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晚上休息,总是在夜之时间过去三分之二时自然醒来,再睡不着,此时,头脑格外清醒,其间经历过的曾经震撼过心灵的东西,便会如同风起云涌一般,聚会目前。大至宏观宇宙,小至一草一木,甚至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只要在自己的心目中,曾经留过一抹痕迹的东西,都会激起我无限的联想。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古今中外,思索的大脑,犹如脱缰的野马,尽情驰骋,又如天空被风吹动的浮云,清晰可见而又意境高远。在众多的人生素材的海洋中,随意捧起一束生活的浪花,为我所用。
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顺畅的语句组织材料。散文的显著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基于此,要求作者,在众多的素材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然后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金条,即主线。主线贯穿散文的始终,有了这条主线,众多写作素材才有了生命的依附。
最后,根据内容提炼主题,这个主题或者是大唱社会赞歌,揭示人性的真善美,或者是揭露与讽刺某人某领域某些不近人情的东西,点到为止,不能太直白,太露骨。总之,要记住一点,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的阴暗面,还是少写甚至是不写为好,因为大多数作者把握不住"度"的问题,稍有不甚,潜意识就会滑向深渊,从而导致前功尽弃,后功全毁,得不偿失。
一篇散文完成后,大致浏览一遍,做到文通语顺,无有错别字之后,再搁置至少一天,这叫做热做作,冷处理。写作之时,激情高涨,只知写作,下考虑其它,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认知错误。等到搁置几天后,心中渐至趋于平静,再次重新翻开几天前所写散文,边读边修改,该添添,该删删,大刀阔斧,围绕着先前确立的主题,尽情想象,只要是与主题有关的材料皆可以任意补充,这样的文章写出来后,才有说服力,震撼人心,才有生命力,生命之树长青。反之,与主题无关的素材,即使再生动翔实,也得毫不客气地删去。修改很重要,三分写,七分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