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天空新人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查看: 534|回复: 3
收起左侧

[阅读训练] 记叙类阅读:伏笔、照应和铺垫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 名

发帖:NO. 1 名

在线:NO. 1 名

gwp! 发表于 2020-7-11 10: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记叙类阅读:伏笔、照应和铺垫
【考点】
①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伏笔”或者“悬念”)(2011年昆明)《失帽记》
②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将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照应”)(2011年牡丹江)《父亲那只寂寞的手》
【考点讲析】
【伏笔】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小说文体中的“悬念”)。“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互照应。“照应”的作用是:不但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强化某些关键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
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句与句、段与段,也可以是句与段。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两处,也可以是多处。相照应的内容,后文可以与前文字句相同或相近,也可以是前文意思的再现、延续、深化,或者是对前文的回答、解释
“伏笔”是对“照应”的暗示,“伏笔”与“照应”互为因果;“伏笔”与“照应”在文中的位置经常相隔较远;伏笔往往是一笔带过,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中考考题形式一般是:写出与下列各句相照应的句子。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
(1)常见的铺垫形式:
①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作了铺垫。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是为故事作铺垫,背景式铺垫使故事更真实合理。
②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文章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俩人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衬托式铺垫使文章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③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④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铺排往往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2)铺垫和伏笔的区别:
①从目的上看。铺垫描述的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目的却在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件蓄势;伏笔是为了对下文作暗示,以使下文的情节不引起读者疑惑。
②从形态上看。铺垫是“显性”的,对次要人物或事件作浓墨重彩的描述;而伏笔是“隐性”的,往往一笔带过。
③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在考试中,我们不能简单的回答“用来作铺垫”,而应具体地答出“为什么内容作铺垫”。
中考考题形式一般是:选文运用了铺垫的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考点测试】
一、四川眉山市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15分)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起初:悲观→后来:_______→近来:________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线)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考点三 伏笔、照应和铺垫)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4. 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5.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分)
答案:1 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2 “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
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
3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4 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
5 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
以值得崇敬。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
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
二、云南玉溪市 那一声吆喝
“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
推开窗子,有雾,抓一把,浓稠得确乎有几分手感。
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
只见吆喝,不见人。我知道,这都是雾在作祟,我客居的这座山城,就是雾多。依山环绕的大黄路是从渝中区的大坪斜刺里拐绕过去的。雾大,能见度很低。当我着实地踩着那吆喝声时,才看清一位头缠毛巾的老人,跟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年岁差不多。老人枯瘦枯瘦的,坐在山坡上,就像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她背在背篓里的腊梅,活像是从她的身上长出来的,手里呢,持着一束腊梅,不停地对来往的行人显摆、吆喝。“腊梅,腊梅,刚从南山采的腊梅——”好像这偌大的山城,唯有她的腊梅最好似的。
“腊梅?”我好奇地凑上前,“这是腊梅么?”说不来重庆话的我,不得不“憋”着一口“半罐子”普通话。“你说啥子?刚从南山采来的嘛!”老人显然不悦。老实说,我这是头一回看见有别于我故乡江汉平原的山腊梅,或许是这山城特有的水、土、雾的缘故吧,重庆腊梅竟是桔黄色的,不像我老家腊梅张扬的那种大红:主杆笔直、修长、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呢,淡雅而质朴,像极了纯朴厚道的重庆山民。
“买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块钱,便宜得很!”我迟疑着。我不是拿不出这4元钱,也不是舍不得这4元钱,关键是我没这份养花的闲心。为了糊口,从湖北老家刚漂泊到重庆的我,自己都养不活,还养花?再说,一个没有栖息之地的落魄者,能有花的栖身之地吗?
“好的,等我找到工作了一定来买。”我把玩、夸奖了一番老人的腊梅后,就走了。“我等着你—娃子!”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不错唦。”中年妇女说,“那老人就是我婆婆。我婆婆说,这几天有个外地娃子来重庆找工作,好多天了都没找到。还说那外地娃子只要一找到工作,就会来找她买腊梅的。听口音,那外地娃子一定是你不,大兄弟?”
“是我。”我说,“我买花……是找老人。”“一样的。”中年妇女说,“我婆婆前几天到南山采腊梅,不小心摔了下来,老人一直惦记着你找工作的事,就要我来这里等你,还说如果你来买腊梅,就证明你找到了工作,她的心也就落地了。”
我的心呼啦一热。等我买下一束腊梅后,中年妇女就立马起身,背起背篓走人,惹得要买腊梅的顾客直纳闷。
“大姐,人家要买腊梅呢”,我不解。“傻兄弟,”大姐朝我扮了个鬼脸,“婆婆正等着我去报你的喜讯哩。”
我不知泪是怎么流出来的。以后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守着窗台上的那缕淡淡的不肯离去的暗香,任它们绽放、凋谢。
雾,散了。一瓣桔黄色的阳光打在我的脸上,好是温暖,我总是时不时抬头,朝山坡上望去,可那苍老的背影,还有那熟悉的吆喝不再重现。
再好的花,总有谢的时候。可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选自《美文》,2006年4月)
1.文章开头“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一句,在文章里有什么作用?(4分)(考点三 伏笔、照应和铺垫)
2.第3自然段“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2分)
3.江汉平原和山城的腊梅各具有什么特征?(2分)
4.卖花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5.文章刻画卖花老人这一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6.文章结尾一段写道:“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1:引起全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作铺垫;(2分)在内容上表明文章的主旨(既指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卖花老人、老人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美好心灵)。(2分)
2:使用比拟(或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词形象生动;(1分)表现出了声音的时隐时现、时高时低、由远及近。(1分)
3:江汉平原腊梅:张扬,色彩艳丽(大红)。(1分)山城腊梅:主杆笔直、修长、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桔黄,淡雅而质朴。(1分)
4:卖花老人是个清贫朴实的人,富有爱心(或关心他人)的人,信守承诺的人。她头缠毛巾,上了年纪,身体枯瘦,还去卖花,采花还摔伤了;她虽然是个普通的老人,却在受伤后还惦记着找不到工作的外地陌生青年,希望青年人有美好的生活;她自己摔伤了,还让儿媳来卖花,为的是“我等着你”的承诺。(或纯朴厚道)(答出2点即可;每1点2分,概括性格1分,分析1分。)
5:用了衬托手法,(2分)美好的腊梅衬托出了具有高尚品格的卖花老人。(2分)或用了反衬手法,先写卖花老人枯瘦的外貌,商人一样的机敏语言(“买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块钱,便宜得很!”)然后写美好的心灵。或用欲扬先抑手法,先写卖花老人朴素平常,后写她美好的心灵。(或描写—肖像、侧面描写。)(言之成理即可)
6:①卖花老人的爱心让我“感动”,让“我”时时不忘;(2分)②卖花老人外表朴实、家境普通却有爱心让我惊讶、难忘(暗香);(2分)③“我”始终牵挂、怀念着卖花老人。④表达老人对“我”的鼓励、期望的感激、怀念。(答出2点即可,每1点2分)
三、山西 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⑤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助读资料】
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1953年,丘吉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1.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几则也包含了题目中“帮助”的意思,它们是( ) (3分)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C.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D.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E.施比受更有福
2.根据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 (2分)
3.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时的焦急。 (3分)
4.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分) (考点三伏笔、照应和铺垫)
5.第⑥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3分)
6.阅读全文后,请用“假如……就……”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写两句话,表达你对第⑦段中“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的理解。 (各2分)
(1)
(2)
答案1  A、C、E
2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绅士:答案例如:知恩图报,诚实守信 (扣住“报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
3 例如:绅士纵身跳下马车,满头大汗。心里默念着:“但愿儿子不会有事,不,不会,绝对不会有事的……”当气喘吁吁的他看到满身污泥的农夫和平安的儿子在一起时,悬着的一颗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焦急”描写具体2分,语言表达1分)
4 不好。(1分)示例:因为原文设置了悬念(或埋下了伏笔),行文有波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思接近即可)
5 示例:“第一次”指的是农夫弗莱明救了丘吉尔(1分):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看来,正是因为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自己,也才有了后来青霉素的问世,才有丘吉尔被救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表达清楚即可得分)
6 (1)假如不是农夫救了小男孩,就不会有后来成为英国著名政治家、首相的丘吉尔。(2分)
(2)假如没有绅士资助农家少年,就不会有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生命的青霉素的诞生。(2分)(每句形式1分,和“重大影响”相关的内容理解1分)
四、江苏连云港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考点三 伏笔、照应和铺垫)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3分)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3.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5分)
4.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4分)
5.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备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2.(6分)(1)(3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2)(3分)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1分)。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的事实,使得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分)。
3.(5分)通过卖衣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备并明白每个人都是高贵的,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第一次用亲情打动儿子去“试一试”,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出自我)(1分);第二次鼓励儿子思考探索,想办法提高衣服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挑战自我)(1分);第三次进一步激发儿子的潜能,提高儿子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超越自我)(1分)。
4.(4分)生命不因种族、肤色、贫富而有贵贱之分,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是高贵的,不要妄自菲薄(自卑)(2分);只要不丧失希望,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积极探索,不断奋斗,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自我,终而获得成功,实现理想(2分)。
5.(4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记叙类阅读:伏笔、照应和铺垫
【考点】
①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伏笔”或者“悬念”)(2011年昆明)《失帽记》
②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将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照应”)(2011年牡丹江)《父亲那只寂寞的手》
【考点讲析】
【伏笔】 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小说文体中的“悬念”)。“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照应】 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后的几个句子、几个段落、某个句子和某个段落意思相同,写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就说它们相互照应。“照应”的作用是:不但能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能强化某些关键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种启示
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句与句、段与段,也可以是句与段。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两处,也可以是多处。相照应的内容,后文可以与前文字句相同或相近,也可以是前文意思的再现、延续、深化,或者是对前文的回答、解释
“伏笔”是对“照应”的暗示,“伏笔”与“照应”互为因果;“伏笔”与“照应”在文中的位置经常相隔较远;伏笔往往是一笔带过,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中考考题形式一般是:写出与下列各句相照应的句子。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
(1)常见的铺垫形式:
①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作了铺垫。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是为故事作铺垫,背景式铺垫使故事更真实合理。
②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文章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俩人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衬托式铺垫使文章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③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④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铺排往往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2)铺垫和伏笔的区别:
①从目的上看。铺垫描述的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目的却在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件蓄势;伏笔是为了对下文作暗示,以使下文的情节不引起读者疑惑。
②从形态上看。铺垫是“显性”的,对次要人物或事件作浓墨重彩的描述;而伏笔是“隐性”的,往往一笔带过。
③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在考试中,我们不能简单的回答“用来作铺垫”,而应具体地答出“为什么内容作铺垫”。
中考考题形式一般是:选文运用了铺垫的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考点测试】
一、 四川眉山市 母亲的病友名单(朱成玉) (15分)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起初:悲观 →后来:_______→近来:________
答案 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线)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答案 “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答案 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
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考点三 伏笔、照应和铺垫)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答案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4. 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 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
5.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分)
答案 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
以值得崇敬。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
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
二、 云南玉溪市 那一声吆喝
“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
推开窗子,有雾,抓一把,浓稠得确乎有几分手感。
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
只见吆喝,不见人。我知道,这都是雾在作祟,我客居的这座山城,就是雾多。依山环绕的大黄路是从渝中区的大坪斜刺里拐绕过去的。雾大,能见度很低。当我着实地踩着那吆喝声时,才看清一位头缠毛巾的老人,跟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年岁差不多。老人枯瘦枯瘦的,坐在山坡上,就像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她背在背篓里的腊梅,活像是从她的身上长出来的,手里呢,持着一束腊梅,不停地对来往的行人显摆、吆喝。“腊梅,腊梅,刚从南山采的腊梅——”好像这偌大的山城,唯有她的腊梅最好似的。
“腊梅?”我好奇地凑上前,“这是腊梅么?”说不来重庆话的我,不得不“憋”着一口“半罐子”普通话。“你说啥子?刚从南山采来的嘛!”老人显然不悦。老实说,我这是头一回看见有别于我故乡江汉平原的山腊梅,或许是这山城特有的水、土、雾的缘故吧,重庆腊梅竟是桔黄色的,不像我老家腊梅张扬的那种大红:主杆笔直、修长、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呢,淡雅而质朴,像极了纯朴厚道的重庆山民。
“买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块钱,便宜得很!”我迟疑着。我不是拿不出这4元钱,也不是舍不得这4元钱,关键是我没这份养花的闲心。为了糊口,从湖北老家刚漂泊到重庆的我,自己都养不活,还养花?再说,一个没有栖息之地的落魄者,能有花的栖身之地吗?
“好的,等我找到工作了一定来买。”我把玩、夸奖了一番老人的腊梅后,就走了。“我等着你—娃子!”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不错唦。”中年妇女说,“那老人就是我婆婆。我婆婆说,这几天有个外地娃子来重庆找工作,好多天了都没找到。还说那外地娃子只要一找到工作,就会来找她买腊梅的。听口音,那外地娃子一定是你不,大兄弟?”
“是我。”我说,“我买花……是找老人。”“一样的。”中年妇女说,“我婆婆前几天到南山采腊梅,不小心摔了下来,老人一直惦记着你找工作的事,就要我来这里等你,还说如果你来买腊梅,就证明你找到了工作,她的心也就落地了。”
我的心呼啦一热。等我买下一束腊梅后,中年妇女就立马起身,背起背篓走人,惹得要买腊梅的顾客直纳闷。
“大姐,人家要买腊梅呢”,我不解。“傻兄弟,”大姐朝我扮了个鬼脸,“婆婆正等着我去报你的喜讯哩。”
我不知泪是怎么流出来的。以后的日子,我总是静静地守着窗台上的那缕淡淡的不肯离去的暗香,任它们绽放、凋谢。
雾,散了。一瓣桔黄色的阳光打在我的脸上,好是温暖,我总是时不时抬头,朝山坡上望去,可那苍老的背影,还有那熟悉的吆喝不再重现。
再好的花,总有谢的时候。可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选自《美文》,2006年4月)
1.文章开头“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一句,在文章里有什么作用?(4分)(考点三 伏笔、照应和铺垫) 答案:引起全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作铺垫;(2分)在内容上表明文章的主旨(既指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卖花老人、老人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美好心灵)。(2分)
2.第3自然段“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了我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2分)
答案:使用比拟(或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词形象生动;(1分)表现出了声音的时隐时现、时高时低、由远及近。(1分)
3.江汉平原和山城的腊梅各具有什么特征?(2分)
答案:江汉平原腊梅:张扬,色彩艳丽(大红)。(1分)山城腊梅:主杆笔直、修长、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桔黄,淡雅而质朴。(1分)
4.卖花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卖花老人是个清贫朴实的人,富有爱心(或关心他人)的人,信守承诺的人。她头缠毛巾,上了年纪,身体枯瘦,还去卖花,采花还摔伤了;她虽然是个普通的老人,却在受伤后还惦记着找不到工作的外地陌生青年,希望青年人有美好的生活;她自己摔伤了,还让儿媳来卖花,为的是“我等着你”的承诺。(或纯朴厚道)(答出2点即可;每1点2分,概括性格1分,分析1分。)
5.文章刻画卖花老人这一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用了衬托手法,(2分)美好的腊梅衬托出了具有高尚品格的卖花老人。(2分)或用了反衬手法,先写卖花老人枯瘦的外貌,商人一样的机敏语言(“买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块钱,便宜得很!”)然后写美好的心灵。或用欲扬先抑手法,先写卖花老人朴素平常,后写她美好的心灵。(或描写—肖像、侧面描写。)(言之成理即可)
6.文章结尾一段写道:“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①卖花老人的爱心让我“感动”,让“我”时时不忘;(2分)②卖花老人外表朴实、家境普通却有爱心让我惊讶、难忘(暗香);(2分)③“我”始终牵挂、怀念着卖花老人。④表达老人对“我”的鼓励、期望的感激、怀念。(答出2点即可,每1点2分)
三、 山西 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⑤二次大战期间, 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助读资料】
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1953年,丘吉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1.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几则也包含了题目中“帮助”的意思,它们是() (3分)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C.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D.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E.施比受更有福 答案 A、C、E
2.根据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 (2分)
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绅士:答案 例如:知恩图报,诚实守信 (扣住“报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
3.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时的焦急。 (3分)
答案 例如:绅士纵身跳下马车,满头大汗。心里默念着:“但愿儿子不会有事,不,不会,绝对不会有事的……”当气喘吁吁的他看到满身污泥的农夫和平安的儿子在一起时,悬着的一颗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焦急”描写具体2分,语言表达1分)
4.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分) (考点三伏笔、照应和铺垫)
答案 不好。(1分)示例:因为原文设置了悬念(或埋下了伏笔),行文有波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思接近即可)
5.第⑥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3分)
答案 示例:“第一次”指的是农夫弗莱明救了丘吉尔(1分):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看来,正是因为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自己,也才有了后来青霉素的问世,才有丘吉尔被救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表达清楚即可得分)
6.阅读全文后,请用“假如……就……”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写两句话,表达你对第⑦段中“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的理解。 (各2分)
(1) (2)
答案 (1)假如不是农夫救了小男孩,就不会有后来成为英国著名政治家、首相的丘吉尔。(2分)
(2)假如没有绅士资助农家少年,就不会有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生命的青霉素的诞生。(2分)(每句形式1分,和“重大影响”相关的内容理解1分)
四、 江苏连云港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考点三 伏笔、照应和铺垫)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3分)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3.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5分)
4.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4分)
5.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备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2.(6分)(1)(3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2)(3分)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1分)。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的事实,使得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分)。
3.(5分)通过卖衣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备并明白每个人都是高贵的,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第一次用亲情打动儿子去“试一试”,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出自我)(1分);第二次鼓励儿子思考探索,想办法提高衣服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挑战自我)(1分);第三次进一步激发儿子的潜能,提高儿子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超越自我)(1分)。
4.(4分)生命不因种族、肤色、贫富而有贵贱之分,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是高贵的,不要妄自菲薄(自卑)(2分);只要不丧失希望,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积极探索,不断奋斗,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自我,终而获得成功,实现理想(2分)。
5.(4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3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2 名

发帖:NO. 25 名

在线:NO. 272 名

九(2)邹苇漪 发表于 2024-3-16 21: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这个帖子好无聊啊!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74 名

发帖:NO. 52 名

在线:NO. 155 名

严冰瑶202091 发表于 2024-6-14 17: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好东西,赞一个!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50 名

发帖:NO. 290 名

在线:NO. 192 名

陈延妍202091 发表于 2024-6-19 07: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这么好的帖子,应该加精华!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6 19:09 , Processed in 0.301808 second(s), 6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