岭”之战(1951年7月),美国陆军部队在经过战争初期的混乱与脆弱之后,已经初步找到了反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办法,战斗力正在逐步恢复,自身的短板正在被逐步弥补,并在此基础上频繁发起部队级的反击作战,力图夺取战争与战场的主动权。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苦于战役机动能力、后勤补给能力与部队火力配系的全面下风,暂时找不到克制美军部队的办法,只得采取广泛的“冷枪冷炮”运动与“零敲牛皮糖”战法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尽量避免与美军部队展开正面对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1951年6月到1952年9月间,明显是美军在战略上动作更加主动,优势更加明显,并有夺取战场主动权的趋势。
但一场上甘岭战役,美军从营级战斗扩大到团级战斗,最后扩大到军、师一级战役仍然啃不下来五圣山的两个小高地。刚刚建立起来的对志愿军部队的心理优势被再度打到谷底,力图夺取战场主动权的行动被再度遏止,甚至在其后几乎没有发动成规模的反击作战,战争的主动权再度被牢牢掌握在了志愿军手中、并保持到了最后。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甘岭战役在战略上可谓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翻盘之战”,是我军从劣势重新转为优势的转折点。
战役层面
再从战役层面上来分析,往小处说,上甘岭战役美军的主要作战目标,在一开始仅是“拉平战线”,夺取被美军称为“三角形山”和“狙击兵岭”的两个小高地(即597.9和537.7高地),消除我军在美军前沿形成的一个战术突出部,迫使我军主防线后撤到后面的781和679.1高地,从而暴露出五圣山主峰防区。
在第597.9高地的战斗后翌日,医务兵协助料理美军第31步兵团的伤兵
开始美军预计动用的部队仅仅是美7师和韩2师各1个营,但配属有16个炮兵营,在绝对的火力优势下打六天,预计伤亡200人左右完成作战目的。但在战斗第一天美军的计划就全走了样,变成了美7师出2个营,韩2师出1个营又1个连,随着战斗的推进又变成了美7师3个团全力攻击、韩2师也全力攻击,打到最后也没能完成战前规定的基本目标(夺取两个高地),即使从战役目标来看,美军是毫无疑问的失败者;
在三角高地防守的中国步兵班
再往大处说,我们前文曾经提过,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在入朝之初,伴随着相对高超的轻步兵战斗技能的是协同作战能力相对低下,尤其是在利用技术装备组织战斗、在炮火的掩护下发展攻击或实施防御的能力很弱。而在上甘岭战役中,经过整训的志愿军炮兵部队成为了我军部队中担当主角的新生力量,特别是我军新锐的“喀秋莎”火箭炮部队,在实施火力准备、炮火拦阻、火力急袭时,多次给予美军以惨烈杀伤。尤其10月30日的上甘岭大规模反击战时,我军炮兵部队破天荒地使用了一百余门火炮实施了四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尔后实施了两次假炮火延伸加上四个小时火力急袭,共发射出去10万发炮弹,随后步兵部队方才发起冲击。
黄继光
这次火力准备不仅刷新了中国近代战争史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逐步摆脱“纯步兵”的劣势地位,逐步学会使用步、炮协同组织诸兵种协同战役了。即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甘岭战役也是我军摆脱落后的“大步兵主义”,正式迈向一支现代化陆军的历史起点与转折点。
战术层面
最后从战术上讲,如果说上甘岭战役之前的志愿军步兵的战斗技能只能达到“相对较强”,那么上甘岭才是堪称志愿军步兵的封神之战:
电影《上甘岭》剧照
在第一阶段与美军争夺表面阵地的战斗中,志愿军轻步兵延续了一直以来近战技能极为娴熟、战斗意志极为坚定的优良作风,虽然在美军的优势炮火下时常丢失表面阵地,但连续不断的死守到底与凌厉反击也打得美军叫苦连天;
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在弹药耗尽后向联合国军投掷石头
而在第二阶段双方依托坑道与表面阵地攻守的时刻,志愿军的反斜面战术开始大放异彩,依托反斜面引导炮兵实施火力拦阻、进入坑道后使用炮兵覆盖表面阵地、夜间组织小群多路实施短促反击的战术在美军面前屡试不爽,在攻坚作战方面结结实实地教育了一把美军;
最后的第三阶段反击更是成为了志愿军步兵班组、分队一级战术的集大成之作,一支攻必克、守必坚、坚强有力的近代化的陆军轻步兵部队就此正式诞生。
电影《横空出世》中,战士们通过电影《上甘岭》带来的精神力量撑过了断水断粮的几天
从这个意义上看,上甘岭战役相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远不仅仅是所谓的“意志的胜利”,也远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只有“敢打敢拼”四个字这么简单。上甘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国人民来讲,不仅仅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略上、战役上、战术上开始全面压倒对手、并善于战胜一切对手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一支强大军队的最好证明。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