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人。有无微不至关怀你的家长,有诲人不倦的老师,有形影不离的小伙伴,还有那些只有一面之交的警察叔叔、清洁工人、售货员阿姨、医生、护士、公交车司机……此外,我们还能通过读书、谈话、看电影,了解、认识很多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观察来描写一个人?
一锁定目标,精准观察首先,作者可以在脑海里把自己认识的人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从前到后一个个地“检阅”,找出你觉得最有特点的人。比如赶时髦的奶奶、好脾气的爸爸、爱美的妈妈、马虎的同学、热心的警察……谁在你的脑海里印象最深,你就锁定谁。通过观察人物的特点,作者便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
其次,要留心聆听一个人的语言、观察他的动作、关注他的神态、揣摩他的心理、发现他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
观察人物并不难,因为人人都有特点。比如下面两个例子:
作者描写乡下的小弟弟的样子,他写道:“脑门上留着长发,像扣着一个茶壶盖。”虽然只写了一处,但由于抓住了特点,写出来就与众不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金色的鱼钩》一文中,对老班长的外貌观察是这样的:
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作者只抓住了高个儿、背驼、脸四方、颧骨高、两鬓斑白这些特征来观察,这个老班长的形象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人物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观察准确、细致,人物的形象就会在自己的脑海里呼之欲出,形象准确地描写一个人就简单多了。
二围绕特点,选取事例在写人的记叙文里,只有通过具体的事件,才能真正让所写的人物栩栩如生,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形象。但是,你不能把关于他所有的事情都写下来,你得选择典型事例。
所谓典型事例是指最能表现人物的特点或者最使你感动的,且能表现文章主题的事情。例如,有一位同学选取了“爱忘事的爷爷”为写作对象,他这样写道:
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身子骨还算硬朗,只是有时候会犯糊涂。
一天,爷爷准备出门,却发现手机不见了,他边找边小声嘀咕:“我记得我就放在桌子上了啊!”他找遍了客厅,沙发上、椅子上、桌子上都没有。我找遍了爷爷的卧室,也一无所获。突然,我灵机一动,用爸爸的手机拨通了爷爷的电话,没想到一阵手机铃声从冰箱里传了出来。
原来,爷爷吃完饭把手机连同剩饭一起放进了冰箱。这时,爷爷一拍脑袋,笑着说:“唉,我真是一个糊涂神啊!”
这个片段中,小作者抓住爷爷年纪大、忘性大的特点,选取了爷爷把手机放到冰箱里的事情,一个爱犯糊涂但很可爱的爷爷的形象便展现在我们眼前。
再举一个例子,在习作《我的语文老师》中,作者写道:
我特别爱上陈老师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写作的“奥秘”。
接下来作者描写了陈老师上课幽默的典型事例。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花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
我想:陈老师准又是在开玩笑。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
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老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这是陈老师在批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呢!陈老师说:“作文最重要的是真,最忌讳的是假……”
作者正是通过典型事件,成功塑造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教师形象。
三画龙点睛,结尾点题画龙还需点睛,有了点睛之笔习作才圆满。结尾要写对这个人的印象、对事情的感受。
比如,前面提到的习作《我的语文老师》的结尾如下: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写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语文教师,我们怎么可能不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再如我们学过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尾是这样的: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因此,该如何描写一个人,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选取典型的事例,然后展开细致的描写,就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突出。当然,要想写出精彩的习作,我们平时还是要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身边的人,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写人的窍门,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以上内容整理自由“读者·新语文”出品的尔东老师《魔法作文课》,该音频课程已在喜马拉雅上线。
-END-
作者 | 尔东老师
责编丨阿加兔
编辑丨墨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