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查看: 408|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人40年音乐记忆!这些压箱底的宝贝,个个都是时代的眼泪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07 名

发帖:NO. 114 名

在线:NO. 106 名

完全因你 发表于 2019-7-30 20: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国人40年音乐记忆!这些压箱底的宝贝,个个都是时代的眼泪 原创 极果网 2019-07-15 14:10:26


你的第一首歌,是用什么听的?


今年是Walkman系列诞生40周年,也是随身听诞生的40周年。习惯了云音乐会员的我们可能很难再想起,从随身听里挑出绞了的磁带,这事儿能有多烦人。


在海外流行文化中,Walkman改变了几代人的娱乐方式。但这个欧美日韩的流行文化符号,却并不是80、90后记忆的全部。中国人的听歌历史,不光被远隔万里的商业战争所左右,还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了自己的独有的特殊产物。
“星爵的随身听”
别误会,尽管Sony是无可争议的随身听之王,但你记忆中的录音带,其实是飞利浦公司发明的。


磁带存储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点子。以开盘机为代表的“磁带录音机”,早在二战时期就被德国人搞了出来。在后来通行的磁带格式诞生之前,唱片巨头美国胜利公司,也比飞利浦更早发明出了“盒式磁带”。就连播放时长都很接近,只是体积大得多。


直到1962年,飞利浦才发明出了后来为人熟知的“卡式录音带”,并同步推出了第一台录放机。但不知怎地,索尼居然成功说服了飞利浦,让后者放弃了躺在家里收权利金的想法。飞利浦最终免费开放了卡式录音带的使用授权。这种结构紧凑,录音长度合理,音质还不算太差的格式,成为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录音卡带。
可随身听的出现,比卡带足足晚了17年。


1979年7月,索尼推出了TPS-L2,也就是初代Walkman。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星爵的随身听”这个身份,大概更为人熟知。除了播放、快进/倒带这种基础功能外,索尼还为它添加了一个橙色的按钮。按下去即可让它切换到内置麦克风收音模式,听者不必摘下耳机,也可同旁人交谈。这个酷炫的设计,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即使是后续的诸多模仿者中,也鲜有产品学到。


好玩的是,第一批生产的TPS-L2,舱盖上印的并不是Walkman字样,而是Stereo(立体声)。当时它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商品名,叫法乱七八糟。Walkman这个名字,直到1980年底才被统一下来,印到仓盖上去。


Walkman系列的爆红之路开始了。据事后统计,Walkman第一年卖掉了100万台,前十年的销量累计到了5000万台,而仅仅三年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1个亿。在1979-1999年间,索尼的Walkman,加上松下、爱华、夏普等跟进的日系厂商,几乎是躺着卖了20年。


随身听也不断进化细分。高端产品不仅在音质方面大为进化,功能和设计也都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上面这台爱华 HS-P02 ,带有自动翻面杜比降噪功能,侧边按钮还可以快速定位到每首歌的开始处,不用随缘倒带,堪称随身听时代的一大黑科技。


当然索尼自己玩的更High,什么防水机身、双卡槽、太阳能供电……机身也被压缩的极小,最夸张的WM-20播放器,已经跟磁带盒本身差不多大了。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对当时的国内大众来说实在是太贵。即使是相对廉价的后期产品,也要接近22000日元左右,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1800块,高端型号甚至能再涨一倍。这些动不动就要干掉普通人几个月工资的产品,注定只能是土豪的玩具。
要让随身听成为街头流行,还是得靠山寨的力量。
复读复读机
随身听本身的技术并不复杂,仿制起来也很容易。但为了节约成本,国产随身听大多都是塑料外壳的“傻大个”,远远不如进口品牌来得精致。降噪措施和音效几乎没有,时不时还会绞带。最麻烦的是电池也不耐用。把5号电池抠出来,用牙咬两下再放回去,估计是不少人都用过的应急技巧。


那时候的国产随身听鱼龙混杂,今天还能留下名字的,大概只有雷登金业等少数几个。好笑的是,雷登的英文商标,用的居然是日语“おはよう”的错拼,这个小细节,大概也能反映出当时厂方的某种心态。
它们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便宜。国产版本的随身听,价格往往只有进口品牌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到了生命末期,有些山寨随身听甚至能达到2位数的超低价。即使是县城的小文具店,也能在货架摆上几台。


如果说80年代的音乐记忆,还跟日本厂商分不开的话,90后很多人的第一款磁带机,恐怕还得感谢一位中国人。1991年,中国机电专家钟道隆少将,发明了“计算机语言学习机”。


在原来磁带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处理器和存储芯片,可以不断重复录音中的关键部分,而无需反复倒带重听。还可以反复对比播放磁带录音和用户读音,让使用者不断改进、模仿。


没错,“人类本质”复读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发明。为了让更多人学好英语,钟少将后来将专利公开,无偿授权给大众使用。而各种价格低廉的复读机,也因此成了不少90后的第一台播放器。
钟老先生大概没想到,自己的发明,最后会以一个段子的形式保存到今天。而从复读机到小霸王,借着学英语的名义夹带娱乐,大概是这代人某种意义上的共同记忆。








时间很快来到了2000年附近,乔布斯就要展示那个神奇的白色砖块。在万物皆可数字化的千禧年里,英语教材附送的课文磁带,即将成为模拟时代留下的最后一丝残响。


千禧之声
索尼大概做梦也没想到,埋葬随身听时代的iPod,起源于东芝实验室里的一个不知用途的发明。


2001年6月,苹果和东芝的人坐在一起开了场例会。会议结束后,东芝的工程师们提到了一件小事:他们试制成功了5GB、硬币大小的微硬盘,但并不知道能拿来干什么。主导iPod开发工作的鲁宾斯坦立刻意识到了它的潜力:有了它,iPod就能把1000首歌塞进口袋。
东芝研发的这块微硬盘,令后来的iPod容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竞争对手。巨大的容量,加上易于使用的操控方式,让这款售价高达399美元的播放器一炮而红。磁带机,准确来说,是一切需要插入介质才能听歌的随身听,都被iPod掀起的潮流迅速埋葬了。


历史的有趣往往在于分叉之处。事实上,索尼并非对数字化趋势毫无知觉,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先驱。


早在1987年,技术力旺盛的索尼就以磁带为介质,做出了数字形式存储的DAT格式磁带。它能以16bit,44.1/48/32KHz的规格记录音频,音质甚至比后来的CD还高。


可惜,因为价格过于高昂,DAT在民用市场上的推广工作几乎失败。但它的高音质,和可以无损拷贝的特性,却深受各路专业人士的喜爱。DAT的后续发展日趋专业化,最终成为了不少音频制作中的母带标准。


除了小众的DAT,索尼还曾大力开发以CD和MD为载体的随身听。尽管最终仍然没能抵抗住iPod为首的闪存播放器的冲击,但却诞生出了MZ-E10和Q017-MD1,这两款Walkman工业设计史上的巅峰之作。


MZ-E10于2002年发布,是索尼MD播放器的10周年纪念作品,整机用镁合金压铸而成,比两块MD盘叠在一起还要小,只有55g,是当时最轻薄的MD单放机。直到04年2月,记录才被松下的MJ97所打破。


在此基础上,更夸张的Q017-MD1通体换用了钯银合金,就连线控都不例外。如果愿意加钱,甚至还可以给外壳镀金。索尼在宣传材料中不无得意地写到,钯银合金及S形曲线的设计,可以“忠实地再现效果图般美丽的外表”。即使在14年后的今天隔着屏幕,也依然能感受到这款产品的逼人贵气。


当然……同样逼人的还有价格。这款Q017-MD1于2005年发布,预定报价高达189000日元,合人民币14400元。如果要镀金,还要再额外支出5600块。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花2万块钱买一台电子设备,可都是结结实实的一笔巨款。
CD和MD播放器,在国内的流行时间似乎并不长。他们还没来得及在国内站稳脚跟,就在MP3的大潮下迅速垮塌了。但进入MP3时代,Walkman依旧贡献了不少经典设计:


(索尼 NW-M505 “口红”)


(索尼 NW-S703F “鱼雷”)


(索尼 NW-E403 “香水瓶”)
这些设计水准极高的产品,成了不少索粉在MP3时代的经典回忆。不过跟随身听时代一样,MP3的真正普及,还得等到国产出手。
Made in China
跟随身听时代一样,国内厂商的介入,让MP3的价格经历了从2000到200的断崖式暴跌。在索尼的高端产品依然卖到接近2000元的时代,国产MP3不仅开始配备彩屏,价格也只有索尼的4分之1。这些产品音质上或许尚有差距,但总算摆脱了粗制滥造,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朝着本土的方向迅速生长。


2005-07年间,MP3的洗牌速度令人瞠目结舌。2005年,128M的MP3还能卖到500左右的中高价位,等到2007年,同价位的国产货,已经换上了一水的2吋TFT。而之前128M的播放器,已经沦为了78块的清仓货。


魅族的miniplayer大概算得上MP3中后期的国产翘楚。尽管白色正脸+金属后壳有模仿iPod之嫌,但这时候的国产MP3已经开始朝着视频方向进化。魅族给Miniplayer塞进了一块2.4英寸的彩屏,还能看特定格式的视频。不差的外观加上当时算是全面的功能,让它成了不少老魅友心中的经典之作。
更多人有印象的,大概是电脑城里铺天盖地的蓝魔、纽曼和台电。这些播放器多数都长得差不多,最开始是镀铬的塑料按钮,后来换成了看着挺酷的电容触摸按键,送的耳机也大多是能响而已的廉价货。但跟时不时绞带的随身听相比,没有多少机械结构的MP3,已经算稳定许多了。


跟MP3一起扩张的,还有拨号上网。尽管网费和电脑仍然不便宜,但百度MP3+迅雷这对黄金组合,迅速取代了曾经的盗版带和打口碟。即使家里没网,绝大多数柜台也能代为下载,按曲或者容量收费。5块钱拷满2G的MP3,大概是许多人的第一次“内容付费”经历。


当然,这些歌基本全是盗版产物。索尼曾经迟迟不肯放弃CD和MD这些存储载体,也正是出于对盗版泛滥的极大担忧。
当年MP3的厂牌们如今去向不一。OPPO今天已经成为国产手机翘楚,魅族则在Others类别中苦苦挣扎。曾经铺天盖地的台电依然占据着电脑城,出品的充电宝和U盘随处可见。蓝魔曾经也想转型手机,结果却连第一关都没能挺过,官方微博永远停在了2016年。


(蓝魔的最后一条微博)
MP3的繁荣和没落,都与芯片有关:2006年开始,瑞芯微、全志、君正等国产MP3方案逐渐成熟,国产MP3的价格也一落千丈,成了几乎人手一个的随身玩具。



而更早的2004年,MTK成功开发出带有解码功能的芯片,山寨机从此也能兼作随身听。这个功能甚至比iPhone和索尼的Walkman 手机都早。再过3年,iPhone第一代上市销售。这既是如今智能机的诞生原点,也是MP3时代丧钟敲响的时刻。
磁带复兴?
卡式录音带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磁带本身的薄厚大小像张卡片。而是来自于飞利浦公司一开始,为它注册的“Compact Cassette”商标。卡带/卡式带,其实是“Cassette”的音译。


这可能有点硬扯,但“卡带”这个名字,像极了中国人的听歌史:尽管多数人对此毫无知觉,但外界环境的每一次震动,都在这里留下了涟漪。这些影响彼此碰撞、融合,最后生长出属于每一个人的本土记忆。


这两年似乎流行怀旧,不仅黑胶唱机重新走入了大众视野,磁带的销量居然也有所回升。海内外相继出现了几款设计优秀的随身听产品,想要把属于过去的那份仪式感重新找回。





随身听出生40年了,你的那台还在吗?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17:56 , Processed in 0.214278 second(s), 5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