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lge Ebiri
译者:Issac
校对:易二三
来源:《Vulture》
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于11月26日因癌症去世,享年77岁。他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电影人之一。多年来,他将法国新浪潮的实验精神、古典意大利电影的歌剧色彩、美国电影的煽情主义以及他所有的丰富的声色欲望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系列复杂、引起争议并且十分私人的作品。
说到他最为重要的作品的话,你可以随便选:极度风格化的《同流者》(这可能是一部和《公民凯恩》具有同等影响力的作品)、「臭名昭著」的《巴黎最后的探戈》、杂乱无序而直接赤裸的马克思主义史诗片《1900》、几乎横扫奥斯卡的《末代皇帝》,甚至还有曾经备受赞誉的《遮蔽的天空》。
任何一部都可以称得上他最重要的作品。下文,导演将剖析其电影履历中十大重要镜头。
1、《蜘蛛的策略》(1970):阿多斯让父亲的传承长青
镜头:阿多斯·曼南尼的父亲是一位反法西斯烈士,但实际上背叛了游击队,发现这件事之后的阿多斯,还是选择维护自己父亲的英雄神话。
贝托鲁奇:「我的父亲曾经跟我说过,『我在你的电影里被你杀死了很多次。』对于我来说,即使阿多斯选择维护自己父亲的神话,这也只是离开父亲、获得自由的开端而已。
我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是1969年的夏天,那时我刚开始接触心理学家。我选择了博尔赫斯的这部短篇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在刚开始分析的时候,这部小说非常完美,因为它讲的全部是儿子和父亲的故事。我看待我父亲的方式就像是阿多斯·曼南尼看他父亲一样——是英雄的同时也是叛徒。片子的结尾和博尔赫斯小说里的并不完全相同。
(在我的电影里,阿多斯)决定维护有关父亲之死的神话——这是我的决定。在电影最末尾的时候,他意识到他身处一座监狱之中,因为他看到出了城镇的火车轨被掩埋在草地里,这意味着已经很久没有火车经过这座城镇了所以他是时间的囚犯,是那则故事的囚犯,也是他父亲的囚犯。」
2、《同流者》(1970):夸德里之死
镜头:在电影高潮部分,马塞洛为杀死自己导师卢克·夸德里及其妻子安娜·夸德里的凶手做出安排,这个凶手十分残忍且具有很大程度的象征意义。
贝托鲁奇:「《同流者》拍摄的时候,我还在《蜘蛛的策略》的剪辑室里。所以这两部电影一定程度上相互呼应,而《同流者》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蜘蛛的策略》中父亲的故事发生时间一样——大致是1937年、1938年这段时间。片中有一位前往巴黎的男子,他有着明确的任务——终结一位对他非常重要的教授的生命。
电影里,这位教授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和让-吕克·戈达尔在巴黎时候的电话、地址一模一样。这就像是我给戈达尔送出的消息:我这个年轻的意大利男子,带着我的电影来到巴黎,一定程度上,我就像马塞洛背叛了他的教授一样,我也背叛了戈达尔——因为我愿意拍一部不是那么实验风格的电影,我更想要用角色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拍一部充斥着『电影是什么?』的作品。我父亲再一次说,『好吧,我们又有一位父亲被杀死了!』」
3、《同流者》(1970):最后的一个镜头:马塞洛看向镜头
镜头:墨索里尼垮台前夕,马塞洛精神上完全崩溃了,之后,他揭发自己的法西斯朋友,发现自己被留下来和一个年轻的、无家可归的妓女待在一起。在镜头推进的时候,一动不动的马塞洛转头看向妓女——也是看向我们。
贝托鲁奇:「我们感觉马塞洛突然之间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份。他终于理解了自己。最后的特写充满力度。我们晚上拍的这部分,拍完后我问让-路易,『拍这幕的时候你在想什么?』他说,『我在想我的奔驰的轮子。』你永远也不了解演员。」
4、《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臭名昭著的黄油镜头
镜头:随着保罗(马龙·白兰度饰演)和让娜(玛利亚·施耐德饰演)之间匿名的「欲望」游戏节奏加剧,保罗在一些黄油的辅助下,侵害了让娜。
贝托鲁奇:「这部分是剧本里没有的,但我们在巴黎的公寓里常常会在早餐时间进行些讨论。我们两人都在想,应该做一些超过目前已经完成了的『欲望』场景。当时有一根面包棒,我们切开它,又在上面放了一块黄油。然后马龙和我互相看着彼此。于是就有了这个点子。这很难告诉玛利亚。所以我们做了一些非常淘气的事情。我没有告诉玛利亚我们的计划。
我们拍这幕戏的时候,马龙开始脱下她的牛仔裤——对了,你只有在电影里才能脱裤子,因为裤子实在是太紧了——玛利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所以她开始大叫,『不,不要!』然后马龙把手伸进黄油里。对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看到这一幕会觉得很暴力。所以玛利亚尖叫。她尖叫有部分是因为她对我和马龙非常愤怒,马龙对她来说像是某种父亲的角色,经常保护她。我认为她感觉我们两个背叛了她。
我认为这场戏只能这么拍。如果我提前告诉她的话,我们就很难拍出这一场戏中的那种暴力。实际上,如果提前告诉她,她可能根本不会接受。同时,我能把每天早上吃早餐时想的一些主意用来拍『欲望』的镜头,对此我感到欣喜若狂。」
5、《1900》(1976):主人的审判
镜头:贝托鲁奇的这部「声名狼藉」的史诗片时长超过五小时,到结尾的时候,意大利反法西斯、争取自由的运动之后接着便是一场光荣壮丽、旗帜飘飘的游行,游行队伍中的左派农民将地主阿弗雷德(罗伯特·德尼罗饰演)送上了审判台。
贝托鲁奇:「在我拍审判地主这场戏之前,我看了两三张1949年的照片,那时候还是毛执政。
中国当时有很多地主受到了审判。我记得我看过一张照片,上面是农民围成一圈,而地主坐在中间。所以,我在拍这场戏的时候,我认为这和中国的革命有一定联系。所以我在拍《一九零零》的时候,一定程度上我在幻想中国。而这场梦会在十一年后变为现实……」
6、《末代皇帝》(1987):那个特殊年代
场景:奥斯卡得主用颇具讽刺意味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二十世纪的画面:随着中国末代皇帝生命的陨落,一场充满爱国主义色彩却又荒诞的游行正在进行着。
贝托鲁奇:「在拍摄游行场景前,我曾会见了四五个我认识的年轻导演,包括陈凯歌,他也出演了这部电影,饰演保卫队长,还包括张艺谋。我问了他们关于那个特殊年代的事。突然我就像在看一场心理剧一样:他们开始表演,开始大喊,非常夸张。
我觉得《末代皇帝》和《1900》这两部作品的一些场景有些关联。但对于我来说,也对全世界来说,这两部作品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7、《遮蔽的天空》(1990):姬特被贝尔科斯姆骗了
场景:在姬特的丈夫死后,她跟随一支骆驼队在沙漠中踯躅,成为了其中一位首领贝尔科斯姆的女人。
贝托鲁奇:「我读原版小说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保罗·鲍尔斯是一位同性恋者。而德博拉·温格在故事早期却是一种男孩的视角。我觉得她看贝尔科斯姆的态度像是她是一个小男孩,去看一个男人。贝尔科斯姆很神秘,总是戴着面纱。有个场景是他在帮姬特洗澡。姬特就变成了一个孩子。
德博拉·温格一直在搜寻,她想要认同简·伯尔斯。我记得有一天她告诉我,『我知道这是我的最后一部电影,但我会奉献出我的全部。』」
8、《小活佛》(1993):悉达多发现死亡
场景:悉达多王子(基努·里维斯饰演)的一生都在他父亲的宫殿里度过,他的父亲为他组织了一场游行,他也出现在其中。然而悉达多从一个小巷子溜出去了,然后他见证了一场火化仪式,也了解了何为痛苦,何为死亡。
贝托鲁奇:「詹姆斯·艾奇逊是这部电影的美术指导,他在《末代皇帝》和《小活佛》中担任服装指导。在火化的场景中,他制作了一个假人,让人难以置信,不论从里面还是从外面看,都很完美。当它在燃烧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每个器官都在燃烧,心脏,肝脏,肋骨。真的尸体都不会有这种效果。十分具象化,十分完美。基努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我们也无法移开目光。我们生出一种怜悯之心,就如同我们看着一具真正的尸体在燃烧。」
9、《戏梦巴黎》(2003):马休,伊莎贝拉和雷奥三人一起洗澡
场景:年轻的美国电影爱好者马休(迈克尔·皮特饰演)和开放的孪生姐弟伊莎贝拉(伊娃·格林饰演)和雷奥(路易·加瑞尔饰演)共享一个浴缸,他们声称彼此爱着对方。
贝托鲁奇:「那个年纪的『欲望』很狂野,他们对『欲望』的了解也不够深刻,而从那时起就不同了。电影中充满了嫉妒,不论是角色之间,甚至是男演员之间。有时迈克尔会嫉妒其他两位主角,因为他们俩可以用其他语言交流,而路易会嫉妒迈克尔和伊娃,因为他们总是很优雅。
从没有人来找我抱怨其他人的特写镜头怎么样,或是其他一些类似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公寓里充满了亲密,让人难以置信。」
10、《戏梦巴黎》(2003):结尾被打断的自杀念头,和街头的暴乱
场景:女主角想要自杀的念头突然被砸破窗户的砖头打断,随后三位主人公冲下了楼,加入了1968年巴黎的五月风暴。
贝托鲁奇:「没人能阻止这一切。飞进来的砖头把他们带了出去,但我更想让这块砖头把整条街带进房间。整部电影中三位主人公都在封闭的环境中,但最后他们出去了。他们出去之后就彼此分开了……我觉得我必须拍这部电影,我读过很多关于1968年的书籍,但我觉得都一点意义没有,都很愚蠢。
这部电影不是从那时候的孩子们的角度出发的,而是从一个老者的角度去回忆那段时光。我想表现的是在那个时候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设想他们的未来,以及他们与未来的关系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置信。而如今,年轻人们会思考明天,每天都在思考。但回到那时候,根本没有明天,他们有的只是……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