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输年轻人血浆能逆龄? 原创 《环境与生活》杂志 2019-06-28 13:48:16
◎沈川 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是古今中外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美国初创企业“安布罗西亚健康”给出了一种类似“不老泉”的方式——给年老者输年轻人血浆,声称可让人恢复年轻与健康。前阵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高调叫停了这种“换血疗法”:注射年轻人的血浆对于减缓衰老、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等“缺乏具有临床证明的疗效”,而且存在多种风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换血疗法”,声明注射年轻人的血浆“缺乏具有临床证明的疗效”
近年来,“注射年轻人血液可以返老还童”的噱头甚嚣尘上,这项声明对此种所谓疗法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
近年来,“注射年轻人血液可以返老还童”的噱头甚嚣尘上。
FDA严厉叫停“换血防老”2月1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一份措辞异常严厉的声明,指出有“无耻之徒(unscrupulous actors)”自称“注射年轻人血液”可以治疗一大堆五花八门的疾病,从“预防衰老和记忆力下降”到治疗“帕金森、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症、心脏病和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等等。
市面上有些公司称“注射年轻人血液”可以治疗一大堆五花八门的疾病,帕金森、多发性硬化等
该声明指出,没有任何临床试验证明此举有上述疗效。相反,与任何其他血浆医疗服务一样,注射年轻人的血浆风险重重。该声明强烈建议公众在出现上述各类疾患时,首先应向医生咨询合适的治疗方案。 美国FDA声明,与任何其他血浆医疗服务一样,注射年轻人的血浆风险重重。
美国斯坦福医学院学生杰西·卡迈金(Jesse Karmazin)在旧金山创办了“安布罗西亚健康”(Ambrosia Health)公司,并在洛杉矶、坦帕、奥马哈和休斯敦等多地设有分部,他们向公众提供注射16至25岁年轻人血浆的“医疗”服务,价格为每升8000美元或每2升12000美元。由于美国第三方支付服务商PayPal的创立者之一彼得·泰尔就是这家公司的投资人之一,所以客户还能在线上支付输血费用。据有关媒体报道,该公司拥有超过600名希望长生不老的客户,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富豪名流。 杰西·卡迈金称,自愿供血的年轻人来自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年轻人的血液经过过滤等处理之后去除白细胞和红细胞,仅含信号蛋白和其他物质,然后经静脉分次注射到年老受血者体内。该公司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说,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输血操作,属于相当常见的医疗手段。在FDA发布警示之后,该公司随即声明“停止患者治疗服务”。 据报道,杰西虽然获得了医学学位,但并无法定行医资格。他在美国国家老人学研究院当实习医生期间对比了很多输血案例,自称发现给病人输入年轻人的血浆和老年人的血浆“效果差异很大”,这促使他决定开办公司发展此项业务。不过鉴于输血费用高昂,媒体对该方式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将各种营养物质、荷尔蒙和蛋白质等运送至人体各个部位。即使是在符合规定程序操作的前提下,输血也暗藏各种健康风险,包括循环系统超负荷、过敏等,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出现交叉感染。
输血也暗藏各种健康风险,包括循环系统超负荷、过敏等,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出现交叉感染。
输血后循环超负荷,是指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常见于心脏病患者、老年人、幼儿或慢性严重贫血患者,症状通常表现为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变弱、呼吸急促和头部剧烈胀痛等。 FDA官员哥特黎波表示,一次性输血量很大,出现感染、过敏、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各种不良后果的可能性更大。 从异种共生实验到抗衰研究“输年轻人的血浆防老”的雏形想法,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康奈尔大学老年病学家克莱夫·麦卡(Clive McCay)发现,将年轻小鼠和年老小鼠的身体缝合在一起,让它们连体共生之后,年老小鼠的皮毛更显年轻。开展这种名为“异种共生”的实验,研究者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研究肌体的新陈代谢机制,类似实验到了上世纪70年代已经不再流行,近年来却又有重回大众视野的趋势。不过,研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输年轻人血液对于预防和延缓衰老的作用上。 2012年由英国剑桥大学领衔开展的研究发现,与年轻小鼠共享血液循环的年老小鼠,其中枢神经中的髓鞘质明显增多。髓鞘质是包裹在神经细胞周围的一种脂肪层,有助于神经更迅速地传递信号。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受多发性硬化等慢性疾病的影响,髓鞘质将逐渐减少。研究人员认为,年轻小鼠血液中可能存在使髓鞘质再生的物质。还有类似研究表明,异种共生实验中,有些年老小鼠的受损神经干细胞、肝脏等得到了恢复,甚至在有的案例中不可思议地出现了心脏病逆转的情况。人们仿佛在年轻血液中发现了一丝治病防衰的神奇曙光。 然而异种共生实验也有不少漏洞,引来诸多争议。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艾瑞娜·康鲍伊(Irina Conboy)认为,异种共生实验中,小鼠连接起来的不仅仅是血液,还包括各种内脏器官,所以不能武断地把功劳都归因于血液。“想象一下,如果你获得了一个新的肝脏,也能产生一样的积极效果。”另外,艾瑞娜·康鲍伊认为,以小鼠实验为依据开展类似的人体输血治疗,并不靠谱。
以小鼠实验为依据开展类似的人体输血治疗,并不靠谱。
2017年,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生物技术公司奥卡黑斯特(Alkahest)的创始人之一托尼·魏斯·科瑞(Tony Wyss-Coray),在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称给年老小鼠输送采自人类脐带血里的血浆后,小鼠大脑中负责记忆和空间识别的海马体功能显著改善,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2)也明显增多。对此,康鲍伊认为,实验中的年老小鼠并非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动物模型,相当于在一个60岁的健康老人身上做实验,不足为据。她还指出,该实验未得到其他研究团队的印证,下一步应该在患有特定疾病的模式动物上开展实验,而不是人体实验。奥卡黑斯特公司希望能在人体血液中找到治病物质。
促使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子一旦进入人体,还存在促发癌症的风险,人体试验应当慎之又慎。
纽约扎克山坡医院(Zucker Hillside Hospital)神经科主任马可·戈登(Marc L. Gordon)博士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在他看来,除了从小鼠实验到人体实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之外,即便输血能使人体神经细胞再生,也未必能提高人的思考能力。不仅如此,促使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子一旦进入人体,还存在促发癌症的风险。总之,人体试验应当慎之又慎。 血液不应成为商品
血液不应该成为商品
人体血液的92%为水,剩下的是抗体、白蛋白、凝结因子等蛋白质,所以只有当患者急需这些物质时医生才会建议输血,比如失血过多或者出现凝血障碍。
人体血浆的92%为水,剩下的是抗体等蛋白质,只有当患者失血过多或凝血障碍时,医生才会建议输血。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血液供需始终存在很大的缺口。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非介入式医疗手段不断增加,同时也为了避免输血带来的弊端,不必要的输血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大大减少。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非介入式医疗手段增加和避免输血带来的弊端,不必要的输血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减少。
“血液是生命的馈赠”,这是美国流行的献血口号,在他们看来,献血是崇高之举,是给同胞一个新的生命,是其他任何礼物都无法比拟的,无偿献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血液不应该成为商品。比如约旦政府明文禁止血液买卖,1975年就在首都安曼建立了一座中央血库,任何人只要急需血液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但在身体康复后必须来献血,或由亲属代之。这座血库被人们称为“生命血库”,第一个来献血的就是当时的国王侯赛因。
姑且不论年轻人的血液是否具有让老年人青春焕发的奇效,仅从人道主义出发,输血显然应该优先用于救命。
姑且不论年轻人的血液是否具有让老年人青春焕发的奇效,仅从人道主义出发,输血显然应该优先用于救命。更何况,“买血换年轻”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类似器官交易的地下血液买卖将更加无法控制。
给年老者输年轻人血液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类似器官交易的地下血液买卖将更加无法控制。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奥卡黑斯特公司表示,他们的目的是从血液中找到逆转衰老的物质并想办法再造出这些物质,该公司创始人托尼·魏斯·科瑞说,“我想我们不应该依靠年轻一代”献血给老年人。 FDA在声明中并未完全禁止类似的科学研究,但必须事先经过官方正式的许可。
通过科技进步,也许有一天人类“返老还童”的梦想能够实现,但一定不会也不应该以“吸血鬼”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科技进步,也许有一天人类“返老还童”的梦想能够实现,但一定不会也不应该以“吸血鬼”的方式来实现。 本刊原创,转载请联系《环境与生活》杂志。 责编:叶晓婷 崔悦 网编:崔悦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