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天空新人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224|回复: 2
收起左侧

吴敬梓的传奇一生:出生于豪门家族,屡次科举不中,晚...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 名

发帖:NO. 1 名

在线:NO. 1 名

gwp! 发表于 2019-1-1 17: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吴敬梓的传奇一生:出生于豪门家族,屡次科举不中,晚年穷困潦倒 原创 少读红楼 2018-12-23 22:29:02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在其《吴敬梓传》一文开篇就说到:“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当然了,吴敬梓不仅仅是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为了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清朝长篇讽刺小说的作者,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详细叙述一下这位伟大的清代小说家。
一、出生于豪门官宦家族
公元1701年,吴敬梓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的一个豪门官宦家族。全椒的吴氏不仅仅是当地的第一豪门,就是放在当时整个安徽省来说,名气也是非常响亮的。
吴敬梓的嗣父吴霖起是家里的独子,是个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最高职位为赣榆县教谕,大致相当于现在县教育局局长。
吴敬梓的祖父吴旦为家里的嫡出长子,虽然只是个监生,但凭借家族的影响力和财力,仕途上混的还不错,吴旦的最高官职为州同知,知州的副职,官级为从六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副市长。
吴敬梓的曾祖父吴国对的科举等级就非常高了,他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在殿试上一举夺得了第一甲第三名(探花),被授翰林院编修(从五品),深得顺治皇帝器重,这一年距离吴敬梓出生仅有43年。
之后,吴国对的仕途一帆风顺,两度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门生遍布天下;最高职位为国子监司业、提督顺天学政。吴国对的这些职务虽然表面上品级不高,但权力大,荣誉高,像提督顺天学政,虽无品级,但为朝廷的钦差大臣,一省最高科举长官,地位与巡抚(正二品)平级。
吴敬梓的曾祖父这一辈,正是全椒吴氏全面崛起的一代。吴国对兄弟五人,其中有四人考中了进士。吴国对的孪生兄弟吴国龙这一支后代更是极其厉害,吴国龙本身就是进士出身,其有五子(两进士一举人三秀才),其中吴昺更是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的榜眼,一度出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公元1706年还任会试考官,官至翰林学士(正三品)。吴昺的孙子吴檠(比吴敬梓大5岁的堂兄)也是个进士,也就是说在吴敬梓的童年时期,叔祖父吴昺这一脉达到了家族的顶峰。
在《儒林外史》中,所说的杜家“一门三鼎甲,三代六尚书”,其原型就是吴敬梓的家族“一门两鼎甲,两代六进士”。即使到了吴敬梓这一代,虽然不及曾祖父、祖父一辈那样辉煌,但凭借吴氏家族的几代人财富积累和名声,使得吴敬梓一出生就可继承巨额的房产、田产,这一切的一切,足以使其过上极其优越的生活和享受世间的荣耀。


二、科举之路异常艰辛
吴敬梓出生于这样的一个豪门大族,从小就过继给了吴霖起,自此成为家里的长子长孙,备受家人关注。根据《安徽通志稿·吴敬梓传》记载:“敬梓生颖异,读书过目辄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
也就是说吴敬梓从小就聪颖过人,读书更是看过之后就能背诵,如同神童一般。公元1705年,年仅5岁时就入私塾读书,14岁时开始跟随父亲吴霖起学习,18岁时吴敬梓就顺利考取了秀才。
在考取秀才的过程中,吴敬梓可谓是一帆风顺,凭借他的才学,似乎之后的科举之路也会非常平坦,然而,命运却在处处与这位才子开玩笑。公元1723年,23岁的吴敬梓第一次赴安庆参加乡试,满怀信心的他高兴而去,却铩羽而归。公元1726年,再次赴安庆参加乡试,结果还是失败而归。
前两次失败的乡试经历对吴敬梓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其行为风格都有了很大改变,然而第三次乡试经历,更是给了其严重的一击。
公元前1729年,吴敬梓人生中的第三次乡试即将来临,这时的吴敬梓已经29岁了,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正期待这一次科考能够考中。在这次乡试之前,提督安徽学政李凤翥还主持了一次预试,在这次预试考试中,李凤翥给吴敬梓的评语是“文章大好人大怪”。
“文章大好”指的就是吴敬梓所作的文章还是挺好的,李学政表示很欣赏;而“人大怪”指的是李学政坊间传闻吴敬梓酒后对当朝的科举八股取士常常多有妄言。但李学政还是非常欣赏吴敬梓的才华的,便将他取为此次预试考试第一名。
尽管在这次预试中,李学政对吴敬梓多有批评,但将其列为榜首还是给了吴敬梓很大的安慰。对于接下来的乡试,信心满满的吴敬梓认为此次中举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毕竟自身还是有真才华的。
随着八月份乡试的临近,吴敬梓与堂兄吴檠、金榘等几个好友开始直奔安庆,此时的李学政三年任期已满,已经回京复命去了。新上任的提督安徽学政为王兰生,上任之后,对于上次预试那些事还是有所了解的。在雍正皇帝亲自任命的主考官的主持下,1729年安徽乡试拉开了序幕。
面对“生而知之,上也”、“微则悠远”等乡试考题,吴敬梓精心构思、尽兴发挥,觉得文章写得还是非常不错的,比预试还好。同考的秀才们也都认为,预试第一名哪有乡试不中举之理。然而现实却是无比的残酷,吴敬梓在这一次乡试中再一次落榜。
不仅吴敬梓落榜了,堂兄吴檠、金榘等几个好友也在这次乡试中落榜了,然而同县的孙家子弟却有人上榜了。这次的名落孙山,给了吴敬梓狠狠地一击,已经严重伤及其内心。从此之后,吴敬梓对清朝的科举制度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对科举制度也表现的非常厌恶。
在科举入仕上,吴敬梓做的最后一次尝试就是公元1736年的博学鸿词科。乾隆元年,新继任的乾隆皇帝为了显示太平盛世之象,继承先帝夙愿,决定开“博学鸿词科”。由各地总督、巡抚向朝廷举荐人才,皇帝亲自在京城举行考试,择优录取。
在参加了地方的考试之后,安徽巡抚赵国麟觉得吴敬梓确实有才华,便向朝廷举荐了他。然而这一次,吴敬梓却因病未能参加在京举行的廷试,自然就没有被录取的机会了。
而这一次在保和殿乾隆皇帝亲自举行的博学鸿词科廷试中,参加者多达一百七十六人,加上第二年补试的后续到达者,两次人数总和近三百人,仅仅录取了十九人。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的三人一个都未被录用,此次参加了廷试的吴敬梓的堂兄吴檠及其好友程延祚也都未被录取。
这次博学鸿词科之后,已经36岁的吴敬梓算是与清朝的科举制度彻底决裂了。从此以后直至逝世,吴敬梓拒绝一切科举相关的考试,对科举入仕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大致在此段时间前后,吴敬梓开始一心投入到其著名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之中。


三、大肆挥霍巨额家产
公元1723年,父亲吴霖起逝世,在承受着父亲逝世的巨大悲痛过程中,加上之前乡试的失败的满腔不满,吴敬梓开始挥霍家族遗产。因为既不从事生产,又不做官的缘故,吴敬梓只能依靠父亲的遗产来维持奢华的文人生活。
到1729年第三次参加乡试后的再次失败,更加痛苦无奈的吴敬梓开始变卖家族田产房产。吴敬梓关系较好的堂兄吴檠所作的《为敏轩三十初度作》中就写到:“去年卖田今卖宅,长老苦口讥喃喃”。1730年时,吴敬梓就开始变卖家族的房产了。
根据《安徽通志稿·吴敬梓传》记载:“袭父祖业有金二万余,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与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父母相继逝世后,已经23岁的吴敬梓成为了一家之主,再没有人约束其生活了。
吴敬梓继承了家族的2万多两白银(乾隆年间,一个普通人维持一年的日常生活仅需十几两银子)之后,他既不善于打理家族产业,本身又就属于那种性格非常豪爽的人,与那些文人朋友交往都是大笔的花钱。歌舞酒色要花钱,还经常施予穷人大量钱财。就这样,没几年就把家产花没了。
在一系列变卖家族遗产的过程,吴敬梓与家族里的其他人为争夺家族产业产生了很多矛盾。因为吴敬梓继承这些遗产有很多都是曾祖辈、祖辈打下的产业,曾祖父就有三子,再加上曾祖辈五兄弟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到吴敬梓一辈时又过了那么久,很多产业本身就缺乏明显的界限。
所以,在吴敬梓大肆变卖祖产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但在与族人分家产的过程中,吴敬梓显然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公元1731年,吴敬梓与族人的纠纷加剧,于是他干脆变卖了在全椒剩余的家产,携带妻子全家迁到南京居住,彻底断绝了与族人的联系。迁居到南京后,吴敬梓又结交了一批江南的文人雅士,经常谈诗饮酒,还在南京聚集一批贤士建先贤祠,祭祀吴太伯等二百三十余人。到公元1740年前后,家产用尽,吴家的生活已经非常艰难了。


四、穷困潦倒度余生
根据《全椒县志·吴敬梓传》记载:“素不习治生,年四十而产尽”。公元1740年前后,吴敬梓所继承的巨额家族遗产早已花的一干二净,再加上自己既不从事生产,又没做官,所以没有收入来源的吴家过得还是挺艰难的。
在生活艰难的时候,吴敬梓经常把自己的底藏书拿出去卖,换些钱来买米买酒。但他毕竟也是文人,官宦子弟,所交的朋友之中除了一批无功名的文人雅士,还有一批举人、进士出身的在任官吏。这些朋友中,就有很多人经常资助吴家的生活。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公元1749年前后,吴敬梓完成了其著作《儒林外史》。
晚年的吴敬梓虽然不再参与任何科举,也不谋求任何仕途;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未阻止自己的儿子去考功名。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再次南巡,到达南京后,照例举行召试,吴敬梓自身是早已厌恶了这些东西,但却未阻止长子吴烺前去应试。
这一次的乾隆皇帝亲自召试,吴烺顺利通过应试,因为吴烺本身是秀才,所以被赐于举人身份,授予内阁中书一职,官阶为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但吴烺毕竟是个小京官,官俸很低,所以吴家的生活穷困潦倒的状况虽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彻底改变。
公元1754年,54岁的吴敬梓在扬州逝世,从而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吴敬梓的两个儿子在仕途上,还是有一番成就的。长子吴烺(字荀叔)于公元1770年升任山西宁武府同知(正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副市长)。次子吴煐(字蘅叔),举人身份,做过普宁县知县(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2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 名

发帖:NO. 3 名

在线:NO. 29 名

常务管理员 发表于 2019-4-26 07: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好贴
来自- 中国北京
沙发 2019-4-26 07:56:27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5 名

发帖:NO. 5 名

在线:NO. 77 名

快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20-3-20 20: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现在的中学生写的文章真好,学习了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板凳 2020-3-20 20:47:15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4 12:29 , Processed in 0.345043 second(s), 6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