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闯祸”了。
今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声称,美国除了与墨西哥就边境安全和非法移民问题公开达成的协议外,还与墨西哥另外达成了一项有关移民的秘密协议。不过,白宫方面拒绝透露任何细节,墨西哥也对此予以否认。
外界由此怀疑,这份“秘密协议”是否真实存在。为了回应外界质疑,特朗普在白宫回答提问时特意从胸前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以证实这份秘密协议真的存在。掏出纸后,特朗普还特意挥舞了几下,可就在挥舞瞬间,《华盛顿邮报》摄影师贾宾·博茨福德抓拍下了一张照片,进而曝光了文件的部分内容。
美国和墨西哥肯定都没想到,秘密协议竟然就这样被泄露了……
秘密对政治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一步不慎,就可能引发危机,甚至满盘皆输。放眼世界,有多少国家、政要都因为政治秘密泄露吃过大亏。然而,在外国政坛上,无意中泄密事件还是经常发生。
镜头下的秘密
特朗普的秘密暴露在媒体的镜头下。这些拍摄镜头除了会记录政客们或潇洒或狼狈的瞬间外,有时也会“碰巧”记录一些政坛秘密。
2015年,当时上任的希腊新财长察卡洛托斯在布鲁塞尔参加欧元集团紧急财长会,其间记者无意中拍到了一张他手中拿着的字条,内容可能涉及决定希腊未来命运的谈判要点。
在这张“泄密图片”里察卡洛托斯手中拿着一个淡蓝色的文件夹以及一张酒店便笺纸。失误之处在于,这位新财长将便笺纸上写有笔记的一面“大大方方”地冲外了。
将记者拍到的这张图片放大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英文词句,比如“政治局势”“没有必胜信心”和“给民众的信号”等。媒体认为这是察卡洛托斯谈判发言的草稿。
察卡洛托斯出生于荷兰,在英国长大并接受教育,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何用英文书写字条而非希腊文。媒体将察卡洛托斯的“不小心”归咎于从政经验不足,这才是他刚刚上任的第二天。
作为新财长,在上任第二天竟然发生这样的“乌龙”,好在察卡洛托斯的泄密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实际恶劣影响。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察卡洛托斯这样“好运”,有时暴露在镜头下的秘密会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普京与军方高层在索契举行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有两家国有电视台前来报道,在电视台的播出画面中,一名俄罗斯军官正在查看一份机密档案,把镜头放大可以看到这份档案无意中泄露了俄罗斯正在研制可携带核弹头的鱼雷。虽然电视台紧急删除了这段视频,可是那帧画面的截图却流传开来,俄罗斯机密武器的情报不胫而走。此时,其他国家也纷纷议论:这个机密武器究竟是要对付谁。
镜头意外泄密让人防不胜防。既然防不了,不如好好加以利用。有些“聪明”的国家就会故意利用镜头中的秘密让有心人士“中圈套”,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美国在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时,就曾通过用镜头中的照片泄密诱始德国上当。当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美军所用的各种军徽和臂章,但是杂志刚一上市,就受到军方干预,被迫停售、改版。几天后,改版的《国家地理》杂志又重新发行。人们稍加核对便发现,改版后的杂志删去了一些部队的军徽,因此,许多人断定军方干预是因为《国家地理》杂志泄漏了新组建的部队这一重大军事秘密。
《国家地理》杂志的停售改版,引起了德国军方的高度重视。德军仔细研究改版前和改版后的《国家地理》杂志和其他情报后确认美国新组建了一个集团军群。谁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美军为了欺骗德军而做的假装无意泄密,其目的是为了掩盖盟军打算在诺曼底登陆这一真实意图。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行动已经开始,战斗打响数周后,德军仍然以为诺曼底是佯攻方向,从而使得诺曼底方向抗登陆防御兵力空虚,盟军一举登陆成功。诺曼底成功登陆对于二战的意义无需赘述,可谁能想到背后还有“镜头泄密”的功劳。
祸从口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商人在途经德国首都柏林时,应一位商界朋友之邀出席一个大型宴会,宴会上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同桌一位德国军界的高级参谋。就在这位德国军界的高级参谋酒已喝得差不多时,美国商人又一次同他碰杯。这次碰杯让高参雅兴顿起,他傲慢地对美国商人说:“美国支持英国和法国也挽救不了他们失败的命运。我们将在凡尔登发动一次决定性进攻。”宴会结束后,美国商人急速地赶到了伦敦,立即将听到的消息报告美国驻英国大使馆,接着美国又向法国进行通报。德军高参的大嘴泄密导致了德国在随后的凡尔登战役中遭到了惨败。
对待影像中的无意泄密,有人可能还会喊冤,毕竟被拍到的人也算是半个“受害者”。然而,有些秘密的泄露则完全是因为大嘴巴导致的祸从口出。
比如日本总务大臣野田圣子。野田在上任不久便曝出涉嫌巨额逃税的丑闻。这桩泄露信息事件起因于几名金融厅官员与几名总务省官员之间的“大嘴”聊天,总务大臣野田圣子后来获知详情后同样“没有管住嘴”。一次,野田在与多名媒体记者闲聊中无意泄露了这件事。此事很快引发舆论质疑:不少人批评金融厅作为监管机构,岂能轻易泄露这类信息,而野田身为内阁大臣更应遵守信息披露规范。
面对舆论炮轰,野田最后决定退还部分薪水以示对泄露信息事件承担责任。
在政坛上,无论如何高明的防范措施也总可能会有不经意的泄密事件发生。因为保密措施是“死”的,而人却是“活”的。泄密可能常常就在人不经意间。这些无意中泄露的秘密既让人感叹“处处留心皆情报”,同时又启示人们“一不留神就泄密”。
(摘自《领导文萃》2019年10月下)
稿件来源:《廉政瞭望》
责任编辑:少时
新媒体编辑: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