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庆军创意写作 2018-09-24 08:08:00
2012年莫言在瑞典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典礼上
一、莫言
2012年年底,站在瑞典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莫言向全世界文坛讲述了一个中国作家如何从事他的事业,如何发现自己民族历史记忆,如何练就打捞这些历史碎片的技艺。其中,他讲到在中秋节那天一个乞丐上门讨饭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让人看到莫言想表达中国人的善良和怜悯之心,也同时传递中国家庭怎样教育自己的后代。但是,我从这则故事中读到更为复杂的东西。莫言大概也告诉世界的同行们,中国人的交往智慧中首先注重与人为善,尤其不要轻易得罪穷人,因为穷人很厉害,往往惹不起。莫言是这样讲的: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莫言:《讲故事的人》 贾平凹的散文《月迹》书影
二、贾平凹
贾平凹的散文优美干净,意境隽永,在郝老师看来,他散文比小说写得好。理由是贾平凹写散文的时候敞开了一颗素心,任感觉流淌,凭才情奔泻,毫无拘牵挂碍,如瓶水泄地,晶莹透彻;而他的小说中由于掺杂了太多功利性的东西,不能很好地书写性灵,艺术力量便弱了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私见,不足为训。说到写中秋月夜,贾平凹的《月迹》可谓经典中的经典,优美的让人沉醉。您看——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过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贾平凹:《月迹》 写作中的老舍先生
三、老舍
老舍先生是个京味儿作家,其散文如他的个性一样,率真优雅,情绪饱满,平实中见性情,味道醇厚迷人。你看他写中秋前后的北京天气,欢喜中带点骄傲,乐观得有些盲目,表现出一个“老京派”的十足底气。他说: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老舍:《北平的秋》 周作人画像
四、周作人
周作人是地地道道的“京派领袖”,与老舍不同,他对北京的感情不可捉摸。周作人深厚的学养和过人的识见在散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读起来特别有味道。据舒芜先生研究,周作人的文章包含的意思能够达到五层以上的思想叠加,也就是,周作人文章的每一句话里面能够翻转出五层含义,五层喔。这篇《中秋的月亮》写于1940年。请注意这个时间节点,那时候周作人还是日本人的“红人”,“汉奸”的帽子戴的正合适,他的思绪也就复杂多样,他对中秋节的看法里面,有更多复杂的心绪缠绕其间。而中秋“讨账”与还债的意思对他来说触目惊心,因为他怕国人对他“秋后算账”。周作人笔下的中秋有些未免有些阴森和复杂,真的是言为心声。
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等到月亮渐渐的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只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 徐志摩(右)陪同访华的印度诗人泰戈尔
五、徐志摩
民国的风流才子徐志摩才高气盛,风华绝代,那才情真的“浓得化不开”。且不说文笔高妙,情绪跳荡,单单是那信手拈来的文字功夫,便令人好生艳羡。那年中秋节,他恰恰在行驶在印度洋上的轮船上,一阵阵乡愁袭来,调动了他那秾丽粘稠的笔,自由挥洒。此刻,徐诗人思绪万千,愁肠百结,当然他的“顽艳”也是在骨子里的。你只需看看他关于“遍体蒙纱”的女郎的妙喻,可知这位民国才子的“痴情”与才调。
中国字形具有一种独一的妩媚,有几个字的结构,我看来纯是艺术家的匠心:这也 是我们国粹之尤粹者之一。譬如“秋”字,已经是一个极美的字形;“愁”字更是文字史上有数的杰作;有石开湖晕,风扫松针的妙处,这一群点画的配置,简直经过柯罗的画篆,米仡朗其罗的雕圭,Chopin的神感;像——用一个科学的比喻——原子的结构,将旋转宇宙的大力收缩成一个无形无踪的电核;这十三笔造成的象征,似乎是宇宙和人生悲惨的现象和经验,吁喟和涕泪,所凝成最纯粹精密的结晶,满充了催迷的秘力。你若然有高蒂闲(Gautier)异超的知感性,定然可以梦到,愁字变形为秋霞黯绿色的通明宝玉,若用银槌轻击之,当吐银色的幽咽电蛇似腾入云天。我并不是为寻秋意而看月,更不是为觅新愁而访秋月;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是丹德所不许的。我盖见月而感秋色,因秋窗而拈新愁:人是一簇脆弱而富于反射性的神经!
我重复回到现实的景色,轻裹在云锦之中的秋月,像一个遍体蒙纱的女郎,她那团圆清朗的外貌像新娘,但同时她幂弦的颜色,那是藕灰,她踟躇的行踵,掩泣的痕迹,又使人疑是送丧的丽姝。
——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 王安忆近照
六、王安忆
海派传人王安忆的小说细腻绵长,风格缠绵,自是一家。她在一篇叫《忧伤时代》的小说中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在中秋节一起看电影的过程,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和躁动,年轻人的独特心里活动,都刻画得既真实又美好。豆沙月饼为这个故事平添了更多想象。
电影是个纪录片,名字就没什么吸引力,我便自己给它增添一些令人鼓舞的内容。我和邻家的男孩早早就出了门,我还带了一整只豆沙月饼,是母亲早晨出门前分配给我的下午的点心,我一直留到了晚上。我一边吃月饼一边走去电影院,加强着这趟出行的快乐。
街上匆匆行路的人,大都是在往家赶,是吃晚饭的时候。想到人家都将围坐在晚饭桌边,而自己则走在街上,不觉心生凄凉。天光还很明亮,却是暮色的光明,晚上单独出门,总有一些大胆的反常的色彩。我不知不觉吃完了一整只月饼,心情却没有明显的改善。邻家的男孩对单独出门要比我有经验,他熟悉这段路上的每一个商店和每个弄口,时常伫步,进去逛一圈,看看商品,或者进弄内小便池小便。他甚至还提议走过电影院,到更远的街上走一走。出了门,我举目无亲,就只有听他的。
——王安忆《忧伤时代》 给读者签名的刘震云
七、刘震云
刘震云与崔永元的口水战刚刚消停,牵出了娱乐圈的阴阳合同和天价片酬问题,一时间影视界一片紧张和肃杀,冯小刚和范冰冰等人也噤若寒蝉。但郝老师认为,刘震云背不动这个黑锅,因为毕竟刘震云是个作家,并非娱乐圈中人。崔教授因为当年《手机》影射他自己的事至今恨意难平也可以理解。刘震云的小说多嬉笑怒骂,幽默诙谐中透视人生悖谬,着实是一位力能扛鼎的人物,但是他早期长篇《故乡面和花朵》却朴实无华,但是情真意切,我们从这段描写中秋节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他的另一副笔墨。
炕上铺着刚刚收获的玉米秆子或麦桔秆子,上面铺着褥垫和床单。褥垫和床单上边散发着玉米和麦子的清香。姥娘就坐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该睡觉了。我们跑了一天了。但是我们不。还有最后一个节目在今天没有上演呢。我们还不能拉上今天的帷幕,不知不觉和糊里糊涂地进入梦乡呢。姥娘还没有给我们分月饼呢。这是九九重阳,我们分的还是中秋节剩下来的月饼。月饼就在头顶崭新的房梁上或是已存百年的老梁上挂着的小篮子里搁着。姥娘摘下了篮子。姥娘照例点了一下我们的人头。我们的眼睛没有一点和一丝困意。我们的眼里没有血丝。这时我们注意的倒是,姥娘用手掰开的四牙月饼,里面有没有青丝或是红丝呢?我们吃了这带着红丝和青丝的月饼,就等于千军万马吃了这月饼有了心和定了心。
——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 70后作家徐则臣
八、徐则臣
徐则臣是年轻一代作家的代表。与50、60后作家相比,70后作家用笔狠辣,经常写道残杀、死亡、虐恋和怪诞,你看徐则臣笔下的中秋节——
天岫死在中秋夜。我们赶到的时候,他还躺在地上,身体弯曲,五指张开,血流过瞪大的两只眼,他看见的月亮是红的。贵州人早没影了,现场都是天岫的工友,一个抱着脑袋蹲在马路牙子上,剩下的两个和我们一起站在尸体旁,摩拳擦掌咒骂下狠手的贵州人。除非你们长翅膀飞了,狗日的等着,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灭一双。谁也没伸手碰一下天岫,一个有经验的工友提醒,保持现场,留待公安取证。但我们都知道他死了。一砖头拍脑门上,倒下以后,肚子又被穿大头皮鞋的贵州人踹了几脚。天岫像只大虾,抱着肚子,膝盖和脑袋硬往一块儿凑,然后绷住的弦突然断了,他的头歪到一边,仰面朝天,月亮变成红色的瞬间,身体不动了。来找我的老六摸过他的脑门,像烤山芋一样软。
——徐则臣《看不见的城市》 作家葛亮
九、葛亮 更年轻一点的作家,尤其是教育背景和文化传承迥然不同的港台作家写出来的东西更是不同凡响。比如香港作家葛亮,近几年崭露头角,且有王德威等海外背景的汉学家的支持助威,一时间成为令中国文坛瞩目这位俊秀的小说家。葛亮的文笔学习张爱玲,温婉中带有某种煞气,但郝老师认为葛亮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他必须摆脱张爱玲的影响,丢掉包袱,轻装前进,才能大步往前走,方可有大进境。 转眼到了中秋,菊黄蟹肥。因为石玉璞人在冀东前线,督办府便不如往年热闹。节还是要过,一大家子,便在中庭摆宴赏月。还未开席,原本好好的天,影影绰绰飘过来一块阴霾,月亮不一忽便被裹了进去,渐渐连个光影也看不到。昭德抬起头,呆呆地望一望,放下了筷子。娘姨们一径说着应景的话。昭德说,老爷不在,吃得差不多就散了吧。昭如便扶她回房。昭德回身,望着院子里通明的灯火,还听得见孩子们的嬉闹声,苦苦地笑了一下,说:好个“良辰美景奈何天”。昭如便说,大姐,月有阴晴,朝朝岁岁各不同。现时是清静些,明年便是要分外地热闹。昭德便拉她坐下,说,如,你是个明白人,可在这院子里,哪知道今夕何夕。这个家,已大不如往。自打夏天张大帅殁了后,奉军的情势便急转直下。这天津,如今已经是蒋中正的天下。张宗昌手下的人,大半投了革命军。傅作义逼得紧,孙传芳逃去了关外。而今这直鲁联军,便只有你姐夫还在死守着。日本人和英国人,这会儿都装聋作哑起来。这津东,怕也已然是个空壳了。——葛亮:《北鸢》 鲁迅油画像
十、鲁迅
最后不得不提鲁迅笔下的中秋节。最有名的是1934年写的《中秋二愿》。如今看来,这篇文章也不过时。就在刚刚不久,瑞典公开“辱华”,说中国人吃饭的是拉屎,要打中国人的屁股;还有娱乐圈“小鲜肉”流行,招来国人的抵制和谩骂,借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反其道说:“少年娘,则中国娘。”读一读鲁迅的此篇文章,对来自84年前的教训,言犹在耳,令人发聩。
前几天真是“悲喜交集”。刚过了国历的九一八,就是“夏历”的“中秋赏月”,还有“海宁观潮”。因为海宁,就又有人来讲“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了。这一个满洲“英明之主”,原来竟是中国人掉的包,好不阔气,而且福气。不折一兵,不费一矢,单靠生殖机关便革了命,真是绝顶便宜。中国人是尊家族,尚血统的,但一面又喜欢和不相干的人们去攀亲,我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从小以来,什么“乾隆是从我们汉人的陈家悄悄的抱去的”呀,“我们元朝是征服了欧洲的”呀之类,早听的耳朵里起茧了,不料到得现在,纸烟铺子的选举中国政界伟人投票,还是列成吉思汗为其中之一人;开发民智的报章,还在讲满洲的乾隆皇帝是陈阁老的儿子。古时候,女人的确去和过番;在演剧里,也有男人招为番邦的驸马,占了便宜,做得津津有味。就是近事,自然也还有拜侠客做干爷,给富翁当赘婿,陡了起来的,不过这不能算是体面的事情。男子汉,大丈夫,还当别有所能,别有所志,自恃着智力和另外的体力。要不然,我真怕将来大家又大说一通日本人是徐福的子孙。一愿:从此不再胡乱和别人去攀亲。但竟有人给文学也攀起亲来了,他说女人的才力,会因与男性的肉体关系而受影响,并举欧洲的几个女作家,都有文人做情人来作证据。于是又有人来驳他,说这是弗洛伊特说,不可靠。其实这并不是弗洛伊特说,他不至于忘记梭格拉第太太全不懂哲学,托尔斯泰太太不会做文字这些反证的。况且世界文学史上,有多少中国所谓“父子作家”“夫妇作家”那些“肉麻当有趣”的人物在里面?因为文学和梅毒不同,并无霉菌,决不会由性交传给对手的。至于有“诗人”在钓一个女人,先捧之为“女诗人”,那是一种讨好的手段,并非他真传染给她了诗才。二愿:从此眼光离开脐下三寸。——鲁迅:《中秋二愿》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