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些都是我来自一线课堂的心得体会,有的发表过,有的没发表过。如果您是老师,读一读这些文章对您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为职称写论文。
如果你是学生、家长,收藏一下空闲时认真读一读,也是很有益处。
文章较长,但实用,请耐心读完!
敬请关注我,我会不定期发布这一类课堂教学文章;读完不忘点赞,我期待你的鼓励。
试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不知道“写什么”,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是咬烂笔头而生搬硬造,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作文内容有生活气息、情感自然真挚、立意有一定深度,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显然是毫无意义的。
“写什么”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写作成长。教师常常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
一双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的慧眼。从写作理论的角度上讲,这无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练就一双慧眼,的确是一个值得仔细探究的课题。
我们常常发现:当一群学生聚在一起时,往往争先恐后地讲述某一个见闻或经历,口若悬河,说到激动处还会舞之蹈之。可见学生的生活其实并不缺乏精彩,学生也并不是不会感悟。如何把学生那些精彩丰富的见闻经历感悟发掘出来,成为写作的素材?
我尝试“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即抛开作文技法的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真生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是否具有真实生活气息为评价标准,指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积累作文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是这样进行尝试的。
一、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构建写作素材库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新鲜有趣的事,如何让学生观察的触觉敏锐的感知,留存那些事,成为写作的有效素材呢?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如实记叙自己的见闻感受,但没有一般作文写法的要求。
我的批阅也很简单,以是否来源于真实生活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由此都能从芜杂的学生周记中抽取几个新鲜活泼的事例。
如有学生写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服装市场去买衣服,妈妈如何和店家讨价还价的事;有学生写妈妈因为爸爸把钱偷偷借给叔叔家而吵架的事;有写邻居家为孩子改姓爸爸还是妈妈的姓吵得不可开交等等。我把那些富有生活气息的事例原汁原味地打印给学生,让学生辨别生活中有这种事吗?学生纷纷表示这些事经常发生。
我明确的告诉学生这些事例就是我们写作时最好的素材,经过加工写入自己的作文,就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生活情趣、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每天发生的那些平常小事,都能入文成为写作的材料,只要把身边的事收集起来,作文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我通过写周记发掘学生的真生活,培养学生关注自我的意识,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琐事,及时采撷生活的浪花,加以积累,再分类形成写作的素材库。
如“家庭风波”一类就积聚了好几个新鲜活泼的素材:父母为要不要借钱给亲戚而吵架,为孩子改姓哪一方的姓而争执,节日里爸妈为给双方父母送的礼物价值数量不同而闹别扭等等。随着学生对自我的关注,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也越来越敏锐,一些新鲜富有现实意义的事例不断涌现,素材库也不断更新。
二、激起学生的生活共鸣,丰满生活事件细节周记中学生写的事例往往很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可读性。如何让一个很有现实性的题材用文字活灵活现的再现?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经历和同学写的片段相比照,尽可能的还原当时的情景。以《妈妈买衣服砍价》为例。
原文片段:星期天一早我和妈妈来到中翔服装城买衣服。在一家店里妈妈看中了一件衣服,妈妈里外看着摸着,还拿衣服在我身上比划。老板走过来说:“要不先试试?”“这件衣服多少钱?”妈妈问。“200元!”“200元?太贵了!”妈妈扔下衣服,拉着我要走。“给你打个折,180元,怎样?”老板连忙说。“120元!高了不要!”妈妈说。“130元吧。”妈妈就同意130元成交。
同学们一致认为“砍价”没这么简单。那具体情形是怎样的?下面是学生的发言概要。
妈妈的表现:妈妈明明很喜欢这件衣服,但总是鸡蛋里挑骨头,说衣服面料不好、做工粗糙、有褶皱。妈妈还会装出一副买不买无所谓的样子,暗示老板价格贵我就不买。
妈妈嘴上说这件衣服不好,手还是抓着那件衣服,左看右看。妈妈还会和老板套近乎,说我经常到你这里来买衣服的,是熟客了,你便宜一点,下次我还来,还给你宣传宣传。妈妈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假装不买了,走出店去。
店老板的表现:老板会喋喋不休地说,这件衣服的款式是现在流行的,进价很贵。别人我是不打折的,你买就给你打个折吧。当妈妈把价压的过低时,老板会说:呵,我成本都不止这个价,要不我给你钱,你帮我去进。实在没辙时老板还会说,我们开店不容易,一件衣服就赚10元钱,想博取别人的同情。面对妈妈狠狠的杀价,老板显得很无奈,嘴里嘟哝着:亏的亏的,不卖,你到别的店里去看看吧。
当妈妈走出店门时,老板连忙说,你再加起一点,让我不亏本。老板是一边叹气一边包装衣服,仿佛是真的亏了一样。
学生七嘴八舌的演说着自己的经历,把妈妈和店老板斗智斗勇的砍价过程绘声绘色地还原出来,生活气息浓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非常富有个性特点。
我就此引导,既然大家都有这种真实的体验,如果我们把它写出来,不就是很好的一篇作文吗?趁着学生热情洋溢,又有现成的材料,当堂练习,落笔自然较为流畅。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一篇习作。
星期天一早我和妈妈来到中翔服装城买衣服。在一家店里妈妈看中了一件衣服,妈妈里外看着摸着,还拿衣服在我身上比划。
老板含笑走过来:“要不先试试?”
“这件衣服多少钱?”妈妈问。
“200元!”
“200元?太贵了!”
“哪里贵?这种款式是今年最流行的,布料是全棉的,你看看、摸摸,多柔软啊。200元算便宜的了,这种衣服在大商场里都要卖到500多元呢。”老板喋喋不休的说着。
妈妈默不作声,只是摇头。“那你说多少?”老板急切的问。妈妈仍不说话,只是反复看着、摸着衣服,心里盘算着该出多少钱才合算。
“120元!120元我就买。”
“120元?你也太狠了吧。120元我进价都不止。”老板一幅惊讶相夹杂着些不平,“最低180元。”
“我经常到你这里来买衣服的,优惠点。”
“180元已经是看在熟客的份上了,其他人我不打折的。”老板似乎看出了妈妈的心思,神情很坚决。
妈妈让我去试穿一下,我穿好衣服走出来,妈妈对着我横看竖看。
“看看,你女儿穿着多合身啊,人都显精神了。这种款式今年是最流行的,我都进了两批货了,这已是最后几件了。”老板不失时机的恭维着,又不忘王婆卖瓜自夸一番。
“你觉得怎么样?”妈妈问我。
“还好。”
“我觉得不好,小了点,不合身。”妈妈摇摇头说。
我惊讶的望着妈妈,“我觉得不大不小正合适呀。”但妈妈的表情告诉我不能说出来。
“老板,你说个实价,最低多少?”妈妈看着老板,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无所谓的模样。
“180元!不能再低了。”老板似乎也是铁了心。妈妈一声不吭扔下衣服,拉着我就走。“多好的一件衣服啊,你能不能再加起一点?”老板一看苗头不对,口气迅速软下来。
“120元!高了不要!”妈妈头也不回的说。
“你不要走啊!130元,要不要?”妈妈朝我挤挤眼,故意迟疑了一下,很不情愿地进店拿起衣服再仔细看了看,问我:“你喜欢这件衣服?”“嗯!”我轻轻点了点头。
“要不是我女儿喜欢,我还不要买呢。”妈妈一边说一边掏钱。
老板一副苦瓜相,一边包衣服一边嘟哝着,“生意难做啊,这衣服只卖130元真的不赚钱的。今天第一单生意,就图个吉利吧。”
寻找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题材,激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情绪往往很高昂,因为他们有那么一段亲身的经历,叙述时也都能娓娓道来,一个普通的场景就在学生七嘴八舌的交流中鲜明的凸显在大家眼前了。有感受、有事例、有细节,“我手写我心”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三、激励学生生活智慧,提炼生活哲思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琐事,与学生一起领略生活的情趣,还原形象活泼的场景,这只是帮助学生找到了作文的生活源泉,还要帮助学生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智慧,从而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仍以上文《妈妈买衣服砍价》为例,在学生写出了较为生动形象的作文片段后,我再进一步追问:从这件事中,你从中获得什么感悟呢?
学生一下陷入了沉思中,他们没想到一件普通平常的小事还能蕴藏着哲理?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同学们很快说出了一些道道。
生:买衣服实际上就是一次与人交往的过程。要懂得运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生:我当时觉得妈妈为了便宜几块钱,费这么大的劲,犯不着。现在想来妈妈为了全家人的生活,能省则省,体会到妈妈持家的不易。
生:妈妈和店老板斗智斗勇,每次都是在即将达到目的时退一步,才买到价廉物美的衣服。我想有时不可一味坚持自己的立场,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策略,否则会处处遭遇失败。
生:我平时很怕和生人打交道,经过那次买衣服,我懂得了其实和人交往并不难,只要你敢于走出去,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锻炼提高。
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经过几个回合的引导讨论,激活了学生沉睡的生活记忆,鲜亮了生活的细节,同时悟到了些许生活道理,学生怎么会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呢?
如果顺势鼓励学生把这些诉诸笔端,适当指导一下谋篇布局的小技巧,定能写出一篇新鲜活泼的好作文。
作文生活化教学源于学生、又回归到学生中,一切以学生的真生活为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米,破解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擦亮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一双慧眼。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怎样写”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