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无名诗人写下最奇特的一首诗,建议男生顺着读,女生倒着读 小学家长 2019-07-12 10:48:25
总觉得诗词中的相思尤其动人心弦,无论是男子思念佳人,还是女子思念情郎,都是那样的缠绵悱恻。 就像李商隐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愁”。 很难说到底是男子更深情,还是女子更痴心。 正如宋朝无名诗人李禺的《两相思》,正读是思妻,倒读是思夫,一首诗看似写出了两种情感,但其实归根究底就是“相思”二字罢了。
《思妻》: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诗歌开头两句便刻画了一个遥望远方,思念情人的形象。 隔着千山万水,望眼欲穿,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又有几人知道他的心事呢? 古人不像如今,即使天涯海角,也能互通有无,有时长亭的一场离别,也许就是一生。 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游子思妇,望月怀人。 接着的两句极力描写了怀人的愁苦之情。 酒壶早已空空如也,很想借酒消愁,却怕愁更愁;已经准备好了纸笔,却迟迟无法下笔。 就像当年洛阳秋风乍起时,张籍思念家人“欲作家书意万重”,却又“复恐匆匆说不尽”,不是不想念,不是不知道怎么写,而是怕说不尽,这样的无奈彷徨令人心疼。 接下来的两句是说两人分别之后,通信困难,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揪心? 鸿雁在云鱼在水,鸿雁传书是古人常用的通讯手法。 可是鸿雁飞不过湖南,那里有座回雁峰,传说南飞的北雁通常到此便歇翅,所以黄庭坚才会感慨“寄雁传书谢不能”,当时他的好友在南海,而他在北海,相隔万余离。 而诗人这里也说无雁,说明两人距离之遥远,所以才会一封家书“寄回”迟,也许两三个月,也许半年,甚至一年。
诗歌前面其实没有具体指明到底是谁在思念谁,在最后才揭晓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夜晚,青灯壁冷,在房中独坐,思念着远方的妻子和儿女。 诗歌到此,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远方家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其实,要说思乡之作,历朝历代并不少见,就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是难以超越的存在。 但是为什么后世会这么推崇这首诗呢? 最主要的便是这是一首回文诗,回文也并不神奇,苏轼也曾做过许多回文诗,“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苏惠的回文“璇玑图”还能拼出7000多首诗。 而这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倒过来也是相思,但却是妻忆夫,看似相同,却又有细微的区别之处。 若想体会这首诗的妙处,那么男子就应该正读,而女子则应该倒着读。
《思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不像正读,到结尾才揭晓谜底,这首思夫,开头便直抒胸臆。 孩子思念父亲,妻子思念丈夫,空旷寂寥的夜里,他们对着孤灯,难以成眠。
诗词通常都十分委婉,这样开门见山的写法并不多见,但却也别有韵味。 就像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开篇就惊艳世人。 这里虽然没有李白诗歌那般惊艳,却也能一下子直击人心,因为思念就是个永恒的话题,最容易引起千古共鸣。 接着的两句就写到了分别后的通信困难,因为思念,所以想到通讯,衔接很是自然。 因为迟迟不归,所以委托鸿雁,遥寄相思,但却杳无音讯。 前文就说过鸿雁飞不过衡阳,所以主人公的一腔相思之情也只能付诸东流。
即使没有信使,女子还是想将相思之情诉诸笔端,可是却也和前文的男子一样难以下笔,不同的是,男子怕“酌酒”,而她怕“壶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即使隔着天涯海角,他们的心却能紧紧相连。 最后是以女子隔山望水作结,意已尽,情未了,就像《望江南》的思妇“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这便是这首诗的奇特之处,男人需要顺着读,女人却应该倒着读。 但无论是正读的夫忆妻,还是倒读的妻忆夫,这种相思相望不相亲的痛苦无奈最是折磨人心。 不知你觉得正着读有意思,还是倒着读更有意蕴呢?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