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9年,新概念作文比赛突然引发全国性关注。如今,18年过去了,那些曾经陪我们度过青春的名字,他们现在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韩寒虽然未进入大学,却秉持着“全面发展就等于全面平庸”的观点,成为“偏科”也可以光芒四射的代言人。
郭敬明和张悦然都是第三届的一等奖。郭敬明加身最世文化董事长,身边围着一群声势浩大的粉丝。而张悦然最近的新书也大受追捧。08年,她从参与者晋升评委成了新概念当时的标志性事件。
甘世佳
有一天看到薛之谦在电视上唱《丑八怪》,字幕上打出的词作者名字很眼熟,叫甘世佳。因为这首突然爆红的歌,甘世佳攀上了人生的第二个高峰。第一个,是2001年的第三届新概念一等奖。 而如今的甘世佳除了写过很多歌曲的词,还挂着国内新锐编剧的头衔。曾出邀《爱情公寓3》的改编。
郝景芳
和甘世佳作为幕后英雄不一样,今年8月,因为《北京折叠》拿了2016年的雨果奖,郝景芳一时名声大噪。很多头衔也接踵而至。比如清华学霸、科幻新秀、宇宙女神....这是2002年拿了当时的第4届新概念一等奖之后,郝景芳再次被推到媒体面前。
在知乎网友的描述中,“这姑娘是当年隔壁班的学神,新概念作文她拿的名次貌似是够北大中文系免考的,然后她竟然考了清华物理系。我当时还觉得这种学神是不是若干年后出现在科研大牛名单里,结果就看到她入围雨果奖提名,真是智商碾压无时无刻不在。”
虽然2002年就拿了奖,但她正式提笔是06年。不为职业发展而写作,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到现在,她刚好写了10年。并继《三体》刘慈欣之后,站在了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
张怡薇
还有一个笔耕不辍的代表,叫张怡微。 有人在微博上说,这些年来,新概念已经不那么惊艳,却还记得张怡微当年的《怅然年华》带来的感动。 作为04年的新概念一等奖得主,张怡微这些年一直在写,也一直在拿奖。
因为不断地写作,她也一直在不断刷新读者的记忆。
@Curry498:昨天读"一个"上的文章的时候总觉得作者名字好眼熟,张怡微。刚想起来貌似是哪一届新概念一等奖,以前在萌芽上读过她的文章。
@YnaHwDM:第一次知道你,在初中,因为萌芽,因为你的影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四月物语,樱花,情书,下一站西单,等等。记得有一期的萌芽专门有封面是介 绍你的,那时候我还给你写过信。再后来,我高中的时候新概念进了复赛,最后没去上海。那年正好萌芽十周年。@张怡微
丁妍、徐璐
在新概念大赛里,丁妍一直是一个传说。 初二的时候就拿了第一届新概念的一等奖,《东京爱情故事》在当时备受好评。 评委之一的叶兆言先生还连用了两个很高兴评价这篇文章。
01年丁妍读高二,低调胆小。但是成绩一直不错。除此之外,再也搜不到任何关于丁妍的消息。但是18年了,想着,现在也应该结婚生孩子了吧。在新概念的女作家里,除了丁妍,徐璐也是十分低调的一个。
当年通过《忽然长大》,《风吹来的祈祷文》 从新概念出名以后,徐璐也很快从观众的视野中消失。豆瓣上有个徐璐小组,上千人在那里聚集。可是徐璐从未出现过。
她的文风和新概念的其他作家不一样,不是颓废而忧郁的。相反,小说文笔轻快,读起来就让人觉得很幸福。粉丝都希望能和徐璐聊一聊,可是现在百度上连徐璐的正脸照片都难以找到。
蒋峰
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一个叫蒋峰的人。他和郝景芳同是第4届新概念作文的一等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维以不永伤》。和韩寒郭敬明不一样,蒋峰虽然当年呼声极高,却似乎避开了公众视线。但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许多年过去,当初的许多“80后”作家要么江郎才尽,要么干脆放弃写作时,蒋峰却日益精进。现在他在写悬疑小说,是国内少见的喜欢像东野圭吾那样玩小说结构的作家,受西方小说影响,叙述技法相当精湛。
那多
当年在萌芽上连载引发追番狂潮的,除了蒋峰的《维以不永伤》,还有《那多三国事件簿》。如今在播客APP上,还有人把《那多三国事件簿》录成故事,吸引了不少人收听回忆。
很多时候,大家会拿那多和蔡骏相提并论。但是他的风格多变,写爱情小说也写灵异手记。那多似乎并没有参加过新概念,但他的父亲是“新概念之父”赵长天。而在《萌芽》上猛刷的存在感,那多足以成为80后少年阅读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人。
哦对了,他前不久结了婚。
李其纲、徐芳(右)与韩寒(中)在那多婚礼上的合影。
18年里,来来去去的人,还有很多。其实“新概念之父”赵长天在去世之前,把其中的90%都归为离开文学轨道的人。他们都曾在少年时获得突如其来的巨大荣耀,然后,再用接下来的18年时间理解命运。
《来自沈庄的报告》的陈佳勇早已放弃写作,成为一家影视公司的总监,面前展开一条有为但绝对远离文学的道路。
《风中密码》的刘莉娜、《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的徐敏霞,不约而同放弃了成为作家,而选择了更为朴素的编辑工作。
《物理班》的刘嘉俊在一些不知名的媒体平台做过记者编辑,写过广告文案策划,做过编剧,也写过网络文学。
《纯快乐物语》的尹珊珊,在《女友》上写过专栏,曾以文化成绩最高分考进中央戏剧学院,如今还在优酷开了一档《奇爱博士讲电影》的脱口秀。
时间回到20世纪初那几年。每年截稿日前后,《萌芽》杂志社位于上海巨鹿路的那栋小洋楼都忙得不亦乐乎,那些信件一麻袋一麻袋地被邮递员或者快递员送到二楼的《萌芽》办公室,走廊里、办公室都堆满了信件。
“没有任何事情永垂不朽。没有什么事情一直昌盛。”以此纪念风起云涌的新概念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