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看新闻,一个标题深深惊诧了我,十人日本国奥3比2战胜巴西国奥。顺着惊诧,静心看完了集锦回放,感情慢慢平复,转而变成对日本足球的深深敬佩--这真是一个深谙事物发展规律,且能遵循规律稳步发展的民族,所以取得惊人成绩需要的只是时间,而我们的确过于好高骛远,过于急功近利了。
日本足球从什么时候超越我们了?
莫文蔚有首歌叫忽然之间,很好听。近来流传一句话,人活着活着忽然就老了,特别贴近中年人的感受。日本足球也是这样,忽然之间就超过了我们,忽然之间又领先了我们很多。
在90年以前,中国队的水平远高于日本,一个是亚洲顶级强队,一个只能算是中游。而逆转是从92年开始,当年亚洲杯,以郝海东,范志毅,谢育新领衔的国足半决赛碰到日本,2比3败北,全场基本55开,那时候的日本和我们不分上下。
从96年开始,我们已经落后了。96到04是职业联赛起步到辉煌的黄金阶段,那时候的国家队也是最强的。前锋有海东,黎宾,杨晨,高峰个个实力爆表,中场有根伟,姚夏,李铁,明宇个个身怀绝技,后防有范将军,魏大侠,孙太阳个个一夫当关。但是碰到日本已经十有九败,唯有一次记得是98年东亚四强赛,凭借黎宾梅开二度,2比0,怀念到至今。
07年到现在,基本和日本已经差了一到两个档次。85一届虽有几个强人但整体实力不行,遇见日本基本被按在半场玩命蹂躏。
由此可见,日本的赶超虽感觉是在忽然之间,但其实是在慢慢把差距拉大的,这就是所谓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日本足球怎么超过我们的?
超过的原因总结成两句话,一句是按照规律干事,另一句治标与治本双管齐下,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治本是治标的根本之策。任何事情干成,干好的关键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因革损益。这种规律无非是打牢基础,学习借鉴,坚持不懈。
日本非常重视青少年培养。首先政府鼓励,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体育特长,并特别推荐足球,锻炼集体荣誉感,致使选择足球的人口基数大增。
其次,培养和配备大量的基层足球教练。日本足协一直实施9000名C级教练计划,涉及到全国47个地区,5000所中学的足球老师,可以保证学校里每一个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得到有效指导,被挖掘出来到更高层次接受锻炼。
再次,日本高中校级联赛,每年都有4000多所学校参与,从8月打到12月,进入全国联赛后还要打到次年1月,这一成熟有序的联赛机制,培养出像本田圭佑这样的世界级球星。
日本坚定走技术道路。学习才有收获,结合才有发展。起步阶段的日本足球很坚决,从没有过摇摆,坚决学巴西,坚决走技术型的道路,联赛聘请巴西和南斯拉夫主教练济科,斯托伊科维奇相继到来,外援也邀请巴西和西班牙一批技术型球员,并规划巴西人拉莫斯进入日本国家队,从上到下树立了走技术型道路的理念,并打造了与之相配的体系和机制。
日本不只是简单的学习借鉴,而是结合实际创造型地再完善自身,打造团队观念。亚洲人身体素质不占优,柔韧性和协调性也一般,所以很难产生巨星,必须坚持打整体,以整体的协同优化替代个人的天赋异禀。并且日本从上到下都是这么做的,无论少年,青年球队,还是国奥,国家队,统一打整体足球,整体协防,捣脚传递,门前小范围配合,很少看到以一人之力横冲猛撞的低能打法,这就是日本足球的聪明之处,选对了方向,而且走对了路。
最后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缘于一步一个脚印的搭梁架柱,填瓦抹灰,这一点日本人凭借着固有的认真和执着又做到了。
我们如何借鉴日本经验走好自己的路?
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是错误,全盘否定,全部拿来也是错误,正确的路线是对的要坚持,错的要改正,日积月累,才有所成。
一是,坚持规划球员,提升成绩是吸引眼球的关键所在。引进规划球员是治标,但也是提升国内足球水平的最快捷径,只有成绩好了才能引起群众重视,带来效应,中国女排不就是鲜明的例子吗!
二是,坚持联赛引进高水平的外援和教练,带动与效仿是提升水平的必经之路。这里必须承认我们在足球方面的落后,敢于面对才能善于改进,高水平教练带来先进理念,知名球星带来技战术意识,只有全面接触后,才知道差距和改正的具体方法。
三是,改变青少年选才机制,公正公平公开是正确方向。现在是权钱交织,蒙蔽了选人者的眼睛,贫困而又天赋的人才选不上来,低能而有关系的庸才却比比皆是,本来足球人口基数就少,再用次一级的产品与其他国家最优的选择去竞争,当然大败而归了。
四是,利用多种手段营造足球正面形象是重要手段。现在国家对足球关注更多了,也给予了一些政策与资金支持。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各种手段,正面并正确介绍这个行业,鼓动家长支持孩子们参与和从事足球活动。比如,虽然职业足球成才率低,但不成才,也有一技之长,专业人员退下来可以从事青少年教练,是一份很不错的职业,从而解决许多家长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