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近期仔细看了些有关王安石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钱钟书先生。钱先生曾受中国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郑振铎之邀,编选《宋诗选注》,首先制定了“六不选”的标准,其中第三、四条为,大模大样地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不选。
钱钟书的《谈艺录》有言,王安石“每遇他人之句,必巧取豪夺,脱胎换骨,百计临摹,以为己有;或袭其句,或改其字,或反其意。集中做贼,唐宋大家无如公之明目张胆者。”毫不留情,颇有义愤填膺之感。
王安石作诗喜欢“袭故”,点化前人诗句“以为己诗”,也就是今天所讲的化用,咬文嚼字,练字用典,遣词造句,争强好胜,对文人墨客而言,这实乃正常之举,既有大时代的背景,又有个人性情的影响。王安石性情执拗,《警世通言》里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所谓拗相公就是王安石。司马光在回答皇上“王安石何如”的问题时说:“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尤其是在古代,没有百度谷歌,全凭博览群书,那不也是种高强的本领吗?若非学养深厚,谈何继承发展,若非功夫老到,谈何另辟蹊径,知识产权谈不上,迂腐之见要不得。
王安石属于争议巨大的历史人物之一,然其文学造诣世所公认,“唐宋八大家”的头衔可不是白给的,“王荆公体”也绝非浪得虚名,梁启超的《王安石传》里就有这样的话:“后世于荆公之政术学术,纷纷集矢,独于其文学,犹知尊之。”
不妨来点干货,《古文观止》收录其散文4篇,和韩柳欧苏相比差得远,但也已经很牛了。再看几首诗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与苏轼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绿江南,明月思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实在是优美得不得了不得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2015年起,中国邮政开始发行《拜年》特种邮票,春联在已经发行的五套邮票中年年都有,2016年的春联是:“爆竹声声辞旧岁,桃符户户贺新春。”显而易见,此联由王安石的诗歌化用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