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喝酒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人喝酒全凭真爱,以“喝酒一时爽,一直喝一直爽”为座右铭,一顿不喝就馋得慌。
第二种人觉得“小酌怡情”,偶尔来一杯,微醺里自带一种惬意。
第三种人喝酒多半是迫于场合:谈事情之前约一杯,谈事情的时候要喝一杯,谈成之后还要来杯庆祝酒……
喝酒之后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喝完会有“再来一杯”的冲动?
熊小知(微信内搜索“生命时报”关注,每周日准时更新)列举酒精的几大罪证,让你看清一杯酒到底对你的身体做了什么。
救命!酒精篡改了我的记忆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表观遗传学研究所所长谢丽·伯格带领的研究小组,给小鼠注射乙醇,并检测了其体内化学变化。
酒精在神经元中的一种合成酶作用下导致的组蛋白乙酰化,能促进3613个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参与多项神经系统的任务,包括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学习和记忆。
这其中,就包含了与饮酒行为相关的基因,例如与使用酒精和上瘾相关的基因。
新研究首次证实,酒精代谢物能影响大脑海马体中神经元的表观遗传,直接篡改记忆,导致酒精成瘾。实验同时也发现,小鼠在受到一定的酒精刺激后,更喜欢有酒精的环境。
该研究团队在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就曾指出,神经元中的这种酶还能促进海马体中和酒精相关的空间记忆的形成(协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
酒精依赖患者长啥样?
很多人不把酒精成瘾当回事儿,觉得自己只是“有点爱喝酒而已”。酒精依赖的人到底有什么表现?
1.对酒的强烈渴望或冲动。
2.对饮酒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
3.当饮酒被终止或减少时出现生理戒断症状(酗酒者不喝酒,可能会出现手抖、抑郁、失眠等症状)。
4.因饮酒而逐渐忽视对其他事物的兴趣。
5.对酒的耐受量增加,固执饮酒不顾明显的危险后果。
以上表现中,如果符合三条以上,说明已产生酒精依赖。
当一杯酒进入身体后……
酒精进入人体后,并不像传说中的“酒肉穿肠过”那样简单,要经过一个复杂的代谢过程。
进入胃和小肠
酒精进入人体后,大约20%在胃内被吸收。在胃里,酒精可能会出现2种情况:
其余的80%会进入小肠,过量的酒精也会损伤肠黏膜,影响小肠对维生素B1等营养素的吸收。
进入血液
饮酒后1~1.5小时酒精浓度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05%时,你开始兴奋。
达到0.1%时,你会失去自控能力,可能会大吵大闹,说话含糊,走路不稳。
达到0.2%时,你会酩酊大醉。
达到0.3%时,你会醉成“一摊烂泥”。
达到0.4%时,你可能会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危及生命。
随血液进入各器官
进入血液的酒精会跟随体内的水分一起被分配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
例如,饮酒几分钟后酒精就已进入大脑。因此,当你空腹或快速喝酒超过肝脏处理负荷时,大脑会受到高浓度酒精刺激,更容易醉酒。
最后在肝脏被代谢
90%以上的酒精在肝脏代谢,肝脏内的氧化酶以每小时处理6~7克的速度把酒精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糖。
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会让肝脏组织因缺氧而坏死;长期大量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等。
喝酒有200多种“后遗症”
据统计,饮酒与200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喝酒可能会引发这些身体“后遗症”↓
癌症
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推出的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酒与6种癌症密切相关,包括口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
即便少量饮酒或酒精饮料,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
澳大利亚阿尔弗雷德心脏中心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酒会增加房颤风险。
房颤患者每周饮用7~10杯含酒精饮料,会导致房颤风险增加10%,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5%,饮酒后2小时内死亡风险增加2倍。
酒精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更容易诱发房颤。
肝损伤
长期过量饮酒与脂肪肝、肝静脉周围纤维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肝硬化死亡中,约10%由酒精中毒引起。
《2018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警告:中国酒精性肝病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消化系统损伤
大量饮酒还会刺激胰腺,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胃溃疡及胃癌发生风险也会增高。
肌肉“变”肥肉
脂肪变多:酒精进入人体后,肝脏会优先分解它们,同时吸收的其他能量就被搁置了。这些多余的能量只好变为脂肪。
肌肉变少:酒精会让生成肌肉必不可少的睾酮分泌减少。喝酒后,肾上腺会分泌可的松,这种激素会让肌肉力量变弱。
出现情绪问题
大量饮酒会消耗身体所储存的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因为酒精在肝脏中的代谢需要它们的帮助。
并且,长期大量饮酒会让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造成体内B族维生素缺乏,带来情绪不稳、精神不济等问题。
还有饮酒后皮肤变差、食欲变差等,对孕妇和儿童青少年来说,饮酒(即使是少量)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教你几招,避开酒精伤害
说一个能完全避免酒精伤害的办法:不喝酒。
但对很多人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喝酒无法避免,这时候就需要对饮酒做一些限制。
1 推荐饮酒量:0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一项研究指出,酒,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滴酒不沾。
如果实在免不了应酬,《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换算成各种酒类:
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100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1两半、52度白酒1两;
女性:啤酒700毫升、葡萄酒200毫升、38度白酒1两、52度白酒6钱。
但要注意,这只是相对“不那么危险”的剂量,饮酒没有“安全值”。
2 喝酒前吃点东西
这样能减少对胃壁的刺激,延缓酒精的吸收,还可以摄入酒精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可选择的食物有奶类和豆浆等蛋白质饮料,苹果、南瓜等富含果胶的果蔬;全麦面包、杂粮粥等富含淀粉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
3 选低度酒,小口慢喝
在同等量下,高度酒对肝脏等器官的损伤要大于低度酒。
喝酒要慢些,小口喝,一通猛灌不仅易醉,而且对胃等器官的损伤更大。
4 不要多种酒混着喝
各种酒混在一起喝,会让人不自觉地饮酒过量。
两种以上的酒混着喝还会表现出某种“协同作用”,更容易引起头昏、恶心、呕吐,以及其他中毒症状,对人体伤害更大。
5 喝酒间隙多喝水
在喝酒间隙多喝白开水,可以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减轻肝脏负担。
6 别轻易劝酒
感情深不深,不需要“一口闷”来证明,一些奇葩的劝酒风俗是时候淘汰了。
下次喝酒前记得想想:
酒精带来的快乐是一时的,但还有200多种“后遗症”在等着你。喝酒伤身、劝酒伤人,为了彼此的健康,别犹豫,把酒戒了吧。
本期编辑:徐梦莲 美术设计:靳丰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