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天空新人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查看: 658|回复: 1
收起左侧

[社会 政府] 初二语文新教材气炸家长!课文“荼毒少年”? 教材主编这...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3 名

发帖:NO. 27 名

在线:NO. 12 名

弹指惊雷 发表于 2018-11-29 18: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初中生学习 2018-11-28 12:25:08
初二语文新教材“气炸”家长! 课文“荼毒少年”? 教材主编这样回应

作为读者最多的书,语文教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网友喊话,已经成为常态。前段时间被“chua”字刷屏,最近又冒出了“妾妇之道”。
近日,偶然间在朋友圈中看到这样一张截图,有人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内容不长,全文如下:





看到女儿初二的语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126,肺都要气炸了。“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样的句子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注释和课后的练习题也没有引导学生反思,没有讨论这段话的问题。这是打算把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引导?这是打算如何荼毒少年?......

先要指出微博中的一处明显表述错误,其中所说的人教版,实际应为统编版。因为现在中小学的语文、历史、政治三种课本都由教育部组织人马统一编写,简称统编版。

接着,说说这条微博中所谈的问题。“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不要违背你的丈夫,要以顺从为最大原则,这是为人妇者应该遵循的基本之道”。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在当今时代,全世界都奉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准则,还这么直男癌,要女子不要违背丈夫,要以顺从丈夫为最大原则,这实在是个大问题。最近不是新东方的俞敏洪先生因为类似的不当言论不得不郑重向全体女同胞道歉了吗。
居然教材还有这样的问题,还敢公然宣扬这种价值观,这是要“打算把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引导?这是打算如何荼毒少年?”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且慢,就如该微博博主签名所言“不管遇到什么,先怀疑再说”,需要先怀疑一下。



这段话的原文是什么呢?

统编版初二语文教材P126是《孟子》二章,其中的第一章编者命名为《富贵不能淫》,内容摘自《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一段话。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是一段对话,对话的两个人一个是景春,另一个是孟子。对话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大丈夫。

鉴于很多朋友对文言或者《孟子》本身不熟悉,所以我不妨把这段对话梳理一下,便于理解。

对话中提问者景春是何许人?景春与孟子同时代,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景春的问题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他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公孙衍、张仪又是何许人?大多数人都知道战国时期外交史上,有这么一对有名的人物——苏秦和张仪,两人都是纵横家。张仪力主秦国和六国结盟,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是为连横;而苏秦则和张仪的主张正相反,他身披六国相印,力主六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是为合纵。这也是纵横家之名的由来。

但景春为什么没有提苏秦,而却提到了战国时期的另外一位纵横家公孙衍呢?据后世研究,是因为当时苏秦已死,而公孙衍和张仪正处于辉煌得意之时。

注意,景春用了一个反问句,而且还用了“诚”这个字,足见他对公孙衍、张仪的推崇。作为纵横家,景春和公孙衍、张仪的“三观”相同。

当然,景春做出这样的判断也有他的理由,那就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说公孙衍、张仪两个人一发脾气,诸侯都害怕,他们一安静下来(不发脾气)了,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孟子如何回应景春这个观点呢?

孟子首先也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能叫做大丈夫呢?

然后说孟子说“子未学礼乎”,你没有学过礼吗?

孟子从当时的一般礼仪说起。男子成年,也就是男子举行加冠礼时,父亲要给予他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也要给予她训导,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孟子评论说: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

注意,这里孟子虽然先说了男子冠礼时“父命之”,但没有展开说父亲如何训导儿子,而却在“女子之嫁”,母如何“命之”这个部分展开来说。

为什么孟子说“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这种“以顺为正”的做法,是“妾妇之道”也?其潜台词是什么?

公孙衍、张仪之流,虽然在景春看来能“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但在孟子看来,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是典型的“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

这里孟子是做了一个类比,把公孙衍,张仪等人比作妾妇,把君主比作“夫子(丈夫)”。是说公孙衍,张仪这些人只知道像妾妇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样,一味地巴结顺从迎合君主的喜好,没有任何人格和操守可言。

在孟子看来:出嫁的妇女顺从丈夫,是当时的一般原则,纵横家们一味巴结逢迎君主,则是将本属家庭领域的原则运用到了政治生活中,这种做法就是在当时也是不可接受的。



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事实的确如此。战国时期的这些所谓纵横家,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只问利害,不问是非,他们完全从一己之私出发来考虑问题,把个人的叱咤风云,荣耀与光环置于最高位置来考量一切问题。

比如,苏秦就有这样的名言:“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人生在世,金钱和地位这两样东西,怎么能太不在意呢!

显然,孟子在这里用这样的类比,充满了对景春所言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鄙夷之情。因为这些人缺乏独立的人格思想,只是妾妇之臣。

以上谈“妾妇之道”这部分,可以视为是孟子对景春提出的观点的强烈否定。那孟子所主张大丈夫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
孟子就一个大丈夫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提出了三点见解。

其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这又是一个比喻,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此有非常简明的注释:“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大丈夫应该住在“仁”这座天下最宽广的房子里,要站在“礼”这个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要要走在“义”这条天下最广阔的大路上。

仁、礼、义是儒家三个最主要的道德规范,也是大丈夫人格的基本思想内涵。孟子形象地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一座房子,它的门是什么呢?就是礼。门前有一条路,它是什么呢?就是义。

其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与“不得志”是常有的人生际遇,但是不是得志便可猖狂无道,或不得志就自怨自艾呢?在孟子看来,不应该如此。大丈夫得志之时,应该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而不得志之时,则要独行其道。

这两句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绝不会因为穷达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为人之道。

其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是我们大众最为熟悉的话语,以致很多人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能在“富贵、贫贱、威武”这样相对极端的情况下,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依靠的是什么?当然应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要做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然后才可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志向,应该三位一体的来理解。而不能单独抽出其中的一句来说,那样是有失偏颇的做法。




这样,我们弄清楚了孟子所论述的大丈夫的基本内涵,再和景春眼中的那些所谓“大丈夫”比较,就知道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了。那就是孟子强调的是大丈夫应以“道义为先”,而景春眼中所谓的大丈夫则是“利益为重”。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做过分类。公孙衍、张仪这一班所谓知识分子被称为“禄仕派”,而孟子这一派知识分子被称为“义仕派”。有独立不迁的人格,能够以天下为己任,能够以道事君,以德抗位,有阳刚之气,有浩然之气,正是孟子所定义的大丈夫。

读经典,不能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从纸面上来,到纸面上去。要用经典观照现实,看今日之现实,有多少“肉食者”,有多少知识分子能具有孟子所倡导的大丈夫人格,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与思考,能够以德抗位,能够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呢?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君子得志,“道”因之得以实行,天下黑暗,君子守“道”,不惜为“道”而死,没听说过牺牲“道”来迁就王侯的)

观乎今日之天下,“以身殉道”者稀,而“以道殉人”者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读《孟子》,学习他所倡导的大丈夫精神,不仅对于男子而言,也对于女子而言,都仍然有极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回到对这个微博所言内容的评判上来,简而言之,其观点不值一驳。但为什么我还要花这么大气力来说一说呢?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对某些人而言,“作伪”的最基本手段是什么?就是断章取义。
那么我们吃瓜群众该如何擦亮眼睛,避免被这种断章取义的鬼把戏所迷惑呢?
简而言之,就是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

首先要有强烈的文本语境意识。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任何抛开篇章主旨,抛开具体语境,孤立地抽出某几句话肆意曲解的行为,都是“作伪”。读《背影》,非要谴责朱自清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读《愚公移山》,非要批判愚公没有创新意识,均属于此类。

其次要有强烈的历史语境意识。不能拿现代的各种观念来衡量古人。那种以上帝的全知全能视角来评价古人,以此来抬高自己,贬低古人的做法,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如果是无意为之,则是无知,是愚蠢,如果是有意为之,则是无耻,是邪恶。




【附一】
事实上,微博作者所说的教材对“妾妇之道”缺乏引导这一判断也没有任何依据。稍稍用点心思翻一翻《教师教学用书》,就知道在教参中,关于“妾妇之道”这个解释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不会遗漏。之所以不在课后练习中作为重点出现,原因很简单,本文重点不在于谈“妾妇之道”,而是在谈“大丈夫人格”。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 《富贵不能淫》中的“妾妇之道”?
孟子善于用类比来说理,此处就是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旧时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地位不平等,女子能做的往往只有顺从,即“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而在孟子看来,在“顺从”这一点上,公孙衍、张仪这些纵横家与出嫁的女子没有什么区别。
关于纵横家的处世方式,朱自清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评述: “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 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 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
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
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
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这样的行事方式,是固守儒家仁义之道,强调为人要有原则的孟子所不齿的。
当然,孟子以“妾妇之道”作比,是建立在当时婚姻中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的,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
【附二】
写完这篇文章后,发现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微博上对此事给予了及时的回应,截图如下。



【附三】
本文不为任何一方站台,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独立判断。我个人觉得《孟子二章》中的这一章在编写时与其命名为“富贵不能淫”,不如命名为“此之谓大丈夫”更为合理。因为只有后者才能涵盖全文内容,而前者则不能。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5 10:48 , Processed in 0.386429 second(s), 5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