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菲,她很可能是北大校史上招收过的年龄最小的学生。其实北大每年都能招收几个有着天才之名的学生,但像田晓菲一样,能13岁就从中学直升北大的学生,整个中国还真没几个。不过北大的悉心培养最终没有留住她,田晓菲最终还是改了国籍,嫁给了美国人。
田晓菲,1971年10月出生于哈尔滨,在天津长大。父母都从事文字工作,优良的基因赋予田晓菲出众的文学天赋,4岁时她就在《天津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又出版5本诗集。这些作品得到文学人士的认可,以柳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年交。同时,田晓菲的名气也引起了北大注意。13岁时,田晓菲还在天津一所中学上初中,被北大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破格录取。
就这样田晓菲创造了,13岁从初中直升北大的佳话。而后,田晓菲又出版更多文学作品,比如:《爱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散文集1993),《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英文,2005)等。
16岁时,田晓菲在北大读大三,恰逢北大建校90周年校庆,田晓菲有感而发,写下《十三岁的机遇》。文中回顾了她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后来,这篇文章也被选入国内中学课本。
1989年田晓菲北大毕业,之后赴美留学;1991年,她拿到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她又拿到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学有所成之后,大家都以为她要回国了,但计划跟不上变化,1999年元旦,田晓菲嫁给了自己读博时的导师,一个大她25岁的美国老教授。当时田28岁,导师53岁。
有了这层羁绊,田晓菲不再考虑回国而是改国籍决心留在美国,她到美国高校应聘助理教授。2006年9月,年仅35岁的田晓菲正式成为哈佛大学教授。
田晓菲曾在北大校园里结识了15岁的诗人海子,海子看过她的诗说:“如果你能坚持,你将是位伟大的诗人”。但是成为教授后,田晓菲几乎不再写诗了,看来她并没有坚持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