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水煮鱼

Maxx

herinspace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查看: 644|回复: 1
收起左侧

除了德州仪器/英伟达,细数那些消逝的手机处理器厂商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9 名

发帖:NO. 22 名

在线:NO. 3 名

凤舞九天 发表于 2019-7-21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除了德州仪器/英伟达,细数那些消逝的手机处理器厂商
2017-02-04 09:39:14 来源:富连网



标签:
处理器   英伟达   德州仪器





安卓作为目前占有率最高且最开放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自然硬件性能的比拼历来是用户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而现在基本随便一个稍微懂一点硬件的消费者都知道有高通、三星、联发科和海思四大处理器厂商。那么还有谁?其实当初还有很多,在市场竞争大浪淘沙中沦为了历史的尘埃。这次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逝去的安卓手机处理器厂商。


如果把时间轴推回6年,那时候联发科还是非智能山寨机的代名词,海思更是八字没一撇,和高通三星从单核一直战到双核的强大对手则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简称TI,对就是那个著名的基础芯片巨头。


事实上德州仪器在手机界摸爬滚打的历史要比Android悠久得多,早在以诺基亚为代表的Symbian系统机型叱咤风云的时候,德仪的OMAP系列处理器就是主要供应商之一,彼时的战友还有摩托罗拉半导体,后来独立改名叫飞思卡尔。而在Android崛起的时代,德州仪器则是摩托罗拉移动短暂复兴的支柱之一,经典的Droid、milestone和defy系列都是基于当时的OMAP3和4系列平台。


2011年双核时代的来临,德州仪器更是迎来了它在Android世界的全盛期,凭借OMAP4430和4460的强悍表现,成功压过老对手高通和不靠谱的英伟达,再加上产量有限几乎不对外出售的三星,德仪几乎成为彼时首屈一指的手机处理器厂商。


然而迎来了巅峰,德仪的传奇却也戛然而止。似乎是在和晶圆代工巨头们的合作上出了问题,德仪的新旗舰OMAP4470有如作死一般地继续沿用台积电45nm老制程,而下一代的OMAP5系列又迟迟无法出货,再加上4G时代的来临基带又是德仪的弱项,客户们纷纷转向高通MSM8960,结果伟大的德仪OMAP帝国在2012年瞬间崩塌,彻底退出手机处理器市场,令人唏嘘。


如今我们只能面对三星i9260和亚马逊Kindle Fire HD这些谢幕之作缅怀曾经的巨头了。

英伟达Tegra:
作为如今首屈一指的GPU巨头,核弹老黄当年也看到了智能手机市场那深不见底的潜力,于2010年底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自家第一款产品,也是业界首款双核处理器的Tegra2,不仅顺利分得不小的手机份额,彼时刚刚起步的Android平板也几乎成了NVIDIA的盘中肉。


然而NVIDIA的初战告捷事实上也注定了其未来的失败,Tegra2在同代双核中性能偏弱,功耗反而偏大,还阉割了NEON,口碑甚至还不如公认失败的高通MSM8260,只是靠着先发优势才得以生存。而此后的Tegra3依旧继续此战略,早早推出,结果赶不上制程进步而奠定了落后一代的节奏,可能也正因为功耗巨大,Tegra3上手机足足晚了大半年,先发优势尽失,被那些用上新制程的对手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不甘失败的NVIDIA此后推出了Tegra4,但依旧没有扭转制程落后的困局,强上高规格的后果只有核弹级的功耗,死路一条。结果Tegra4成了老黄在手机界的绝唱,还坑苦了诸如小米、中兴等厂商,下一代的TegraK1和TegraX1只出现寥寥数款Android平板和游戏机上,即便新的Denver架构号称秒天秒地。而现在的老黄早已有了自知之明,转战车载平台,也许没多久,搭载老黄Tegra核弹的“自爆卡车”就会正式进入消费者们的车库。

意法爱立信:
总会有人奇怪,那发达国家扎堆的欧洲怎么没人做手机处理器,事实上除了ARM系列架构授权和Mali系列GPU的厂商ARM和PowerVR系列GPU厂商Imagination是英国企业外(虽然前者被日本软银收购了),欧洲还是有人搞过SOC的,也就是法国意法半导体和瑞典爱立信合资的意法爱立信(ST-Ericsson),它在2011年末推出了自家产品NovaThor U8500双核处理器。


U8500的规格相比2011年的诸位双核弱很多,尤其是GPU,于是它成了第一款针对中端市场的双核SOC产品,按理说成绩不错,打入了不少厂商的中端产品线,比如三星Galaxy Advance和索尼LT22i、ST25i等等。然而它的口碑很坏,在随后到来的4G时代,STE也没再获得客户们的青睐,于是销声匿迹。


此后在2013年初,因为巨亏,STE只能倒闭,资产被两位母公司彻底分拆。

博通:
网络行业的巨头博通公司(Broadcom)当年也曾想在手机SOC界分一杯羹,于2012年末推出了试水性质偏高的产品BCM28155,当然更早的时候还有基于ARM11的BCM2727和2763,然而搭载于日薄西山的诺基亚N8和808上结果毫无存在感。


BCM28155其实也是一款双核芯片,彼时也是个过时的货色,而且这东西用的并不是正统的GPU,而是偏重于视频解码的VPU,对外号称四核,制程还是古董级的40nm,结果这种离经叛道且投机取巧的做法并不被市场买账,虽说开头不错打入了三星产品线即i9105P,但此后再无后话,博通也只能乖乖回去继续啃路由器和网卡。

美满电子:
其实德仪之外,还有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名字是美满电子(Marvell),我们现在更多听说的所谓SSD界“马牌主控”就是出自于此。事实上Marvell在智能手机界征战的历史甚至不短于德仪,它的处理器业务是2006年收购的英特尔(Intel)ARM处理器部门,命名为PXA系列,在PDA和Windows Mobile时代是巨头级的角色。


然而Android时代来临后,Marvell面对至少一年一更的处理器大战似乎准备不足,研发极慢,唯一数得着的产品PXA1088还是在2013年对位联发科MT6589的低端货,A7架构四核心,GPU还是从海思K3V2开始就恶评遍地的厂商Vivante提供的GC1000,自然免不了被吊起来打。结果无法打开市场,Marvell也就此在手机SOC界不见踪影。

英特尔:
前面提到了Intel,这里就说一下,毕竟当年卖掉了自家的ARM部门,Intel眼红于Android智能手机,就只能靠X86架构硬上,结果可想而知,本来以ARM为主流的Android跑在X86上遇到了一堆不兼容的问题,Intel即便拉上Google试图解决,但也照样恶评满满。


因此,虽说以Intel的声望还是拉来了不少PC界的合作伙伴们进攻Android市场,但无一例外相关产品都以失败告终,于是Intel自己似乎也缺乏继续下去的兴趣,在好队友华硕搭载Atom Z3580的Zenfone Zoom之后就再没见过Intel平台的手机,反倒是去疯狂补贴山寨Android平板厂商们,直接导致Android平板行业病入膏肓。

英伟达Tegra:
作为如今首屈一指的GPU巨头,核弹老黄当年也看到了智能手机市场那深不见底的潜力,于2010年底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自家第一款产品,也是业界首款双核处理器的Tegra2,不仅顺利分得不小的手机份额,彼时刚刚起步的Android平板也几乎成了NVIDIA的盘中肉。


然而NVIDIA的初战告捷事实上也注定了其未来的失败,Tegra2在同代双核中性能偏弱,功耗反而偏大,还阉割了NEON,口碑甚至还不如公认失败的高通MSM8260,只是靠着先发优势才得以生存。而此后的Tegra3依旧继续此战略,早早推出,结果赶不上制程进步而奠定了落后一代的节奏,可能也正因为功耗巨大,Tegra3上手机足足晚了大半年,先发优势尽失,被那些用上新制程的对手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不甘失败的NVIDIA此后推出了Tegra4,但依旧没有扭转制程落后的困局,强上高规格的后果只有核弹级的功耗,死路一条。结果Tegra4成了老黄在手机界的绝唱,还坑苦了诸如小米、中兴等厂商,下一代的TegraK1和TegraX1只出现寥寥数款Android平板和游戏机上,即便新的Denver架构号称秒天秒地。而现在的老黄早已有了自知之明,转战车载平台,也许没多久,搭载老黄Tegra核弹的“自爆卡车”就会正式进入消费者们的车库。

意法爱立信:
总会有人奇怪,那发达国家扎堆的欧洲怎么没人做手机处理器,事实上除了ARM系列架构授权和Mali系列GPU的厂商ARM和PowerVR系列GPU厂商Imagination是英国企业外(虽然前者被日本软银收购了),欧洲还是有人搞过SOC的,也就是法国意法半导体和瑞典爱立信合资的意法爱立信(ST-Ericsson),它在2011年末推出了自家产品NovaThor U8500双核处理器。


U8500的规格相比2011年的诸位双核弱很多,尤其是GPU,于是它成了第一款针对中端市场的双核SOC产品,按理说成绩不错,打入了不少厂商的中端产品线,比如三星Galaxy Advance和索尼LT22i、ST25i等等。然而它的口碑很坏,在随后到来的4G时代,STE也没再获得客户们的青睐,于是销声匿迹。


此后在2013年初,因为巨亏,STE只能倒闭,资产被两位母公司彻底分拆。

博通:
网络行业的巨头博通公司(Broadcom)当年也曾想在手机SOC界分一杯羹,于2012年末推出了试水性质偏高的产品BCM28155,当然更早的时候还有基于ARM11的BCM2727和2763,然而搭载于日薄西山的诺基亚N8和808上结果毫无存在感。


BCM28155其实也是一款双核芯片,彼时也是个过时的货色,而且这东西用的并不是正统的GPU,而是偏重于视频解码的VPU,对外号称四核,制程还是古董级的40nm,结果这种离经叛道且投机取巧的做法并不被市场买账,虽说开头不错打入了三星产品线即i9105P,但此后再无后话,博通也只能乖乖回去继续啃路由器和网卡。

美满电子:
其实德仪之外,还有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名字是美满电子(Marvell),我们现在更多听说的所谓SSD界“马牌主控”就是出自于此。事实上Marvell在智能手机界征战的历史甚至不短于德仪,它的处理器业务是2006年收购的英特尔(Intel)ARM处理器部门,命名为PXA系列,在PDA和Windows Mobile时代是巨头级的角色。


然而Android时代来临后,Marvell面对至少一年一更的处理器大战似乎准备不足,研发极慢,唯一数得着的产品PXA1088还是在2013年对位联发科MT6589的低端货,A7架构四核心,GPU还是从海思K3V2开始就恶评遍地的厂商Vivante提供的GC1000,自然免不了被吊起来打。结果无法打开市场,Marvell也就此在手机SOC界不见踪影。

英特尔:
前面提到了Intel,这里就说一下,毕竟当年卖掉了自家的ARM部门,Intel眼红于Android智能手机,就只能靠X86架构硬上,结果可想而知,本来以ARM为主流的Android跑在X86上遇到了一堆不兼容的问题,Intel即便拉上Google试图解决,但也照样恶评满满。


因此,虽说以Intel的声望还是拉来了不少PC界的合作伙伴们进攻Android市场,但无一例外相关产品都以失败告终,于是Intel自己似乎也缺乏继续下去的兴趣,在好队友华硕搭载Atom Z3580的Zenfone Zoom之后就再没见过Intel平台的手机,反倒是去疯狂补贴山寨Android平板厂商们,直接导致Android平板行业病入膏肓。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2 06:14 , Processed in 0.276086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