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几日读“二战失败武器”,颇有所见略同之意,遂有了写一篇“二战成功武器”的念头。 首先从德国开始。 与许多网友一样,我也有过对二战德军和武器颇有好感的一段日子。如今那段日子早已远去。不过那时候打下的功底还在,写这一篇大概还不成问题。当然限于水平,难免错漏,欢迎补充和拍砖,谢绝一切不文明行为。 注意,我所说的“最佳武器”,并不单纯从性能上分析。否则老鼠就应该是最好的重型坦克,多拉应该是最好的大炮。 最佳武器,应该从性能,生产数量,发挥作用,敌人所给与的评价,以及对战后武器发展综合考量。
近几日读“二战失败武器”,颇有所见略同之意,遂有了写一篇“二战成功武器”的念头。
首先从德国开始。
与许多网友一样,我也有过对二战德军和武器颇有好感的一段日子。如今那段日子早已远去。不过那时候打下的功底还在,写这一篇大概还不成问题。当然限于水平,难免错漏,欢迎补充和拍砖,谢绝一切不文明行为。
注意,我所说的“最佳武器”,并不单纯从性能上分析。否则老鼠就应该是最好的重型坦克,多拉应该是最好的大炮。
最佳武器,应该从性能,生产数量,发挥作用,敌人所给与的评价,以及对战后武器发展综合考量。
那么开始。
最佳班排机枪:MG42.
这款机枪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她是德军步兵班排战术的绝对核心,超高的射速使得MG42能轻松对付小群隐现目标,扫射散兵线自然更不在话下。
无论是苏军的DP,还是英军的布伦,和她“辩论”基本都是完败。唯有美军的M2能凭借射程上的优势压制之——但注意,M2的12.7毫米口径。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级别的选手,充当美军班用机枪的BAR在MG42面前恐怕连“发言”都困难。与其说MG42输给了M2,不如说德军机枪手的腿输给了美军的汽车轮子。
盟军也好,苏军也罢,如果单纯是步兵之间的较量,那就只能趁着MG42换枪管的时候冲上去了。
在性能上,MG42和她的姐妹MG34不相上下,但注意:MG42大量使用冲压件,零件也比MG34少的多。这使得MG42成为喜好精密复杂的德国人手中少有的一款“皮实”的武器。她极少——或者说基本不卡壳。
性能极佳,制造简便,可靠耐用——上帝,你还能指望从一件武器上多获得点而啥?
在战后,MG42非但没有寿终正寝,反而“借壳上市”。赫赫有名的MG3就是MG42的翻版——甚至连方形散热套的外观都几乎没变。MG3被三十多个国家(包括法国)使用,足迹北至冰岛,南到巴基斯坦和泰国。充分显示了MG42设计的经典。
个人认为,这是德国二战中最佳杰作,堪与美军的M1911相比。
最佳反坦克炮:Flak36.
这是位“错位”的兄弟。
Flak36最初是以高炮的面貌投入战场的。她当然是款优秀的高射炮。但真正知名之处,还是作为反坦克武器。
法国战役的阿拉斯之战,用曾经无敌的玛蒂尔达步兵坦克遍地的残骸,成就了两个威名:埃尔文-隆美尔和Flak36.自此,只要有这款火炮身影的地方,盟军和苏军的坦克就会不断燃起滚滚的黑烟。
可曾记得那辆“英雄无敌”,创造出拉斯叶尼亚的奇迹的Kv2?当德军在苏军重坦面前手足无措时,他们只能指望空军——Ju87,或者Flak36.为了Flak36的归属,德国陆空两军不止一次激烈争吵。
Flak36的辉煌,也是德军装甲兵的辉煌。老虎,虎王,猎豹,斐迪南,犀牛,IV驱……总归是先有了Flak36,然后才有这些装甲猛兽的利齿。88毫米,几乎成了无坚不摧的象征。
最佳重型坦克:虎。
尽管虎从投入使用时起,便遭到不断的非议,但从发挥的作用上来说,她无疑是二战中最中流砥柱的重型坦克。
你尽可以用T26和JS2M的数据来羞辱老虎。但不要忘了。虎是1942年的产品。1942年大家都在用啥?啥能与老虎对掐?苏军的Kv1?英军的丘吉尔?美国人的谢尔曼?……
与其说老虎是件武器,不如说她是一件艺术品。细节方面令人赞叹。别的不说,那个炮塔伺服电机的压力感应踏板就让人叫绝——熟练的炮手根本用不着用摇柄进行末端修正。在差了一眨眼功夫便能生死分明的战场上,这种细节方面的差别简直是致命的。更用不着说她那双目测距-瞄准装置,以及精工细作的装甲板——虎王和黑豹的装甲板和她一比,简直要羞愧致死。
值得一提的是,老虎的机动性是二战中所有重型坦克里最好的——无论是比前辈B1bis,还是比同辈Kv,或者比后辈T26和JS2M。德国优秀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堪称艺术品的悬挂系统,让她能以40KM的时速狂奔,并以25KM的速度越野。即便是1944年产品的T26和JS2M也是望尘莫及。更不用说德国人首先采用了有助力的方向盘操作系统。
当然。生产数量是老虎的致命不足。她总共只生产了1355辆,比起JS2的3850辆(更不要说生产时间长度的差别)来真是……当然,另一方面,IV号坦克和黑豹与T34系列产量相比更为悬殊(20000-比80000+,还不计变形车),也充分反应了纳粹对这场战争漫不经心的态度——活该失败。
稀少的生产数量也同时反应了这么个事实:在漫长的东西两线,重坦克营的精英们就是靠着这么点儿坦克创下了老虎的传说。精英+艺术品战车,成就了老虎的威名。
最佳突击炮/轻型坦克歼击车:III突。
起源于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争论的这种武器,最初只是“坦克集中使用”的副产品:步兵得不到坦克支援,只能得到有固定装甲战斗室的代用品。德军步兵似乎应该牢骚满腹?不!这个小家伙很快就用波兰人和法国人的性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在苏联战场,37炮和50炮对奔突而来的T34和Kv1完全无效时,III突是步兵唯一的指望。1941年那个严酷的冬天,东线各个战场都能看到她东奔西跑的身影。
到了1942年,换装了长身管75炮的IIIF8闪亮登场——记住,这是1942年,而长身管75炮的实用性将一直持续到1945年,直到北约统一换成标准的90炮为止。III突摇身一变,成了既能支援步兵,也能反坦克的多面手。变化之大,简直就是脱胎换骨。
从此,III突忙碌于东西两线,乃至极北之地的芬兰,直到德国战败。
表面上看,III突和老虎完全是两个极端。她并非明星武器,低矮的外形找不到一丝威风,贫弱的装甲也让她实施一些“猥琐”的战术。
然而,无论是德军,还是苏军,都对她赞誉有加。魏特曼就认为“低矮的突击炮是反坦克的最佳武器”。III突也是德军唯一一款生产数量超过万辆,压倒苏军同行(Su85和Su100)的武器。
有人会说,追猎者哪方面比III突差了?!老大,追猎者是1944年的产品,发挥的作用根本无法与“打满全场”的III突相比。
最佳重型坦克歼击车:象。
这家伙一开始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德军重型坦克竞标中,保时捷虎的失败,催生了这个怪物。
她有着几乎坚不可摧的装甲,以及无坚不摧的长身管88炮。还有电驱的动力系统。
她几乎一登场,就成为二战最知名的武器之一。与她的姐妹,老虎在列宁格勒的丢脸初战不同,在库尔斯克,这些重达67吨的怪物在苏军雨点般的炮火中犹如闲庭信步,苏军的地面力量几乎拿她毫无办法。
与传说中“因没有机枪而遭到步兵偷袭,损失惨痛”不同。统计40辆在库尔斯克损失的斐迪南,没有一辆损失于步兵,或敌军坦克之手。绝大多数是踏上地雷,被击毁行动装置无法回收,自行摧毁。也有倒霉蛋被203榴弹炮,或500磅航空炸弹直接命中——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苏军对这些家伙的惧怕。
在波内里调车场战到满身疮痍的656重坦克歼击营,摧毁苏军坦克500辆以上——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对斐迪南的不当运用,她遭到了不应有的惨重损失(地雷)。她给了苏军极大的心理阴影:从此之后,苏军将任何一款威力强大的德军坦克歼击车——或许是猎豹,或许是猎虎,甚至是IV号——都称为“斐迪南”。
在西线和意大利,盟军也体会到了象的恐怖。“斐迪南恐惧症”一时与“虎式恐惧症”并称。
以区区90辆的生产数量,竟能取得与1355辆的老虎相当的威名,由此可见这个“失败品”的成功之处。若战争后期德国将生产猎虎的资源投入到斐迪南的生产中,想必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德国篇到此结束。
有人会说:Me109呢?Fw190呢?Ju87呢?Hs129呢?Me262呢?……
嘛,我要是写了这些,同样会有人怒吼:她怎么比得上P51?F6F?IL2?……
因为是我心目中“最”成功的武器,所以,只好忍痛舍去。
下一篇大概讲美国……吧。
在此,略说一下德军的防御作战战术,以及其与象的契合之处——以及犀牛,黄鼠狼的不适应。
众所周知,德军的主要对手——苏军的进攻,一向以气势宏大的炮击开场。在苏军凶猛的炮击之下,很难指望部署在一线和浅纵深的反坦克炮能生存下来。加之苏军在主要进攻地段往往能集中8倍以上的坦克优势,以及每公里300门火炮和迫击炮的惊人火力密度,一线平摊的反坦克兵力自然毫无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她们集中起来,当作预备队。
所以当苏军投入第一波冲击——往往由坦克及其搭载的步兵组成——时,德军的一线营便只能指望反坦克壕和雷场来迟滞苏军坦克的进攻。
反坦克壕和雷场被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苏军有很多手段可以对付它们,比如更大强度的炮击辅以工兵渗透。
但苏军有一个弱点,即无线电不普及。这就意味着苏军主攻方向在短时间内无法灵活变换。也就是说,一旦苏军开始进攻,德军就有机会向其主攻方向投入主要的反坦克预备队,并集结强大的装甲兵力进行反突击。
德军手中的反坦克力量主要是:俯冲轰炸机和强击机;牵引式反坦克炮和高射炮;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歼击车。当然,还有独立重装甲营。
轰炸机和强击机的支援仰赖于制空权。在1943年之后,随着德军两线作战,以及西线盟军战略轰炸的逐步升级,德军逐渐丧失东线制空权。
牵引式的反坦克炮和高炮严重依赖道路,当苏军炮火将道路摧毁到一定程度时,她们就很难及时到达战场。而且,她们在苏军空军和延伸炮火下的生存能力也是值得怀疑的。
自行反坦克炮(黄鼠狼和犀牛一类)虽然有越野能力,但敞开式的结构严重影响其在苏军炮火下的生存力。
这样算下来的话,除坦克部队以外,唯一可靠的反坦克兵力,就是拥有装甲防护,越野能力也不错的驱逐战车了。让III突,IV驱,追猎者和象之类的驱逐战车穿过苏军延伸炮火抵达前沿,以精准火力摧毁和迟滞苏军的装甲兵力——即便一线阵地已被突破,这些战车也有就地固守的能力,而不像黄鼠狼和犀牛那样脆弱。
1943年突击炮旅的组建,就说明了德军将这种有一定装甲防护和强大火力的战车集中使用的倾向。
而从另一个侧面,重装甲营在东线作为救火队的精彩表现,也说明在苏军的进攻面前,要想迟滞,乃至摧毁苏军的装甲矛头,光是牙齿犀利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