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查看: 713|回复: 1
收起左侧

国外名枪印象之MG34机枪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56 名

发帖:NO. 60 名

在线:NO. 17 名

琴挑文君 发表于 2019-6-24 17: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国外名枪印象之MG34机枪  温哥华的鱼 2019-06-23 09:43:00


不同于如今军迷圈对MG42的高度追捧,笔者认为,MG34才是货真价实的“高配”机枪。
对于“二战最著名枪械”的桂冠,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但如果是评价二战最佳机枪,答案就会变得十分唯一——就是大名鼎鼎的MG42。作为二战时为数不多的通用机枪,MG42的设计概念领先时代,其优秀的性能也给前线的盟军士兵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希特勒的电锯”、“希特勒的拉链”、“撕布机”等众多直观甚至带有血腥的诨号,擦亮了MG42的赫赫威名。
相形之下,同样作为通用机枪,且作为MG42“前辈”的MG34就显得默默无闻了。笔者对MG42也有巨大的憧憬,后来如愿以偿见到了MG42,也同时见到了MG34。对比之下,笔者发现,其实MG34要比MG42更高级。另外,笔者发现,如今一些对MG34、MG42的看法,实际上是不正确的。
MG34基本知识
在讲述笔者和MG34机枪的故事之前,我们照例先回顾下MG34机枪的基本知识。
一战中,机枪给参战各国都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一战后,作为战败国,德国被禁止装备机枪、冲锋枪之类的武器。但作为当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机枪对德国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短短十几年后,随着政治走向的变化,德国的机枪就卷土重来了。但在《凡尔赛条约》的束缚下,德国人也不敢贸然行动,而是狂打“擦边球”,开始了自己的疯狂试探。
在MG34之前,德国就装备了一款名为MG13的机枪。从外形上看,MG13更类似于一款轻机枪,而不是《凡尔赛条约》重点限制的“头号大杀器”——水冷重机枪。在特殊的国际气氛下,在一战战胜国的“马虎眼”下,MG13最终装备了德国。
但作为一款“限制级”枪械,MG13有很多先天不足。首先它主要配备25发弹匣,少量配备了75发弹鼓,实际性质就是一款标准的轻机枪。对于现代战争而言,机枪要频繁转移阵地,对火力持续性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机动性反而更为重要。但在战场火力没有那么“丰富”的二战时期,火力持续性不足的机枪,注定是难堪大任的。


MG34(上)与MG42,两者最明显的外观区别,就是MG34的散热筒是圆形的、而MG42则是方形的


MG13机枪和75发弹鼓。MG13并不是指1913年的枪,实际上直到1932年才被正式装备


1941年,在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市使用MG34的德国党卫军士兵,图中的MG34就处于轻机枪状态


MG34機枪的50发弹链盒,这个弹链盒只是个空盒子,放弹链用的,并不是弹鼓


重机枪状态下的MG34。相比于传统的三脚架,MG34枪身和三脚架的分解结合更为快捷、方便


MG34的马鞍形弹鼓,换装弹鼓时,要对应更换受弹器盖/机匣盖等几个零部件,非常麻烦,且这个弹鼓可靠性也不高,MG42上就取消了弹鼓
解决燃眉之需的MG13充当了德国机枪的“兵小白”,德国人在MG13上验证了可以快速更换的风冷枪管等一系列新设计。最终在1936年,德军装备了一款名为MG34的新式机枪。不同于此前的水冷重机枪,这款新式机枪有点“两不像”。它像轻机枪一样拥有枪托、握把和两脚架,却又像重机枪那样,使用弹链供弹,可以在三脚架状态射击。
其实,这种新式机枪就是所谓的通用机枪,它是轻、重机枪的结合体,要“身兼两职”,担任两种角色。如此一来,军队只需要装备一种机枪,而不是装备截然不同的轻机枪和重机枪,后勤供应和训练都得到了极大简化。
“身兼两职”的想法总是美好的,效果怎么样就另说了。所幸,德军对这种在当时鹤立鸡群的“两不像”机枪非常满意。但德军认为MG34的价格过于昂贵,不久就开始了新一轮廉价机枪的研发工作,其成果就是大名鼎鼎的MG42。MG34和MG42两兄弟在二战中一并服役,大幅度影响了未来机枪设计的走向。
MG34机枪采用8毫米毛瑟弹,也就是7.92×57毫米毛瑟弹,其自动方式为管退式,具体方式为枪管短后坐,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闭锁。MG34采用开膛待击,枪管为气冷枪管,可以快速更换,枪管长度为627毫米,初速为765米/秒,射速约为800~900发/分。MG34长1220毫米,重12.1千克,其配套的三脚架重20千克,和当时的众多机枪相比,MG34仍然属于“轻量级”选手。值得一提的是,MG34有两种供弹方式,既可以使用弹链供弹,也可以通过更换一些零部件,使用马鞍形弹鼓供弹。
MG34的小惊喜
笔者在评价Stg44突击步枪时说过,不同于那些难拆难装、设计怪异的二战老古董,Stg44完全就是一款现代枪械,任何一个熟悉现代武器的人,去操作和使用Stg44时,都不会感到陌生和怪异。这些评价同样适合于MG34——它也是一款标准的现代机枪。


MG34的枪托,木质部分和金属部分差异明显,按下红框内的卡扣,就可以把木质枪托(后半部分)取出


ZB26机枪。射手只需要按下枪管固定栓(红框)的卡扣,再转动固定栓,就可以向前取下枪管,注意ZB26也是有提把的。向前取下枪管算是现代机枪的共同“特征”


MG34的枪管更换方式示意。笔者亲自更换过MG34的枪管,操作难度确实要比ZB26大,并且把枪管抽出/倒出的设计也不太合理


MG34坦克机枪,其标志就是较为奇特的散热筒,开孔较少,但在很多历史照片中,德国坦克配备的都是普通MG34,而不是专用的MG34坦克机枪
作为一款现代机枪,MG34的拆装过程自然一帆风顺,唯一让笔者意外的是,MG34的枪托,居然是一分为二的!MG34的鱼尾形枪托分为前后两部分,后半部分是木质的枪托主体,前半部分则是金属的,是一个筒形件,内部藏有MG34的枪尾缓冲簧。
笔者推测,MG34枪托一分为二,很有可能是为了方便调节枪尾缓冲簧。拆下枪托的后半部分时,在前半部分枪托的尾端,就能明显看到一个十字槽,它位于缓冲簧筒的“后盖”上,其形状类似于十字螺钉,利用工具转动十字槽,就可以前后移动后盖,进而调节缓冲簧的预压行程和预压力,以保证最佳的缓冲效果。多转动几圈,就可以取下“后盖”,但要小心缓冲簧弹出伤人。
值得称道的是,MG34的受弹器盖/机匣盖销,设计尤为精巧。一般机枪,比如MG42机枪,机匣盖销就是一根普通的实心销子,机匣盖销把机匣盖和机匣“串”接起来,且配合较为紧密,需要用力敲击才能取下。拆解枪械时,要先拔出销子,才能拆下机匣盖、受弹器座等部件。至于销子的防松防丢,则通过较紧的配合实现。绝大多数机枪的机匣盖销都采用了和MG42类似的设计,而敲出机匣盖销,也成了大多数机枪不完全分解中,最为麻烦的一步,尤其是新枪,机匣盖销更是尤为“紧实”。
MG34的机匣盖销则是一个“半销”,销子固定在枪身上,不用取下,也没有丢失的风险,销内装有弹簧,整个销子酷似一个“按钮”。按下按钮(销子),再把机匣盖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就能迅速取下机匣盖。笔者接触的机枪也有几十种了,这种机匣盖销的设计,就使用感而言,是最优秀的一种。当然,这种按钮式的销子,零件数一定更多、成本也会更高。
奇特的更换枪管方式
众所周知,MG34和MG42的换枪管方式与众不同。以二战前的捷克ZB26机枪为例:在更换枪管时,射手先要转动枪管固定栓,再从后向前抽出枪管,完成枪管的拆卸;安装新枪管时,从前向后安装枪管到位,再把枪管固定栓转动的最初位置,枪管的更换就彻底完成了。这种更换方式也是大多机枪的共同设计。
而MG34的更换方式就非常奇特了。在按压枪身卡扣后,反向转动枪身的前后部分,把枪身错开,就可以从前向后抽出,或者说倒出枪管。这种更换方式可谓是十分神奇了。笔者认为,它的便捷性不如ZB26,推测德国人采用如此奇怪的设计,很可能和MG34先天具有坦克机枪的“使命”有关,换而言之,德国人一开始就打算把MG34安装在坦克上使用。


配备MG34机枪的德国“虎”式坦克。MG42的枪管更换方式及散热筒形状,导致其并不适合在坦克上使用


AK47/56-2的枪机框,红圈白框内为平面带动机构(一般称为带动平面)。这个小平面有效配合面积很难超过3平方毫米,但其作用绝不可忽略
首先,MG34的散熱筒为圆形,特别适合安装在坦克狭小的射孔内。当MG34安装在坦克内时,采用转动错开枪身的换枪管方式就变得非常合适了。想想吧,ZB26式的换枪管方式,当枪管固定在射孔内时,射手还怎么向前抽出枪管进行更换呢?因此,MG34奇特的换枪管方式,很大概率是特意为之。
MG34是德语Maschinengewehr34(1934年型机枪)的简称,而德国的一号坦克恰恰也是在1934年装备部队的。坦克同样是《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内容之一。如果我们的推测属实,那么除了步兵机枪的“本职工作”外,MG34,包括此前的MG13,很有可能还是德国坦克的“配套工程”之一,至少也有过相应的协同。
平面带动与MG34
MG34最让笔者佩服的一点,就是它的平面带动。
很多文章中都会提到AK47可靠性优良,但大多数文章将原因归结为结构简单,这实际上是大错特错。是的,AK步枪可靠性優秀、日常维护简单方便,但并不意味着设计和结构的简单。对于AK步枪,尤其是AK步枪自动机上奇奇怪怪的小平面、小机构,很多文章从来看不见、也不知道这些小机构的目的何在。他们只能看到,AK有几个零件,但从来不会对零件的奇特外形做出深刻讨论,因此才产生了“AK步枪结构简单”的表面看法。
AK步枪上那些奇奇怪怪的小平面、小机构,没有任何一个是多余的,也绝不是设计师“一不小心留下的”,而是都有重要作用。实际上,AK步枪的结构非常复杂,自动动作非常的精巧,而AK优异的可靠性,正是依靠这些精巧的设计带来的,并不是“简单就可靠”。
在接触了这么多的自动武器后,笔者一共发现了3种没有楔紧问题的、理论完美的闭锁机构。分别是德国P08手枪为代表的肘节闭锁机构、美国BAR机枪和比利时FN MAG机枪为代表的肘节+卡铁混合闭锁机构,以及以AK47为代表的有平面带动的枪机回转闭锁机构。而AK步枪闭锁机构的核心就是平面带动。
平面带动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要讲明白就要理解预转和楔紧,还要相应理解预转让位和闭锁角度损失,这些概念都非常复杂。更不要提平面带动只是AK步枪自动机上一个极小的机构,非常不起眼。


MG34的平面带动机构。MG34虽采用回转闭锁,但闭锁齿为隔断螺纹,自动方式为管退式,而不是AK的导气式,因此自动机和AK47千差万别,但平面带动的设计意图完全相同


德国HK MG4机枪的平面带动。如今,只要枪械采用回转闭锁机构,且存在平面带动,都可以追溯到AK47,无非是“血缘”远近罢了,如FNC、SG550步枪、米尼米机枪


以色列伽利尔ARM步枪就有一个提把,伽利尔ARM不需要快速更换枪管,这个提把只是纯粹的“提”的作用


正在更换FN MAG/M240机枪枪管的美军士兵,士兵右手戴有手套,但并非隔热手套。有了提把后,隔热手套就只是“选修”而不是“必修”了,戴了隔热手套训练会更安全,但战场上就没必要携带


除了MG34/MG42外,美国M60机枪也是更换枪管的“难兄难弟”,M60确实有一个提把,但提把固定在机匣上而不是枪管上,是个“纯”提把,直到1980年代的M60E3上,美国人才修正了这个错误
笔者自己有一个习惯,每当遇到自动武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都会问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楔紧,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平面带动。如果能答出这个问题,基本上就能认为基本功非常扎实。
笔者并不打算讲解平面带动——这么难的话题根本讲不清楚。毕竟笔者当年在有枪械(实物)可以参考、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平面带动的前因后果。笔者只希望大家记住,平面带动是AK步枪最精华的地方所在。
在接触MG34之前,笔者一直以为AK47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带有平面带动的枪机回转闭锁机构的枪械,但当笔者拆开MG34时,我完全震惊了!因为一眼就看到了平面带动机构!尽管MG34和AK47的平面带动“长得”完全不一样。
目前而言,MG34是笔者发现的最早的设计有平面带动的枪械——因为平面带动机构实在是太不起眼了。除了自动武器专业的课本外,笔者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此机构的介绍,更别提追溯它的历史了。
MG34的缺点
笔者在赞叹MG34设计优秀之余,也意外发现了一些小缺点。
MG34最大的缺点在于更换枪管麻烦,MG42也有这个问题。作为风冷式机枪,MG34/42通过快速更换枪管保障火力持续性。对于二战而言,机枪的持续使用强度很高,枪管打热了、需要更换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冷枪下,或者枪管温度较低时,MG34和MG42更换枪管还是很快捷的,但在枪管打热的情况下,更换过程就相当不人性化了,究其原因,就是MG34/MG42的枪管少了一个提把。
机枪和步枪的提把作用是不同的。步枪的提把,比如以色列伽利尔步枪的提把、德国HK G41步枪的提把,就是一个“纯”提把,大多位于机匣上,士兵可以提着枪械机动、携行。而机枪的提把往往设计在枪管上,除了身兼提把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充当更换枪管时的“支点”。射手提着提把就可以把枪管移开,避免接触高温的枪管。说白了,打热的枪管就是一个“烫手山芋”,提把就是给高温的枪管加上一个“手柄”。
,枪管散热筒又圆又长,完全包裹住了枪管,根本没空间布置提把。如果非要增加一个提把,又难免对散热筒的设计进行更改,甚至还会影响更换枪管的方式,从这一点看,MG34/42的设计就存在一个明显缺陷了。


MG42的自动机,MG42和G3的滚柱闭锁相近却不同,G3采用了半自由枪机自动方式,滚柱只是延迟,而非刚性闭锁,而MG42则是货真价实的滚柱刚性闭锁


MG34的枪管和枪管携行具,在机动携行时,备用枪管一般由副射手携带,MG42也有一样的枪管攜行具


MG34的枪身卡扣,按下卡扣再前后错开/转开枪身,就可以抽出/倒出枪管。注意必须在开锁/自动机取下的状态下,才能转动错开枪身


MG42的枪管固定栓和翘出的枪管,掰开MG42的枪管固定栓,枪管固定器会像“起子”一样翘出枪管,操作远比HG34简单,但不太适合在坦克上使用
MG42是廉价版的MG34吗?
在传统认知里,我们认为MG42就是MG34的简配版本,除了廉价化外,MG34和MG42区别不大。这种说法有一定合理性,MG42也确实要廉价、易生产得多,MG34和MG42外观也较为相似,整体布局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在实际接触MG34与MG42之前,笔者也持有这样的看法。但经过实际接触,笔者发现,严格说来,MG34和MG42区别很大,这个区别不在外观,而在于核心。
对于枪械而言,核心机构为自动方式+闭锁机构,核心零部件则是自动机,对于机枪而言,核心机构还要加上供弹机构。MG34和MG42都采用了管退式自动方式,均为枪管短后坐式。而闭锁机构则完全不同,正如前文所言,MG34采用典型的回转闭锁,而MG42则是滚柱闭锁。对应的,MG34的拉机柄普普通通,而MG42的拉机柄采用类似于G3步枪,带有一定的杠杆职能。
而在供弹机构上,MG34和MG42同样区别巨大。供弹分为输弹和进弹两个部分,MG34和MG42的进弹完全相同,均为一次进弹,两者弹链通用,为不可散式弹链。而输弹方式,MG34为单程输弹,MG42则是典型的双程输弹。其实,这种变化很好理解。
在《枪械基础知识》系列《供弹》一文中,笔者就提到过,双程输弹结构复杂,适用于射速高的武器,而单程输弹结构简单,适用于普通射速的枪械。通过更换更轻的自动机,以及调节膛口助退器,MG42的射速最高可达1500发/分,而MG34的射速不过900发/分,在如此高的射速下,MG34的单程输弹设计是绝对“吃不消”的,MG42必然要更换输弹机构。在这一点上,廉价版的MG42反而比MG34更为“高级”。
在闭锁机构、输弹机构等核心机构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认为“MG42就是廉价版MG34”的看法显然不合适,但持这样看法的媒体和个人不在少数,甚至包括了一些最权威的官方媒体,毕竟,两款枪械外观相似,整体布局几乎完全一样,太容易产生误会了。
总结
MG34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款机枪,二战时期就有如此先进的现代设计,德国人的功底可见一斑。下一节,笔者将再讲述一款著名的德国二战名枪——MP40冲锋枪。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1-9-21 17: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好贴,学习了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 02:12 , Processed in 0.271153 second(s), 5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