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保留地址
玩开盘机须知
2018-03-11 kysf 阅 2337 转 4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玩母带级开盘录音机
说到开盘录音机,必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解释。先说硬件,硬件离不下以下几个大点。
一.开盘录音机的历史
所谓开盘录音机,英语是REEL TO REEL RECORDER。本文着重谈论母带级的开盘录音机,即REEL TO REEL MASTER RECORDER。其实人类录音史或唱片史,从电器录音时代一进入到磁带时代,开盘录音机就一直是所有格式的音乐载体的原始音源。本文推介的是立体声开盘录音机,因此1954年之前的单声道开盘录音机就不在本文介绍的范围。开盘录音机作为母带音源的情况一直到大约1977/1978年才开始有些许改变,当时发明了数码录音科技。然而一开始的数码录音机(包括模拟录像机)都跟传统的模拟开盘录音机的样子基本一样。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SONY发明了DAT(数码音频磁带DIGITAL AUDIO TAPE),模拟的开盘录音机才于90年代初逐渐淡出录音的历史舞台。DAT也只是在专业领域风光了大约10年的时间,随着电脑(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现代的录音全面进入到了电脑时代。然而,即使时至今日电脑录音与编辑全面占领了主流的时代,有些烧通顶的小公司,由于对数码录音格式的不满意,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模拟开盘录音机去进行录音。实在不能不让人赞叹模拟音源的魅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各唱片公司、录音室、电台、电视台及电影公司等专业机构对开盘录音机的淘汰,这些以往极端昂贵的录音/重播器材逐渐流入了民间,以不可思议的低廉价格被各地发烧友收藏。据法国资深音响工程师、开盘录音机专家STEPHAN AGUILAR的介绍,欧洲大约90%的顶级开盘机已经被囊入日本玩家手中!
二.开盘录音机/录音带的格式
简单地介绍完开盘录音机的历史,再介绍一下开盘录音机和录音带的格式。由于开盘录音机过往只用于专业的机构,因为在制式方面是无妥协的,亦即是人类录音科技最尖顶的技术一直被用于开盘录音机的研发和使用方面。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录音条件的需求,特别是流行歌曲录音的需求,开盘录音机逐渐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格式。但主要不离以下的这些格式。
首先是磁带的宽度,最主流的是1/4英寸,其次是1/2英寸,还有1英寸、2英寸等。
然后是磁带运行的速度,最主流的是15 IPS(INCH PER SECOND即英寸/每秒钟),其次是7 1/2 IPS,30 IPS等。
还有磁头的轨道,最主流的是两轨(2 TRACK,即左右声道各占一轨),其次是4轨(4个声道)、8轨(8个声道)、16轨、24轨等。后面的多轨多声道最主要用于流行歌曲的录音。
磁带圈(REEL)的直径,通常有10英寸、7英寸和5英寸等。
磁带的宽度越宽,单位带速下所能容纳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唱片公司在现场或录音室录制第一手音源时,为了达到更高的要求往往需要使用到1/4英寸以上带宽的磁带。而从原始的母带编辑到工作带,最后到压模生产唱片的那一版母带,通常是国际通用的1/4英寸磁带。
磁带运行的速度越快,单位带宽下所录音的信息量就越小,换句话说,就是失真越小,但需要用到的磁带的数量就越多。反之则否。这跟黑胶唱片的33 1/3转速跟45转的区别同一道理。最后到压模生产唱片的那一版母带,通常是国际通用的1/4英寸,15 IPS。而国际上商业发行的两轨开盘带一般都是1/4英寸,7 IPS,即比标准的母带慢了一倍。
开盘录音机基本都是单向运行,即有内容的磁带从左边的带轮运行至右边的空带轮。磁带内容不可翻转播放。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有部分机器磁头是4轨双向。即有内容的磁带从左边的带轮完全运行至右边的空带轮后,把右边的带轮拿起来,翻转,重新放在左边开始播放,重新从左边的带轮运行至右边的空带轮。此种情况与商业发行的4轨开盘录音机原理一模一样。只不过商业发行的4轨带都是1/4英寸的带宽,7 1/2 IPS的带速。而母带用的4轨一般是1/2英寸的带宽,7 1/2 IPS或15 IPS的带速。
上述这些格式虽然纷繁复杂,但发烧友只需大约知道一下就行了,无需深究。现在国际上还在发行,或我们还能购买到的开盘录音带无非就是3种格式:1/4英寸,2轨,15 IPS(标准母带)、1/4英寸,2轨,7 1/2 IPS(准母带)以及1/4英寸的带宽,4轨,7 1/2 IPS。前两者可以用同一台机器播放,对应不同的带速只需调到不同的档位就行了。本文所指的母带级开盘录音机与录音带就是指此两种。第三种需要专门的4轨开盘机播放。此点后文将有专述。发烧友们只要认准了1/4英寸,2轨这种机器就可以放心购买。如果购买了其它格式的机器,那也简单,用朋友的机器把带子翻录过来就行了。
图片:10英寸直径带圈、1/4英寸带宽、15 IPS带速磁带与7英寸直径带圈、1/4英寸带宽、7 1/2 IPS带速磁带
三.主流品牌的开盘录音机
开盘录音机纵横人类录音历史有半个世纪,各大大小小电气公司都分别出品过开盘机,品牌可谓数不胜数。我们就只介绍现在在国内比较方便购买得到的品牌和型号。这些型号基本是1970年以后生产的。民用(家用)的机型有日本的OTARI(小谷)MX-5050、TECHNICS(松下)1500、瑞士的REVOX(瑞华士)A77、B77、PR99,专业级的有日本的SONY、OTARI MTR-10,MTR -12,MTR -15、TASCAM (TEAC) ATR-60、瑞士的NAGRA T-Audio系列、美国的AMPEX ATR 100 系列、300/350 系列、AG440系列、3M的M56 和 M79、德国的TELEFUNKEN(德律风根)M10、瑞士的STUDER A810、A812、A80、A820。
民用的机型基本都是台式的,操作面版竖立,即可放在桌上使用,重量只有专业机的几分之一。这些机器大约有一二十公斤。专业开盘机也分若干类型,其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录音室级别的。这个级别的机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落地式的,装在带轮子的架上,而且很多型号的VU表以及音频控制部分也装在架子上,成为表桥。专业录音机的重量从几十公斤到两百多公斤不等。开盘录音机无论是体积或重量,与家用的音响器材相比都是庞然大物。因为开盘录音机要求性能优良,耐用,故障率低,机械操作性能优良。录音室级别的机器,要求最顶级的录音和放音指标,极其舒适合理高效的操作性能。因此开盘录音机拥有复杂的机器与伺服系统,要承受磁带高速转运时产生的震动。此外,在户外使用时还要考虑避震,机械的稳定、坚固,免受损害。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录音室级别的开盘录音机在质量、重量、体积方面都是无妥协的!
OTARI MX-5050与TECHNICS 1500有2轨/4轨兼容的型号,也有纯2轨的型号。它们的4轨机器可以说是现存的播放4轨磁带的最高级别的机器了。然而如果用它们来播放2轨带,与专业级的机器还是有天渊之别。
日本的各大品牌在家用机与专业机领域都出了大量产品。然而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淘汰下来的,现在仍被HI-END发烧友使用的日本机器绝无仅有,在民用和专业领域都全面让位给了欧美的品牌。这一情况其实与国际HI-END市场日本品牌的情况同出一辙。
NAGRA以便携机出身的,继承了瑞士精密仪器加工制造的科技,在那样小的体积里(还要算上内置的电池盒)能够做出开盘机实在不容易。NAGRA的便携机由于其轻便实用,之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与电台的户外录音。NAGRA最流行的是4系列,是电影拍摄行业的宠儿,因为它配同步器之后可以与24帧的电影摄影机同步,这对于外景同期声录音可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外出采访的广播电台记者也广泛使用。而现在则由于其与瑞士钟表同出一源的精巧、美观与极致的手工,被收藏家如精品般收藏。然而据资深玩家的意见,NAGRA即使到旗舰的型号,在声音的HI-END 方面与STUDER的旗舰仍有一定距离。
德律风根的M10与STUDER的A80是资深开盘录音机专家STEPHAN的至爱。M10的重量足足达到A80的两倍,有200公斤之巨。据STEPHANE称,M10的声音与A80同样拥有浓浓的模拟味与音乐感。可惜受国内资源所限,我们始终并有机会玩过M10,还有美国的AMPEX系列,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最后出场的,就是我们的主角,本文所有音源重播、翻录的参考机器STUDER。STUDER是瑞士名牌,具有手表般精密的加工制造水平。资深的音响发烧友应该清楚,瑞士的STUDER一向以苛刻的品质、精美的手工和不菲的价格屹立于音响界,是高品位爱好者的追求。而在开盘录音机这一领域,STUDER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开盘录音机的代名词。STUDER作为最高端的器材,被最广泛地使用于世界各地的顶级录音室,包括国内的各大唱片公司。
REVOX是STUDER生产民用开盘机使用的品牌。A77、B77和PR99拥有STUDER特有的浓烈的模拟味,是发烧友进入开盘机领域的绝好台阶。STUDER一直引领着开盘录音机的行业标准。它的所有心血结晶都汇聚到了70至80年代的专业级旗舰机型A80,以及80至90年代的旗舰A820。而A810、A812是A820向下延伸的系列。A80是经典,铝面板设计,造型美观。A820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电脑科技,拥有复杂的调试与编程功能。
我们稍后介绍到的美国“磁带工程”推荐的机型就是AMPEX ATR 100和瑞士的STUDER系列。“因为他们的声音是最好的,而且仍然有零件供应和售后服务提供。”(引用自磁带工程官方网站)
图片:STUDER A820母带开盘录音机
开盘录音带的软件
好了,谈了一堆硬件方面的知识,发烧友们最关心的是软件方面的资源。因为如果空有顶级的器材而没有同等级数的软件相配,即使再伟大的硬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象拥有一套极品的CD或黑胶系统,但如果没有CD碟或黑胶唱片是毫无意义的。各地的收藏家拥有了开盘录音机,也可以购买到空白的磁带,那么拥有了开盘录音机在HI-END方面有什么意义呢?之前的发烧友一直的玩法是用开盘机录CD,经过了翻录之后,CD的数码声消失了,增加了磁带的模拟韵味。或者把一些绝版的珍藏黑胶唱片翻录成磁带,避免唱针反复摩擦爱碟而做成的磨损。另外如果自己不能拥有此张黑胶,从朋友处借张来翻录,就可一解相思之苦。但是这唱片公司是绝对不会把各家仓库中珍藏的母带给大家把玩的。直至2007年这一情况才出现转机。
美国三个烧通顶的发烧友,也是三位专业的音响工程师。由于不满现行的商业化录音载体(CD和黑胶唱片),他们于2007年组成了“磁带工程”(The Tape Project)工作室,联系了各个唱片公司为他们提供原始的母带,以严格的母带的录音标准,翻录了一批经典的音乐作品作商业发行。从2008开始,该公司以每年10套专辑的速度发行全新的开盘录音带,这些磁带均是10寸直径1/4寸带宽15 IPS的标准母带。纵观该公司这两年发行的内容,均是各大唱片公司最经典的爵士与古典音乐专辑,全部都是发烧友们梦寐以求的版本。由于“磁带工程”美国发烧唱片公司RR,以及由马浚先生主办的FIM关系密切,所以一些中国乐迷拼死以求的宝藏纷纷出炉,惊震江湖。
此外,国内的发烧唱片公司“柏菲音乐”率先推出了母带级开盘录音机,更动用了STUDER A820旗舰录音机。随后,香港的发烧唱片公司“雨果”的开盘带也千呼万唤始出来。
大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初,即立体声录音刚刚发明的时候,各大唱片公司曾经发行过一批7寸直径两轨7 1/2 IPS的开盘带,我们姑且称之为“准母带”。在立体声初期,一般家庭、即使是发烧基本只拥有单声道的黑胶唱机。唱片公司发行这些开盘带的原意,就是为了向音乐爱好者展示“立体声”是多少的美好,多么的逼真!同时,磁带也方便电台和专业机构广播及编辑使用。这批“准母带”虽然带速只有标准母带的一半,然而用现代的顶级开盘录音机播放,其浓浓的模拟味、无与伦比的音乐感,还有声音的密度、空气感、乐器的真实感所有一切的一切的HI-END标准,仍然轻而易举地打败顶级的黑胶唱片和CD系统!关于立体声初期出版的“准母带”。
很可惜的是,进入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发明了4轨开盘带(7寸直径4轨7 1/2 IPS),唱片公司就只生产四轨带了。估计是他们也意识到两轨带太HIFI了,HIFI到会严重影响他们生产的黑胶唱片的销路,所以毅然投入到商业发行的4轨带行列中。4轨开盘带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之后商业发行的开盘带完全退出市场——直至现在开盘带的热潮再现才有新开盘带重出江湖。然而,即使是4轨开盘带,仍然有相当部分,特别是带杜比制式的磁带比黑胶唱片还要HIFI。关于4轨开盘带。
虽然两轨的“准母带”存在于市场的时间不够短短的10年,然而各大唱片公司曾经发行的品种估计不下千种!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越来越密切,互联网资讯的越来越发达,国内乐迷可以轻而易举地购买或接触到这些资源。
换句话说,只要是有心人士,现在可以随随便便就拥有几百套开盘录音带,无论是全新出版的或者历史的宝藏!这些两轨磁带将完全颠覆之前玩黑胶唱片和CD时的感受。毫无疑问的说:母带级开盘录音机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发烧友准备好了吗?!
开盘录音机和开盘录音带的咸鱼番生,始作蛹者就是美国三个烧通顶的发烧友,也是三位专业的音响工程师。由于不满现行的商业化录音载体(CD和黑胶唱片),他们于2007年组成了“磁带工程”(The Tape Project)工作室,联系了各个唱片公司为他们提供原始的母带,以严格的母带的录音标准,翻录了一批经典的音乐作品作商业发行,并于同年携带全新灌录的开盘磁带参加拉斯维加斯CES音响展,惊艳全场。从2008开始,该公司室以每年10套专辑的速度发行全新的开盘录音带。
以下首先摘录美国各大权威音响杂志对磁带工程在CES大展的表现的评价,以及磁带工程客户对该公司2008年发行的10套开盘带产品的反馈。
“播放磁带工程的开盘录音带(RR的《无敌天碟》),我听到了在系统中听过的最具说服力、最传真的交响乐。人声与小规模的演奏同样令人信服,声音的真实度无所比拟,异常美丽。对于我来说,这是整场音响展,或者说众多的音响展中声音重放的高峰。”
保罗.塞德-音响展最佳选择-《TAS》,2008年4/5月刊
“TAD的房间值得一去,不仅因为其优秀的扬声器,最重要是的全场最佳的声源:磁带工程从母带直录的磁带。”
阿伦.特拉菲-音响展最佳选择-《TAS》,2008年4/5月刊
“……优秀的声源令我大为感动。我非常钟爱在TAD的房间,播放磁带工程的母带所呈现的密集的弦乐与动态。
詹姆.汉伦-音响展最佳选择-《TAS》,2008年4/5月刊
“磁带工程15英寸每秒带速的两轨带,声音无需多言,令人震惊。“
约拿林.瓦林-《TAS》,2008年4/5月刊
“用全频TAD演示的开盘模拟录音带令即使是最先进的数码科技(24-bit/192kHz)也汗颜。“
迈克尔.弗莱玛-《Stereophile》,2008年4月刊
磁带工程用家的印象
天啊,声音太妙了!听完整张专辑,脚都在情不自禁地打拍子。虽然这张人声天碟是人所共知的,但那种亲切的味道,歌者的声音如在现场的感觉。摩斯.阿里森的情况也是如此。一听到他的嗓音,就听到他的感染力无处不在。
我知道我应该说多些这套带子有多HIFI,但是音乐已经占据了我的心
Charter member Steve Koto, aka ironbut
我想没有人会感到惊奇。一流的15IPS带子翻录的带子,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流行的爵士三重奏,效果应该是异常杰出的。
首先令我震惊的是47年前的录音竟然有如斯的象真度。从一开始我就坐在了舞台中央的位置。伊文斯的钢琴就在我右手边的舞台上,拉法罗的倍低音大提琴就在我左手边。莫西安在中央的稍左后方。每一项微小的变化都一览无遗。我想这就是录音时的完整景象。我有很多比尔.伊文斯的唱片。但从没听到过如斯多的细节和如斯高贵。触键的指法真的非常神奇。拉法罗也一样。如此亲切的感受,就象我也离开了我的听音室,来到了现场亲身感受一样。真实得连头发都竖起来了。
我和演奏者之间没有任何障碍,没有麦克风和调音台。
莫西安的鼓刷轻刷鼓面,营造了细致的三维景象以及微动态。整个录音有如在现场的真实动态,无遮无掩,真实自然。
每一样乐器都从前到后,从大到小,从上到下,在空间有自然的位置,没有失真,就如在现场的真实情况一一样。我觉得与原始母带如此相近,让每样乐器都达到如真实的效果。
至于音乐,这是如斯美妙的音乐啊!完美的声音还原加上震撼心弦的演奏,天才的历史性伟大合奏。三位演奏家都在他们各自音乐生涯的顶峰。
我本来打算用大部分精力描写与45转复刻黑胶唱片的比较,这张唱片是我对《黛比的华尔兹》标准。我迫不及待地用一流水准的唱片播放这张45张唱片,以及用一流水准的开盘录音机播放这套15IPS 1/4英寸的磁带。对比之后,很容易听出磁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45转的黑胶好。这张唱片仍然是好,但还原真实的程度仍然不够。
我下班回家已经很累了。但一看到UPS送了我期待已久的磁带,马上兴奋起来。说句老实话,我是到现在才真正拥有RR的这张录音。不过这张唱片是当地音响沙龙的热门示范CD。《歌剧里的异国情调舞曲》包括了7位作曲家7首作品。其实我并不是那种太过重视发烧效果的音响发烧友,但每一首选曲都让我震惊。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开始,最后到圣桑结束两盘带子。我想起了DOC在CES音响大展上的评论,说他听了磁带工程的开盘带后站起来鼓掌致意。听完了这套带子后,我也有同样的激情,起立致敬!
这套带子的伟大之处,鼓声是我在音乐厅之外从未听到过的。如斯的真实和丰满。你一定要听过了才知道。木管演奏家如在眼前,很容易就可以描述出他们的技巧。现场感如此的真实,音乐结束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没有人鼓掌?”
正如我之前的贴子所说,我发现这两张专辑远超乎我的期待。经典的录音,原版的黑胶唱片远不如状态一流的开盘带所提供的享受。而更让我喜出望外。如果说有哪套录音可以演示出我们的磁带和系统令人难忘的一面,那就是这套了。你买了这套带子之后,连邻居都知道!
下午2点钟的时候收到的带子。我现在已经播了一半的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一流。奥伊斯特拉赫的确是一位小提琴大师。又是磁带工程的开盘带赢。我跟我的黑胶唱片比较,头版的LONDON(第一个钢模)。开盘带拥有黑胶所缺乏的音场的开阔度、深度以及宽度。虽然黑胶已经是非常优秀了。兴德米德的协奏曲比布鲁赫还要好!非常好!
我对这盘录音最喜欢的是它自然的声音。我过于习惯非常HIFI的声音,有时到三藩市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出,一开始时会略为不感兴趣。但随着演出的进行与音乐的展开,我让自己跟随着指挥的手势与作曲家的意图,乐谱自己展开,就象一条灯火通明的路,把你带去未知的目的地。TP-006就有这样的效果。我一直在努力地寻找这样的录音,现在我可以毫不保留地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了。从奥伊斯特拉赫的琴弓,到大量的敲击乐器,我耳中听到的就象是真实的。毫无失真,……只有你与音乐。
磁带工程做得太棒了!
星期三我去了保罗和迈克的试音室。迈克给了一套给我。《西班牙》一直是我的心水试音碟。我有早期的LONDON版以及Speaker's Corner的复刻版。我觉得复刻版差过早期的LONDON版。该录音的宽广动态,众多的快速渐强,大量的敲击乐器,响板以及动人的旋律,使这张唱片充满乐趣。在听过之前,我一直觉得LONDON版已经是一张伟大的唱片。不过与第一首曲目对比之后,大胜。两点:交响乐团低电平时的深度和细节,磁带是无与伦比的。第二,动态转换轻而易举,没有毛边。此点与其它磁带一样。回去之后要再听一遍。听过了几首《歌剧里的异国情调舞曲》的演示,期待着下一辑的出版。
我终于把前级搞好了,在后备的RS-1500开盘机装上了全新的磁头。我收到《阿诺德序曲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一直不想听,要等到我的系统真正工作起来才行。现在,哗……我终于明白每个乐迷说的话了。每一项关于这套录音的评论都是正确的。乐团就如在眼前。其实不光是就如在目前,而是整个乐团在一个声学条件完美的交响乐厅的演奏环境中。过了一会,我发现我一边听一边裂声大笑。太漂亮了!完全清晰的低频、甜美的高频,每样乐器都在合适的位置。我在家里之前从未听过如斯的声音。谢谢磁带工程的大侠们!
我们今晚开了一瓶酒欣赏。再一次在家里聆听了磁带工程的开盘带。吉它的声音与戴夫.阿尔文的歌声扑面而来,不是那种夸张的HIFI声音,而是充满感情的,就象真实的音乐一样。
我的带子今天到了!极为震惊。包装与声音出类拔萃。向磁带工程的大侠脱帽致敬。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 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 人回答
来自- 保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