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宿夜花
赵静是8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当红演员,她在电影《笔中情》中饰演的齐文娟一角端庄、贤淑富有东方女性古典美,成了观众心中难以忘记的银幕形象。事实上,赵静的银幕形象绝不仅限于古装角色,从《车水马龙》中干练明快的艾京华到《闪光的彩球》中外表温润如水内心炽热如火的教师方华,赵静诠释起当代女性来更是别具特色。《街上流行红裙子》中的陶星儿一角,亦是她早期最重要的银幕形象之一。
01
1984年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齐兴家执导,赵静、姜黎黎、汪宝生、葛存壮等主演。齐兴家出演过《白毛女》、《赵一曼》等电影,导演处女作《吉鸿昌》便为长春电影制片厂获得了新时期第一个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将视角聚焦于纺织厂的几位年轻女工,通过她们审美取向、思想观念的变化来反映转型期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它与同一时期陈烨、巫刚、宋佳、邬君梅等主演的上影厂影片《黑蜻蜓》一样,有着大量的时装元素,因此它也被认为是80年代初期的时装片代表。
如同第四代知名导演陆小雅的《红衣少女》、史蜀君的《女大学生宿舍》一样,电影通过个性鲜明的青年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新兴审美凸显的是物质生活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精神冲击。电影整体呈现出一种欢快、明丽的调性,这是时代发展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与此同时,电影亦毫不避讳地展现出处在转型期的人们精神生活中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与其中的迷惘心理,这无疑使得电影有着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电影在保持故事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的同时,又与同时期的电影一样带着理想主义色彩,这种单纯明朗的乐观与激情正是80年代初期电影的典型特征。
02
电影所追求的当代之美集中体现在了赵静饰演的陶星儿身上。
陶星儿作为劳动模范,她具有传统女性温婉、亲和的特质、工作上具有奉献精神,但她的热情友善、对别人的倾力相助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相反的是,招致了别人的误解与冷眼。当男女老幼穿灰黄蓝的时代成为过去,象征着热情与奔放的红色打破了沉闷乏味的旧式审美。陶星儿也开始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此时,陶星儿变得更具朝气与现代女性的知性与自信。
因此,相比《车水马龙》中的激情与干练、《笔中情》中的典雅,本片中的赵静形象更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在电影的影像造型中,陶星儿的造型以粉、淡紫、白这些颜色为主,这也是符合女主角素雅的气质。
在同期电影中亦有很多反映新旧观念、审美冲突的佳作,例如著名女性导演董克娜的那部《金鹿》中,从一个侧面去反映新时期女性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方式。施建岚饰演的作风刻板、观念守旧的王淑娴总是对冷眉饰演的金明鹿颇有微词,对她的言行举止有种先入为主的成见。
而在80年代后期,探索新时期流行文化、审美潮流的影片随着商业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数量上呈现递增的趋势。
03
电影除了展现新时期的现代审美与个性追寻这一核心主题外,还有很多潜在的故事线。因此,电影也会被有些影评认为是故事涣散。事实上,80年代的很多影片都绝非是单一主题,散文化、去戏剧化、非单一化的故事体现在很多佳作中。
本片中,姜黎黎饰演的葛佳尖刻却又率性坦诚,是个很有个性的形象。宋忆宁饰演的阿香来自乡村,逐渐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她极力摆脱“乡下人”的标签、渴望通过努力获取尊严,却与同事有着难以弥合的隔阂。
葛存壮饰演的落寞老人遭到儿女的冷落,终日只得与城市一隅吹奏古曲。汪宝生饰演的个体户也在摸索着新的生活。这些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精神困境,这些不断适应时代自我努力的人们沟通构成了新的能量,他们的工作生活也是都市生活中最真实动人的人文图景。
电影改编自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舞台剧,因此在影像化的过程中,如何淡化舞台感便成了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片中,电影从纺织厂、城市高架到弄堂陋室,对80年代发展中的上海城市面貌有着全方位的呈现,多层次的生活空间交错有秩、富有生活化的美感,镜头语言上对色彩构图的强化使得电影有着更为独特的风格。
© 本文版权归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