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转化,3个常规手段失效后,可以考虑2个特殊手段! 原创 君山老师 2019-03-25 16:31:05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当问题学生产生之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转化”!3个常规手段、2个特殊手段与大家分享。都是本人平时德育中的经验,如有观点比较偏激,思想上钻了牛角尖的,内容上挖掘欠深,欢迎批评指正!
全文共5000字左右,阅读需要10分钟,你也可以挑黑体字进行快速阅读!
喜欢君山分享的内容,感谢点击关注,长期交流!
01、学生问题是由谁造成的?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老师不单单指的是校园里的老师,在孩子一生当中只要对他有启发、有影响的人,都可以称为他的老师;这也是所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但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把教育的责任全都推给学校,教育的问题全都推给在校老师,并且还创造性地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广义上是对的,因为我也始终相信,一个人之所以没有变好,是因为他还没有遇到能让他变好的人;但在狭义来讲,你是要求学校的老师就一定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这与登天相比,其实还要难。
我们始终没有去考虑过一个问题:这个学生是由哪一任老师带坏的?
带坏学生的,可能是父母。生他的时候图一时痛快,生完之后又发现夫妻各种不和,就都各觅知音去了;留下这个孩子,学到的是薄情寡义;
带坏学生的,可能是爷爷奶奶。生孩子的是父母,带孩子的是老人,这种留守在中国普遍存在。“隔代亲”,老人给孩子的,不会是年轻时候的“棍棒教育”,管饱、管好,恨不得老命都给他,这种心理往往助长了孩子“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
带坏学生的,还可能是身边的环境!社会太复杂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像引诱夏娃的蛇一样,时刻也在引诱你偷食智慧树上的禁果,你说,“我不吃!”他会说,“吃一颗又何妨?”现实中,网吧、手机、电子游戏、KTV,确实,“玩一下又何妨”!但有很多孩子就是被这些给妨住了!
······
如果要总结而言的话,问题学生的成因主要有三类: 第一:学生自身可能存在好动,好静,有些孤僻等等性格原因; 有些孩子性格上好动、孤僻、不合群,他本身就不适合“班级化”的学习,我们把他们逼迫在班级里,要他们贡献“分数”,这本身就是在制造“问题学生”! 第二:家庭的错误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的思想; 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一个问题孩子背后,肯定会有一个问题家庭,是不争的事实。或许家长说,“我们已经对这个孩子掏心掏肺了”,“他没有救,不是我的责任!”但我们实际中发现,这类父母只会干一件事情,“满足孩子”,给钱、给手机,甚至要什么给什么,以为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就是“掏心掏肺”的一切!也有这样的父母,不给孩子钱、不给孩子手机、平时让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管得很严,然后,他们会给孩子报一堆的补习班、兴趣课,“一看到孩子停下来就心慌”,父母的这种焦虑心态也会影响到孩子! 第三: 学校单一的教育方式让很多学生不能全身心的去学习; 我们也要承认,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应试为主,其实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有些学生适合文化类课程、有些可能适合技能类,这是天生的,相当于猴子,你一定逼他游泳,他是要淹死的。我们现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所以,“问题学生”的成因非常复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到了中学阶段,一旦“问题学生”已经成型,你再要去纠正,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一味只去抱怨老师怎么教不好他,这也是不公平的!
02、一个问题学生的事例与大家分享!学校教育其实是有死结的!造成学生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很多教育家会告诉我们很多如何预防“孩子变坏”的知识,但有一个问题,却很少讨论,被视为禁忌:
问题学生产生之后,我们该怎么办?
不讨论这样的问题,不代表没有这样的问题。君山作为中学一线老师,就眼见了中学里很多无法教化的问题学生。
举这样一个学生例子:
该学生家庭优越,父母也有文化,从小对孩子主张“爱的教育”,一直强调要培养孩子“自信”,“要相信孩子”。但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这位妈妈发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爱说谎、爱狡辩、喜欢上课影响其他同学、对老师说的一切话都反驳、特立独行。老师找家长,家长就反过来抱怨老师不理解他的孩子。
这个孩子到了中学之后,学校给他配备了全校最有耐心的班主任,应他妈妈的要求使用“爱的教育”,起初好了两个月。但等他摸清了老师的脾性之后,又变回了老样子。他甚至能够过分到什么程度?
1、公然教室里玩手机,全班同学都能够作证这个事情,他可以跳起来一口否认,说你们都在冤枉他;
2、上课从来不听,老师提醒他,他要给老师脸色,心情不管好差,上课的时候一条腿永远是横在班级过道上,和济公一样;到现在,已经没有老师敢管他睡觉、没有老师敢管他坐没坐好。也有老师曾因为这样的事情找过他妈妈。妈妈来校之后,先让儿子道了个歉,之后就开始数落学校“教育上的问题”,指出,学校要理解他的儿子,老师应该和他说道理、做示范,一定要走进他心里!这之后,就没有人再能走进他儿子心里了!
3、还有一次,他到别的学校玩篮球。那个学校正在组织全市性的模拟考试。门卫不让他进,他把门卫骂了;对方行政领导火急火燎地赶到,要清他出校,他和学校老师大打出手。那学校的领导当他是“小流氓”,进行了教训。事后,家长不仅不对这孩子进行“管教”,反而带头指责这个学校“教训的不对”,还要闹教育局!
以上例子,没有抹黑什么、撇清什么的意思,就是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校园案例。要说明什么呢?就是上面提到的,“问题孩子”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处理学生问题,就不可能是理想中的那样,“学校老师可以教好所有的学生”!你可能想教,但家长又会把他拗弯了。 03、处理“学生问题”,学校有哪些常规手段?3招提供借鉴!那么,问题学生出现之后,就我们目前学校的情况来看,我们有什么常规的解决手段呢?这里君山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1、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有经验的老师会主动了解问题学生的家庭状况,是单亲、是离异、或者是留守儿童,或者是暴力家庭,逐一进行分类之后,再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以抄作业为例,学生为什么会抄作业,通过家庭分析,我们可以得出,1、家里没有写作业的地方;2、家里过于溺爱,让其沉溺手机;3、留守儿童,无人管理;4、基础差,无法完成过多的作业。然后,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可以在减少这部分学生作业量的情况下,通过“鼓励”、“观察”、“反复督促”等形式,让学生远离抄作业的习惯。其他问题,亦可以参考这个方式!
2、积极寻求家长配合,寻求家校合作: 问题学生的处理避不开接触“问题家庭”。作为班主任,要有与家长做好四方面沟通的能力: a、和家长谈一个家长的责任,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是家长;b、谈孩子问题如果扩大了,对于家庭的危害;c、谈学校对于问题孩子的处理方式,对孩子将来的影响;d、有持之以恒的心,反复沟通、反复交流,让家长必须重视! 3、善用制度手段,“该狠还是要狠”: 有人认为,学校在处理问题学生上,没有制度上的手段。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其实学校有一个处理方式,家长还是比较忌惮、在意的。当学生违法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校规处分。校规处分根据等级,有相应的处理方式,并且处分的结果可以写入到学生的学籍档案。这份档案会伴随学生一辈子,影响将来参军、就学、就业等等。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不愿意用这一招,就怕影响学生的未来。用得少了,慢慢地,很多学校、老师,也就把这个处理方式给忘记了。君山个人认为,必要的时候,尤其是在和学生、家长谈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能用的手段我们都应该运用起来,该狠的时候一定要会狠!
04、在常规手段失效的情况下,我们又该怎么办?2个特殊手段!以上常规的手段,我们能解决学校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大部分是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的。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对于个别学生,以上的教育手法有失效的时候,就比如我上面分享的例子,家长过分“信任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孩子已经养成了拗转不过来的坏毛病。 这时,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该怎么办? 个人认为,我们必须要掌握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手段,接下来分享一下自己对于这方面的一点想法: 1、学校教育里应该适当引进“惩戒”! 老师有艺术性的说教,自然是最常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经过前面的分析,大家已经了解到,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早就养成了或大或小的坏毛病,小毛病我们可以“说教”,但是大问题,我们还是需要有更强硬的手段。“沉珂用猛药,乱世要重典”,就和歪树已成型,如果不拿两根木棒“夹持”一下,只一味浇水,肯定是要越长越歪,最后成不了材的!
但是,惩戒不等于“体罚”,个人认为,惩戒应该有一定的原则性,具体如下: A、惩戒必须提醒在前,警示在中,处罚在后,说服教育要贯彻始终。有些老师严重的惩戒就是“罚”,重结果却不重过程,重个人一时心血来潮,却不重后续说服跟进。产生的结果会是什么呢?学生罚的时候很乖、罚完之后还是一样,有一些被罚的莫名其妙的,甚至还对老师会有报复心理。这种罚,我们只能称之为“报复性罚”,不可能起到“惩戒”的目的;
B、要制定规则,并且要让学生明确,规则制定之前的违规行为不予处罚,但之后要严惩。为什么对没有规定过的违纪行为不处罚?因为师出无名,则名不正言不顺!处理学生问题,其实与“依法治国”是一样的,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其中的前提要有法,之后要让学生执法,再之后你严格执法,才能在学生当中真正树立规则意识!
C、要循序渐进,不能把惩戒一次用到极致。学生违规有轻重缓急,那惩戒学生也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把惩戒的方法一次用个光,在整个惩戒的过程中,我一定要始终给学生改错的机会。到哪一步改正了,惩罚就要适时停止。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我始终会将自己的惩戒措施先罗列一遍,或是邀请学生参与校园劳动、或是劳动之后要写心得到班级分享、或是要邀请家长共同观摩劳动、或是要求学生进行全校性检讨,都是说明在先,处理在后。而往往,我说出来的措施,用不到1个,学生就已经认识到错误了!
D、注重教育和预防,惩戒最大的目的是纠错、培养规则意识,所以惩戒的最终目的不是惩戒。管理学上有著名的“热炉法则”,其中“警告性原则”指出: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惩戒手段是一定要有的,但是呢,不一定就要全用,比如,规则上如果以后规定了,老师可以打学生手心,但你不是说一定要用。就是给学生一个意识,嗯,犯错误了,是要打手心的,那我尽量不去碰这个底线。
2、在“惩戒”的同时,学校在德育教育上也应该有适当的分层。 君山指的分层,不是说学习成绩上的分层,而是道德品行上的分层。 可以通过正常“赏识教育”、“惩戒教育”能够纠偏、可以挽救的学生,自然是通过学校教育进行拯救。但是,面对一些已经触犯了法律、甚至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危险性、毒害性的“问题学生”,诸如有杀人、强奸、抢劫等性质行为的,就应该有特殊的管理方式。 像可以将这样的学生强制送进工读学校: 工读学校是为教育挽救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学生开办的学校。工读学校收容13—17岁,有严重不良行为但并未达到违法犯罪程度的少年。这些人从常规的中小学退学、被开除,或者被学校认为不宜留校学习,但不足以送少年管教所,故进入工读学校学习。工读学校的教育内容为常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相应的法律道德教育。工读学校的管理比常规学校严格,学生住校周末回家,一般年限为2年。 如果情节还要严重的,可以送进少管所: 少年犯管教所,是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进行教育、挽救、改造的场所,简称少管所,是我国劳动改造机关之一。
有人认为,这种分层隔离,是对“问题学生”的歧视。但君山认为,恰恰相反,这中分层隔离,不论是对“问题学生”,还是其他学生,都是一种最优的处置方式: 1、对于问题学生而言,分层隔离,通过工读学校、少管所等,能够让他们更有针对性的得到“行为纠偏”。目前,普通的校园,大部分其实并没有这方面的行为纠偏能力; 2、对于其他同学而言,少了这部分同学的影响,可以拥有更加和谐的就学环境,享受更加美好的校园生活。减少校园欺凌发生的概率,给他们的童年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05、写在最后的话。问题学生处理,是一个教育上的难题。我们老师的工作处理教书以外,更大一部分的内容其实是育人。解决“学生问题”,转化“问题学生”教师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方案。这篇文字是君山在德育过程中的一点经验总结,权当抛砖引玉,期待你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相互学习!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