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老子 原创 联合日报 2018-10-14 10:40:38
孔子见老子的画像题材,为中国汉画像石的经典之作。图为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孔子见老子》拓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载,老子曾两度出任周王室守藏室史,即管理国家图书典籍的官吏。曾隐居鲁国,后出关西行,不知踪迹。孔子周游至周时,曾率弟子问礼于老子,孔子离开周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升天;鱼,我知道它能游于深水;走兽,我知道它能在旷地跑。在天空飞的鸟,可以用猎箭去射它;在深水的鱼,可以用钓线去钓它;在旷地跑的走兽,可以用网去捉它。至于龙,我不知它是乘驾风云而升天的。今天我看见老子,他大概就是龙吧!”
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史书记载较多,《史记·老子列传》和《史记·孔子世家》都有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送之以言。《家语》载:“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而达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即吾之师也。遂至周,问礼于老聃焉。”孔子曾“拜师”多人,从而积淀形成了孔子的智慧,而老子却是对孔子影响最大的一位。他们的相会是仁者的沟通,是智者的交流。相会有两次和多次之说,专家学者论述不一。
公元前508年,孔子拜见老子前,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敬叔是鲁国贵族孟僖子的儿子,受父嘱而师从于孔子)欣然同意,即报请鲁君准行。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传道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孔丘获益匪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驿道,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势如万马奔腾,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子又指着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言罢告辞回国。
孔子至51岁时,仍觉未学得大道。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携弟子再次西行拜访老子。老子闻孔丘再次来访,让正房之中,问道:“一别数载,闻你已成为北方圣贤。此次光临,有何指教?”孔丘拜道:“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来求教。”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孔丘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闻之,观己形体似无用物,察已荣名类同粪土。想己来世之前,有何形体?有何荣名?思己去世之后,有何肌肤?有何贵贱?于是乎求仁义、传礼仪之心顿消,如释重负,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冯庆然创作《孔子见老子》
孔子向老子拜师求教,又有“以柔克刚”之说。相传孔子欲向老子求教,于是便带着颜回、子路等众弟子到了洛阳。等了数日,见到了老子。孔子表明来意:“我久慕先生威名,这次带愚徒数人前来拜谒,请问先生近来修道进展如何?”
孔子师徒正洗耳恭听,不想老子却张嘴大笑道:“你们看我的牙齿如何?”孔子师徒一行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的牙齿——七零八落、参差不齐,早已不全了。他们摇了摇头,不明白老子的意图。老子又伸出自己的舌头问:“那么,你们看我的舌头呢?”孔子师徒又仔细看了看老子的舌头,这时孔子眼前灵光乍现,心胸豁然开朗,微笑着答道:“先生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 老子这时说:“想必先生已经清楚我修道几成了吧?”孔子会心地点了点头说:“如醍醐灌顶,方才大悟呀!”
孔子师徒辞别老子,返回鲁国途中,孔子如获至宝,面若桃花。子路却疑云重重,不得释然。孔子因之让颜回解释一下。颜回答道:“我们这次来不枉此行,老聃先生传授给我们一个大智慧。他张开嘴让我们看他牙齿,意在告诉我们:牙齿虽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无缺。”子路听后恍然大悟。
颜回继续道:“这恰如流水虽然柔软,但面对当道的山石,它却能穿山破石,最终把山石都抛在身后;穿行的风虽然虚无,但它发起脾气来,也能撼倒大树,把它连根拔起……”孔子听后赞曰:“颜回果然窥一斑而知全豹,闻一言而通万里呀!”(刘冠军)
收藏
举报
举报文章问题
取消 确认
41 条评论
写下您的评论...
评论
- 来取笑 2月前
有人考证,历史有三个名人 被世人称为老子。第一位:《史记》中“望周气衰微,其不过一纪”的老子;第二位:世袭周太史的老子;第三位:二十岁投奔时任周太史的堂叔,著《道德经》的老子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