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词以婉约出名,一提起他,人们就会想到他写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凄迷哀婉的词句。殊不知,柳永也有豪放风格的佳作,下面这首《双声子》,就是他想到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战争之激烈,有感而发。上阕还是偏委婉,下阕却偏豪放。
双声子·晚天萧索
[ 宋 ] 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傍晚景象萧条落寞,我像断了根的蓬草,四处漂泊,乘兴坐着船往东边游去。
柳永为何把自己比喻为断了根的蓬草呢?这是因为,他十年间屡试不第,写了一首词《鹤冲天》抒怀,最后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触怒了宋仁宗,于是,到了放榜的时候,仁宗特地让他落榜,还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本来是安慰自己的,但是仁宗看在眼里,可能就觉得他瞧不起、不在乎朝廷的官职,认为那都只是“浮名”,这是对朝廷的不尊重。仕途断绝,柳永只好离京漂泊。这一点我们不要学柳永,生活里还是不要乱说话、乱发帖、乱评论,否则很容易被人抓住小辫子,成为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三吴”属于江南地区,代表城市是南京,很多古诗词都有提到这个地名,比如李白的《金陵望汉江》有“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之句,柳永自己的另一首《望海潮》中也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之句。可以得知,柳永此时漂泊在江南一带。“牢落”是荒凉冷落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是说,薄暮初收的时候,三吴、姑苏的风景映入了眼帘。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夫差”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君王,越王勾践为了向吴国复仇,不仅自己卧薪尝胆,而且还派遣了美女西施去迷惑吴王夫差,夫差成功上钩,耽于美色,不理朝政,越国趁机攻入,大败吴国。
那么,胜利之后,越国肯定也是有过辉煌时期,只是,如今越国的旧址,也已经被野草覆没,只剩荒丘,一片凄凉了。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已经无法目睹了,只剩下麋鹿在呦呦叫。这句话感叹了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再热闹的繁华,在时间长河里也只是短暂的一瞬。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当初,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千辛万苦图谋霸业,仅仅都是徒劳的,他的国家到现在还是灭亡了,故址一片荒凉。“空”就是徒劳的意思,表达了在时间面前的无力感,成功无法一直延续。“想当年”跟苏轼《念奴娇》“遥想公瑾当年”的句式很像。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江山如画,云涛烟浪”这句话和苏轼《念奴娇》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感觉很像吧。但是要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苏轼是说在历史的激流中,涌现出了很多豪杰,而柳永要表达的则是夫差激流勇进,反而不如范蠡泛舟江湖来得自在。
“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查验以前的经史,记满了像夫差这样的风流人物,只能对此表示嗟叹。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那些历史故事,风流人物,都只是成了“万古遗愁”,消失在这傍晚斜阳,茫茫草色里了。这最后一句,跟苏轼《念奴娇》的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都抒发了时移世易、人生渺小的感慨。
读完整首词,是不是发现这首词跟苏轼的《念奴娇》很像呢?但是,柳永的《双声子》写得比苏轼的《念奴娇》要早,因此,柳永是没有抄袭的。
如果非要一较高下的话,我觉得还是苏轼的《念奴娇》更胜一筹。《念奴娇》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气呵成,连贯性强,很有气势,易于记忆;而《双声子》的首句“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则比较难于理解和记忆一些。
但是,柳永的这首词也不失为一篇怀古吊今的佳作。他觉得,夫差徒留万古遗愁,还不如范蠡一叶扁舟,既然这样,自己不正是像范蠡一样远离朝堂了吗?柳永这是在安慰仕途不济的自己。
一首词的立意,跟词人的处境息息相关,如果柳永平步青云,也不会写出这种句子了,而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那种的了。只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