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历了人类最飞速的科技变革,很多东西在这个变革中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在我们的孩子那里再也接触不到了。
小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电脑、ipad,玩的是户外游戏。
那时的有钱人家也有电器。比如唱片机,放上唱片,架上磁针,就可以听到音乐了。
年轻人更喜欢收音机、收录机这样的新潮货。当时一首广告歌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红遍大江南北。
再稍晚一点,就有电视机了。不过那时的电视机是黑白的,彩色的基本都是日本进口。“啊,啊,啊啊,啊”一响起,是“霍元甲”,“丢丢丢,丢丢丢”一响起,是“西游记”,因为,那时的电视节目实在太少。
当时的电视叫“电视接收机”,因为它们是通过接受无线信号播放的,所以一旦信号不稳定,电视画面上就会有很多“雪花”,于是,大家开始用上了户外天线。
为了解决电视节目少、清晰度不够、电影资源不足的问题,录像机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录像机和录像带当时都太昂贵,能买得起的太少了,于是就有了“录像厅”,大家和看电影一样去录像厅看录像。
上面说的是听的和看的,接下来说说玩的电子玩具,游戏机。
当时有三类游戏机,第一类叫手掌游戏机,黑白的界面,做普及的游戏叫“俄罗斯方块”。
第二种叫电视游戏机,是插在电视上玩的,当时最普及的有“坦克大战”、“小蜜蜂”、“魂斗罗”、“马里奥兄弟”。
第三种是街头柜式游戏机,因为价格比较高,体积比较大,所以因为它,诞生一个叫“游戏厅”的娱乐场所。当时比较普及的游戏有“三国志”、“街头霸王”、“拳皇”。
再后来,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产品开始出现了,它们多数都是走的“轻巧化、数字化”这条路。
其中当时最火的当属日本的音响产品,代表性的品牌是爱华、索尼和松下,这类产品有一个统称叫“随身听”,它们的内容载体卡带、CD、MD。
其中CD、VCD、DVD揭开了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影视也走向了数字化。
这些产品在辉煌的上世纪90年代,已经做到了工业品的极致。
但它们却在最辉煌的时候被一类新型媒介载体产品直接击倒,其中的代表之一是MP3播放器,只是它也很不幸地成为了过渡产品。
这是因为通讯的数字化进程在飞速推进,最终整合了影音一统天下。
数字通讯的一代产品是极其昂贵的。“大哥大”、“BP机”,除了新鲜,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当手机的价格和使用资费开始降下来的时候,BP机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领域出现了几个巨无霸企业,将上代日本电子产品企业甩到了身后,它们是,“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
这些手机现在看起来粗陋不堪,但在当时却是各领风骚。先是屏幕从黄屏变成蓝屏的诺基亚,再是把彩屏发扬光大的爱立信和三星,接着是大屏幕的推动者摩托罗拉,各种花样百出,当然,国产的波导也一时间风光无限,号称手机中的战斗机。
直到苹果推出的触摸屏手机面世,重新定义了手机,再后来,随着电脑的充分普及和手机的全面智能化,从听的、看的、到玩的,我们什么都更新换代了,前面讲述的东西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