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直白犀利,抨击他“不爱国”有无道理?原创孤影潇湘2020-11-24 16:37:47
著名文学评论家韩浩月曾这样评论台湾作家柏杨先生:"他的影响不仅在文学界、文史界,甚至到了思想界。他用自己的文章来做文学批判,用文学的方式做历史的反思,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
《丑陋的中国人》,是柏杨先生最著名的作品。柏杨先生因为这部作品,既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甚至将他与鲁迅先生相提并论,同时,他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批判,认为他将一部分中国人的丑陋加之于全部中国人之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懦夫。那么,柏杨先生写下《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究竟是什么心态呢? 尝尽坎坷,犀利洞察社会柏杨先生原名郭衣洞,他的父亲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代。在当时那个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变。虽然父亲做过一名小小官吏,但这并不能在乱世中护得柏杨周全,在父亲去世后,柏杨就在继母的冷眼与嘲讽中过活。 为了生活,柏杨年少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整日居无定所,四处辗转,让他比同龄人经历的更多。到了29岁那年,他随着大批难民前往台湾,并在此定居,终于结束了自己流浪式的生活。
鲁迅先生是柏杨的偶像,或许是受其影响,亦或是多年来的流浪生活,让柏杨对现实生活有着极为敏感的嗅觉。他常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冷眼洞察着这个社会的变迁。 因为爱好文学,柏杨在1953年开始发表文章,在这期间,他经历过失败的婚姻,经历过生活的窘迫。他曾写下多篇讽刺小说,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虽然有两篇小说还被刊登在杂志上,但他一直是个籍籍无名的冷门作家。 一直到了1960年,柏杨的生活才发生了改变。他的文笔潇洒泼辣,眼光犀利独到,敢于批判社会现实,颇有鲁迅风采。因为文章独特,他成了报纸专栏作家,之后的8年时间,柏杨在文坛针砭时弊,批评现实,体会着成功的快乐。但也正是因为他的犀利,触及了当时最敏感的话题,让一场牢狱之灾降临在他身上。
直击社会痛点,写下《丑陋的中国人》几经坎坷的柏杨在出狱之后,潜心研究文学,通过拼命工作来弥补曾经缺失的光阴。在台湾进入"解冻年代"后,柏杨也开始走出曾经生活的狭小空间,进行漫长的出国旅行。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让柏杨对自己生活的社会和民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1984年,柏杨来到美国爱荷华大学进行演讲。在这场演讲中,他深刻地批判了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等现象,并将其原因归结为"中国文化有一种过滤性病毒,使子孙后代都受到了感染"。 之后柏杨又进行了几次演讲,主题同样直击社会的痛点,将中国人的一些缺点血淋淋地展现出来,与当时歌颂、赞美中国人品质的文章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次年,柏杨就将自己演讲的稿件、曾经写下的30几篇杂文、20几篇回应文章整理成册,并将其命名为《丑陋的中国人》。
在柏杨先生看来,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不懂得欣赏和赞美,却十分善于自斗和阿谀。他还将中国人生活的文化空间比作酱缸,他认为中国人在酱缸中待久了,思维和视野都受到了污染,并且很难再跳出酱缸的范畴。 柏杨先生的文字十分犀利,如刀一般刺入了现实。虽然他描述的现象只是部分,但这也是绝不可忽视的部分,他的文章里虽然有些极端观念让人无法苟同,但大部分都是现实地指出了中华文化中存在的诸多糟粕,引人深思。 强烈批评中国人的"劣根性"在最初整理出《丑陋的中国人》时,许多人都无法接受柏杨先生如此直白犀利的笔调。甚至有很多人因为这本书,抨击他"不爱国","忘记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
其实,柏杨先生选择在特殊的年代写下《丑陋的中国人》,整理出版此书时,是怀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在书中,柏杨先生以锐利的笔触批判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劣根性"。 通过此书,柏杨先生想呼吁中国人跳出恶臭的酱缸,反省自己的"丑陋",有尊严地活着。柏杨先生与鲁迅先生十分相似,都是从社会的负面入手,对其进行猛烈的批判。鲁迅先生成功揭示出了民族的劣根性,而柏杨先生,则是在此基础上,痛快犀利地继续直击多数人的痛点,强烈批判中国人身上存在的"劣根性"。 柏杨先生在揭示这些现实时,毫不留情,干净利落。他希望中国人能摆脱这种劣根性,也希望中国人能走出酱缸,不断开阔视野,而不是盲目或刻意地忽视身上的缺点,自欺欺人地过完一生。
如今我们的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在不断丰富和充实。在社会发生翻天覆地改变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柏杨先生写下这本书的初衷:摆脱"酱缸文化"、"自斗阿谀","不够团结"等劣根性,认识自身的缺点,改正缺点,自信且有尊严地活着。 我们应时刻将《丑陋的中国人》作为一面镜子,不断去自我批判和自我完善,剪除劣根。宽容地去直面一切批判,理性分析和判断,并且从种种批评中去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我,摆脱书中所写的"丑陋",早日成为民族的脊梁。 如今,距此书出版已过了20多年,柏杨先生也已经去世12年,但《丑陋的中国人》,一直被当做一面明镜,在刺痛这个民族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着民族前行。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千百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但也不能忘却与之一同传下来的劣根。
让整个民族从批评中建立起真正坚实的自信,不故步自封,不畏缩胆怯,勇敢面对血淋淋的现实。或许这就是柏杨先生写下此书,最大的愿望。
收藏
举报
1200 条评论
评论
用户18036879156911天前
现在看来真的是一针见血!不是小部分丑陋而是大部分。 回复 ⋅ 50条回复1559
雪松winter1天前
去年看的《丑陋的中国人》,真的太现实。 回复 ⋅ 10条回复679
缘莱汝赐1天前
自欺欺人是我们每天的功课,看明白的不敢说,说的话自己都不明白,不明白的人反而认为什么都明白。 回复 ⋅ 32条回复775
用户17775102718201天前
“丑陋的中国人”一般般,”中国人史纲“才是他的佳作。 回复 ⋅ 19条回复113
月满天边1天前
柏杨,爱国爱国人,恨铁不成钢,但是光说了病,他开不了方,这地方就长这树,土壤无法改变,又有奈何!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