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战后日本为给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住房,开始探索以工厂化生产方式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房屋构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发展,日本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住宅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日本建筑工业化的主体和核心。反观我国建筑工业化,可以说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日本及欧美国家差距甚远。
这是日本五洋建设的一个50层装配式住宅的工地,作为日本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看完有诸多感受,这样的工业化制作真的令人感叹!更让我们明白了我国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干净整洁的工地:刚到工地会议室,看到主人为参观者准备的安全帽,帽子是崭新的,内部还配置了一次性的卫生护圈,很是卫生和贴心! 不像国内建筑工地常看到的那种黑糊糊、汗腻腻、沾满灰尘的安全帽。主人还为参观者准备了手套和一次性袜套。
▲ 运至工地内的预制构件
▲ 梁的上排钢筋随预制构件在工厂绑扎好,在现场楼板安装完成后会有一层楼板钢筋锚入后浇砼板。
▲ 正式的楼梯是装配式钢结构的,施工安装比楼层结构快两层,以便于施工人员上下通行,既节省了临时通道费用,又很安全。
▲ 预制柱安装,现场安装支撑的预埋件提前已在工厂留置好。
▲外墙面砖已随预制构件在工厂完成,与中国通常外墙外保温的习惯做法不同,外墙面砖是直接粘贴在预制砼构件上。
▲ 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抗震技术非常先进,本工程是一座50层的装配式超高层住宅,这是柱抗震节点,神奇吧?
▲ 预制梁柱构件的节点采取现场后浇混凝土
▲ 乘施工电梯刚走到楼上,正好看到刚才地面汽车上的那根预制梁已经吊装上来了,工效真快呀!
▲ 一组由五名工人协作安装预制梁
▲ 用于机电穿线的洞口是在工厂预制时在梁上预留好的。
▲ 连塔吊连接的预埋件也都是在预制厂预埋的,看,每个埋件8个螺丝孔丝毫不差。笔者还看到,每个螺栓与螺帽都用彩笔画上了斜线,大家能想到是为什么吗?
▲ 保温做在室内,是喷涂的发泡胶,这比我国北方常用的外墙粘贴保温板的做法容易施工多了,不用担心外墙保温脱落,并且使用几十年后也很容易更新。
▲ 走廊墙体砼反坎,预埋了安装孔洞和连接铁件
▲ 梁下为墙体需要的预埋件在工厂埋好,看来施工深化设计得做多仔细认真啊!
▲ 运输到楼层准备安装的墙板
▲ 安装好的阳台墙板
▲ 安装好的抗震柱的节点
▲ 挂机电管线的挂钩是直接粘在预制楼板上,不用套管或桥架,五颜六色的线区别不同的功能。(这种胶水禁止出口中国)
▲ 卫生间也是工业化整体成品,内部的墙、地砖及卫浴装修都已在工厂做好。
▲ 地面管线的固定方式,使用镀锌定型支架,软管遇到返梁的处细心地设置了过渡垫块,以防止以后长期使用时因重力导致变形影响通畅。
▲ 排水立管外包隔音棉
▲ 这是楼板的施工样板,能看到隔音的设计非常到位,想必效果一定非常好。
这栋装配式住宅共50层,我们参观时已经安装施工到40层了,下面的室内墙体安装、机电施工、装修施工衔接得非常密切有序,主体机构吊装封顶后很快就可以完工了。
采取了标准化设计、工厂生产、现场装配完成的六面墙面瓷砖铺贴和小空间瓷砖铺贴,减少了现场湿作业,且品质高、成本经济。
广场地面与井盖铺装的标准化设计高度吻合,井盖铺装工业化生产制作,即无室外作业的污染问题,且现场安装的质量上乘,无论怎样的地面铺装(材料、式样、分格)都难不到井盖内框的铺装效果(与广场地面铺装高度的一致性)。
日本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及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优势,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设计简化和细化:当所有的设计标准、手册、图集建立起来以后,建筑物的设计不再是像现在一样要对宏观到微观的所有细节进行逐一计算、画图,而是可以像机械设计一样尽量选择标准件及特殊构件满足功能要求。
(2)施工速度加快:由于构配件采用工厂生产方式,建筑过程可以同时在现场和工厂展开,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在工厂完成(生产受天气影响因素降低),现场安装的时间很短(尤其是相对天气依赖较大的混凝土施工工程)。
(3)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工厂化生产的构配件,设备精良、工艺完善、工人熟练、质控容易,施工质量大大提高,由于施工多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了施工的劳动强度,施工安全也会大大提高。
日本建筑工业化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但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住宅工业化是建立在其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技术积累和背后强大的产业发展基础之上的。与我们的发展现实相对比,如建造成本方面,钢木结构相对于混凝土的价格较贵,钢木结构建造成本(含简装、厨房和卫生间)达12000-15000元/㎡,是我们目前建造成本的两三倍以上。
我们不能简单照搬,我们应学习日本精细化的设计、人性化的细节、高技术高标准的施工以及他们在新材料、新部品上的创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