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时间忽然充裕起来,看了《冰雪奇缘2》,又选了同天公映的《你是凶手》。
结果一言难尽。
我知道,这部刚上的“新片”,严格说应该是两三年前就拍好的“老片”了。
但也是直到前一阵子才知道的,原来它也是“韩国犯罪片翻拍大军”中的一员。翻拍自13年的《蒙太奇》。
这几年,翻拍韩国犯罪片的国产片们,着实出尽风头:
不仅数量多,而且真的做到了,部部都口碑堪忧。
有原版打底,整体口碑虽说有高有低,但看看豆瓣评分,高的也不过6分上下。
一部有问题,那是导演编剧乃至整个团队发挥不佳。
部部都有问题,是我们所有的电影人水平都不行?
我不信。一定是别的原因。
对《你是凶手》,我是带着找优点的预期坐进影院的。
优点有么?还真有。
得益于新人导演王昱身为摄影师的丰富经验,本片的影像风格足够鲜明,打光非常精准,可以说,在氛围营造上,不输原版。
部分场景,比如楼道内的追逐戏,我是觉得比原版《蒙太奇》更好看。
但真的,也就这些了。
除了摄影,核心的故事、人物塑造、本土化的改编全是大失败。
先说故事。
两个片子基本采用了同一个剧本,由于绑架案多年未破,受害者母亲决定自己找出凶手,对绑匪以牙还牙。
要讲好这个复仇故事,关键在于夯实最重要的那个动机:
母亲是怎样从受害者,转变为加害者的?
原版《蒙太奇》,是警察时隔十五年再度登门拜访,因为韩国的案件追诉期限就是十五年,过了期限,便无法从法律层面制裁罪犯。
内疚的警察偶然发现了蛛丝马迹,决定在期限截止前查明真相。
而调查过程中,受到了上司和期限时间已过带来的的双重阻力,失望之下,怒烧案件档案。
说白了,是法律失效,促使受害者母亲决定独自调查,行使自己心中的正义。
《蒙太奇》
到了《你是凶手》,这里在改编上就遇到一个先天的大劣势:
由于我国对此类案件并没有时间期限这一说,于是王千源饰演的警察忽然找上门,逻辑上就显得莫名其妙。
而且既然查案没有期限,那为啥还要烧毁档案呢?
我只能理解为,他痛恨自己的无能。
发现问题了么?
原版是“无能为力”,改编则是“无能”。
差的不多?这差别可大了。
无能为力,代表母亲一直相信警察能抓到绑匪,最终希望破灭,于是黑化。
无能,说明警察从来就不值得信任,母亲根本就不会多次找警察帮助和合作,自己早就该动手了。
逻辑上的牵强,写在明面上。
编剧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把王千源现在的身份改成了卖鱼人,并在前半部分极力塑造这位离职警察的无能和不靠谱。
但这样的小聪明,是典型的拆了东墙补西墙。
因为,后半段王千源越表现得智勇双全,这个人物身上的割裂感就越让我不适。
这种人物塑造的失败,更体现在宋佳饰演的母亲身上。
编剧把母亲改成了一个神经质、攻击性强的肺癌晚期病人,这是最值得吐槽的一点。
不说没有一点原版母亲柔弱外表内心坚强的样子,这样设定,会很早就让观众看出她有问题,悬疑感大大减弱。
而且,单说这个病情,一个身患晚期绝症的人,能有这个体力完成复杂的调查和复仇行为么?
这种改编上的刻意加戏,最后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除了加戏,编剧的另一个问题,是偷懒。
原版中母亲通过找到了照片拍摄地点,并有标红的日历加以对证,才最终确认了绑匪身份。
到了《你是凶手》,只是通过几个简单的个人用语习惯,就让宋佳起了疑心,并很快动了杀心。
《蒙太奇》
我们越对比,就越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好的地方,基本都是原版的;
别扭的、逻辑不通的、败笔的,都是改编的。
这些年,这种简单粗暴的翻拍犯罪片实在是太多,几乎每部都参与了的王千源,好口碑已经快被这些庸片消耗殆尽。
《破·局》
带动的,一众新人导演,也纷纷着了犯罪片的魔。
没有翻拍,自己写剧本也要刻意模仿韩国。
其实,这里面暴露出来的心态,特别值得玩味。
什么心态呢?
一方面,能看出来,片方和创作者,对此是感到极度心虚的。
表现在,或遮遮掩掩,或闭口不谈。
宣传上,绝口不提是翻拍。不仅海报上不标注,正片如《你是凶手》,也要用英文字幕蒙混过去。
而另一方面,越心虚,翻拍得越多。于是,就显得格外鸡贼。
其实,也不是所有国产翻拍片都这么干。比如14年的《十二公民》。
57年的《十二怒汉》可谓是影史经典中的经典。
翻拍自经典的《十二公民》,在宣发中方直接打出了中国版《十二怒汉》的牌子,电影海报上也能看到明确的标示。
为什么敢?
看看豆瓣8.4的评分,原因不言自明。
因为自信呗。
所以,这几年的韩片翻拍大军为啥对翻拍闭口不提,也很清楚了。
说起来,在翻拍这个事儿上,我的观点向来是:
翻拍一流,最多二流。
翻拍二流,最多三流。
翻拍三流?八成就是不入流。
《十二怒汉》
这话或许不完全对,尤其在很多几十年前的冷门老片被翻拍时,新版总还是有超越原版的。
比如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小李拿影帝的《荒野猎人》,原版都不为人熟知。
其实,正常逻辑的翻拍,就该是这样吧?
有意义有价值的翻拍,不就是将几十年前的老片,用现在的新技术、新视角来翻拍吗?
而我们一窝蜂大干快上的韩国犯罪片,基本都是近十年的新作。
加上尺度、现实的差异,对文本造成的进一步伤害与削弱,出彩的概率几乎为零。
《捉迷藏》
所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自相矛盾背后:
既是资本逐利的投机心作祟,也映射出原创力低下的尴尬现状。
自己写不出好剧本,才会去买别人现成的故事。
即便文本受限,口碑不佳,只要不赔钱,就可以继续。
《你是凶手》的导演王昱,在采访里就很坦诚,说自己转当导演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太会处理故事”。
其实吧,原创力枯竭的问题,并不是只有我们,相反,这早就是个全球问题了。
翻拍,在过去几年已是世界电影的常态。
例子太多了,只说一个最夸张的。
16年意大利的《完美陌生人》,因为故事新颖且场景简单,翻拍难度小,过去这三年,在全球前前后后被翻拍了9次,也包括我们国内的《来电狂响》。
上周五公映的另一部新片《触不可及》,同样是美国翻拍自法国。
不过,我还是在想:
我们的原创力不足问题,里面到底有多大的比例,是因为偷懒和投机呢?
单说在犯罪这个类型上,我们是有优秀原创作品的,甚至还能反作用到让韩国翻拍,成为了他们的年度票房冠军。
你应该也很熟悉了:
杜琪峰的《毒战》,非行的《全民目击》。
《毒战》在12年上映时,就让我感慨万千:
感慨影片尺度之大,完整的注射死刑画面,人民警察被迫吸毒;
感慨戏剧冲突之激烈,警匪两方步步为营,设下死局;
感慨情节故事之饱满,细节密密麻麻,令人目不暇接;
警察身上满身尘土,憋着尿追击毒贩,这种写实的细节,远非《你是凶手》中王千源的插科打诨和荤段子可比。
虽然论文本雕琢的程度,不如杜sir之前的《枪火》《神探》,但把这样一部内地背景下的犯罪片,拍出港片的锋锐感来,杜琪峰是做到了。
其实,韩国犯罪片之所以成功,主要就在于案件仅仅是背景和切口,落到实处的,还是去探讨某种社会现象。
而焦点,永远是人。
《毒战》如此,《全民目击》亦如此。
通过层层剥笋式的剧作结构,和分而不散的多角度叙事,在复杂案件的表面迷雾下,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的救赎故事。
所以,优秀的犯罪电影,想要探讨的,一定是现实问题。
这种现实性,比单纯围绕一个案件的绕来绕去,所带来的刺激感,要酣畅得多,也深刻得多。
这两部电影的韩版,明明质量都不如国内原版,却都在韩国大获成功,《毒战》的票房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复联。
更不用提,翻拍《无间道》的《无间行者》甚至拿到了奥斯卡。
对比之下,当前这种心虚又投机的心态,确实吊诡地让我哑然失笑。
我当然没法左右资本的方向,只要不赔钱,资本就会将一个模式无限复制下去。
但我还是想对我们的新导演说:
别再模仿,更不要再翻拍了。
真的,这不是一张白纸的新人该做的,更不是一腔热血的新人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