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臣氏牛顿
去年的华语院线,有一部献礼清华百年校庆的电影《无问西东》,上映之后,无数观众被片中旧时代破冰者身上那股励人明心、不为风险所缚的探究精神给深深打动,无数观众也因为这部电影,开启了对那个求知求真求贤年代的向往。
记得该片结尾有个彩蛋:镜头所过之处,皆是影响我们至深的大师。
影片中关于西南联大的片段引起人们热议,因为这所和抗战共始终的大学,是我国历史上神化独特的存在。梦回西南联大,只因那的确是一个纯粹的人人心怀信仰的年代。
曾在西南联大上过4年本科和2年研究生的杨振宁回忆说过“虽然联大只存在了8年,但她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新中国的贡献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今年,央视赶在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80周年之际,特意推出《西南联大》纪录片,再次回顾了那段艰苦而光辉的岁月,回首了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联合组建,“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历史故事,也展现和解读这所大学所具有的永恒魅力和精神力量。
“联大”的长征之路
那是硝烟四起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南开大学也遭到日机轰炸,大部分校舍被焚毁,为了完整保护好我国的文化脉络,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当时是10月份,有1600多名来自这三所高校的学生,经过长途跋涉陆续到达长沙。战火纷飞时,天下容不了一张安静的课桌,一年后的12月13号,南京沦陷武汉告急,日军逼进长沙,北大校长蒋梦麟向蒋介石请示,决定把学校迁往云南昆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也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正式建立日是1938年4月28号,由清华校长梅贻琦担任总校长。刚迁移到昆明时候,学校并没有正式的校舍,梅贻琦只能租用当地的中学、会馆和民房来给学生上课。
等到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抵达昆明之后,梅贻琦才请这二位为学校设计校舍。由于经济困难,梁思成改过很多版校舍设计图,由精装一步步降级成了瓦房、土胚房。梁思成改到后头还发起了牢骚,“每个农民都会盖茅草房,要我梁思成干什么?”
由于宿舍环境简陋,一个房内能住40个学生,除了空间拥挤狭窄,学生们还要忍受臭虫的折磨。居住环境差,教学环境也好不到哪儿去,铁皮做的屋顶只要碰上昆明下雨,吵得老师根本没办法上课。
即便如此,联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等教育也是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在它存在的短短8年时间里,先后在这里任教的专家教授有300余人。在当时艰苦的战争时期,联大集合了中国各个领域的泰斗,真可谓是群星璀璨。
当时联大的学术研究也很自由,教授们喜欢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光是闻一多一人在联大就开设了十多门课,古代神话、唐诗楚辞、诗经、先秦两汉文字等。学生也不限制只修一个专业,就算是计算学专业突然转去学习文学专业这种情况在联大也是常见的事情。
比如工学院的学生,为了听闻一多先生讲课,哪怕要穿越整座昆明城,那也要去。还有汪曾祺,作为沈从文的迷弟,会千里迢迢从江苏跑来云南求学,当然汪曾祺上学时也没少逃学,最喜欢逃课去泡茶馆。
“哈佛三杰”之一的吴宓在学校教书时是最有趣又可爱的老师,他的《欧洲文学史》很吸引学生,他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把这门课讲得非常生动,并将西方文学的发展同中国古典文学作恰当的比较,娓娓道来。
但某些学生并不买吴先生的账,觉得吴先生一口“陕西英语”听着难受,所以经常逃课,吴宓对此事不能忍,放话说“你不来上课我只能给你不及格!”已是花甲之年的逃课学生无奈说:“我没办法只好去上课了。”这逃课的学生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他翻的。
除了调皮的学生,也有听话的乖巧学生,比如杨振宁和邓稼先,他俩时长在树下念古诗,一个人背诵,另一个人就拿着书时刻纠正。
在联大的校园里,这种上课自由的风气其实跟北大的传统是有关联的,只要完成了课内的事就没人管你,大一时不论你来自哪个科系,你可以看所有的书,学所有的知识点。如此多的知识分子聚在一起,碰撞出无数火花,大家是真正的自由浪漫。
虽是自由,但也不放纵依旧严苛,全国考上西南联大的人数如果有8000多人,那最后毕业可能连4000人都不到,学分严格的程度你无法想象,三分之一学分不及格学校就要把你劝退。
在学历上,联大也是有区别的,清华、北大和南开的学子们在学籍学号上是有区别的,毕业生领到的毕业证书都是自己所属的学校。联大聘请老师是要发两封聘书的,一封代表联大,另一封就是三所学校的其中一所所发布的。虽然联大是融合了三所高校成立的,但是其中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气象,学院中因此行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着,这种风气一直贯彻在中国的教育中。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联大师生们齐心协力无畏战乱,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振兴在奋发图强。那时候的昆明,饱受战争摧残,教授学生们其实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下去。除了变卖私人财物,空闲时间这些学术大拿还得做兼职来补贴,闻一多街边给别人刻印章、赵忠尧学会了自制肥皂卖钱、李继侗下地种菜,就连校长梅贻琦的妻子韩咏华也在街上卖起了米糕。
更令人震惊的是吴大猷,为了给妻子治病,每天把自己乔装打扮成乞丐去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骨头,带回家给妻子熬汤补身体。
有一次,华罗庚的家被日军飞机扔下来的炮弹给炸没了,他全家随便找了个牛棚住下,每天晚上被蚊子咬得死去活来。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还写出了《堆垒素数论》,给世界数学解锁了一门新学科。
除了华罗庚,吴宓还出版了全英文的《世界文学史大纲》、冯友兰写出了《贞元六书》、钱穆写出《国史大纲》......无数优质专著学术在此诞生,成为往后中国各个学科的奠基大作。众多爱国学子,也都在这些教授正确指导下,成为又一批天之骄子,为我国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领导人、两弹元勋应有尽有。
如今联大的毕业生,一个个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百岁老人,直到现在他们还留存着70年前在校期间使用过的书籍、校章等物品,也还能随时随地来一段联大校歌。
每一位毕业生心中理想与信念是至高无上的,“做人杰,能够为抗战出力,能够为建设出力,能够为民族伟大的复兴出力。”
“刚毅坚卓”这四字校训不只作为约束词条,更实实在在存于这些联大师生身上发光发热,体现在一众师生不畏艰难下走完“教育长征”,踏上救国道路是多么刚毅顽强,也体现在这些有志青年在国难时候依然做学问之坚强卓越。
《西南联大》的记录
这部纪录片筹备了整整两年,为求资料详实准确,摄制组去到美国、英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采访了健在的49位西南联大学子,在这些学子中最年轻的学生也已经90出头,摄制组也在世界各地搜集到了很多珍贵的书信、日记资料和影像资料,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更真切的感受那一代精英的才华与赤子之心。
总共五集的纪录片在编排上,每一集都从不同的聚焦点切入,然后在多条平行线索中横向展开来,最终把所有的线索汇合在同一平面内。分别是清华、北大、南开的《八音合奏》、困境下的坚守《刚毅坚卓》、名师风范与校园生活《大学之大》、师生抗战《火的洗礼》,以及最后一集的联大与云南《嘉荫长留》。
这其中,人物的价值被扩大,所有的叙事也都来自于历史人物所撰写的日记、传记,完全把第一人称叙事用到了极致,并没有拘泥于历史人文纪录片惯用的上帝视角手法,没有添油加醋,所有的历史述说在当事人的笔下都有迹可循,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和历史有了沟通互动。
1938年,西南联大部分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
节目除了彰显家国情怀,追慕大师风范,呈现历史的同时也始终在传递“责任与担当”,这两样因素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杨振宁在看完《西南联大》之后都赞赏说:“这是‘史诗级’影片。”
影片中插入了《未央歌》,也插入了闻一多于1926年秋天写给女儿立瑛的一首葬歌《也许》,还插入了赵瑞蕻生前的最后一本书《离乱弦歌忆旧游》中记录西南联大湘黔滇步行团,行程3200多里,历时68天,横穿湘黔滇三省路上发生的故事。
西南联大是抗战时唯一坚持到抗战胜利的联合大学,究其原因,在于张伯苓的“退”,蒋梦麟的“让”。1943年1月2日蒋梦麟给胡适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弟则欲求联大之成功,故不惜牺牲一切,但精神上之不痛快总觉难免,有时不免痛责兄与雪艇、孟真之创联大之议。数月前在渝,孟真怪我不管联大事,我说,不管者所以管也。”
《西南联大》有着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着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入浅出讲述着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西南联大在民族存亡之际的艰难求生,实际上是整整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的身影。
(西南联大正在上课的学生)
世间大学何其多,西南联大却只有一个,随着时间的流逝,那里曾经存在过的是真正的风华正茂,最有理想和信仰的读书人。
--END--
【第一制片人服务影视创业者】
2013年6月创立,微信内创建最早、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影视商业圈平台
关注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制片人
汇聚能够引领中国电影未来成长的商业力量
中国影视人学习、创作、 交流、宣传、交易的必要工具
传递影视人和商人们最新动向和信息
组织国内外各种培训、沙龙、论坛等行业分享
帮助影视人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并达成各种合作
公司、项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 dyzpr816
我们在一起, 看看将来影视业是个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