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用过的音乐播放器2019-03-06 13:43:23 66点赞 141收藏 79评论
首先来个幸存者的全家福:

发现什么了没有?对,没有磁带Walkman
因为我没买过磁带Walkman
,第一台随身听就是MD
题外话,索尼的Walkman Logo也是经历了几代的变革,从磁带机的Walkman到CD的DiscMan,然后CD播放器又转回Walkman,随后新款的音乐播放器,包括MD,MP3全部统称为Walkman。
下面是三种大法随身播放器logo的三种形态,是不是很怀旧。 来,跟我念:索尼大法好

CD随身听:楼主的第一个CD随身听是1999年发布的大法的的D-EJ01,在这部机器之前,CD随身听叫Discman,从这部机器开始,CD播放器也开始使用Walkman这个大法最知名的品牌。这款机器随身自带的大眼睛线控非常吸引眼球,因此每当楼主出街,把大眼睛线控优雅的别在衬衫上,感觉整个世界的妹子都在看我,我就是街上最靓的仔,直到某天撞到电线杆,才走路的不昂首挺胸闭眼了
。扯远了,这款CD播放器同时应该也是第一款采用吸入式读盘的产品,先入为主的概念让我以后看到CD机是开盖放盘都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当然再经典的机器也逃不过时光的摧残,在第n次帮助楼主出街成为街上最靓的仔后,机器的也开始光头老化不读盘。随着几次搬家,这个机器也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撕逼鱼上目前这个机器箱说全,应该可以卖到4000+,保值率还是很高的,上个网络上的图吧,侵删)

第二个CD机器是Sony NE800,这里说一下索尼CD的命名方式:
ej01全称应该是D-EJ01, EJ是Sony普通CD播放器,只能播放CD,后来索尼迫于mp3的大容量播放,又出了D-N开头的机器,这种CD可以播放普通CD和mp3 CD,并且能够很好的兼容CD-R一次性写入光盘和CD-RW多次写入光盘。
D-NE800全家福
主机和线控
NE800 购于2004,楼主上大学时期,当时随身播放器界是mp3凭借下载方便,拷贝删除方便,正在逐步蚕食CD和MD播放器的市场。,对于MP3咄咄逼人的势头,大法自己的音乐编码标准,即ATRAC3格式有点力不从心。N系列CD播放器,正是可以支持这个格式和mp3的CD随身听。可惜由于大法不开放自己的编码器格式,并且ATRAC3格式只能用大法自己的巨难用的SonicStage来转换,因此不久ATRAC3就被mp3打得满地找牙,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这个CD机在当时属于比较低端的CD,当时是一台毫无特点的播放器,买点是镜面的屏幕和5维拨杆和液晶显示屏,,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比较便宜,当时还是大法的信徒的楼主头脑一热(索尼大法好),在加上在实体店被销售忽悠得脑子瓦特了,掏钱买了回来,没刻几张盘,听几首歌就因为刻录光驱烧了投奔当时各种花式手机播放音乐去了
MD随身听:MD在国内应该是属于比较小众的播放器了。这个也是楼主第二个MD随身听,第一个是还是大法的MZ-R90,97年的时候花了2000多从本地一大型商场购入,依然记得那时候用电脑光驱后面的数字输出接了发光二极管给R90录音乐,后来买了D-EJ01后,才放弃这种奇葩的录音方式。一张80分钟的MD录音需要耗时80分钟,非常的麻烦,但是音(xuan)质(xue)确实是要比当时128Kbps的mp3好。R90已经随着记忆和当时大法的顶级信仰耳机MDR-E888以及D-EJ01躺在不知道家里的那个角落里了,也算是一段青春的逝去。
MZ-R90 图来自于网络,侵删

Sony MDR-E888 图来自网络 侵删,

楼主的第二台MD是大法MZ-N920,N920这个型号是比较后期的NetMD型号了,当时市场上的主流机型是大法MD10周年纪念版N10和E10,这个N920,纯粹就是打下手的机型,但是N10和E10有个最致命的缺点,电池内置,不可更换,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电池挂了整台机器都挂。因此楼主当时在选机的时候也是颇为纠结。好在后来大法用MZ-N910和MZ-N920来救(Pian)场(Qian)。虽然后来大法也推出了MZ-NH1,MZ-RH1 但是高出普通MD近一半的价格和专属的MD盘片(1G容量的HiMD盘,只可以用在HiMD上)打算来拯救MD的市场,奈何其复杂的录音方式,以及传统的碟片销售模式,以及机械结构,因为盘片问题不可以把体积变得更小等相对于新兴的mp3来说越来越明显的缺点。MD的市场越来越窄,最终被SONY MZ-NW系列mp3取代和索尼的Walkman手机取代。
回到楼主的N920上来,楼主的N920由友人从日本带回,经典的口香糖电池设计。五维转盘设计,拉丝的金属质感,个人感觉当时工业设计比现在大法的播放器好很多。
放张全家福
全家福,光纤,电池盒,808耳机,线控,口香糖电池
机身正面,SONY的Logo和Walkman的Logo非常显眼,在当年不亚于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左侧的滚轮拨盘,按一下呼出菜单,上下滚动选择。橡皮盖子里是标准Mini USB,可以连接到电脑的USB口来传输音乐,白色的为光纤输入口,也是数字输入口,可以通过光纤用传统的方式对MD录音,红色的为麦克风输入口,也是模拟输入最下面的是线控和耳机输入,也可以单独使用耳机。

右侧边的电池盖,防滑设计,阻尼很小,轻轻一划就可以开机电池仓

上盖,向右滑动就能打开盖子取出碟片,机械结构,无需供电即可取出碟片
上盖,向右滑动即可取出MD碟片,
插入MD碟片,正面
NH-14WM口香糖电池,旗舰MD才配的镍氢电池,非旗舰机器都是镍镉电池或者5号电池,通用于大法的大多数便携式播放器,后来还有锂电池的口香糖,用在HiMD上,可惜HiMD也是昙花一现
N920 可以使用Sony自己的音乐管理软件Sonic Stage链接Mini-USB线进行音乐传输,但是无奈Sonic Stage使用起来实在是太麻烦,满屏的日文,并且最致命的是从SonicStage 5.0开始就不再支持MD了。看来大法自己都觉得MD回天无望了。从自己的软件里面删除了MD的支持。

顺便提一句,日版的标配的35线控通过SonicStage可以实现线控日文全角字符,因此当年琢磨如何把编辑歌词标题让线控以日文全角字的形式现实汉字也成为MD爱好者里津津乐道的话题。依然记得从各大论坛爬楼查汉字对应的日文字符让楼主有一张有了一张可以显示汉字的ES MD盘片。
N920是机器是从防潮箱里扣出来的,原配的电池居然还能用。整机氧化也不算严重,电池,耳机,电池盒,布袋均为原配,线控原配为35可显示汉字的,串键了,换了个更加廉价的38线控。显不显示汉字无所谓了。SonicStage都抛弃MD了,何必纠结于这种擦边球汉字功能呢
MP3播放器:到了MP3这个时代,楼主已经开始捣鼓各种智能手机了,音乐手机如同现在的拍照手机一样如雨后春笋一样爆发出来,甚至索尼还把Walkman的Logo用到了自己的手机上。但是mp3对我来说只是手机各种复杂功能的一部分,唯一买过一个播放器就是送给前女朋友现老婆的的“香水瓶”。本来想找出来拍个照片写点文字,但是现在已经不知道被扔到哪里去了
,只找到了说明书一张。。。略过

iPod系列:
认识iPod系列,纯属自己的无意,买iPod的初衷也并不是想听音乐,而是跟其他手机一样玩系统。但是当年iPhone高昂的售价对于一个刚毕业出来工作的穷死打工仔来说简直就是遥不可及。
iPod Nano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完全用来听音乐和博客的iPod是iPod Nano 6,就是那个小巧的方形带触摸屏的有背面有架子的小播放器。记得那是某年单位年会的奖品,一般大法的信徒对苹果的东西都是嗤之以鼻。白开水音质,烂大街的白色耳机,等等等等。 但是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东西尽管音质,设计都跟大法完全不一样,这个东西便携,操控直观,存储容量大(8G)。在流媒体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的情况下,iTunes的使用逻辑简直比Sonic Stage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喜欢的音乐直接拖到iTunes音乐播放列表,插上iPod,点击同步,稍等5分钟,所有的音乐都到这么小的一个设备里了,而且不像Sonic Stage那样需要搞一些日文来“冒充"中文,插上耳机,没有任何机械结构的读盘,不用等待,iPhone类似的操作逻辑很容易就能定位和播放音乐。用了一段时间iPod后,慢慢的觉得音质不是那么重要了。可能也是生活节奏加快,已经不像过去穷学生时代那样能够花80分钟去录满一盘只能够听80分钟的MD盘。
正面,TFN的屏幕,膜没贴好。。。
背面,夹子上的苹果Logo和Product RED
iPod Nano除了能听音乐之外还支持收音机,同时Apple和Nike合作,有了健身的选项,依靠内置的陀螺仪可以进行计步功能。因此这一代iPod Nano有国内厂商为其推出了表带附件,也是Apple Watch的雏形。但是,iPod Nano对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播客podcast. 自从发现iTunes可以直接从商店下载免费的Podcast,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就此被iPod打开了,从此,我不但彻彻底底成为了苹果的忠实粉丝,我也喜欢上了音乐之外的东西,播客,这也是我一直使用iPod系列到现在的唯一原因。
底部的30pin接口和3.5mm接口
顶部的开关和音量调节按钮
第二个iPod是iPod Nano7,iPod Nano6在经过16个零三天的服役后,终于因为我的失误而卒于洗衣机中
,买一个新的iPod排上了日常,但是也没得选,当时iPod Nano6已经停产。放眼望去,支持Podcast订阅的机器也就Nano 6的后继机型,iPod Nano7。iPod Nano 7系统层面跟Nano6一买相撑,只是变长了,图标的也变成圆形的,设计上跟接近于iOS系统。外观有点向iPod touch靠拢,,采用lightning接口使它能够更多的同现有的苹果产品兼容。因为去掉了背夹子,iPod Nano7应该也是所有苹果产品里最为纤薄的的播放器之一了
目前Nano7作为车载播放器,服役于车里面,大约2到3个月拿出来同步一下更新新的podcast。然后放车里再听两三个月。。。。
依然是感人的TFN屏幕,Home键中间是一个圆形,音量键在左侧

对于iPod Nano 6 有这特殊的情感,因此我在使用nano7的同时又通过经销商买了一台红色的Nano6作为收藏,这个iPod nano 6就是上面图里的主角。基本没怎么用,一直放在抽屉里吃灰。
iPod Nano 7 的相比于iPod nano 6,容量增加了,支持蓝牙,但是不再像Nano 6一样有背夹,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台iPod Shuffle。
iPod Shuffle

背面,Production Red特别版
Shuffle系列是苹果的最入门级别的iPod,Apple一共就产了4代,我手里这个是第四代产品,只有2G容量。shuffle没有任何屏幕,所有的操作都是通过机器上的拨盘进行操控,同时也支持Apple的语音控制功能,因为当时已经是Apple生态圈的重度用户了,因此音乐和播客只需要同步到同一台电脑的iTunes资料库即可。音乐的管理和播放非常的方便。Shuffle应该也是唯一一款既不采用30pin的数据线也不采用lightning数据线来同步的产品,所有的充电和数据传输都通过机身上唯一的一个3.5mm接口
所有的接口和插口都在这一面,

这台机器至今依然在楼主极低的跑步频率下服役,优点是小巧便携,缺点也很明显,存储空间只有2G,价格却要三百多。除了性价比在同时期市场上垫底之外,其他也不出色,唯一的优点是依托于Apple优秀的生态系统,对于重度Apple生态圈用户来说,音乐同步非常的方便
iPod Classic:
这个东西是在iPod Classic官网下架之后从经销商手里买的(预感最后一代产品肯定会升值
,目前还在等待iPod Classic升值,但是似乎开封的机器升值潜力不高,好纠结,好麻烦
,还是算了吧,随便用用吧
)。个人感觉黑色比白色的耐看,iPod Classic是作为podcast的仓库的存在,对于一些较老的很喜欢的播客(比如机核的第一期节目,流媒体居然没法放了)不想删除,就可以往Classic里一丢,160G的硬盘放点MP3和播客可以说是海量了。最头疼的问题是30pin的接口,哪天挂了估计修都没地方修,目前躺在原配的包装里面吃灰。
TFN的屏幕跟现在苹果动不动就p3色域的OLED屏幕不能比,但是在那个时候这块屏幕也是非常的惊艳的,

黑色160G
全家福
iPod classic背面,耳机孔和现在几乎绝迹的hold键,因为怕跟iPod touch4一样背面磨的一道道划痕,贴了膜
正面,底下是30pin的数据线接口,顶部的TFN显示屏和拨轮
iPod touch:
已经忘了当时怎么看到iPod touch的,但是买回来后的确被苹果的工业设计和系统流畅性完全征服,但是也仅仅把它当作一个Palm 680的延续,一个没有电话功能的PDA,被没有特别的去研究它的音乐,反而觉得听歌音乐都要装个iTunes特别的麻烦。直到发现了播客功能。于是iPod touch就完全沦为一个播客播放器,
iPod touch 4,类似于经典iPod和iPhone结合的设计,性能与当年同代iPhone接近,但是价格缺比iPhone便宜不少,是不少人的iOS入门机型,此机卒于电池鼓包,把屏幕顶起来了,不敢用
Touch4 正面
可以当镜子用的背面,已经磨成一脸花了
iPod touch 5, 类似于iPhone5的设计,同时被部有一个可以用于挂手绳的按钮,卒于娃把屏幕摔裂了。
破相的iPod touch 5
iPod touch 6,与iPod touch 5完全一样的设计,升级了cpu和内存。唯一不同的就是移除了挂手绳的按钮。此机目前还活着,因为不给娃用了。
touch6(上)和touch5(下)背面的唯一区别,touch5左下角那个银色的按钮可以按一下弹起来挂手绳
哥仨叠叠了,还是最喜欢touch4的设计啊
其实中间也尝试过iPod以外的音乐播放设备,像大法的A系列,但是总是没有办法接受现在听个音乐还要从网上找无损的麻烦,因此每一次的结局就是1个星期的新鲜劲,然后吃灰,丢闲鱼一条龙。
如果你要问我这些机器里,最爱那个,我还是会回答索尼MD,前几天拿出MD试音的时候,同一首歌,用MD播放和用iPod播放,MD更有味道。可能MD里更有岁月和青春的味道把。
最后,感谢大妈这次活动晒收藏活动让我有了写这个文章的冲动,写出来怀念一下青春,那些年,那些玩过的音乐播放器。

PS:江浙沪这几个月已经被无限流量的龙王包月了,图都是日光灯下拍的,还没有用闪光灯,并且家里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拍照。。。。治疗情怀,请勿以任何形式对图片图片吐槽。评论下99.99%拍照比我好。剩下的0.01%没我拍的好我都认识。。。。


[url=] 66[/url]
[url=] 141[/url] 79
[url=]分享[/url]
[url=]举报[/url]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url=]打赏[/url]等
[url=]12[/url]人已打赏


mbcyj LV47
写写,晒晒的生活家,喜欢拍照的非摄影师
22文章| 5爆料| 284粉丝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关注[/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