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利用海水能不能锻造,潜艇耐压壳体主要是一种轧制、卷圆、焊接而成的焊接件,跟锻造有什么关系?所以说即使能够利用海水锻造,费时费力去利用这样一种制造工艺去造耐压壳,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性能提升完全不合乎逻辑。潜艇上肯定有锻件也有铸件,但是与耐压壳的筒体无关,顶多也就是加强筋、法兰、结合构件一类的需要锻造。耐压壳制造没见过,压力容器制造总见过吧,大方面的制造流程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潜艇耐压壳的材料强度更高、板材更厚、卷制精度要求更严、焊接难度更大而已。
上图就是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耐压壳的一段,话说现在潜艇制造基本上都是模块化总段技术。总得来说,潜艇耐压壳制造难,难在工艺、精度和制造设备上,比如说耐压壳板材的校平、壳体板的卷制和校正、肋骨的弯制和热处理、耐压壳圈和肋骨的焊接坡口仿形加工、曲面开孔、上千吨大型立体分段高精度无余量合拢、高屈强比特殊钢材的焊接及热处理等。这些东西吧,在民用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可以说都见的多、做的多,听起来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由于钢材强度的大幅提高、精度要求的提高,这些事做起来的难度就呈几何级数的增加。
上图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耐压壳的一段。对于这个题目的很多答案,在那疯狂分析什么还水锻造的可能性,可能就是完全不懂工业制造,这东西根本就不需要锻造,通俗点说就是把材料特性合适的厚钢板轧制出来、运到生产的地方进行校平、用合适的卷板机卷制、拼焊成一个圆筒、制作肋骨、焊制壳体和肋骨、耐压壳里分层建造、舾装各类设备、分段合拢,基本就完事了(当然具体细节就不能说了),跟锻造有个什么关系,个别零部件(锻件)怎么着都能做出来,用得着海水去锻么?
上图英国“机敏”级核潜艇耐压壳的一段,看得出来该开的孔开了,焊接坡口也打了,只不过还没焊环缝和纵缝而已(不要问我为啥不用国内的图,这个机敏级核潜艇耐压壳的图是英国BAE官网提供的),相信你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东西就是“卷板机卷制、然后再去拼焊”。所以说,东西讲出来都很简单,做起来就是千难万难,比方说你们整天关心得核潜艇“龟背”问题,这与以前我们做不出大直径耐压壳有关,别人家的战略核潜艇耐压壳直径都在10米以上的时候,我们还只能做9米以下的,当然放不下弹道导弹,要搞凸出来一块(放导弹),当然世界上绝大部分战略核潜艇都龟背,只不过人家耐压壳直径大,凸出来的部分很小(通过造型把龟背修饰的不明显而已)。
美国核潜艇耐压壳的一段在加工,如果不说这是核潜艇的耐压壳,你就这么看与普通压力容器筒体的制作有什么区别?所以不用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技术,这东西本来就没什么神秘的。原来做不好是材料学、冶金工业、机床设备等各个环节不过关造成,现在能够造,还能造的又好又大那是因为我们技术进步了呗。例如,过去潜艇总是整双壳体,一方面是因为承袭苏联技术的原因,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高强度潜艇用钢造不出来,现在潜艇用高强度钢整出来了,不就开始做单壳体潜艇了嘛,俄罗斯不也改行开始做单壳体了。但是钢材强度的提高,又给焊接工艺带来极大的挑战,美国弗吉尼亚级就是为了减重,用来屈服强度更高的钢材,结果焊接工艺没跟上,造成初期建造进度很慢。再说说耐压壳里那一圈一圈的肋骨,这个东西也很关键,圆度不够将影响整个潜艇结构的性能,而且肋骨间距太小就会因增加肋骨的数量而增重,这与通过是使用高强度钢减薄钢板厚度来减重相冲突;肋骨间距过大,又会引起耐压壳结构的不稳定性;所以说,潜艇的制造技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那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攀岩,而且每个问题与其他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
另外,以前做不了大直径潜艇耐压壳还与缺乏相关卷板机有关,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其实这种卷板机可不是一般民用的那种,其卷制规格、可卷制材料厚度与强度、以及最后的卷圆精度要求是相当高的。以前只有瑞典能制造这种卷板机,美国以前的核潜艇耐压壳也是租用瑞典设备卷制,而且这种设备还对咱们禁止出口。好消息是,这种设备的技术咱们已经攻克了,以后战略核潜艇也能做12米以上直径的,那样核潜艇的龟背就会越来越小(反正消除龟背就那么两条路,要么做更大直径的耐压壳,要么在保证射程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小型化弹道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