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最牛的盗墓贼黄巢的这首诗,仅开头第一句,李白杜甫也追不上 甲乙历史 2019-07-10 22:49:03
说到唐朝,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人们总用汉唐来形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强大,强汉盛唐这四个字,形象地概括了中古古代最强盛的两个封建王朝。当时唐朝的综合国力,毫无疑问的稳居世界第一。唐朝的诗词也在当时达到了巅峰。
说起唐代的诗歌,大部分会第一时间想到李白和杜甫,这两位的诗句,李白的诗句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句富含现实主义色彩,两位在各自的领域都达到了巅峰。今天介绍的这位诗人的诗句,堪称大气磅礴,极具气势,李白与杜甫的大部分诗句也追不上。这首诗就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做的咏物诗《不第后赋菊》。
唐朝末年,国力日渐下降,全国各地狼烟四起,黄巢就是其中之一,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组织起了一只农民起义军,对抗唐军。
这首《不第后赋菊》,是黄巢科举落榜后所做,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全诗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等到每年秋天几月初八重阳节来临之时,菊花盛开的时候,别的花早已凋零。“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句情感迸发来看,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说明心中起义反叛的心情已经迫不及待了。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冲天而起的香味弥漫整个长安城,真个长安如同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的铠甲一般。这句诗明显的暴露出了诗人的情感和希望。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长安,这句话显示了诗人强烈的自信心,自己必定会一呼百应,千军万马冲垮唐王朝。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黄巢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黄巢虽然小有家产,却也供不起一直军队,他的大部分军饷,就是通过盗墓挖宝得来的,他挖掘了当时不少的古墓,靠着盗墓所得来的钱财,才能供得起这么一直军队。堪称是唐末最牛的盗墓贼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