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证因对金庸的启发原创2021-11-04 01:09·南方周末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插图。
谈论武侠,金庸自然无需介绍。至于郑证因,今天大概只有研究者还在读,大众读者很少了。
范伯群先生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将武侠和会党小说汇为一类,而将十位代表人物列为单章予以绍介研究:叶小凤、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姚民哀、顾明道、赵焕亭、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郑证因、朱贞木。叶洪生《论剑——武侠小说谈艺录》(学林出版社,1997)中篇“近代武侠名家名著选评”专论五人: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以还珠楼主为冠,誉为“开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观”,而以郑为五人之一,评价实在不低。
毋庸讳言,武侠小说自1980年代进入流行高峰,延续二十年,世运推移,已进入阅读低谷。今日唯金庸、古龙尚有余温,连当年名噪一时、与金庸齐名多年的梁羽生也渐被遗忘,遑论民国武侠名家!其间王度庐因电影《卧虎藏龙》尚引世人关注,其余几成陈迹。
不过,世上总有少许反其道而行者。在一众武侠小说爱好和研究者的支持下,中国文史出版社近年郑重推出规模巨大的《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目前已见的大家有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白羽、顾明道、朱贞木、徐春羽等的武侠作品全集,还有一些小家也酌予收录。2017年推出的郑证因卷,就有42册,可谓洋洋大观。对有意于一窥全貌的武侠小说爱好者,这也是不折不扣的福利了。而且我还敢说一句,郑证因的这些原著,恐怕有些专业研究者都未曾读到。
我读郑证因,倒也没有想过对他做一个全面研究,仅仅是读了其他人如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白羽、朱贞木、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全集后,觉得总不能遗漏这么一位名家,于是囫囵吞枣,埋首苦读。不过,到今天,我觉得如果要写“金庸与某某”的读书笔记,以郑证因为题是够条件的。
金庸先生,精力过人,事务再忙,也不废阅读。他有复兴武侠小说的雄心,对民国武侠作品自不可能废弃不观。“给金庸做过三年秘书的杨兴安先生,在2016年7月香港书展的一次讲座上,谈到曾有记者问金庸有没有看过以前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想了一下,答道:‘我相信以前的武侠小说我全看过’。”(刘国重:《金庸师承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第249页)刘国重此书述及金庸与中外先贤文学作品之关系,从小处入手,牵涉甚多甚详。他也谈到金庸与郑证因《鹰爪王》之关系。但我读郑证因,觉得尚有一些在其视野之外。
强调一句:说郑证因对金庸有些许启发之功,是专门指明显相合的名称、细节、故事、人物等,而不是说深层观念、原型等等较为玄乎的东西。否则,就是“侠”“义”两字,就可以用上几部大书了。
这部全集读下来,我觉得,郑证因对金庸的启发大致有下列几处。
《雪山飞狐》之“飞狐”《雪山飞狐》写的虽然是飞狐胡斐,主角却是胡一刀。胡斐的形象,真正丰满起来是在《飞狐外传》。但是他武功高强,意气慷慨,端的不辱没“飞狐”二字。而且身着白衣,在冰天雪地中神出鬼没,迅捷如狐,天人相映,煞是般配!
但是“飞狐”这个绰号,竟来自郑证因《铁拂尘》。此书一开头,就是三位草野异人保护一位忠良之后,在甘凉道雪地里赶路逃避追杀。那三位异人中,其中之一就名“飞狐柳云亭”,“也是个四旬余的风尘客,生得瘦小枯干,身材也矮,可是那种矫健精明的情形,处处不经意地流露出来”。不过,柳云亭在这部书中并非主角,也非武功最强。最有趣的,是此书还出现了两个活泼可爱、武艺高强的孩童,将投宿的柳云亭等人戏耍了一番,最后大家一起保护忠良,让其遁迹深山。但读到这两个小孩的生动言语和举动,自然想到《雪山飞狐》中在胡斐之先前来拜山通报的两个小童。他们两个长相穿戴一模一样的小童挫败曹云奇,而迎斗四位高手,竟然也旗鼓相当。其场面神秘莫测,引人入胜。
《飞狐外传》之代订旅舍胡斐在悟得绝顶武功并知晓杀父之人就是苗人凤后,心潮激荡,夺门而出,与程灵素一同赴京。行到午间,来到一座大镇,竟有一个中年汉子将他俩引进酒楼,吃了一顿十分丰盛精致的酒席。而那人只坐在下首相陪,举止恭谨,一句不提何人相请。饭后还请二人进了一座大庄院,并说这座庄院是有人送给胡爷的。胡斐自幼闯荡江湖,奇诡怪异之事,见闻颇不在少,但面临这么一桩怪事,着实也摸不着头脑。第二天到了安陆,又有人招待吃饭住宿。一连几日,都是如此。此谜到了北京才告解开。而郑证因《巴山剑客》,写老侠方纪武单身出门寻找仇家,路经陶家营福来客栈,就有一个伙计来招呼,问:“客人你大约姓方吧?”道是有人帮他开好了房间,并且还在柜里留了二两银子让他花用。方纪武完全不明所以。这两个场景,确实有些相像。
《侠客行》之“侠客岛”侠客岛使者及“赏善罚恶令”江湖十年一现,将武林各派掌门人收割殆尽。书到末尾才揭晓,侠客岛乃执掌武林正义之所。郑证因《铁燕金蓑》,则写欧阳子奇仗义疏财,因而荡尽家产,流落江湖,饥冻欲死,被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者救转,带到南海一个岛上,入了老者的门派。老人邱彤,“匪号南海苍龙”。他与几个徒弟镇守此岛,保境安民,生活顺遂。不过,在岛五年来,欧阳子奇发现两个师兄总是轮流出岛,几十天后回来,会带一些珍贵物品或人手人头回来,进入一个隐秘的山洞。终于有一天,邱彤带他入洞,让他看洞中石墙上“二十几条带血的发辫和十个黑紫色的口袋”,边上各有木牌。就着灯光,“只见这木牌上面头里编着年月日时,跟着写的是某省某县某地,下面是人名字,叙述着此人一生的行为,所做的恶事,后面注明了于什么时候差派某一个门下去处置他,所带回来的是什么,所得来财物的数目,上面写得详细异常。欧阳子奇这才霍然醒悟,这位师父简直是掌着生死簿。”邱彤对他说:“子奇,你明白了么?我这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我在这野人岛正是为人间主持正义。”
《笑傲江湖》之开篇与“任我行”《笑傲江湖》之开篇,写的是福州福咸镖局少镖头林平之与四位趟子手出城打猎,在小酒店喝酒,见有人调戏民女,心有不平,拔刀相助,杀了一人,引出大祸。而郑证因《巴山剑客》开篇,则叙四川涪州境内清凉顶下有座山庄,此日山庄一队人马在三界山中行猎取乐,路遇雷雨,众人疾奔回家,路遇一行人突然从荒草丛中蹿出,将一人的马惊得摔倒,骑士受伤。一场灾祸,由此引出。两者开篇,略为相似。
《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任凭己意,快意江湖,为一大豪杰大魔头,使人痛恨,亦复为人钦敬。郑证因《金刀访双煞》,也写了一位武林大人物:任天化。“这是边荒一带有名的怪人,性情十分骄傲,在武林中江湖道上闯荡了一生,你也说不清他是会行侠仗义,还是寄身绿林,可是他办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尤其是在两广一带,单人独骑,以武力铲除了横行两广的巨盗,过天星周子羽那种水旱两面拥有极大势力的巨盗,竟被他单人独骑把垛子窖给挑了,伤了百余名盗党。从此绿林中对于这位任天化,全是望影而逃。可是他在武林中也是落落难合,就没看见他和什么人结为挚友。一生在江湖道中独来独往,遇见不平的事伸手去做,不论是具有多大的势力,多么扎手的人物,只要此人一动念,终归你是逃不出他手内。行踪极秘,轻易见不着他。”
以上四条,最后一条相似的痕迹更淡一些。如此,前三条郑证因对金庸的影响如何评估,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文学作品,在前人基础上“点铁成金”的实例,可谓屡见不鲜。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自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但将朋友的意味大大强化,指向更为集中,情感更为浓郁。林逋写梅花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点化了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只改了两个字,让梅花的遗世独立却又清婉动人的姿态跃然纸上。王安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化用的是王维的“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意态更为悠闲华贵。在叙事性作品中,这种一字一句点铁成金的情况当然不太可能再发生,但是因袭一个开头后改换天地的做法也非鲜见,如《金瓶梅》取《水浒传》武大郎、潘金莲故事开头,两部小说的基调则完全换样!至于金庸小说,如前所述,受了郑证因的一些启发,发端处极为相像,但延伸开去,风云顿异,境界全别。如侠客岛本已超然物外,在海上荒野之处建了一座人间公平正义的审判台,但郑证因笔墨一转,让欧阳子奇发现自己的祖父正死在师父师兄之手,则衍变成一个走入俗套的家族复仇故事,哪有金庸笔下借海外奇荒绝顶力量实现世间公平的奇思妙想和宏阔境界?飞狐和两个小童,在金庸笔下,高深莫测,令人神往,而在郑证因的小说中则终归质实,无有诗意。即使发端同一,但发展和结局有大不同,这大概就是一般与顶级文学作品的根本差异吧?至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我读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一,即已明白《鹿鼎记》中所用的史实基本上皆来源于是书,但是韦小宝这样一位活灵活现、凝聚中国人若干明显特征的人物,怎么可能在史书中一见踪影?也只有作家的如椽大笔才能凭空将其创造出来。这就是文学家有别于历史学家的根本所在。
卢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