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翎
跟大多数人一样,第一次阅读《嫌疑人X的献身》,我的感受只有震惊,震惊,和震惊。
让我震惊的无非是:
- 为了掩饰一桩杀人案,不惜再犯下另一桩命案,天底下真有这么夸张的事吗?(我不相信有人能预想到这个诡计)
-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爱情也好,报恩也罢,可以让一个人牺牲到如此地步?(别说靖子了,我连这世上有这种深情也是一无所知)
然而,当我读第二遍时,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舒爽感,就像猪八戒细细品尝人参果,虽然没有初次阅读时的饥渴,但却知道哪里一口咬下去是甜的,哪里细细咀嚼才会越来越香。
重读一本第一遍阅读时无比激动的书还是很有好处的。
因此,对于《嫌疑人X的献身》,我想说说“震惊”以外的那些妙不可言。
首先,第一个妙,在于“人”。东野圭吾写的是人,不是神。
众所周知,东野圭吾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无论是出场人物之繁多、故事关联之复杂的《白夜行》,还是仅围绕一个案件而展开的《嫌疑人X的献身》,他都有本事把故事写得滴水不漏,顺理成章。
在这个以“极端诡计”和“极致情感”把读者震得五雷轰顶的故事里,我不光见识到精彩绝伦的逻辑推理,更看到了一群“人”的内心挣扎。
非常有意思的是,除了那位警察草薙,《嫌疑人X的献身》里的其他人物都颇具争议性,书友们更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争得面红耳赤,简直可以说是“谁说谁有理”。
那就请允许我发表一下我的“理”吧。
先说汤川学,这位被称作“神”的物理学天才,真的让人又爱又恨,甚至有书友高举“讨厌汤川学”的大旗,为石神感到无限悲哀等等。
我也能理解书友的心情,这位物理学教授一边愁眉苦脸地说着“朋友朋友”,一边又忍不住把一切不该说的真相全怼出来,与其说他在拯救石神,不如说他在毁灭石神。
可是,大家有否留意,东野圭吾特意在小说里花了不少笔墨去刻画汤川学的心里挣扎:
“物理学家的那张面孔,似乎正因悲伤和痛苦而扭曲。”
类似这种“面孔扭曲”的描写在小说里多次出现,东野圭吾如此煞费苦心地说了一遍又一遍,正是要告诉大家:汤川学并不是冷酷无情的,他也是一个会挣扎,会矛盾,会痛苦的人。
只不过,在面对跟自己价值观相冲突的残酷现实时,他宁愿放弃一切情感因素,选择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我不能说汤川学是对,还是错,他只是做了一个“人”所能做出来的不完美的选择。
再看“石神哲哉”,能够跟汤川学对弈的绝对也是一位“神级”人物。非常妙的是,东野圭吾选取了“数学家”这个人设。从另一个角度看,数学也是一门堪称完美的神作艺术。(有点暗指石神堪称完美的诡计)
然而,这个石神恰恰并不完美,虽然他也叫“神”,但书友们对石神的同情基本是一边倒的趋势,也许是因为他的献身过于伟大,也许是因为他的情感过于激烈,让读者频频发动恻隐之心。
可是,这位眼睛眯得只剩一条缝的中年大叔,能面不改色地在浴室把富樫的尸体手撕六大块,能不眨眼地把流浪汉“技师”狠狠勒死,就连汤川学也说:“只要符合逻辑,再残酷的事他都能做得出来。”
如果把石神放到别的故事里,就会像《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拨博士一样,是个冷血无情的变态杀人狂。但东野圭吾却毫不突兀地赋予石神一颗玻璃心:
听到靖子在电话里道谢,他会全身热血沸腾,腋下出汗;发现自己说错话,他会立马后悔不已;经过玻璃门,他会做出在意自己头发的小动作……
这些都不算什么,石神最为惊心动魄的是假装自己是个跟踪狂,那种扭曲使汤川学感到万分惊诧: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可以牺牲到这种地步?牺牲的不是生命,而是尊严。
在我眼里,石神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他必然是有错的,因为他无权决定“齿轮”的生死;但他内心所蕴含的爱,跟他本人有着强烈的反差。正是这种极端的矛盾感,让我觉得他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再简单说下“花冈靖子”,她的心理活动也是很微妙的。一开始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母女俩杀人的事实,然后经过石神的耐心指导,虽然平复了心情,但却开始担忧自己的人生被石神掌控,让她不能寻找幸福(比如跟工藤约会)。
靖子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立马让众书友反感,甚至厌恶,以至于她最后自首的这一行为,也有人认为她是出于利己的目的,而做出让自己舒服的决定。
我不认同这种看法,靖子母女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属于弱势群体,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面对前夫的欺压,面对石神的帮助,她永远处于一种先自保的状态。为了生存,靖子只是展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说了这么多,我最想说的是,这部小说虽然一直披着“本格推理”的狼皮,但最终回归的思想内核仍旧是东野圭吾的拿手好戏——人性。
他笔下的人、事、物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那些介于灰色地带的人性,阴暗也好,光明也罢,他也从不去谴责,或同情。他只是血淋淋地把人心剖开,让读者自行观察。
比起他设计的完美诡计,东野圭吾作品里对人性的真实刻画,才是让众多书友沉迷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妙,在于“逻辑”与“情感”的反差。
不难发现,东野圭吾在《嫌疑人X的献身》里一直强调逻辑怎么厉害,逻辑怎么完美,再加上物理学家与数学家的精彩博弈,让逻辑成为故事里首当其冲的亮点,这也是作为一部推理小说该有的亮点。
不可否认,东野圭吾成功让读者瞠目咋舌。至今,我仍认为那个匪夷所思的诡计还不能被超越,有书友甚至表达高赞:“我认为《嫌疑人X的献身》几乎接近完美”。
作为一名读者,我对这种逻辑的缜密程度也是相当佩服的,当靖子母女束手无策时,石神说了一句:“相信我,把一切交给我的逻辑思考。”那一刻,我真的以为,逻辑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正当我的逻辑膜拜情绪愈发高涨时,东野圭吾却给我来个急转下滑。你会发现,石神最后的完败可以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短短数语,败得无法翻身。
石神的“败”,不在于他的诡计被汤川学揭穿,毕竟他已准备好拼死一搏,随时掏出“献身”黄牌。石神真正的“败”,在于他没想到靖子会自首。
说白了,就是他根本没把靖子母女的情感考虑在自己的计划里。打从一开始,石神的骗局就有致命的缺陷。
他以为,即使骗局被识破,也能利用警察和起诉制度上的固有缺憾实现他的终极目标——靖子母女不会受到起诉,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
但他没想到,摧毁这个看似完美的布局,正是连他本人都没有预想,且无法控制的情感因素——靖子良心上的谴责,以及对石神之爱的感动。
这就是东野圭吾的高明之处:逻辑与情感从最初的对立,到最后融为一体。你说它是本格推理?我说它是一裹着推理皮囊的情感小说。
最后一个妙,在于小说近乎完美的“结尾”。
与其说《嫌疑人X的献身》的诡计无懈可击,我倒认为结尾才叫“近乎完美”。
我还记得第一次阅读此书的感觉,仿佛坐着过山车,一边翻页,一边等待着缓缓上坡,眉头越来越紧,心情越来越躁,将要到达最高处时,紧张得手心冒汗,头皮发紧。就那么一刹那,过山车从高处急速往下坠,忍不住让人发出“啊——”的尖叫。
就像结尾那样,我仿佛听到了石神的嘶吼,仿佛自己也跟着“啊——”地嘶吼起来。
现在重读第二遍,我却有不一样的感觉。结尾处除了有让人嘶吼的冲动,还有我之前不曾发现的妙处。
原文最后一句是这样的:“石神继续嘶吼,草薙觉得他仿佛正呕出灵魂。”
这里的重点不是嘶吼,也不是呕出灵魂,而是“草薙觉得”。
为何是“草薙觉得”?不是“汤川觉得”?不是“靖子觉得”?
还记得我前文提到,小说里只有警察草薙这个人物没有太大的争议性,因为他就是在做着一个警察该做的事儿,抓坏人,维护正义。
然而,这么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正是代表着当时那个社会认可的道德与价值观,他的思维定势、情感反应、以及智力水平都与主流相符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草薙的视觉也可以代表作者的视觉,他不曾偏心任何一个角色,最后用一个类似普通民众的视野来表达:“石神仿佛正呕出灵魂”。
这种不带个人情绪的视觉,我认为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没有“草薙觉得”这四个字,这个结尾也就少了点味道。
东野圭吾从不吝啬在作品里书写夸张、荒诞的故事,但无论再怎么匪夷所思,再怎么不可思议,他永远都会把结局拉回到现实。
《秘密》里,即便平介多么不舍妻子的灵魂,最终仍为作为“女儿”的妻子放一条生路;
《白夜行》里,即便亮司与雪穗的情感多么动容,最终仍逃不过生死相隔;
《嫌疑人X的献身》里,即便石神因为靖子母女的温柔一瞥,拯救了生命,但最终他的灵魂仍旧被自己呕了出来。
一切的付出,不管多么义正言辞,只要搭上不该搭的代价,最终都将付之东流。
也许你会觉得这故事特别消极悲观,特别悲怆悯人,但我认为,这才是“常理”。
这不是悲观不悲观的问题,打从一开始,石神就不可能逃得过“常理”。
如果故事的结局是靖子母女像童话般幸福美满地生活下去,这才叫真正的毛骨悚然,消极入骨。
我非常佩服,也非常敬畏,东野圭吾一直在作品中守住的“常理”底线。
这是作为一个作家该有的底线。
PS:虽然开篇我一直说不可言喻,妙不可言,但发现自己还是言了一大篇。这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作品,我非常期待书友们的畅所欲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