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天空新人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594|回复: 0
收起左侧

梅贻琦的青梅之恋!校长夫人卖糕点补贴家用?学生:“...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9 名

发帖:NO. 9 名

在线:NO. 2 名

弹剑相思 发表于 2018-11-27 15: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梅贻琦的青梅之恋!校长夫人卖糕点补贴家用?学生:“他自找的”
原创 记者李满 2018-11-26 23:21:14

若要问民国最低调的名人是谁,答案非“清华大学唯一的终生校长”梅贻琦莫属。
梅贻琦寡言少语,相比同时代张扬、个性的其他文人,他显得很不起眼。叶公超曾用“慢、稳、刚”三字形容他,这三个字也绝妙地呈现了梅贻琦的个人形象。
为人处世上不显山不露水的梅贻琦,在感情上也保持了他的一贯作风。相比同时期在情感上轰轰烈烈的文化名人,他与妻子韩咏华的婚恋,恰是另一种味道。
梅贻琦与韩咏华相识在年少时期。
1902年,天津严氏学堂创办女塾,这被《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在里面读书的除了严氏女儿,便是严氏至交亲族的女子。
这年,梅贻琦14岁,韩咏华10岁,他们都是严氏学堂的学生。
老天从来公平,他的公平就在于,他总会把你命中的缘分经意或不经意地放在你面前。至于能不能将它抓住,就要看你自己了。
当时的梅贻琦家境贫寒,父亲还吸食鸦片,所以即便已到了长身体的时候,他依旧显得分外清瘦,这让他在同龄男生中显得尤其打眼。

真正引起韩咏华注意的,显然不是他的清瘦身形,而是他的优秀。当时女塾与男塾并不在一处上课,他们各居院子的一侧,中间的操场是轮流使用。
每每韩咏华推开窗子看向操场,总能看见一堆男生围着梅贻琦,不用说,都是去讨教功课的。韩咏华注意到,梅贻琦话不多,但只要他开始说话大家就都会认真仔细地倾听。他年岁虽不大,但却天生自带一种沉稳大气,于是乎,这个男孩便在小小的韩咏华心里:留下了一缕光。
日久后,韩咏华便越发分外留意起梅贻琦来。
她趴在窗棂看他,他偶尔在操场回看她,慢慢地,梅贻琦也开始分外留意起这个眼睛清亮的女孩来。一种特殊的异样情愫,就这样在他们彼此的心里播撒下了种子。
半年后,严氏学堂更名为严氏女塾,自然,原来的男塾便迁往了南开区。
梅贻琦与韩咏华从此分开了,只是,不再能相见的两人,总能在某个瞬间回忆起当时的片段。
1909年,16岁的韩咏华从严氏幼师毕业,之后,她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严氏幼稚园最年轻的教师。
同一年,20岁的梅贻琦却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以第六名的成绩被录取成为庚款留美生,成为中国首批赴美留学生47人中的一名。
此时的她,一眼便能看到未来。而他,却有着无法想象的新天地。这样的两人,似乎将不可能再有任何交集。
1915年,梅贻琦回国,留在清华学堂任教。此时的韩咏华,依旧是一名幼师。
回国后的梅贻琦做了一件让很多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他以家庭经济困难为由,毅然退了父母给他定的亲事。
梅贻琦此举,无异于“断后路”。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毅然断了这条后路呢?对于这个谜题,梅贻琦的家人不明白,他的朋友也不明白,于是,世人便只当他真的是因为“经济困难”而退婚吧。
几年后,当梅贻琦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所缓解时,媒婆们便开始为他张罗起婚事来,但对于这些前来“提亲”的媒婆,梅贻琦却一概置之不理。
这下周围的人便开始瞧出异常了:他肯定有了心上人。很快,梅贻琦的同事便“顺藤摸到了瓜”,原来,这梅贻琦经常有事没事地往某个人家跑。
不用说,这里的“某个人家”,正是昔日少年时同过校的韩咏华家。

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我喜欢你,而你恰好也喜欢我。
某天,梅贻琦向韩咏华表白后,韩咏华竟低下头答他:“我也是”。自此,两人便正式开始了交往。
民国初年,自由恋爱的呼声虽很高,但真的要谈婚论嫁,还是得有见证人。不久后,两人请了一个“介绍人”,以韩咏华表哥请吃饭的名义开始走“正式程序”。
第二天,梅贻琦便给韩咏华写了一封求婚的“情书”。这封情书和梅贻琦平日的说话风格一样,非常言简意赅。
当韩咏华将这样一封精炼、文辞出众的“求婚书”拿给父亲过目时,韩父只看了一眼便道:不理他。
韩父的这三个字意思很明确:反对这门婚事。眼见自己求婚情书半天没被回复的梅贻琦这下着急了,原本他就知道这个未来岳父对自己不满意,如今婚书还没回应,八成是危险了。
等不到回信的梅贻琦只得再次写信,这次的信,梅贻琦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给韩咏华。在信里,他的语言全没有了第一封求婚情书的凝练,行文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了,他写到:
“写了信没有回音,不知是不愿意,不可能,还是不屑于……”
韩咏华拿到信后,依旧拿给父亲大人过目,没想到,韩父看了这封信后,竟连说:“好文章,好文章”,当下就应允下了这门亲事。
说来,当时的韩父并非真是看了“文章好”,显然,第二封信的文采远不及第一封,之所以觉得第二封“好”,是因为他从第二封信里,读出了梅贻琦对女儿的一片真心。
有了父母的支持,这段婚事的八字终于算是凑齐了“一撇一捺”。就在两人订婚后不久,韩咏华的同学陶履辛就火急火燎地找到了她,她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要想好啊,这个梅贻琦可是不喜欢说话的闷葫芦,这后半生跟了他,八成要闷的。
韩咏华以一种凛然赴难的语气说:
“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
1919年6月,梅贻琦与韩咏华正式结婚,这年,梅贻琦30岁,韩咏华26岁。
婚后,两人共同生下了四女一子,即长女梅祖彬、次女梅祖彤、三女梅祖杉、独子梅祖彦和小女梅祖芬。婚姻生活虽平淡,却幸福。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接手清华时,清华还是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但梅贻琦却用他的教育理念和不懈努力,成功让清华大学跻身一流学府。
在任期间,梅贻琦从来例行节俭,他们一家子始终过着清贫的日子。
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北大、清华等组成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始“流亡”。这段日子,是师生最艰苦的日子,作为清华校长的梅贻琦也是如此。
韩咏华在回忆这段岁月时说,那时候他们一家子经常吃的是白饭拌辣椒,家常的菠菜豆腐汤已是相当不错的待遇。
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时,还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他下令废除了一切校长特权和补贴。梅贻琦的这一举措,无疑为梅家的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但即便如此,对于丈夫的一切决定,韩咏华依旧全力支持。
她相信,只要是丈夫做的决定,一定就都有他的道理。
没有补贴的日子,平常尚且勉强能过活。但在西南联大那段艰难岁月里,没有任何补贴的梅贻琦一家,日子难以为继。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韩咏华最后决定用摆糕点摊子的方法补贴家用。
韩咏华的提议得到了梅贻琦的支持,他给妻子做的糕点取名为“定胜糕”,意为抗战一定会胜利。很快,街头转角处,便有了一个卖“定胜糕”的小摊位。只是,最初没人知道,这个摊位竟是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妻子所设。
大学校长夫人为了补贴家用卖糕点,这个在今天听来即不可思议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这桩不可思议的事,不久后还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被世人知晓了,韩咏华在回忆这段过往时说:
“有人建议我们把炉子支在‘冠生园’门口现做现卖,我碍于月涵(梅贻琦)的面子,没肯这样做。卖糕时我穿着蓝布褂子,自称姓韩而不说姓梅,尽管如此,还是谁都知道了梅校长的夫人挎篮卖‘定胜糕’的事。”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有时,韩咏华忙时,梅贻琦竟系上围裙亲自到摊点“站岗”。
据梅贻琦的学生回忆,平常上课时,梅贻琦都会在早八点前赶到教室。但有一次,八点将至时,梅校长还是不见踪影。
就在学生纷纷觉得奇怪的当口,梅校长踩着点按时到了教室。一进教室,大口喘完几口气后,他就带着笑意说:
“早上我内人去办事,请我帮她看糕点摊子,但是她事情办不完,我就丢了摊子跑过来了。不过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呢,买糕的人特别多。 ”
一番话,让下面坐着的学生感慨不已,有学生甚至含着泪说:“梅校长真真为了我们(带领老师节省经费)自找苦吃”!
嫁给梅贻琦后,韩咏华虽顶着“校长夫人”的光环,却似乎从未过过好日子。几十年间,她印象中的生活,从来清苦却幸福。

1948年,梅贻琦赴台湾创办新竹清华大学。
当时,妻子韩咏华则留在美国纽约独立生活。由于梅贻琦领的是台币,且薪水微薄,所以远不能维持夫人当时的生活开销。
韩咏华为了不让丈夫担心,竟在62岁高龄这年毅然外出打工。
她先是在一家衣帽工厂做工,后转一家首饰店卖货,继之经人介绍到一家医院做护工,最后转到一个盲童学校照料盲童,生活极其艰难。
1959年,清华校友阎振兴从美国赴台,谈及在美国的韩咏华时他热泪盈眶地说:
“我曾经探望过梅师母,生活太苦,必须跟梅先生说,设法给师母汇钱,或接她来台湾!”
梅贻琦在得知消息后,虽双眼含泪却仍旧未给妻子寄钱,也没有接妻子回台。
是梅贻琦不想给妻子寄钱,不想和妻子团聚吗,显然不是。真相是:梅贻琦当时薪资微薄不说,竟连栖身之所都没有。
当时的梅贻琦一直住在台北清华办事处办公室里,他一直在等,在等清华核反应堆建成。他打算等核反应堆建成后,就辞去“教育部长”之职,也只有如此,他才能安心接妻子回国定居。
还没有等到核反应堆建成那天,梅贻琦就因过度劳累而一病不起了。他得的:是癌症。
1960年6月11日,梅贻琦的情况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闻讯赶来的胡适、陈雪屏、钱思亮、查良钊、浦薛凤等学界要人兼好友紧急商谈,电请韩咏华由美赴台予以照拂。
接到急电后的韩咏华呆住了,她从未想过,再与丈夫见面时,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她记得,他承诺过她,一定会留些日子给她,和她一起过“好日子”,这些他都忘了吗?
手忙脚乱收拾行装后,韩咏华便匆匆抵达台北与丈夫相见。
心爱妻子的照顾下,梅贻琦的病情稍微有了好转,但医生强调:若不立即进行切除睾丸的手术,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而要进行切除手术,除了病人要有心理准备外,资金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梅贻琦家中无积蓄,清华学子便自发为其募捐数十万,后梅贻琦看到募捐记录,默然半晌,接着流泪不已。
资金到位后,在妻子安慰和陪伴下,梅贻琦于7月28日施行切除睾丸手术,自此,他的病情才稍有缓和。
住院期间,梅贻琦一刻也未忘自己倾尽心血的原子炉事宜,只要身体稍好他便仍在病榻上批阅公事。

12月,原子炉安装完毕,布置庆典时,因梅不能下床出行,遂于1962年1月1日,安排梅贻琦在病榻上象征性地按动原子炉启运转动的电钮,这标志着他最后岁月中的一段“大事因缘”已修成正果。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终于还是离开了他一生最挚爱的教育事业,也离开了他一生唯一的爱人韩咏华。
让世人深觉遗憾的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素有“寡言君子”之称的一代教育大家梅贻琦也未能留下只言片语。
实际,死后没有任何财产的梅贻琦,似乎也没有留遗嘱的必要。
最后一次和妻子韩咏华对视时,梅贻琦眼角湿润,他似乎想说什么,却终究一句话也没说。
但即便他什么也没说,韩咏华也读懂了她要说的话。四十多年的相濡以沫里,已让他们完全懂了彼此,如此,言语岂非多余。
丈夫离开后的几十年里,韩咏华一直守着她与丈夫梅贻琦的回忆孤独生活着。
1981年,韩咏华写了《同甘共苦四十年——记我所了解的梅贻琦》,这算是她为梅贻琦做的"小传",也算是他们那段平实、幸福青梅之恋的总结。
老年时,有人问韩咏华:“在你心里,梅先生有缺点吗?”韩咏华想了很久后说:“我没有找到他不好的地方。”
世间的真心相爱大约都如韩咏华之于梅贻琦吧,纵使相伴几十年,你在我眼里,也依旧处处都是好!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4 03:54 , Processed in 0.314454 second(s), 5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