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天空新人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250|回复: 1
收起左侧

前不久,唯一知道李小龙死因的人走了,成龙最大的后台...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 名

发帖:NO. 1 名

在线:NO. 1 名

gwp! 发表于 2018-11-15 15: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全球热点人物刊 2018-11-13 09:53:07

前不久,惊悉香港电影大亨邹文怀先生逝世,享年91岁。
这位与邵逸夫并称为香港电影泰山北斗的嘉禾公司创始人也在这个“多逝之秋”与世长辞。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
对很多人来说,邹文怀这个名字多少有些陌生,但提起他所栽培的影人却是个个如雷贯耳:李小龙、成龙、李连杰、许冠文、洪金宝、张曼玉、郑佩佩、徐克、梅艳芳... ...

四个金块组成方形,背景音乐“噔、噔、噔、噔”的旋律,嘉禾电影的片头一度成为香港电影的标志,也在一代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先生千古,留给香港乃至中国电影的的财富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01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邹老生前钟情于这首《沧海一声笑》,甚至将这首曲子设为自己的手机铃声。比起这段豪情万丈的旋律,邹文怀的人生更是恢弘不减分毫。
辽阔磅礴的《沧海一声笑》诞生于三十年前的1990年,属于邹文怀的凌云壮志比这首歌还要早上五十年。

1927年10月8日,广东财政金融界翘楚邹敏初在香港家中迎来了一个瘦小的男婴。虽为商贾之人,但邹家三代皆有科举功名在册,世代书香,故为儿取名文怀,以寄才情。
两年之后,邹敏初晋升广东中央银行行长。优渥的家庭让邹文怀得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使他可以在旧中国的炮火连天里求得一席安静的书桌。

好景不长,1940年,邹敏初在国民党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凌辱之下为国捐躯,留下13岁的邹文怀和一家子的老幼妇孺。
在无差别空袭里,万贯家财挡不住屋顶掉下来的沙石;
在法西斯强权之下,寸田尺宅难以阻止日军对家人的欺侮;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尚未成年的邹文怀不得不提前感知那份战争的黑暗。

自小优良教育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让邹文怀始终在金玉荣华中保持一份文人风骨。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执笔之人,为万世开太平。
小小的邹文怀暗暗决定,他要成为一个记者,以笔为矛,以身为盾,将这动荡时局中的残酷传递出去,给世界立一面镜子,让它看看它的困苦人民是多么无助。

当时的香港还是殖民地,父亲生前一直要求他回大陆念书,“他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回大陆念书,最好到北京,不然上海也可以。”
父亲走后,13岁的邹文华遵从父亲遗愿,与一家老小自香港移居沪上。
八年后,21岁的邹文怀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系统地学习传播学知识。求学期间,成为《申报》的一名实习记者。这份在战火里数度停刊复刊的报纸,盛着邹文怀最初的坚韧。

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寥寥数页的报纸装不下邹文怀的踌躇满志,他要到更伟大的地方去,做更伟大的记者。
三年后,邹文怀转投更广阔的新闻舞台,任职美国新闻处,在“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工作,主持美国之音。

带着侠客般救黎民于水火的心境,邹文怀手持话筒,将光明的信号传递到世界的黑暗角落。
随着二战的战火逐渐熄灭,饱经多年战火风霜的中国经过几年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生机。
在硝烟中拿起纸笔,在轰炸中紧握话筒的邹文怀要到更需要他的地方去。
02
1957年,世界又恢复到往日的祥和安宁,邹文怀在邵逸夫老友,著名新闻人吴嘉棠的力荐下进入邵氏影业工作,成为邵氏的肱骨之臣。

邵逸夫(左)与邹文怀(右)
做电影,邹文怀同样是有追求的。
人为文化的载体,每个文化的轮廓都有着无比美妙的风景。邹文怀从战火中来,所谓时势造英雄,他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更为深刻,他深知百废待兴的中国急需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你想做一件事,即使做得很成功,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如果你做的是电影,这份成功的影响就可以影响整个世界,我想用电影提升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晚年的邹文怀说起自己为何选择从影,里里外外,尽是一片赤子之心。

进入邵氏影业,对传媒行业的熟悉和在社交上的游刃有余,让初入这个行当的邹文怀如鱼得水。
曾有一个说法,当时许多决策其实出自邹文怀,不过经由邵逸夫的指令发布到各部门而已。
作为邵逸夫幕后智囊,邹文怀在邵氏有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武侠,二为人才。

在爱情电影当道的五六十年代,邹文怀慧眼识英雄,早早的瞄上了武侠这块风水宝地。
邹文怀向邵逸夫提出重点拍武侠片,并拍出拳拳到肉的真实感。在邵氏的十三年里,邹文怀为公司带来了上亿票房。
经典的“邵氏武侠”时代背后,是一只邹氏之手在推波助澜。
五十多年来,邹文华的“知人善用”闻名行业内外,他在时为邵氏觅得一众优秀影人,为邵氏之后成就一番伟业奠定了厚重的基础。

世人皆道邵氏开创了香港电影的历史,但纵观初创到顶峰的十三年,没有邹氏,何谈邵氏?
七十年代,邵逸夫开始有意识缩减电影投入,转而朝向电视剧产业,这与邹文怀志在用光影影响中国的初衷逐渐背离。
邵氏著名导演张彻在回忆录中评价邵逸夫的用人之道,“头等人才,三等职务,特等权力”,邹文华十三年的兢兢业业没有换来应得的回报,邵逸夫爱人方逸华不断干涉侵占邹文华的工作。
1970年,邹文华愤然出走。

邹文怀与女儿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会有想改变的时候。而且,我跟邵老六(邵逸夫)其实是同一类的人。一小片天底下有两个我们,实在是太挤了点。”回顾往昔恩怨,邹文怀如是说道。
带着赤子之心和一众追随者,邹文怀创办了“嘉禾”公司。这个初创资本只有200万港币的小公司,却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令邵逸夫坐立不安。
03
在香港电影历史上,邹文怀创办的嘉禾公司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是大半个香港电影的江山。
七八十年代,“嘉禾”两个字甚至一度成为香港电影的代名词。

1971年,李小龙凭借电视剧《青蜂侠》在美国崭露头角,在大洋彼岸掀起了一阵功夫狂潮。但是在种族主义等种种原因的作用下,李小龙在好莱坞的电影事业迟迟无法开展。
那一年,他准备回故乡寻找机会。

左起:李小龙、邹文怀、罗伟、何冠昌
巨星回港,直奔当时如日中天的邵氏影业,开出一万美金的片酬。当时香港影帝狄龙的片酬大概在2000美金左右。这个数字令邵逸夫无法接受,有一则有三,片酬上他无法与李小龙达成共识,无法将这一碗水端平。
那一天,邵逸夫与鼎盛的香港电影擦肩而过。
协商不成,李小龙离港返美。此时,众多香港电影公司纷纷致电,想要博得李小龙的青睐,均无功而返。

邹文怀得知李小龙此番意图,不用口舌之利,不以金钱为诱,他赌他与李小龙对家国、对华人电影事业的一片热忱可以相通。
邹文怀派人带着当时香港影坛最著名的几部武侠电影到美国拜访李小龙。李小龙看完送去的几部香港武侠片,立即致电邹文怀。
“这是香港最好的武侠片吗?”
“是。”
“如果是我拍,我可以做得更好,中国人的武侠不该只有一套招式。”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李小龙争夺战”里,邹文怀笑到了最后。
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丹心照汗青。
待李小龙抵港,邹文怀又做出了一个开创性的举动,为李小龙建立工作室,将票房所得按比例分成。这个举动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够理解,这等于将到手的利益拱手让人。
于邹文怀而言,如果可以做出更杰出的作品,金钱财富都是身外之物。

时至今日,可以说所有明星工作室都是邹文怀的杰作,他所创建的“卫星公司”制度沿用至今。
直到退休,邹文怀身价6亿,这个数字不及邵逸夫的一个零头,甚至比不过很多初露锋芒的小公司。
拍出属于中国人的好电影,始终是比任何利益都重要的存在。

在邹文怀的周旋之下,由李小龙主演的作品《唐山大兄》创下香港开埠以来电影最高票房纪录。此后问世的《精武门》、《猛龙过江》也相继打破各项记录。
凭借《龙争虎斗》,李小龙和邹文怀成功打入美国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李小龙狂潮”。
1973年,“Chinese Kungfu”一词第一次被写进大英词典。
邹文怀借李小龙之手,将中国功夫一拳一拳推向世界,将“东亚病夫”的牌子一脚踢碎!

那一年,李小龙站在世界舞台中央坚定地说出“我,是中国人!”,台下有一个目光灼灼的中年人。那是邹文怀梦寐以求的场景,是中国人曾经不敢想象的动人画面。
他的电影终于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1973年,李小龙因阿司匹林药物过敏英年早逝,周遭都在数秒等待嘉禾破败。邹文怀不置一词,耗费大量精力处理李小龙的后事。
面对外界对李小龙死因的种种质疑,邹文怀始终三缄其口,至死未曾透露半分。对这位伟大的世纪华人,他要他有尊严地离开。

李小龙走后,嘉禾曾陷入短暂的困境,但随着邹文怀慧眼识英才,不断发掘电影新人,嘉禾在70年代后期迅速崛起,逐渐与邵氏形成双雄对峙的局面。

邹文怀与洪金宝(左)
七十年代末,成龙凭借《醉拳》等影片在香港影坛创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他想要更进一步之时,却被保守的罗维公司束住了手脚,成龙因此陷入职业生涯的困窘局面。
一代功夫巨星差点就此陨落。
此时凭借喜剧电影重振旗鼓的邹文华像他伸出了橄榄枝。

二人的合作可以追溯至成龙出道为李小龙做替身之时,只是后来李小龙的突然亡故中断了二人的往来。
1980年,成龙在嘉禾大展拳脚,自编自导了动作片《师弟出马》,该片上映后以1002万港币的票房成绩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从出道到做导演,邹文怀一直都是成龙的伯乐。

2016年,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时间有限,他在台上只说了一句,“感谢大家的支持”,但他下台后面对媒体第一句话就是:“本来我说要上台谢谢邹文怀的,但是没有时间。”
得知邹老逝世,成龙在微博写下近千字悼文,怀念这位对他来说恩重如山的人。

于成龙而言,邹文怀如师如父。
邹老仙逝,成龙的少年壮志从此无所托付,一腔热血倍感悲凉。
深夜追思,那个永远走在前方的身影已然远去......

无论是中国首创的卫星电影公司制度,还是推动香港动作片走向世界,邹文怀领导的嘉禾,充满了80年代的朝气蓬勃。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新艺城、德宝、永盛先后在香港影坛冒起,嘉禾霸主地位已然稳固。邹文怀也成为推动香港电影商业化进程的旗帜。
04
“好想回到几十年前的时候,一起拍戏,一起等待上映,一起宣传,好想再次体验那种感觉。”
晚年时期,邹文怀走在李小龙纪念馆,心中满是对往昔的惆怅与怀念。

2007年,邹文怀将嘉禾股票全部售出,卖给大陆电影公司,让大陆电影早日飞黄腾达成了这位电影传奇晚年的夙愿。
2008年,邹文怀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算是对他一生传奇的最佳总结。

成龙在悼文中写道:这几十年来,邹文怀先生对我来说,是老板、前辈、师长,是永远尊敬的行业楷模,对整个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来说,他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自邹文怀宣布退休之日起,香港电影的形势急转直下,属于香港电影的那个辉煌年代随着嘉禾退场已无法挽留。

一代巨擘邹文怀,是华人之幸,是时代之光。
没有他的扶持,无数大牌影星将埋没于滚滚浪潮;
没有卫星公司制度,无数现象级电影将在萌芽之中被扼杀;
没有邹文怀,中国电影不知何时才能走向世界。
斯人已逝,“李小龙之死”终成未解之谜,而成龙再也找不到更强大的后台。

“清风笑/竟若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91岁的邹文怀先生一生留下600多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史诗般的人物。
如今先生千古,光影依旧。
吉光片羽之间,赤子之心犹存。
—The End—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4 05:56 , Processed in 0.415187 second(s), 5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