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306|回复: 0
收起左侧

[大耳机] 低着头搞艺术 篇二:闲扯HiFi耳机那些事儿:当顶级动圈遭遇顶级静电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划过指尖的烟云 发表于 2021-2-17 09: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巴西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巴西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当顶级动圈遭遇顶级静电西门吹水果2021-02-17 09:29


低着头搞艺术 篇二:闲扯HiFi耳机那些事儿:当顶级动圈遭遇顶级静电

imeasy 19-06-27 关注


抱歉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来得实在有点慢,毕竟搞艺术的人也需要养家糊口,养家糊口的事情又比较繁琐,所以留给搞艺术的时间相对很有限。如果你已经忘了本系列的第一篇讲啥,我先给个链接:


低着头搞艺术 篇一:新欢旧爱谁更香?2018款iPad Pro 11与Galaxy Note 8 #平板SHOW #智能手机 #购物攻略 #果粉养成计划作者:imeasy 71
没错,上一篇我们讲的是绘画以及绘画工具。在绘画之外,音乐是艺术范畴的另一个大领域,所以这一篇我们跨界来讲讲音乐。虽然我并不是搞音乐的,但喜欢听音乐,自己也会演奏乐器,所以对音乐的兴趣丝毫不亚于绘画。不过这次我要讲的并不是音乐创作或者演奏(不是讲不了,是怕讲这个大家听不明呗


),而是更加脍炙人口的一个话题:HiFi耳机。嗯,感觉一下子接地气了不少。不过说句实话,谈HiFi耳机不见得跟艺术沾什么边。曾经有人说过,“音乐爱好者”和“HiFi发烧友”这两群人之间的交集,往往远比人们想象的少。这句话对不对,我不太确定,我只明白自己肯定属于前一群人,是不是属于后一群呢?我同样不确定。无论如何,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力求让这两群人能同样感兴趣地看完。能不能做到?我还是不确定。
为什么是动圈耳机,为什么又是静电耳机
这一部分是写给初哥看的,HiFi老鸟不妨跳过。不过这里面也包含一些冷知识,即便你是九头鸟,也不一定都知道。
动圈和静电这两个概念其实并不局限于耳机,而是针对所有扬声器而言的。耳机是扬声器的一种,所以也有这样的分类。所谓的动圈和静电,指的是它们的工作原理,或者更技术男一点,叫做“换能原理”。扬声器是一种能量转换的设备,把输入的电能转换成输出的声能(本质是震动的机械能)。这种转换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按照物理原理来分,有磁场驱动和电场驱动两种。
动圈扬声器(Dynamic Speaker)属于磁场驱动,大概的结构如下:


动圈扬声器纵剖面图
这张图来源于Wikipedia。大家可以忽略眼花缭乱的英文,只关注我在上面叠加的红色数字部分。标注1的两块蓝色的是振膜,标注2的是永磁体(磁铁),标注3的那两段红色的小东西是线圈。这三个部件是动圈扬声器发声的关键部位。注意因为是纵剖面,所以这三部分其实是三个环形的结构。
在磁铁有极板(灰色部分)将磁场从磁铁两侧引导出来,在线圈的内外两侧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磁场(图中中间的S极和外圈的N极)。线圈和输入信号线相连接,当信号输入的时候,线圈上就有电流通过。中学物理课告诉我们,在磁场中的流动电荷会受到一个和电流方以及磁场方向都向垂直(从上图而言就是左右水平的方向)的力,叫做洛伦兹力。受到洛伦兹力的牵引,线圈就会进行水平活塞运动。洛伦兹力的大小取决于磁场强度和电流大小,而在扬声器中的磁场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电流的大小直接决定力的大小。洛伦兹力随着声音信号的变化,带动线圈跟随声音信号振动,而线圈又带动与之相连的振膜以相同的频率振动,声音就这样产生了。
目前市场上你能见到的绝大多数耳机和喇叭都属于动圈扬声器,因为这种扬声器结构简单,制造难度和成本都很低,所以便宜的耳机几块钱就能买一副了。开价上万的动圈耳机当然也有,原因基本上无外乎几种:黑科技、奢华用料,以及信仰


说完动圈,再来说说静电。静电耳扬声器(Electrostatic Speaker)属于电场驱动,大概结构如下:


静电扬声器纵剖面图
图片同样来自Wikipedia。图中1位置那块灰色的东西就是振膜,2是振膜两侧的极板。两块极板连接到3位置的升压电路,而振膜则连接到4的偏压(一般是一个很高的直流电压,达数百伏到上千伏)。振膜是一片非常薄的复合材料,上面有导电镀层。连接到偏压之后就会带上电荷。两块极板连接到升压电路,中间形成一个静电场。升压电路又连接到输入音频信号。当输入信号的强度变化时,极板之间的静电场强度就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带动中间带电的振膜振动,产生声音。
相比动圈扬声器以及耳机,静电驱动的造价要高很多,主要是极薄的振膜(一般只有几微米厚)制造工艺复杂,在振膜上蒸镀导电层也是个很难的技术。所以就耳机而言,最便宜的静电耳机也要好几千大洋。指望某个地摊上20块钱一副静电耳机跟老板来一打是不可能的。
回到我们刚才的小标题,为什么是动圈耳机成为主流?答案就是两个字:便宜。这个世界上永远是便宜的东西占主流。很多人只需要个能发声音的东西,听个广播,打个电话,最多就是听两句小苹果跟着哼哼一下,三位数价钱的耳机对他们也纯属多余。而且,即便是对声音有追求的音乐爱好者,动圈耳机领域也有足够多的优秀选择满足他们的需要。


顶级动圈耳机 Focal Utopia
那么,为什么静电耳机这种东西还能存在呢?恩,这就跟几十万一只的爱马仕包包和上百万一块的PP手表也能存在一样。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为了爱好、品质、信仰,或者只是点心理作用而舍得一掷千金。足够高端,并且搭配合适前端的静电耳机确实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声音品质。


世界上最贵的量产耳机系统森海塞尔HE-1(静电)
那么静电耳机和动圈耳机比起来真的没有缺点吗?这也未必。事物总有两面性,某种优势的形成,总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静电耳机由于振膜极其轻薄,而且振动的时候均匀受力(极板和振膜上的电荷分布几乎都是均匀的),带来极低的失真和极高的响应速度,所以对信号还原的精确性(解析、瞬态)远在动圈耳机之上。然而,正是因为振膜很薄,和极板所组成的三明治结构也非常薄,其振动行程非常有限(行程大了,振膜和极板距离过近甚至接触的话就会发生放电现象,烧坏振膜),所以低频信号的力度和整体的动态范围不如动圈耳机。
另外,因为驱动方式不同,静电耳机需要配合专用放大器才能工作,而动圈耳机(通过转换插头)几乎在任何一个有耳机接口的设备上都能发声。尽管理论上高端的动圈耳机也需要搭配合适的放大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素质,但不少低阻抗高灵敏度的高端动圈耳机即使在好点的手机上也能有相对不错的表现。


顶级动圈耳机放大器Chord Hugo TT2


顶级静电耳机放大器Head Amp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
最后,静电耳机比较娇贵,对磕碰、灰尘和湿度都比较敏感,这也是许多人尽管花得起钱也不愿意上的原因。毕竟耳机是拿来用的,不是当祖宗供着的。
事实上,除了动圈和静电之外,在扬声器的世界中还有一类重要的结构,叫做平面磁体扬声器(Plannar Magnetic Speaker)。在耳机界,这种结构更通常被称作平面振膜耳机,或者简称平板耳机。平板耳机的设计初衷也许是想要在动圈和静电之间寻找一个兼具两家之长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确实做到了。
平板耳机的换能原理和动圈耳机相同,也是磁场驱动,但它并非用缠绕的线圈作为驱动载体,而是将音频导线直接像印刷电路板那样印在振膜表面。因此,从拓扑结构上而言,它更像静电耳机:同样的三明治单元结构,只是把静电耳机的极板换成了两片薄薄的磁铁,把中间有导电镀层加高压偏置的静电振膜换成了表面有印刷电路的振膜,并让振膜的印刷电路和输入音频信号相连接。
平板耳机的振膜和静电耳机一样可以做得非常薄,同时在振膜上可以均匀地印刷细密的电路(虽然比起静电耳机完全均匀的导电镀层还是有差距),因此在震动的时候整个振膜受力也相对均匀,声音的精确性接近静电耳机。同时,静电耳机的三明治结构不必像静电耳机那样狭窄,因此振膜的行程也有比较大的自由度,使得它又能有较好的低频和动态响应,这么说来可以算是兼具两家之长。但平板结构也有自身的问题,主要是驱动效率比较低下,导致一般灵敏度都比较低,需要搭配大功率的前端。


顶级平面振膜耳机 Abyss 1266
另外,因为都是磁场驱动,平板耳机和动圈耳机的前端设备是通用的,音频输入接口采用也一样的标准,从这一点而言,比起静电耳机要方便一些。
以上闲聊了一些关于动圈和静电耳机结构的背景知识,我突然发觉聊着聊着和艺术越来越远了,变成了低着头搞电路。我们还是回过来谈艺术。
闲扯森海塞尔HD800
从标题的图片你也能看出来了,这次我的主角之一是HD800。


我床头的HD800
HD800是一副传奇式的耳机,自从2009年推出以来,它一直是耳机界标杆式的存在。十年之后的今天,它不到五千的二手价格在发烧耳机界早已沦为白菜,但真的有哪一副比它更贵的耳机有这个底气说在所有方面都超越它么?我个人觉得,很难说有。也许50万的大奥二代或者30万的香格里拉可以?反正我没听过,姑且算是可以吧。
对于耳机发烧友而言,HD800属于人生路上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这有多方面原因,一个是它太有名,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是Hi-End耳机的代名词,另一个大概是因为它对前端出了名的挑剔。HD800拥有极低的失真(THD < 0.02% @ 1k HZ, 1 vrms)和精确的声音还原度,加上在6-7 khz处那个著名的频响尖峰,因而据说如果没有好几万的前端去伺候,出来的声音会没法听。可这是真的吗?


作为一个还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耳机发烧友的普通音乐爱好者,我不敢一句话就否认那些流传了许久的坊间传言,但我的意思是,如果一副HiFi级别的顶级耳机,做成了非得搭配一小部分昂贵的前端设备才能让发出的声音达到“能听”的程度,那么要么这幅耳机的设计是完全失败的,要么某些人对于“能听”这个概念过于矫情。那么HD800的设计失败吗?作为一个拥有者,至少我完全不那么认为。
下面简单聊聊这个耳机的特性。
在声音之外,这个耳机是我戴过的最舒服的耳机,也许没有之一。戴在头上完全感觉不到什么压力,贴合度也很好,唯一的问题是稍微有一点点松,迅速转头的话会略有滑动。做工方面,用料和细节处理都是极好的,当然小地方容易掉漆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情况。外观好不好看,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不错,科技感强烈,抓眼,虽然欠缺了点古典味儿,但算得上美观。
下面看看参数:


森海塞尔 HD800 / HD800 S 参数表
森海公司不愧是大厂,公布数据的时候非常严谨,频响还给出了在-3 dB和-10 dB衰减情况下的范围。要知道任何耳机对频率的响应都不可能在某一个频率突然开始或者突然终止,在极低频和极高频两个方向,响应会逐渐衰减直到不可测量,因此频响范围这个参数一般需要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衰减不超过一定的量。然而大多数耳机厂商在给出频响参数的时候都会忽略这个条件。如果不给出,一般的约定是-3 dB,也就是响应信号衰减到原来的一半。从这个约定来看,可以认为HD800的频响大概是14 - 44100 Hz。
300欧的阻抗并不算低,但102 dB / 1 vrms(换算成毫瓦为单位大概是97 dB / 1 mW)的灵敏度意味着HD800并不是一副很难驱动的耳机,至少从需要的驱动功率而言确实如此,能不能出好声当然另当别论。
总谐波失真率(THD)< 0.02%,这已经接近功放的水准,对于一台有着机械振膜的设备而言是非常惊人的水平。当然这只是1 kHz输入信号的情况,在20-20k全频段的失真率官方没有给出数据。尽管如此,比起某些连THD这个参数都不给的厂商而言要像样多了。结合官方给出的近乎线性的频响曲线,能够得出的结论是HD800是一副非常精确的参考级的耳机,几乎没有什么音染,当然也可以说没有什么感情。


HD800和HD800 S的官方频响曲线
一副这样的耳机应该说具有很大的潜力,因为本身不带什么风格,所以给什么样的声音就能出什么样的声音。一般的看法是HD800适合搭配暖声的前端,用以调和它本身清淡的风格,尤其是压制6-7 kHz频段的一处频响隆起。那种所谓HD800搭配不好容易出恶声的流行说法大多出自这个点。其实这个问题究竟有多严重暂且不论,国外也有通过一些DIY的吸音垫来改善这一特性的方法。英文过关的可以参见这个文章:https://www.innerfidelity.com/co ... hd-800-anaxilus-mod
除此之外,如果要说HD800有什么个性,唯一能说的大概就是它宽阔无比的声场了。据说直到现在这一点上没有别的耳机可以超越。也许把两个单元摆到水平方向的K1000是个例外。HD800的这个特点成为了它的招牌,也许也是许多人被它吸引的重要原因。毕竟如果听大编制的交响乐、宗教作品或者歌剧的话,一个宽阔的声场能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什么HD800会有这样大的声场,这个不太容易解释,因为声场这种东西不像频率,可以量化可以测试,而且还夹杂着不少生理学的概念。我个人觉得除了相对线性的频响之外,特殊的振膜造型也许是一个原因。根据官方资料,HD800并没有采用传统动圈耳机的球顶形振膜,而是把中间的球顶挖空了,让振膜变成环形。


HD800的环形振膜(右二白色这一层)


传统动圈单元的球顶振膜
对于这样做的理由,官方的解释是为了减少分割振动带来的谐波失真。因为和静电以及平板耳机不同,动圈耳机的振膜只有一小块地方和产生振动的线圈相连接,振动的能量要通过这一小块连接处传递到整个振膜,这就要求振膜有比较高的刚性(硬度),从而让振动迅速传递。但振膜材料的刚性不可能是无穷大,因此振动在振膜上传播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振膜上距离线圈连接处越远的部分,振动传递需要的时间就越久,整个振膜的震动并不是同步的,这就是所谓的分割振动。而振膜中央的球顶部分,恰恰是距离线圈连接处最远的地方。理论上来说,这部分振膜的振动和输入信号有最大的时间差,因而最容易造成失真。把这部分挖空,就能有效避免由此产生的失真。
从HD800极低的谐波失真率来看,这种设计很可能是有效的。但我认为它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让耳机的声场变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耳对于声音距离的感知一部分根据来源于声波波面的弯曲程度。从自然界的点声源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都是以球状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通过同样大小的接收窗(人耳的耳道),距离声源越近,接收到的声波曲率越大,反之则越接近平面。这从下面的图中很容易理解。


点声源声波的传递示意图
图中每个标上A的小方块就是一个固定的接收窗口,把它想象成人的耳道口就行了。可以看出随着接受距离的增加,人耳范围内的所接收到的波面越发接近平面,反过来,人的听觉系统也部分依赖于这一特性来判断声源的距离。在通常的收听距离(几米之外),人声、乐器等声源都能近似地看作点声源。
回到耳机的振膜。因为距离耳朵非常近,耳机振膜并不能被看作点声源,其发出的声波波面的形状在短距离内和振膜本身的形状相仿。根据刚才的理论,波面越接近球形,声源给人的感觉就越近,反之波面越平坦,感觉距离就越远。传统动圈耳机中央部分的球顶所发出的声波恰好接近球形,因此声源给人的感觉会比较近,声场也相应地较小。而平板、静电耳机的振膜是完全平坦的,因此人耳接收到的波面基本上是一个平面,声源的距离也就感觉较远,声场比较大。
那么问题来了,HD800呢?HD800的振膜没有中间的球顶,却也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环形。根据官方给出的示意图(如下),其发出的声波波面基本是一个内凹的形状。


HD800振膜发出的波面示意图
这样的形状,肯定比传统动圈所产生的球面波更平坦,不仅更平坦,而且反了过来,中间的波面反而比周围更晚到达,自然界的点声源所发出的声波是不可能有这种形状的。这样的波面形状,或许就是HD800声场大得异乎寻常,并且按照部分人的说法,听上去比较怪异的原因了。以上分析基于本人有限的声学知识和逻辑推断,并不严谨,不免贻笑大方。
话说回来,事实上无论大小,除非回放的录音采用人头录制的方式,否则耳机所营造出来的声场其实都是虚假的。如果你仔细听听音箱的声场效果,再回过来听耳机就能有深切的体会。耳机的声场不管有多大,给你的感觉都是发生在脑子里的一个虚构的空间,而不是来自于外面的真实世界,区别不过是这个虚构的空间是大一点还是小一点而已,这称作头中效应。说句实话,就普通的录音而言,我还从来没听到过克服了头中效应的耳机,HD800也不例外。
因此,玩耳机的人得有玩耳机的觉悟,不要幻想能把耳机玩出箱子的感觉,这两种设备的特点不同,给人的乐趣也不同,当然成本也不同。
闲扯STAX SR-009
我的另外一个主角当然是如雷贯耳的STAX SR-009。


我床头的 STAX SR-009
说到这个耳机,当然免不了先要提一提STAX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公司。这个在HiFi耳机世界无人不知的公司,听说只是一个十几人的小作坊,当然我也只是听说而已,不知真假。不过STAX确实是承袭了日本小作坊的工匠精神,为了把东西做到极致,可以不惜代价。作为业界唯一一个只生产静电耳机的公司,它曾经为了研发SR Omega这款旗舰而在1995年破产倒闭,而在倒闭之前仅仅少量发货的Omega也成为耳机界失落的上古神器之一。


让Stax公司一度破产的SR Omega
SR Omega现存于世的数量不明,但根据目前已发现的序列号,最大的是542,推测量产应该少于600台,实际数量肯定比这个少得多。国内二手市场的价格大约是8万左右,仅次于森海塞尔的HE90(奥菲斯1代)。紧随其后的上古神器系列还有Sony的MDR-R10、Qualia 010等等。,至于AKG的K1000之类,尽管算得上经典,但无论价格还是稀有度与上面的相比基本上不在一个层次。幸好这些上古神器我都无缘一听,所以还能够在这里气定神闲地一边码字一边听009……
STAX公司在1997年重新开张,幸得如此,耳机界才没有少了一个传奇,我们也还能在这里继续欣赏007、009这些优秀的静电耳机产品。不过这家公司似乎不怎么吸取教训,经营一直磕磕巴巴的,直到2011年终于被国货品牌漫步者全资收购。这个消息让人喜忧参半,就跟安踏收购始祖鸟类似。喜的是STAX从此有了大靠山,靠卖电脑音箱这类大宗消费品的漫步者养着Stax这样的小作坊,让他们时不时地烧点钱玩工匠精神,看起来绝不至于养不起;忧的是从此看见STAX的招牌总不免让人想起那些电脑音箱之类的,也不知道从此他们会不会用做电脑音箱的态度来做耳机。幸好几年看下来漫步者似乎并没有怎么干预STAX的产品线,也没有在耳机壳子上印上漫步者的Logo,否则如果009头梁上印着Edifier,我也不知道还会不会买……
扯远了,回过来说009。
SR-009发布于2011年,在HD800之后两年,属于STAX的Omega系列(注意和SR Omega区分开,这个系列包含几代007和009、009S,取这个名字应该是在设计上延续了SR Omega的一些理念,以及缅怀过去惨痛的破产经历吧?


),而它在静电耳机界的地位大概也相当于HD800在动圈耳机界的地位。当然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同,因为动圈和静电世界的入门门槛不太一样,所以一般的耳机发烧友对于HD800还是能够跃跃欲试一下的,而对SR-009基本只能仰望着吞口水。另外,由于迄今为止静电依然代表着耳机界最高层次的声音水准,所以静电世界的天花板也就同时意味着整个耳机世界的天花板。因此在SR-009出现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副耳机基本被看作量产耳机水准的顶点 ,除了大多数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奥菲斯之外,无出其右者。
时过境迁,转眼已是2019年,大奥二代都不再限量,SR-009的继承者009S也已经出世,再加上各家新兴耳机厂商不断地把这个行业的技术和价格同步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在50万的奥菲斯2,30万的香格里拉,4万多的Abyss 1266和Susvara,以及3万的SR-009S等诸多新贵面前,当年神一般的009至少在价格上早已走下神坛。咸鱼二手一万三基本随便挑,愿意多等等碰碰运气的话,一万一左右的也不是收不到。一万出头能把009捧回家,当年谁敢想一想?当然了,要让这宝贝出声,还得额外花一大笔银子,但如果不想一步到位,加个五千上下,二手的STAX D50甚至D10也能看一看,不指望能发挥009的全部功力,感受一下顶级静电的声音绰绰有余。一万六七千的STAX 009套装,还抵不上男人家Susvara一个单元的价钱。这可是静电啊,而且还是009啊哥哥


。什么,你说Jade 2?抱歉那是什么?没听说过。


009这一副耳机放在你面前,你首先就能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典雅气息。和HD800满满的科技感相比,这玩意儿看上去更像个古董。中规中矩的圆形单元外壳,巨大的金属栅格,小羊皮的耳罩和头带,近乎完全对称的侧面造型,精致,大气,高贵。两台耳机并排,就好象兰博基尼边上停着宾利。


HD800和SR-009合照
从整体的用料和做工来看,SR-009显然比HD800高一个档次,和价钱之间的差异很相称。但比较奇怪的是009的整个头梁都是塑料做的,无论手感和抓握时整个耳机结构的形变程度都让人稍感担心。尽管以009的价位,头梁的牢固程度应该不用过分忧虑,但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STAX在这样的旗舰上不采用金属头梁,毕竟单元外壳和分叉部分都已经是金属,头梁就算用塑料也减轻不了多少分量。
还是来看一下参数:


STAX SR-009参数表
很可惜,两个参数表之间能够比较的部分少得可怜。除了频响范围和重量,几乎没有什么重叠的部分。单单从这两方面来看,SR-009在低频响应方面似乎比HD800好那么一点,只是日本小作坊不像德国老企业那么严谨,没有给出这个频响是在什么衰减程度下的测定值。如果是-10 dB,那么哥俩只能算是半斤八两。当然了无论如何这个范围都远超人类能够感知的频率范围,没什么好纠结的。重量上HD800就要轻上许多,330克对上454克(都不含线),还是有显著差别。除此之外,谐波失真、响应曲线之类的统统没有,我只能投以鄙视的目光。
根据一些资料,SR-009的振膜采用了超薄聚合材料,称为Super Engeneering Plastics,直译过来就是“超级工程塑料”……,小作坊的人文化程度就是不行,起出来的名字那么Low。学一学人家真男人,加几个纳米、高分子之类的字眼儿都不会。振膜的厚度小于2微米。按照某数毛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后面还会提到),厚度是0.9微米,而009的名字也来源于这个厚度。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我无从考证,但鉴于那篇文章给我的整体印象,我倾向于认为这是谣传。如果009的名称就来源于0.9微米的振膜厚度,那么007的振膜厚度就是0.7微米?那么001、002呢?


SR-009(S)的极板
SR-009的单元结构图片我没有找到,上面那张图是009S的极板,形状和009是一样的,只是颜色由银色变成了金色。你可以想象一下两块这样薄薄的金属圆片中间夹着一块几乎透明的薄膜,基本上就是SR-009的单元构造了。说实话,看上去比HD800的动圈单元还简单些。
关于SR-009就闲扯那么多,让我们赶紧开始后面的好戏。
静电耳机到底比动圈耳机牛多少?
两台近十年来耳机世界中在各自领域登峰造极的传奇之作相遇了,结果怎样?文章写到这里,接下来就是碰撞出美妙的火花了。


我床头的整套设备
刚才我已经比较过两台耳机的整体做工和用料,都非常扎实,但毫无疑问在这方面SR-009要胜过HD800,毕竟一倍的价格差距也放在那里。森海塞尔和STAX都是本分的厂家,价格和做工之间的正相关性体现得很鲜明,不像某些厂家(不点名)会出现开价几万的高档货做工还不如别家(甚至自家)两三千的玩意儿这种情况。
尽管做工更胜一筹,SR-009的佩戴却不如HD800舒服。一方面更重,另一方面头梁给头部两侧的压力也更大一些,长时间佩戴会有轻微的疲劳感。当然这是和HD800相比,我刚才已经说过HD800是我戴过的最舒服的耳机,没有之一。就其重量而言,SR-009的佩戴还是相当舒服的。
说完了耳机,说说前端。HD800的搭档是人气一直比较旺的凯音iDAC-6解码和iHA-6耳放套装,俗称66套。其实还有一款与这哥俩配套的数播iDap-6,合在一起称666套装,不过买的人不多,可能因为播放器的选择是在是太多,而台式播放器用起来也不见得方便。


凯音66套装
这套解码加耳放价格适中(一手整套7000+,二手5000以下),功能齐全,素质也不错。iDAC-6接口相当齐全,USB、光纤和同轴齐备,格式上最高支持PCM 32 bit/ 384 kHz和DSD256;iHA-6平衡口最高7000 mW@32 Ohm的输出,对付大多数难伺候的耳机也绰绰有余了,推动HD800当然更不在话下。在国内外许多HiFi网站,这套设备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属于高性价比的选择。
SR-009的搭档则是STAX新推出的解码耳放一体机SRM-D50。这台机器和便携式的D10一起,属于小作坊首次推出的解码耳放一体机系列。


STAX SRM-D50
这台机器十分小巧,同样自带USB、光纤和同轴接口,相当齐全。格式上最高支持PCM 32 bit/ 384 kHz和DSD128。比较可惜的是DSD只有USB连接才支持,其他接口只能解码PCM。D50的价格全新7000+,二手5000左右,基本上和66套装属于一个价位,非常亲民。当然,这台机器的定位其实并非和SR-009这样的旗舰相搭配,而是匹配L系列的中档产品。尽管一定发挥不出009的最高水准(按照流行的说法,STAX自家和SR-009匹配的的SRM-007和SRM-727系列火候也差得远),但不妨碍我们领略一下静电旗舰的声音风格和魅力。我这个人买东西一向不喜欢一步到位,少了点循序渐进折腾的乐趣。
至于播放的音源,我用的是海贝R6作为数字转盘,通过同轴输出数字信号到两台解码。就人机界面而言,拥有安卓系统和海贝播放器的R6相当优秀,触摸屏使得专辑管理、文件搜索等比较复杂的操作得心应手,而侧面的实体按键又让睡觉的时候放在床头可以盲操作。


海贝R6
R6自身的耳机输出能力驱动大多数耳塞和一部分头戴式耳机也没问题,但用来对付HD800这样的规格可能稍显不足,SR-009当然就完全没法对接了。
设备都介绍完了,接下来正式地讨论这个问题:顶级动圈耳机和顶级静电耳机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还是要回到刚才提到的某数毛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角其实不是SR-009或者HD800,而是男人家的HE1000。链接我就不给了,网上随便一搜不难搜到。文章的主旨是对比SR-009和HE1000,顺带地提了一提这两类耳机(静电和平板)与动圈耳机之间的差异。关于这个问题,作者的结论是(用近似于他的原话来说),以SR-009(以及HE1000)为参照的话,8000块的动圈耳机和800块的动圈耳机其实都没有太大差别。他还用一个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当他的一个朋友在某音响展上听完SR-009再跑去听HD800之后,对后者的评价几乎就像一副几十块钱的地摊货。至于HE1000,他的原话是“说什么HD800推到极致可以和HE-1000相提并论,是一点点可能都没有的。”
说实话,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感觉是“Are you joking?”。那时我还没听过SR-009,HD800倒是一直在听,但从没听过有人声称把HD800“推到了极致”。至于平板耳机,虽然我没听过HE1000,但同样是男人家的HE400i我却并不陌生,还在张大妈做过评测。HE400i和HE1000当然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但作为同一家的平板耳机,风格特性上还是有可以类比的地方。HE400i的声音让我印象不错,但说实话,并没有给我任何能够明显好过哪怕是DT860这样价格接近的中档动圈的感受。并且,我也看过不少国内外HiFi网站上对于各类顶级耳机包括平板的HE1000、Audeze 4、动圈的HD800、K812、静电的SR-007、SR-009之类的同台对比评测,尽管所有的结论对SR-009都是赞不绝口,但HD800同样基本一致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他的同档次产品倒是褒贬不一为多。似作者这般将整个动圈世界贬到一文不值的言论,我是闻所未闻。
然而我毕竟没有亲耳听过SR-009和HE1000,所以尽管觉得作者在Joking,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没什么太大的发言权。在这个世界上,不少对某个问题很有发言权的人发表的观点也常被人当作Joke,何况没有发言权的人?这让我有点沮丧,于是我逛了一下闲鱼,买回了这套SR-009 + SRM-D50套装。听了几个礼拜,我觉得自己现在终于有一点发言权了。


回到这个问题。顶级动圈(HD800)和顶级静电(SR-009)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先说结论——就目前我手头的两套系统而言,确实有一些差距。这个“一些”是多少呢?不多不少。
我的试听是在两套系统上播放同一个音轨,AB反复切换好几次,直到我觉得有了一个确定的对比印象。试听的题材包括人声、器乐(小提琴、吉他、钢琴)、宗教合唱、中等编制的协奏曲和大编制的交响乐以及清唱剧等。两台耳放驱动各自的耳机都算是比较轻松,音量旋钮基本调到9-10点钟的位置,音量已经足够大。
首先说总体感觉。两个耳机(其实应该说是两个系统,但这里还是简单起见,说耳机吧)的音色都偏清淡,解析高而低频相对薄弱。这里所说的薄弱指的是量少,但就弹性和下潜的深度而言,则都是第一流的。然而HD800可能因为频响曲线在6~7 kHz有一个突起的关系,高音显得更硬而薄,反之,SR-009在保持高解析水准的同时,高音细腻而柔美,在音色上可以说完胜。
营造的声场方面,HD800整体的空间感觉仍然更为广阔,SR-009则略逊。然而即便是大编制的交响乐,SR-009的声场也并不会让人感觉拥挤。
声音的密度上,SR-009的声底给人的感觉更浑厚,而HD800相形之下显得略空,不如前者那么扎实。
分题材的情况则基本体现了上面的总体差异。
人声:SR-009更靠前,声音听上去也更有活力。
器乐:吉他和钢琴的音色在SR-009上更饱满,小提琴则体现了两副耳机音色上的最大差别,SR-009婉转柔美,而HD800相比之下显得干涩尖细。听完了SR-009再换回HD800会感觉很不习惯。
小编制的室内乐、协奏曲等:排除乐器音色上的差别,两者的感觉差不多。
大编制的交响乐、清唱剧:HD800因为更大的声场而显得更有气势,但SR-009让我能听到更细腻的层次感。这里特别提一首我常用的测试乐曲——勋伯格的大型清唱剧《古雷之歌(Gurrelieder)》中的终曲《啊,太阳!》,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1979年波士顿交响乐厅的现场录音(Philips 412511-2)。这首曲子的编制极其繁复,需要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加上四个合唱团,总计近600人共同演出。在高潮的时候男女高音、合唱团以及整个交响乐团交相辉映,极尽壮丽辉煌。另外,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现场麦克风位置的关系,整个乐队听上去距离比较远,给人的感觉所有声音都集中在正前方大约90度的范围内。


勋伯格《古雷之歌》,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在回放这首乐曲高潮部分的时候,一贯对大场面大编制游刃有余的HD800也罕见地陷入了轻微的失控状态。在正前方如此集中的空间内,器乐和人声如潮水一般涌来,几乎分辨不清方向和层次。然而换上SR-009之后,尽管整个空间感变小了,但杂乱的感觉反而出乎意料地减轻,前后左右的各器乐与合唱声部的层次与位置比起HD800更为分明起来。
我研究了一下原因,这种差别可能源于静电耳机优秀的瞬态。所谓瞬态,指的是回放设备对于输入信号变化的响应速度。在理想情况下,当输入信号出现任何改变,耳机所产生的声音也应当同时随之改变。但耳机振膜的质量不为零,当驱动振膜的电场或磁场发生变化时,振膜的机械运动状态不可能在一瞬间发生变化,而是会有一些延迟。这个延迟的长短,就表明了耳机瞬态的好坏。瞬态越好的耳机,响应输入变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有时候,瞬态和解析之间会有一些让人混淆的关系。解析力指的是耳机再现声音细节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耳机的高频响应。所谓的细节,其实就是高频信息。理论上,耳机对高频段的响应越强,解析就越高。而瞬态和频响没有关系,取决于振膜本身的重量和刚性。举个例子,当你在某个时间点给耳机一个15 kHz的正弦信号,高频响应决定了耳机在这个信号的驱动下能发出多大的音量。响应好的耳机衰减小,音量大,响应差的耳机衰减大,音量小,更差一些的可能几乎没有响应。而瞬态好坏决定了耳机在该时间点之后多久才能稳定地发出15 kHz的声音。瞬态好的耳机可能在0.1毫秒之后就能稳定响应,瞬态差的耳机可能就需要0.3毫秒、0.5毫秒,甚至更久才能跟上输入信号。相应地,当信号停止的时候,瞬态好的耳机也能更快地回归静止状态。
瞬态虽然不像频响那么容易量化,却是耳机的一个重要特性。瞬态好的耳机声音干净利落,瞬态不好的耳机声音会拖泥带水,由于响应速度慢,在快节奏的乐段或者大编制、嘈杂的乐曲中会因为耳机的响应速度跟不上声音信号的变化而混成一片,造成听不清细节。这种细节丢失和解析无关。相比动圈耳机,静电耳机的振膜薄得多,重量也轻得多,因此在受到信号驱动的时候能够更快地响应。说实话,SR-009和HD800的解析能力并没有太多的差别,在听独奏乐曲的时候,前者不见得比后者多出多少细节,但一旦进入大编制的混乱场面,SR-009在瞬态方面的优势就能体现无遗了。
总结
比较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其实我相信两个耳机在我的整套系统中都没有发挥出全部的能量。HD800可能有个七八成,SR-009大概最多也就五六成,但无路如何,差别是存在的。但这种差别真的如同某数毛网站上所说的那样,近乎云泥之别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SR-009在音色、瞬态、声音密度等许多方面确实强于HD800,在解析力上旗鼓相当,声场略小,总体是高一个层次的存在,但听完SR-009再回到HD800,我并不会觉得不堪入耳或者无法忍受(也许小提琴的音色是个特例?),我依然能够戴上HD800投入地欣赏我所喜欢的音乐,只不过戴着SR-009的时候,那份由音乐所带来的享受和感动似乎更浓一些而已。对于真正的音乐爱好者而言,两者声音的差别远比价格小。
最后我要说,二手009现在确实是白菜价了,在闲鱼上看到价格合适的,千万不要放过。发烧友也好,爱乐者也好,它不会让你有一丁点失望。
另:写到这里我才发现这篇文章几乎没有谈什么艺术……也罢,暂且把艺术放在一边,我们下次再聊。
小编注:本文作者@ imeasy 是什么值得买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微信公众号:逸飞影话 ,微信搜索“YifeiPic”
扶持推广个人品牌是生活家新增福利,更多详细内容请了解生活家页面(https://zhiyou.smzdm.com/author/)。欢迎大家踊跃申请生活家,生活家中表现优异的用户还将有机会成为『首席生活家』,欢迎有着特别生活经验的值友们踊跃加入生活家大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App,享最佳阅读体验
  • 耳机
  • 把耳朵叫醒


一站式解决
耳机选购问题


全部评论 (15)


imeasy 1 2019-06-28
值友1755117572: 用心好文,支持。虽然前端确实不尽如人意。。这样看009没有比800好太多,楼主的一些分析还真是发人深省。至今没有入静电坑,平时男人家听听感觉高频确实比动圈有优势。800也就偶尔掏出来听听。。[高兴]坐等变理财 1
理财估计变不了。R10之类的才行


值友1755117572 1 2019-06-27
用心好文,支持。虽然前端确实不尽如人意。。这样看009没有比800好太多,楼主的一些分析还真是发人深省。至今没有入静电坑,平时男人家听听感觉高频确实比动圈有优势。800也就偶尔掏出来听听。。[高兴]坐等变理财


星辰星 0 2019-07-04
虽然非常不能理解009差距不大的听感,还是为你的分享点赞。


imeasy 0 2019-06-29
子兎Muki: 哪里可以领金耳朵[买买买] 1
娘胎里。没领到的是福。[喜极而泣]


imeasy 0 2019-06-29
KFC用户: 曾经痴迷很久HD800西装套,思来想去还是随身更方便,但对HD800后边的S和820,我是一直眼馋着! 1
820听说是个坑,不咋样。800S倒是好,但不值当比800贵这许多。毕竟只是重新调了一下音而已。


半夜睡不着 0 2019-06-29
不像某些厂家(不点名)会出现开价几万的高档货做工还不如别家(甚至自家)两三千的玩意儿这种情况。 吃瓜群众在等


子兎Muki 0 2019-06-29
哪里可以领金耳朵[买买买]


KFC用户 0 2019-06-29
曾经痴迷很久HD800西装套,思来想去还是随身更方便,但对HD800后边的S和820,我是一直眼馋着!


imeasy 0 2019-06-28
楠枫瑞雪: 009光西装耳放就得好几万,烧不起 1
西装007t,不过万。第三方标配Bhse,那个才狠[傻笑]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巴西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306次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巴西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6 21:17 , Processed in 0.425672 second(s), 5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