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解析|作文题永远跑不出这5大主题,考前临阵磨枪也能速提5分 满分作文秘籍传授 2018-12-17 17:59:00
高考作文的材料每年都在更新,然鹅仔细分类一下其实围绕的主题和角度完全可以分为固定的五大类,今天就为大家整理考前作文临阵磨枪速记手册,想拿高分作文的同学抓紧时间收藏啦!
1.梦想[江苏卷] 《怀想天空》 简析:怀想-天空,分析一下,都是两个颇有情怀的词,此时就可以想到,天空可能只是另一种东西的替代品,那么这种东西就可以演化成为自己的梦想。 [北京卷]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简析:同样,看这个题目,“星空”可以理解成为我们的梦想,我们要仰望我们的梦想,但是前提是也要脚踏实地 [福建卷]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简析:此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析主旨。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它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据此可以顺向从“树根”的角度写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找到精神依托,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逆向从“流星”的角度写愿做一颗流星,哪怕无依无附,也要追求闪亮的瞬间,以短暂的生命划出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从“无依无附”、“深深扎进”等关键词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 “无根”与“有根”的选择取舍等等。 [安徽卷]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我们理解萧伯纳的这句话可以把它切分为两部分,然后在把这两部分建立起有机的联系。首先,我们来看这两句问话的前提:一句是“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一句是“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已经发生事”是已然的,不可改变的事实了;“从未有过的事”是未然的,是梦想。我们再来看两句问话:一句是“为什么会这样”;一句是“为什么不能这样”。前者是对现实的不满,后者是对未来的期望。所以,我们如果把背景和后面的问话联系到一起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的许多事本来应该按照人们意愿(梦想)去发展,可是却没有按照人们的意愿(梦想)去发展。另外,我们从作者的说话口气来看,显然作者对已然的现实表示了十分强烈的不满。所以,萧伯纳的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既有对未来理想追求的鼓动,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发展脱离人们意愿的一种强烈不满的叹悔。 【总结】1.梦想主题:通过以上高考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类型题目都是在表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关于梦想的思考,关于意愿和自己的精神寄托等,这都是属于我们这一大类作文类型的,即我们的梦想主题。 2.困难
[新课标1]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简析:这个材料关注的是生命和人生的问题,带有寓意性质,但是老切割师的话已经为我们明确了立意的方向,这个材料与2012年全国一卷“抛掉顾虑”有某些相类似的地方。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讲一商人发现的一颗价值不菲的大钻石需要切割,但切割成功会价值倍增,而不成功则会损失巨大,因而许多切割师都不敢冒风险。第二段讲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设计了一套周密的方案,而他却让他年轻的徒弟来切割,结果一举成功。最后材料用老切割师的话来点题:战胜困难,要有经验技术,也需要有勇气,还要不顾及价值。所以本材料首选的角度应是谈勇气(当然,要辩证分析,不能否认经验和技术),其次可以写抛除顾虑,再次,也可以从新老共同完成此举的事来谈新旧交融的意义。 3.选择[重庆卷] 《难题》 简析:题目是难题,困难的主题就很明显了 [安徽卷]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弯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 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简析:同学们分析一下材料就可以发现,材料先以赛车弯道为喻,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弯道的时候,本来落后的可能超越,本来领先的可能被超越.接着又加以引申,联系到金融、政治等领域,这就引导发散思维.这样在立意上就有了比较大的自由空间.不难看出这一材料的命题立意是要引导考生对生活中那些“充满困难却又蕴涵机遇和挑战的时刻”进行体会、思考,首先要注意的是要读懂“弯道超越”本来的含义,在此之后,要重点咀嚼“弯道”被引申赋予的新的意义,即“充满困难却又蕴涵机遇和挑战的时刻”。 【总结】2.困难主题: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的作文题目是专门针对拼搏、奋斗、勇气、信念、坚强、目标、创新这类型的题目来进行不同角度的考核,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面对困难,人们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有的选择舍弃、放弃,有的选择迎难而上。这就构成了我们的困难主题的作文,这类型的作文是比较常考的,同学们一定要多加注意。困难与我们的选择一般是会放到一起考的,所以这两个主题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4.记忆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简析:分析一下,这则材料选用的是一个关于“杜甫家书”的讨论。涉及的是“传统媒体是否会在信息时代逐渐消亡”的辩题:学生乙是科技信徒的代表,认为“邮件”“电话”必然取代“书信”,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理性看待新老更替,正视时代变迁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学生甲、丙显然是支持传统文化的代表,感叹往日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无以为继,引发人们文化传承方面的思考;学生丁思路进一步打开,从对“科技与文化”的思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科技与道德”“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总结一下就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思考。 [广东卷]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 简析:遇到这类型的同学们就可以想“原点”究竟是什么?它的的本意是指出发的地方,提示语里的“原点”,都是其比喻义。那么,文题“回到原点”,亦即回到初始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原点”代表或者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东西,因此,我们会很容易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纯自然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等等 [安徽卷] 《时间在流逝》 简析:对时间的思考 [江西卷] 《找回童年》 简析:对童年美好的回忆 【总结】3.记忆主题:通过我们对高考题的总结,总有这么一类题目是过去美好的事物、习惯、传统的文化怀念,对美丽的景色怀念,对童年的纯真怀念。这就构成了我们的记忆主题。传统文化也是这几年很热的考点,比如今年的“汉字热”。同学们多多收集这类型的素材哦~ 5.责任
[湖南卷] 1.“它”往上飞,有一个声音问它累不累,它说我不累。 2.父亲在剪报纸,孩子在旁边抱着他,说:我愿意就这样陪着你 简析:父亲默默的陪伴。 [浙江卷] 《绿叶对根的情意》 简析:父母如根,我如绿叶。 [浙江卷]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 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 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字数在800字以上。 简析:从整段材料看,第一句话仅仅是为了引出“反哺”这个概念,再由鸟界的反哺引出人的“文化反哺”——“文化反哺”才是全部材料的核心词。什么叫文化反哺,材料说了,是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这句话包含着两个要素。一是必须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二是这影响必须是文化层面的。那么什么才是文化层面的影响呢?材料中同样提示了,是科学知识,是价值观念,是生活方式,是审美情趣等等等等。所谓“角色转换之间”,就是年轻一代接受着老一辈的教诲,同时,也慢慢地对老一辈施加属于自己的影响,进而改变他们的观念。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责任。 [北京卷]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简析:坚守岗位的责任。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简析:改革发展的责任。 [新课标]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析:当代青年富国强国的责任。 【总结】4.责任主题,可以分为对人和对社会。 对人分为亲情、友情。 对社会则是坚守岗位职责、热爱祖国。 大家好,本号会持续推出【满分考场范文剖析】内容,这类内容将从【精选常考题】【题目解析】【考场范文】【亮点剖析】四个部分来剖析为什么别人的作文分数就能那么高,带孩子快速学习到优秀作文经验,直接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有需要作文提分的请关注我!

收藏
举报
举报文章问题
取消 确认
22 条评论

写下您的评论...
评论
用户6849060179614 2天前
主题不等于题目,现在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题目的现实针对性十分明显,材料直接来自生活,不再是一个小故事,一句名言,看看今年的题目就会明白。光记住“梦想”“困难”“责任”这些,引经据典讲一些抽象的道理,发一些感慨,还是会不合要求的。就算像上海卷那样的题目,也不能空说道理。当然懂得本文说的这些道理是必须的,这里说的是“懂”,不说“记”!因为今天的高中学生书读得少,道理懂得不多,讲不出所以然。知识和认识分析能力不够是很多考生作文分数不高的主要原因。
回复 11
长风破浪你我同行 1天前
作文辅导要与时俱进。拿2012年或者更早的作文来讲评,能学到啥呢?长篇大论的给材料作文已经过时了,而且你列出的这些个主题,比较容易套作,容易千人一面。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