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保留地址
记叙文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表达全方位讲解 语文梦工场 2019-07-13 06:35:48
一、审题
识得庐山真面目穿越河道弄海潮
扣题写作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务,也是我们考场作文评分的第一标准。那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审题扣题准确到位呢?我们可以分四步进行:
1.审提示语或材料
每一篇作文的命题者都要对作文写一段提示语,或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如事例或故事,名言或警句,情境或图表等。我们要透过提示语或材料,从中读出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启示,得到本质的、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这些进行构思作文。来看2005年上海市的中考作文题: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这里的提示语,从不同的方面对作文做了提示:①写作的范围——个人的成长、校园的活动、家庭的欢乐、社区家乡的建设等。②写作的重点——“充满活力”,要抓住这一关键词,突出“活力”所在。
2.审题目与文体
要明白这篇作文的题目要求是什么,命题,半命题,自己拟题?在审题目的同时,也要审文体。要明白这篇作文是写什么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如果是选题作文,自己应当思考,哪个题目你更有话可说,写起来更拿手。一旦选择好了,就要专注于这个题目的写作,决不能半途而废再另起炉灶。
3.审要求和注意点
每篇作文都会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注意点,对作文的要求不能视而不见。这些要求语是有规定性的,如字数要求,文体要求。还有注意点,如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4.审备用的材料
我们在写作前都有自己的素材成竹在胸。要对照前三步的审题,确定自己准备选用的材料。对这些材料也要审理一番,是不是扣题,是不是新颖,是不是有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2004年江苏省盐城市的一道中考作文题: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请以“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当时许多人审题出现问题,如写“读书让我陶醉”,“体育让我陶醉”等。这些同学写作的材料与作文的要求不相符合。这里是要求写景的,并且是写自然的景物。要从这个要求出发去选择材料。所以,我们要审审自己选用的材料与题目的联系,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材料与观点一致,否则就会偏题离题。
二、立意
高攀深探凌绝顶扣住灵魂力出新
审题之后的立意,是在我们平时思想积累基础上的瞬间顿悟,是思想碰撞之后进发的灿烂火花。这里我们就来学习临场发挥的几个招式。
1.化大为小,剥笋见心
许多作文题的范围是很大的,这样立意就很难把握。但我们可以化大为小,把它包装的外壳剥去,挖掘出它的内核。如2005年浙江杭州市的中考作文题:以“风景”为话题,文体不限。这道题的立意,写什么“风景”,从“风景”中有什么发现?写自然界的风景,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崇拜,被大自然熏陶、德化。写社会的风景,表现社会的多样性,社会的斑斓多彩,社会的日新月异。写人的风景,表现人的进取,人的提升,人性的美好,人生的七彩阳光。在写作时,都要把大题目变小了,从小处着墨,才能写深刻。这种立意的思维特点是,先发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通过比较后选择最好的角度,再从这一具体角度深入下去,表现出最好的立意。
2.化虚为实,小中见大
一些作文题的题目是很虚化的,写作时要让它具体化,变成触手可及的东西。如2005年江苏扬州的中考作文题:请以“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怎样立意呢?我们可以使“让”具体化,逐层展示:与人相处中的“让”,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尊重,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与自然相处中的“让”,这是一种敬畏,一种友爱,一种共处,一种和谐。再具体到一人一事一物,表现出这样的立意。在具体的小事中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如你与一种动物的相处,从讨厌但忍让,到逐步培养出感情,由此感悟,“让”能出现一种境界,体现一种精神,世界上的一切其实都是可以沟通的。这样小中见大,“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3.化陈为新,平中见奇
我们见到的许多作文题都是似曾相识的,许多写作的材料也是似曾谋面过的。特别是一个作文题,万人共同写,撞车现象就很容易发生了。再加上我们平时读过的作文也太多了,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俗套的圈子。我们要跳过别人的圈子,不走别人的老路,就必须另辟蹊径,走出一条独特的路,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新意。如2005年重庆的作文题:《那是一首歌》岁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这是一个熟题,立意也就很容易落入俗套。如果反向立意,说歌是生活,唱出了我们的酸甜苦辣。“最苦的人是我,最累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迟的人是我”。老师们,大人们,我们的生活那是一首怎样的歌,我们成天喊的素质教育那是一首怎样的歌?这样陈题写出新的内容,在平常中见到奇崛。
三、构思
独具慧眼有个性为君新翻杨柳枝
中考作文,“文体不限”、“文体自选”给了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使作文形式上的创新成为可能,日记、书信、剧本、病历、实验报告,会议记录、采访手记等纷纷亮相于中考作文卷面,考生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得到了展示张扬。莎士比亚说:“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
1.视角转换
考场作文,倘若选材立意不能以新悦人,大胆变换视角,同样的素材,也能达到横岭侧峰的目的,收到老树发新枝的艺术效果。如2005年富阳市中考满分作文《同样的风景》精彩片段:
我是一只幼蚕,缓缓地在桑叶上蠕动,啃着我的食物,喝着上帝馈赠的露水,悠闲地活着。这儿山清水秀,迷人的景色让人心醉……
一天,我正在安详地晒“太阳浴”,突然一只飞蛾飞过我的身边,深沉地望了我一眼,就匆匆地走了,留下我为他的眼神深思。那一眼包含了什么情感,鼓励、鄙夷、不屑、无视……
转换视角,以童话的形式向我们娓娓地讲述了一只幼蚕为了理想,为了飞舞美丽的
蓝天而不懈奋争的故事,突显了别致而又不乏新意的主题:同样的风景,同样的世界,奋斗后才会领略到她的妩媚、她的诱人。构思精巧,耐人寻味,且有着积极的立意,得满分当然无疑。
当然,还可以“多视角切入”,围绕同一话题,可以让不同身份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让话题充分聚焦。或从前后对比,两两衬托,凸现主旨。或从第三者视角切入,不仅是以第三人称叙述,而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和视角看世界、看问题;还可从物的视角,即从人类之外的其他视角切入主题,即将动物、植物人格化,以动物的视角、植物的口吻,写出它们眼中的社会生活。另外,考场作文,如果我们能变换身份,不以考生的视角,而以成年人的视角与口吻切入,巧妙地来一个角色反串,那样的文章一定会给人耳目一新、情趣顿生之感。
2.彩线串珠
就是以一个具体的人、事、物或者感情为线索,把多个类似“珍珠”琐碎散乱的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形散神聚,如翡翠珍珠,璀璨夺目。如2003年云南满分作文《做一片云,真好》:
做一片云,那感觉真好!
来时无声无息,走时,无牵无挂。……不苛求别人的欣赏,只是在你无意间飘然而过。
做一片云,真好!
我宁静而高远,犹如雪白的花朵,一尘不染,绽放在这远离世俗的天庭,风挨着我的肩
做一片云,真好!
我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欣赏优美的景色,一切是那样的宁静淡泊。
做一片云,真好!
有人说,我漂泊不定,然而,只有飘动,生命才会永恒……
做一片云.真好!“做一片云,真好!”独立成段,灵活穿插,把各部分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美化了结构,增强了气势,形成一种回环复沓、反复吟诵的美感。在“做一片云,真好”的统摄下,对“真好”作出了形象生动、立体直观的诠释。
3.故事新编
对于人人熟知的材料,我们也可以结合话题和中心,从全新的角度下笔,设计出合理的细节,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故事新编要注意三个问题:一要对原著有比较清晰的印象,避免张冠李戴,造成硬伤,闹出笑话;二是想像要合理;三是要突出中心。请看2006年河南中考作文题目: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当大多数的考生都在“学习交流”“师生交流”“朋友交流”这样的素材中团团转的时候,有位考生以《走进西藏》一文获得满分。这篇文章以“文成公主赴藏的故事”为素材,以“民族交流”为主题,如一缕清风给阅卷老师带来了清爽的感觉。考场作文就是要力求独特,此文无疑在素材、立意上做到了高人一等,独具一格。
4.逆向翻新
对历史材料和文学作品中已有定论的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围绕话题和中心,用现代人的眼光和观念去重新审视,从无人触及的角度下笔,写出新意,写出深度。2006年河南省中考满分文《给乾隆帝的一封信》里的这段文字就耐人寻味:
至尊的乾隆帝:
您好,小女实乃后人,无缘与您相见。但从后人的记载中对您略知一二,对您深感敬畏。您风流倜傥,雄姿英发,少有大志,长有所为,开创盛世,巩固统治.社稷兴旺,百姓安康,天下一派繁荣景象。
然而,谁曾想到,即便是这样的富强国家却在您的身后逐步走向深渊,走向灭亡,而您的后世子孙却仍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在狭隘的圈子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直到侵略者的枪炮隆隆作响,人们才发现,神州已经远远地落在了世界的后方。而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源于你的“闭关锁国”政策。
对于乾隆皇帝,多数人看到的是他的丰功伟绩,此文却逆向翻新,对他的“闭关锁国”政策进行批判,新鲜别致,深刻独特。
5.片段剪贴
围绕话题或中心选择几个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组接成文,这就叫做片段剪贴的方法,适合于写记叙文。请看2006年元锡中考满分文《门其实开着》里的这个片断:
夏夜,耳旁的蛙鸣蝉噪令我难以入眠。穿衣起身,竟发现门旁多了个闪闪发光的小精灵。呀,是萤火虫!我仔细地端详着这个小家伙,竟发现它扑腾着翅膀想飞出门去。我笑出了声。这门是关着的,你又何苦向外飞呢?我等待这小生灵飞倦了,放弃希望,然而就在那一刻,我惊呆了,一个金色的身影从门缝之间穿过,随即在夜空划过一条晶亮的弧线。一只弱小的萤火虫都能穿越阻碍,为什么我不能呢!我不曾努力,又怎可能越过这扇青春的大门呢?
从上面的选文我们可以看到,片段剪贴不强调文章的故事性,而注重对细节、感情的刻画。这对于那些不擅长编故事,但是擅长细腻刻画的同学来说,就有了用武之地。需要提醒同学的是,运用片段剪贴法需要合理安排好几个片段的顺序,注意过渡,还要注意点题。
当然,考场作文能点亮全篇的写作构思远远不止这些,如,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妙用象征……须知,这些点子或写作技巧不仅能亮丽文章,也是作者语文素养的外现,因而,无论是中考还是平常作文,一定要养成灵活使用技巧的意识。
四、语言运用
妙笔生辉显美感形神兼备展底蕴
语言在中考作文中的地位尤其重要,评分标准明确指出“评分时,要突出语言要求,兼及其他各项。”下面介绍“美言”几招。
1.活引诗词
诗词中的名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精华,引用这些名句能收到形象生动、文采飞扬的效果。2005年江苏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就借鉴了这点:
语文在哪里?在人间的真情里。是恩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肠挂肚,是挚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暖人话语,是余光中先生“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望眼欲穿,是连战先生“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良好祝愿,是宋楚瑜先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激动哽咽……财富不是朋友,而语文却是财富,它会使你终生受用不尽。
短短几句话,作者心游万仞,思接千载,透过诗词自然联想到了恩师的情、慈母的爱、游子的思乡情愫,读来令人怦然心动。
2.善用描写
在考场作文中恰当加入一些细腻的描写片段,可以收到于细微处展精神的写作效果。或动作逼真,可知可感;或景随情出,情因景生;或语言幽默,情趣盎然。2003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我想唱首歌》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就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展现了“东方之珠”的神奇魅力,道出了自己对上海的无限深情:
清晨,蓝色的云霞里出现了一道细小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冲破云霞。不久,耀眼的光辉洒向东方明珠,使剔透的球体再次复苏,重现它们的本色,犹如水晶般散发异彩、夺人视线,将阳光反射向四周……渐渐地,红与白完美融为一体的巨型建筑物便占据了我的双眼。在她与我之间,黄浦江上仿佛铺出了一条碎光闪烁的路,让人忍不住飞奔而去,以平静激烈跳动的心脏。
3.巧用修辞
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服饰之于人。一篇文章,比喻贴切则生动活泼,清新明快;排比用得好则气势如虹,一气呵成;拟人用得形象,则活灵活现,独具一格;对比运用巧妙,则美丑尽显,相得益彰;引用恰当,则意蕴丰厚,文章添香。2005年长沙市中考佳作《走进桃花源》,就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将荷花描绘得美不胜收,让读者宛如走进了世外桃源:
荷塘中长满了碧绿的荷叶,一片片的,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它们像一个个翠绿的大圆盘,又似撑开的一把把小雨伞,把清澈的塘水映得绿绿的。荷花有白色的,淡红的,浅红的,粉红的。有的花儿全开了,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有的才绽开几片花瓣儿,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正在向行人微笑;有的正含苞欲放,饱满得像马上要破裂似的。真是不在其景,难知其妙呀!
考场作文如果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只“萤火虫”!要想描绘出生活的缤纷五彩,要想倾吐蕴蓄在心中的喜怒哀乐,要想挥洒自己的奇思妙想,首先得调好语言的色彩,只有语言亮起来,文章才会美起来,分数才会高起来!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
来自- 保留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