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上午,全国象棋青年锦标赛结束了最后一轮的争夺,最终陕西少将申嘉伟以大分高出1分的优势夺取本次全国象棋青年锦标赛男子组的冠军。而赛前被视作头号热门的四川许文章,又一次饮恨失冠。“冲大师”的梦想再一次破灭。
作为昔日最受棋界瞩目的“神童”,许文章在他八九岁的年纪就已经闻名全国。如今,许文章已经年满18岁,却居然连一个“大师”头衔都没有得到,这实在是大大地低于人们之前的预期。
这也暴露出中国象棋竞技运动的一个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发现,中国象棋的职业竞技赛场上,“少年天才”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了,成绩也越来越平庸了。
其实,棋牌类运动并不是一个拒绝年轻的运动——我们的一代宗师、创下过十连冠霸业的胡荣华老师,早在自己15岁的时候就拿到了全国冠军;曾经的全国象棋第一人、六届全国冠军许银川,也在自己18岁的时候拿到了全国冠军;浙江名手赵鑫鑫19岁获得全国冠军、四川名手郑惟桐20岁获得全国冠军……
象棋宗师胡荣华
围棋界更是刮起了“青春风暴”——目前的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18岁的时候就已经坐拥4个世界冠军。而其他的“一冠群”成员,也不过都是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少年英豪。
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
总之,那些活跃在棋界一线舞台,并成为一时霸主的顶尖棋手,基本上都有过非常辉煌的少年时光——人们大多默认了一个定律:如果想要在成年赛场中成为王者,必须在自己的少年阶段,就具有非常出类拔萃的实力。这也是竞技运动的一个常见规律。
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中国象棋的“95后”、“00后”棋手们并没有追上他们前辈同年龄段时的成就。“少年棋王”已经慢慢成为了一种奢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
01
我们来看看目前被寄予厚望的各位“少年棋手”都有哪些。
很长一段时间里,“00后”中最为瞩目的新星,是一度被誉为未来领军人物的四川许文章。出生于2001年的许文章,在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就已经在成年赛事中崭露头角。
象棋少年许文章
2009年,年仅8岁的许文章,在全国象棋少年锦标赛中,提前两轮勇夺8岁组冠军。
2013年,年仅12岁的许文章,代表四川南充市队锁定四川省团体赛冠军。
2014年,年仅13岁的许文章,在四川省象棋个人赛暨四川省象棋定级赛上夺冠。这么年轻的“省冠军”,在当时也算是颇为轰动的新闻;
2015年,年仅14岁的许文章,在广东惠州举行的“约翰王子杯”公开赛上,和众多省冠军、女子特级大师、大师同台竞技,取得了7胜4和3负的成绩——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以这个比赛的含金量,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多么卓越多么可贵。
正因为远远超出同龄人一筹的战绩,许文章很快得到了四川省象棋集训队相关教练的赏识,一路绿灯招募入队。在队中,他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教练们都觉得振兴四川象棋的良机来了,刚刚才培养出郑惟桐这样的“90后”领军人物,很快又有许文章这样的“00后”少年英才进入视线……四川的象棋人才,真是一笔充满潜力的宝藏。
02
但是,也许是少年时代的比赛生涯过于顺遂,进入青年年龄段的许文章,接受了长达6年的省队训练之后,棋艺飞跃的曲线,反而变得不再陡峭了。这6年来,许文章在各大赛事上表现出来的水平,并不见得比他在少年时期更加出色。
2016年,年仅15岁的许文章首次参加全国象棋个人赛(成年组),便以3胜3和1负的成绩,光荣升入甲组……当时大家都认为,以许文章的潜力,这将是他从此一飞冲天的开端。谁知,接下来的2017、2018个人赛上,许文章也没有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连续止步甲组首轮——本以为是开始,结果已经是巅峰。
2016年举行的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上,作为头号热门的许文章,竟然莫名其妙地输掉了两盘不该输的棋,最后竟然屈居第五。将冠军拱手让给了他同龄行列中最大的宿敌——广东年轻大师程宇东。
少年象棋大师程宇东
今年刚刚结束的威凯杯全国等级赛,也是许文章今年最好的“冲大师”机会,只可惜倒数第二轮对阵上海蒋融冰时,在自己积分形势极为有利的情况下,在自己残局阶段取得车炮卒士象全对对方车炮兵单缺相的大优局势下,居然连续走出缓着和败招,最终令人失望地把胜局下成了败局——又一次与“大师”称号失之交臂。
如今,许文章已经年满18岁了。这个昔日的天才少年,不仅没有在象甲联赛上取得一席之地,甚至还没有取得等级分,连“大师”称号都要苦苦追寻……这实在有负于自己的“天才”称号。
毕竟,他的同乡前辈郑惟桐,在他这个年纪已经是象甲主力队员,已经开始向全国成年冠军发起冲击;另一位同乡前辈赵攀伟,现在也是等级分前30名的一线名手了!
过去,许文章或许还可以用“我还小”作为借口自我安慰,现在已经步入成年的他,无论是面对前辈、面对同龄人,还是面对比自己更小的后辈,都没有了优势。
现在断言“伤仲永”或许为时过早,但许文章的水平长期以来都未能突破瓶颈,已经是难以讳言的事实。
03
另一个让人略感失望的,是广东年轻大师程宇东。
程宇东出生于2001年,几乎和许文章同岁。
程宇东轰动棋界的成名作是,2017年第五届“财神杯”视频象棋快棋赛上,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他,连续两轮淘汰了两位特级大师张学潮、谢靖,曝出了当时比赛的最大冷门。由于在比赛中的“淡定”表现,广东棋迷给了他一个寄予厚望的绰号:“小许银川”。
只可惜,“小许银川”在财神杯上的冷静表现,仅仅是昙花一现。在后来的许多比赛中,程宇东并没有特别卓越的表现。2018年,在最考验稳定性的象甲联赛上,程宇东仅仅取得了2胜10和14负的惨淡成绩;今年,在业余棋手为主体的“深圳星光杯”比赛上,程宇东也止步8强。
为什么这些“天才少年”,后来的棋艺成长,都远远逊色于人们对他的期望?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可能过多地把“少年早慧者”等同为“天才”。应该说,绝大多数“天才”必定少年早慧,但少年早慧者却未必“天才”——的确,那些年纪轻轻就甩开同龄人很多的少年,他们是有一些“天才相”的,但他们可能也就仅仅是比同龄人更快地突破了某个瓶颈,更早地修炼到某一个层次,但这个优势是未必能自然而然地保持到成年的!
一个少年棋手,想要攀登到全国冠军、全国顶级棋手这样的高度,一辈子有许许多多的“瓶颈”需要突破。获得少年冠军—获得青年冠军—获得一级棋士(省冠军)—获得等级赛冠军(一级棋士赛冠军)—象甲联赛保本——象棋个人赛进入16强——象棋大师赛冠军——象棋等级分前10——全国个人赛前三——全国个人赛第二——全国个人赛冠军……可以说,这一步一个台阶,有的看起来是十分细微的差距,实际上这毫厘之差,可能就是终其一生也无法跨越的天花板,而多数人实际上可能就是永远地停留在了某个阶段,再也无法飞跃到更高的高度……
即使是“少年天才”,他要飞跃到“成年天才”的高度,中间还隔着很多个天花板,可能需要运气和际遇的眷顾,他才能顿悟出新的东西去突破自己的局限性——而这种突破并不一定是通过汗水和努力就能换取的。
04
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情况是,中国象棋最顶尖的少年天才们,后来可能出于各种各样的缘由,最终远离了象棋运动。以至于目前仅存的“天才”,很可能只是“猴子称霸王”而已。
很多人说,曾经的象棋大省广东,现在已经后继无人了——那么这话就值得玩味、值得深究了,到底是广东象棋缺乏象棋苗子,还是缺乏了象棋苗子成长的土壤?其实,时间倒回去二十年、十几年,广东象棋的后备力量是很让其他省市“羡慕嫉妒恨”的,在昔日的年轻新锐中,卢曦、周嘉鸿、张剑明、张俊杰等都是十多岁时就已经具备了争夺广州甲组甚至广东省冠军的实力,即使是现在,搁置象棋多年的他们,重新回到对弈场上,面对中等水平的大师也毫无惧色。
试想,如果他们当初一直坚持职业路线,现在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可他们后来都放弃了象棋,考上了名校,选择了成为一名具有体面身份、稳定收入的白领,走向了一条和“职业棋手”完全不同的人生轨道——这其实也是一种利弊权衡,毕竟,走向顶尖棋手的路实在太过艰辛、太过残酷、大太过狭窄,跻身于顶级棋手行列中的人又是那么的凤毛麟角。从性价比来说,怎么都是当个普通白领更好一些。
正是基于这些功利性的考量,很多拔尖的象棋苗子,在更大的诱惑面前选择了半途而废。这不光是象棋运动的问题,而是所有的竞技体育都面临的困境——如果不能把最顶尖的、天资最匹配于这项运动的少年人才留下来,如果没有一个匹配于顶尖体育人才的合理回报机制,那么趋利避害的人性,自然就会促使人们慢慢远离“风险高、淘汰率高、回报低”的竞技体育项目。
少年象棋天才回归平庸,固然令人惋惜;象棋界年轻精英走上了与棋无关的职业道路,固然令人遗憾——但这也正是体育竞技的一种宿命,竞技体育这条“独木桥”比高考的“独木桥”还要狭窄,比赛竞争比考试竞争还要惨烈。一批批“少年天才”最后被这种竞争的洪流席卷出局,也只能说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