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传统观念认为,“不要脸”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脸皮厚,在各种场合都能毫无顾及地表达自我,随心所欲说话、做事的人。
然而,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心理学家指出,生活中,那些越是“不要脸”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原因是为什么呢?
首先,那些”不要脸”的人都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呢?在大五人格测试中,这种人往往具有较高的“外倾性”,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向型人格”。
他们总是希望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不太顾及旁人的眼光,即便有时候行为不合时宜,他们也会“做自己”。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具有“内向”性格的人,他们更加内敛,不经常主动与人沟通,什么事情更愿意放在心里,而不是说出来。
与外向的人相比,他们会更在意周围人的感受,因此会常常压抑自己,尽量不走出什么冒失的举动。正是由于“不要脸”的人往往都是外向的,因此他们也具备更好的情绪表达能力。
比如,当这种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会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对于这些“不要脸”的人而言,他们往往“说得多,想的少”,自然不太容易被一些负面情绪困扰,也不会因为什么事情一直压在心里、不停纠结。
心理咨询师根据大量的咨询经验指出,对于那些经常感到焦虑、抑郁情绪的个体而言,他们身上就极其缺乏这种“不要脸”的性格。
比如,当我们在生活中和某个同事发生误会、摩擦时,那些顾及面子的人就会尽量克制自己心中的怒气,认为“回怼”对方是一种不和谐的行为,即便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十分恼怒,也不会直接指出对方的过失,而是自我消化所发生的这个负性事件。
而“不要脸”的人才不会考虑这么多,他们有话直说,往往一口气把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观察与统计结果发现,那些“不要脸”的人,会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同时也有更低的可能性患上心脏、胃肠疾病。
其实,这背后有着这样一个心理学原理:当你压抑自己不去攻击他人的时候,愤怒就会转向攻击自己。具体而言,当你面对负性事件时,所产生的愤怒、悲伤等情绪没有表达出来,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向对方沟通,而是压抑到自己的内心。
但这些感受并没有消失,而是将这些负面的东西消耗到了你自己身上,你可能会在事后不断的回忆、反刍,让自己内心感到极其痛苦。因此,这样做只会让你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消耗掉你其它的精力,让你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总的来说,“不要脸”的人不经常压抑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更意愿将其表达出来,不会被内化的负面情绪攻击,所以,他们心理反而更加健康。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个体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