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泽谕吉为什么说中国孔孟可耻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2018-12-22 08:30:22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美文/散文/随笔/诗歌/经典短篇/哲理故事/语录常读,涵养心性,变化气质。
他们(孔孟)把人分为智愚上下,而以智者自居,亟亟于统治愚民,所以参与政治的念头也非常急切。终因求之而不得,反而招来丧家之犬的讥诮,我真为圣人感到可耻!至于要把他们的学说实施于政治上,我认为也有很大弊病。 - (以上这段话摘自《文明论概略》,福泽谕吉著,北京编译社,2016,商务印书馆,第56页)
这是我见过对孔孟最严厉的批判。作者是日本启蒙思想家,日元纸币最大面额人物,福泽谕吉(1834-1901)。 1、为什么批判孔孟 福泽为什么如此批判孔孟?美国打开日本通商口岸后,面对西方先进文明,日本陷入恐慌。福泽是立足日本进步的立场,发此议论的。这种批判在新中国早期阶段,某个领袖做过,多数人不同意。面对落后的现实,人们极易病急乱投医。有的建议设计一种全新的文明蓝图,有的建议学习西方的枪炮、铁路、洋房,有的建议改革政治制度,更有甚者,呼吁精神复古,道德内省。 福泽谕吉批判了以上说法。倡导学习看不见的文明精神。他尤其痛恨精神上的复古,也就是把做圣人、提高个人道德作为复兴的方法。文明的精神是群体决定的,提高群体的德智水平是关键,而非个别英雄人物。他说,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得志的极少,多数以唏嘘叹息,牢骚不平了此一生。孔孟之所以不被重用,不是周朝诸侯的罪过,而是另有不能任用他们的原因,这就是“时势”,当时人民的“风气”,也就是当时人民普遍赋有的“智德”水平。不用孔孟,是时代的趋势而已。 古来英雄成大事者,并不是用他们的智术提高了人民的智德,而是没有阻碍他们的智德而已。道德在未开化的人事社会,对秩序有作用,随着民智逐渐开化,必然丧失作用。不仅在周朝末期,孔孟之道不适合,以后也不适合。后世学者,切莫根据孔孟之道寻求政治途径。 2、道德作用甚微 福泽谕吉当时提出的日本学习和赶超欧美,思路就是提高民智。文明进步靠人民,不靠个别英雄;最重要最优先解决人民的德智问题,其次是政治制度,最后是铁路、洋房、军器。这本作品可以看作“群体精神文明论”。作品最重要的价值,重火力批判了“道德能够推进文明”的复古迷昧。进步是群体智德的进步。尤其是智力的进步,而非固守私德。道德分私德和公德。私德是个人内心活动的纯洁、严肃,公德是社交行为的廉耻、公正、勇敢。 智力分为私智和公智。私智是对某件事物道理的理解,某个物体的研究,公智是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能根据时间空间取舍的才能。这两种道德争论非常尖锐。从历史上看,圣人都是鼓励私德的,本身也是私德楷模,民众多数认为振兴国家就是复兴私德。 福泽严厉指出,国家的进步不能依靠私德,因为道德不可测量,不可学习,不可控制。国家的进步也不能依靠宗教的推行,因为深佛两教讲的修德,与孔孟私德非常接近。因此,学者不能把私德和私智,作为国家进步的关键。国家的进步要务实,需要智力的开示,智教的兴旺。 3、开智胜过修德 群体提升公德、公智需要智慧,开智胜过修德。既然国家的进步依靠公智,重点就在如何根据时空条件,推动社会的进步。评价一个人在文明中的价值,不应该抓住私德过失不放,而要看公德贡献大小。
为什么福泽认为,日本的进步需要开智?道德在未开化时期,效果最好,人际复杂、民智开化之后,道德的效果逐渐衰退。道德存在于内心,不是外在行为,影响范围很小。修私德本来就是为自己,如果是为他人修私德,则是伪道德。而智力与外物接触,可以经过调整、进步,创造多数人的利益,影响范围很大。 道德好比铁材,智力好比加工。加工程度越高,工具越厉害,应用越广泛。 最后,智力是可以批量学习提高的,道德却靠个人内心的努力,效果因人而异。因此,智教的价值远大与德教。 对国人刺激最大的是这点:私德对于集体进步无益,孔孟之道对政治无益。孔孟之道,是万万不可用于政治的。现代人读这样的作品,一定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福泽谕吉如此强调智力、公智的重要性,是因为当时日本急需提高战斗力,保证国体不会沦丧于异族。 4、如何发愤自强 一百年后,对这三种迷昧的批判,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目下中国的国学复兴,民间的宗教隆盛,群体陷入恐慌,福泽的批判给人一定的启发。企业在寻找突破的时候,以道德为切入点,个人在寻找进步的时候,退缩到宗教安全伞下,获得了虚幻的胜利,对改变实力没有帮助。 福泽很像东方的尼采,不过尼采是个人权力意志的,他是国家实用主义的。两者都强调实力,否定传统个人道德的重要性。我从来不惮以国家比喻个人。因此,完全可以把这本作品当作企业和个人的进步书,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振聋发聩。 第一,学习相对进步的,不要期待完美无缺的学习对象。只要比自己优秀的都可以作为学习目标。因为进步虽是无限的,但学习必须寻找可行的目标。看到对方不完美,封闭学习入口,这是恐惧带来的借口。 第二,学习精神而非模仿工具。学习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学习难的还是易的?在福泽时代,是有争议的。晚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学习的就是有形的,容易的。福泽是相反的观点。先促进文化精神,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证明这个逻辑是有效的。 第三,务实进取,搁置道德和宗教。在图谋进步的过程中,克制私德的崇拜,甚至搁置道德争议。道德不是奋发图强时候的第一要务。在企业变革期,也不要陷入道德的争论,企业管理制度多关注行为层面,少讨论道德内容。至于引进宗教的力量,只能纯洁个人内心,对于群体进步,收效甚微。
福泽谕吉 (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日本思想家、教育家。大阪人。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本文来自网络,未见署名作者。在此鸣谢。
收藏
举报
举报文章问题
取消 确认
971 条评论
写下您的评论...
评论
- 弥陀佛87747476 1天前
孔孟的核心就是等级和秩序,儒学设计出了君君臣巨、父父子子等一系列等级制度,通过洗脑式的教育迫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接受所处等级中,不能乱说乱动,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社会中上层,特别是上层明显是等级制度的受益者,当然会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崇儒学。几千年来,占人口的决大数的处于社会下层人士,只能在温饱边缘苦挣扎。在孔孟思想在主导的旧中国,社会几乎没有发展,两千多年,直到清末民初,我们一直都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水平。所以孔孟之道的推崇者都是既得利益维护者,是自私虚伪的卫道士。
回复 ⋅ 29条回复 595
- 墨水的香味 14小时前
读书时,曾经购得一本 吕理洲先生的 《明治维新》后附《福泽谕吉传》闲暇时读了好多遍 可以用心潮澎湃 惊心动魄形容之 1868日本明治维新... 后来联想到1978大陆改革开放...福泽谕吉的思想到今日看来都很超前...不过此人反华,提倡侵华,对中国人而言,其许多进步思想值得学习称道,不过其人中国人不可以敬之!
回复 ⋅ 3条回复 54
- 黎黎lili堂岛之黎 1天前
的确是耽误人,世界上没有圣人,孔孟只是一种学说,被封建统治者拿来控制人民思想的。也是封建专制把孔孟提升起来的。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