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谈文学与爱情时举例:
“阿Q向吴妈求爱时说的是‘我和你困觉’。没有修辞,爱情会变成性骚扰。如果阿Q会背徐志摩的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命运可能也就改变了。”
12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一堂好课》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讲“青春文学课”。
这节课的主讲人就是青春文学的代言人,就是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先生。

他为我们阐述了“文学挽留了青春,文学让我们永远不老”的核心主题。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
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
编织你们。”
1953年,19岁的王蒙写下上面的文字
那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而今,已经85岁高龄的他依然笔耕不辍
书写青春,书写爱情
书写关于人于人生的种种依恋
“我认为青春给了文学活力、热力,还有奋斗的内驱力,我认为文学给了青春提高、美化和兴味。我们要活得好,我们需要文学。” ——王蒙
文学是对时光的一种挽留《红楼梦》里的芦雪亭联诗就是“大观园的青春节”
很多人都说,青春是短暂的、易逝的。王蒙先生说:“怎么能够挽留住我们对青春的这种体会、这种心得、这种记忆呢?文学是个好东西,文学让你一下子就把很多美好的东西挽留下来了。”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是王蒙先生百读不厌的一部。

△1983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陈晓旭 饰 林黛玉)
在王蒙先生看来,《红楼梦》是青春的小说,因为书里有那么多可爱的青年,尤其是少女,她们永远年轻。

△1983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张莉 饰 薛宝钗)
“描写芦雪亭联诗的那一段,那是大观园的青年联欢节,是大观园的文学节,是大观园的青春节,还是大观园的烤肉节。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时候,仍然充满着青春的欢乐。”
王蒙先生眼中的青春,从来都是兴高采烈,从来都不淡漠。
他在课堂上分享道,《青春万岁》序诗中所写的“眼泪、微笑、深思都是第一次”,其实是受到了屠格涅夫的启发。

屠格涅夫在小说《初恋》的结尾写道——啊,青春,青春,你什么都不在乎,连忧愁也给你以安慰,连悲哀也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屠格涅夫说‘青春什么都不在乎’?因为前程远大,失败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
青春飞逝,身上的一切也难免如日头下的蜡与雪一样,融化得干干净净。王蒙先生鼓励大家要乐观向前:“因为不会只有飞逝,不会融化得无影无踪,因为有文学,有日子的编织,有幸福的缨络。文学挽留了时光,文学挽留了青春,文学让我们永远不老!”

从1953年创作《青春万岁》至今,王蒙先生依然坚持在作品里书写青春和爱情,他说:“尤其是到我七八十岁以后,我体会到更多的是我是世界的情人,因为我爱这个世界,我给这个世界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情书,我现在的小说就是我现在写的情书。”
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命名“爱情如果没有足够的修辞的话,能有爱情吗”
什么是文学?
王蒙:“文学的世界为现实的世界做了命名与修辞、虚构与畅想、涂染与激活。”
“正是通过语言和文字,通过文学,使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不一样了”,王蒙先生特别提到了文学之于爱情的意义,“爱情如果没有足够的修辞的话,能有爱情吗?如果你用庸俗的词句,你用涉嫌下流的词句来讲爱情,爱情还有它的魅力吗?”
在王蒙先生看来,“文学提升了人的全面精神素质与精神能力,文学使生活更青春、更鲜活、更理想、更智慧,也更强烈”。
他曾经在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看过一场歌舞演出,全部唱的都是宋朝的诗词,第一曲就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景与词相互辉映,把他感动哭了,他说:“哪怕仅仅是为了欣赏这首词,我要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做中国人!”
中国的文学表达的是中国的心腹、中国的灵魂,表达的是历史的光辉,时代的际遇,我们不可能离开文学。
年轻人要拿起笔来“我还想和现在的年轻人比试比试,看看谁写得更动人”
历史上说神童王勃在十几岁时就写出了《滕王阁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十六岁开始写《静静的顿河》;中国当代的神童作家刘绍棠,13岁就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微型小说《邰宝林变了》……
王蒙主张年轻人要拿起笔来:“生活经验上可能欠缺,但是那种精气神上,那种敏锐上,那种多情上,有许多对文学有利的条件,而且你如果愿意投身于写作,你应该永远保持青春的心态。”
王蒙先生讲到自己保持蓬勃创作活力的“青春秘笈”时说:“我有比较多的各种不同的经历和经验,我是干部,我是地下党员,我是受挫折的人,我是所谓成功的人,我在北京很熟悉,我也在新疆待过十六年,我会讲维吾尔语,我英语也能对付一阵子,我也在境外的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过,我觉得要我写的东西太多了呀,所以一时半会儿地还停不下笔来,还得继续写下去。”
生活中热衷运动、追剧,向年轻文化积极靠拢的王蒙先生甚至表示:“我是还想和现在的年轻人,和70后、80后、90后、00后一块比试比试,看看谁写得更动人!”
王蒙先生自己在坚持写作的同时,也一直支持和鼓励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但这次借着节目,他也对一些粗制滥造的网络文学直言不讳:“有些网络文学作品怎么写得那么差呢?我太难受啦,我白支持他们啦!你要是实在写得太差,又坑人,又坑己!”
伴随网络文学和影视产业的发展,不少年轻人已习惯于“浅阅读”或是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原作了,对此,王蒙先生建议还是要按提高精神境界的要求来读书:“手机、网络那叫浏览,浏览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咱们平常要控制自己,一定要认真读书,而且要读一点自己看不太懂的书,读一点费劲的书。”
年轻人有时间
更应有力量
有燃烧的信念
就像王蒙先生和他讲述的文学世界一样
永远和着时代的声音
为人生的底色铺上青春的光芒!
监 制丨唐怡 陆 毅
制片人丨郑弘
策 划丨刘博
编 辑丨杨瑾 崔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